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罗平针灸  淄博罗平针灸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理论探讨 返回
 

单穴治病选萃

2014/9/16 21:28:04    

单穴治病选萃
第一章 十四经穴及经外穴治病经验

手太阴肺经穴1.尺泽【取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⑴咳嗽 ⑵急性胃脘痛 ⑶急性胃炎 ⑷鼻衄 ⑸臂丛神经痛【机理】尺泽为肺经合水穴,“合主逆气而泄”,故可泻肺胃之逆气,治疗气机不利而引起的各种病证。【刺灸法】直刺,透刺,放血,穴位注射【治疗经验】
◎吴成善:近10年来笔者用链霉素注射尺泽穴治疗顽固性咳嗽,止咳效果甚好。此外,本法还治疗肺及气管疾患,咽喉炎,肘臂挛痛,小儿惊风,乳痈,尿频,发烧,咯血,丹毒,心痛等病证。  操作:用灭菌注射用水把硫酸链霉素稀释成0.1g/ml,按不同年龄每穴注射0.1-0.5sml,用4-6号注射针头以皮试针管或2ml针管吸取所需药 液于双侧尺泽穴注射,进针深度0.5-l寸,回抽无血后稍向后退,再缓缓注入药液,拔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眼片刻。急性咳嗽每日l次,慢性咳嗽隔日1次。 5日为1疗程,间隔2-3天再行下一疗程。亦可用针灸毫针直刺0.5-1寸深,局部有痠胀或麻或放电样感觉向前臂放射即起针。但单纯针刺不如穴位注射药物 疗效好。  典型病例:尚xx,男,41岁。1983年10月17日就诊。诊断:支气管肺炎咳嗽。患者于3周前因发热(37.5℃)、咳嗽1天求医,某医按“上感”处 理,予四环素片和川贝枇杷露等药物治疗3天无效。咳嗽加剧,体温上升(38℃),查血中白细胞总数12000/mm3,中性80%,淋巴20%,X光胸透 诊为支气管肺炎。予肌注青、链霉素,口服非那更止咳糖浆,连治2周,热退,但咳嗽有增无减。复查血象正常,X光胸片示支气管纹理粗乱,余无异常。予磷酸可 待因每次30mg,早晚各1次。初用止咳效果明显,2天后疗效降低,改为每6小时30mg,3天后疗效再次下降,恐其上瘾,不敢再用。找余诊治,嘱停用前 药,予链霉素注射尺泽穴,1次咳嗽减轻,2次白天基本不咳,夜晚偶咳,3次咳嗽停止,未再复发。  按语:尺泽为肺经腧穴,主喉、胸、肺病。将链霉素稀释液尺泽穴注射,把药物与针刺对穴位的刺激结合在一起而发挥综合效能,故能提高疗效。本法较链霉素肌注药量轻,无明显神经毒性反应,对肺结核患者,不仅止咳效果较一般止咳剂好,而且在肌注链霉素产生耐药性时采用本法仍然有效。◎张尚武:尺泽穴使用反复捻转提插法,促使针感向胸部推进,运用此法,对25例胃脘痛病人进行观察,其结果是:针刺感传到剑突附近时立即止痛24例,1例无效。因当时为急诊病人,后经明确诊断,胃痉挛7例,胃炎6例,胃溃疡8例,胆囊炎4例,无效l例也诊断为胆囊炎。说明针刺尺泽穴治疗上腹部疼痛有一定疗效。  操作:用1.5寸毫针,进针1寸左右,然后反复捻转提插,使其痠、麻、胀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向胸部走,下到剑突附近。手法操作l分钟左右。这时上腹部疼痛基本消失。留针30分钟,如果针感达不到剑突部,仅到上臂内侧部,其效不佳。  典型病例:张xx,女,45岁。自诉:1988年9月21日上午10时许,突然感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发作,辗转难忍,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继之为黄绿色之水,头冒冷汗,手脚发冷。查患者神志清楚,弯腰捧腹,腹痛难忍,上腹部疼痛处肌紧张,伴随恶心、呕吐,舌红苔白,脉弦数。经B超诊断为急性胆囊 炎。处理:针刺尺泽穴,捻转提插1分钟,患者觉痠麻胀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到胸部,下行至剑突附近,此时病人上腹部疼痛立即消失。留针 30分钟。  李XX,男,25岁。1989年2月10日初诊。自诉3天前,因生气加之感冒,突然上腹部不适,继之剧烈疼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不能直立,头上出大汗。 检查:舌苔白厚,脉沉紧,辨为寒邪犯胃、寒凝气滞。B超诊为胃痉挛,曾反复注射阿托品止痛,但无效。前来我处作针灸治疗。处理:针刺尺泽穴。反复捻转提插1分钟,自觉针感从肘窝向上沿上臂内侧,经中府穴,经胸部,下行到剑突附近后,病人立即感到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翟兴明、翟润民:对急性呕吐的患者,针刺尺泽穴l次而获效。操作:在尺泽部消毒,取明显暴露之血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  典型病例:项x,男,26岁。1984年3月9日诊。诊断:急性胃炎。患者于进午餐时不慎引起呕吐,水食不能进,进则呕吐,因治疗无效而来就诊。取尺泽部之血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后呕吐亦随之好转,1小时后呕吐停止,痊愈。◎甘定中:笔者从1935年至现在的50余年间,在临床、教学中,先后经治鼻衄患者200余例,均取左尺泽一穴获效。并经笔者传授的中西医使用,取用左尺泽一穴,治疗鼻衄无不针到病除。  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在消毒的穴位上方2-3分处下针,针尖斜向下方透刺,直至透过穴位下方2-3分处,用泻法捻动毫针3-5分钟,见鼻衄停止时, 即留针30-60分钟,继续观察情况。如遇极少数患者,在留针时鼻血尚未完全停止情况下,还可适当用泻法捻动毫针,总以鼻血完全停止为准。出针后仍须对针 孔消毒。  典型病例:金X,男,16岁。1976年10月14日夜11时许就诊。患者之母述:其子从1960年秋天开始流鼻血,每年都要发作多次,一次比一次严重, 曾先后在xx门诊部、xx医院诊治,均无效果。又曾服各种草药、单方,病情依然不减。是日夜晚将睡时,病又发作,口鼻喷血,溅满衣襟,患者颜面潮红,脉象 洪数,体质尚健。此乃中焦郁热,迫血上逆使然,法当清热降逆为治。即以降法为针左尺泽一穴,意取肺主清肃,主气,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气行血行,气降血降 之意,当用泻法捻针,留针15分钟后,鼻血已不流。