网站地图  罗平针灸  淄博罗平针灸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针灸历史 返回
 

足太阴脾经脉

2003/9/11 20:53:11    



技术支持:天拓网络





账号:
密码:




当前位置:针灸历史→文章内容

足太阴脾经脉

--------------------------------------------------------------------------------

2003-9-11 20:53:11

【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 (1) ,过核骨后 (2) ,上内踝 (3) 前廉,上踹 (4)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 (5) 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 (6) ,连舌本 (7) ,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本经穴] 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 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注释】
(1)白肉际——指四肢掌(蹠)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掌(蹠)面的皮肤较厚而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2)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即指第1蹠骨的头部突起。
(3)内踝——胫骨下端的突出处。
(4)踹——音篆。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5)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6)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吼之后。”此兼指食管而言。
(7)舌本——指舌根部。

【语译】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 (1) 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 (2) ,则快然如衰 (3) ,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 (4) ,水闭 (5) ,黄疸,不能卧,强立 (6) 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注释】
(1)胃脘——《说文》:“脘,胃府也。”
(2)得后与气——“后,指大便;“气”,指矢气。
(3)快然如衰——感到病情忪解。
  (4)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泄,指水泻。
  (5)水闭——指小便不通等症。
(6)强立——《太素》作“强欠”。可作勉强起立解。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得到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利,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足太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 (1) 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注释】
(1)腹——原作肠,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络脉,名公孙。在距离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经;其支脉进入腹腔,与肠胃相联络。
其病症:气厥逆就挥霍缭乱,上吐下泻。实证,见腹部绞痛;虚证,见腹部胀气。可取足太阴络穴治疗。

足太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 (1) 。

【注释】
(1)舌本——原作舌中,据《太素》改。

【语译】
足太阴经别,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后到达大腿前面,和足阳明经的经别相合并行,向上结于咽喉,贯通到舌本。

足太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 (1) 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 (2) 引脐与 (3) 两胁痛,引膺中与 (4) 脊内痛。

【注释】
(1)阴股——股的内侧。
(2)上——原作下,据《太素》改。
(3)(4)与——原缺,据《太素》补。

【语译】
足太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再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布到胸中,在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
其病症:可出现足大趾支撑不适,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部有扭转疼痛,并可向上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牵引胸膺和脊内疼痛。
1.隐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2.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3.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4.公孙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一1.2寸。

5.商丘 Shāngqiū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一1.5寸。

7.地机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配伍] 配三阴交治痛经;配隐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9.血海 Xuè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月经不调 ,崩漏 ,经闭 ,瘾疹,湿疹,丹毒。

[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0.箕门 Jìmén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一l寸。
11.腹结 Fù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

12.大横 Dà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罗平针灸网   
电话:18505338922  邮箱:158712293@qq.com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Powered by jukebao 6.0.0,聚客宝

罗平针灸淄博罗平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