为防复发,续为留针60分钟。患者经此次治疗后,鼻衄即未再发。1980年4月20日及1989年12 月28日,先后走访,亦未再流鼻血。  按语:鼻衄乃血热妄行之火证,尺泽为肺经合穴,其性属水,以水制火,恰得其宜。◎喻喜春:近40年来用尺泽处络脉放血,治疗臂丛神经痛及桡神经痛,每1-3天放血1次,每次出血5-10ml,5次后多能减轻症状。5次为1疗程,有时 需3-5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本法还用于红细胞增多症、肺水肿、高血压危象。红细胞增多症,每次放血100-200ml,每周1-2次,10-14次 后能改善症状。肺水肿及高血压危象及时放血150-200ml,连续1-3次,可改善症状甚至消除之。  操作:此处有头静脉入肘,用橡皮带扎住近心端后,则络脉怒张,用10-50毫升注射器,臂丛神经痛、挠神经痛每次抽血5-10ml;红细胞增多症、肺水肿、高血压危象,每次抽血100-20Oml。  典型病例:汪xx,女,40岁。1989年9月1日就诊。诊断:臂丛神经痛。患者近1个月来,从右肩至整个臂部钝痛,无法忍受,夜不能睡,被迫停止工作。 针灸及中西药治疗皆无效,触痛明显,摄片证明颈椎骨质增生。用10ml注射器于尺泽穴络脉抽血10ml后,当夜睡眠好转,又连续放血3次,每天1次,疼痛 明显减轻,恢复工作。
2.孔最【取法】在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主治】⑴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 ⑵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机理】孔最为手太阴肺经郄穴,功善止血,故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有较好疗效;孔最尚有宣通肺气,开泄腠理之功,故又可治疗因外邪袭肺,邪阻肺系的咽喉肿痛、失音等症。【刺灸法】斜刺,穴位注射。【治疗经验】◎欧阳群:近30年来运用此穴,对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即时止痛效果甚好。每天l次,轻者l-2天治愈,重者2-3天即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针略向上斜刺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吞咽无痛感为止,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8岁。1979年3月17日就诊。诊断:急性扁桃腺炎。患儿发病2天,咽喉疼痛,吞咽时明显,体温38.2℃,WBC总数1120O,中性84%,予针刺孔最,行针l分钟后,疼痛基本消失,留针20分钟,每日l次,3次治愈。◎李国安:笔者运用孔最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35例,对于控制止血效果甚好。每日穴位注射1次,重者2次,一般都在3天血止,穴位左右交替使用。  操作:用消毒的注射器,6(1/2)号的注射针头,吸入安络血或维生素K注射液2ml,针头略为向上,在孔最穴进针,快速刺入后,轻微进行上下提插,使之迅速得气,当回抽无血时,缓慢推入药液。  典型病例:XXX,54岁,男。1985年9月5日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主诉:咳血2天。患者咳血时有发作,久治不愈,已达三年余。每当咳血 时,服用中、西药物1周之后方能奏效。昨晚咳嗽不止,后咯出鲜血10余口,自感胸闷身热,两颧泛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证属肺阴素虚,复受风热燥邪, 以致清肃之令不行,热灼肺络,迫血妄行。治当清热泻肺,宁络止血之法。依上述方法治疗3次血止。
3.列缺【取法】在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至凹陷处。【主治】⑴偏、正头痛 ⑵急性乳腺炎 ⑶落枕 ⑷遗尿【机理】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和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络;列缺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故可治疗与肺、大肠、任脉有关的病症。【刺灸法】斜刺,埋针【治疗经验】◎张丽蓉等: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偏正头痛数百例,效果甚好,每日针一次,轻者一次冶愈,重者3次即愈。操作:用30号1寸半毫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l寸,针感可向下传至拇指,向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头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55岁。1987年2月27日就诊。主诉:左侧偏头痛20天。疼痛严重时自觉左颈及后头均痛,舌淡红,苔白,脉弦紧。治疗经过:针刺右手列缺2分钟后,左侧偏头痛消失。又留针15分钟,一年后追访,头痛未再发作。  按语:正如《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医宗金鉴》列缺主治中也说:“偏正头痛治自痊”。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通。《灵枢◎经筋》篇 曰:“手阳明之筋……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故列缺可治偏正头痛。◎王宗学:30多年来运用列缺治疗急性乳腺炎、落枕,有较好的效果,常常得气后在施行手法过程中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多数病例1-3次治愈。  操作:用30号1.5寸不锈钢针,以15-20°角向上斜刺,针刺左侧,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频频捻针,症状缓解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典型病例:韩XX,女,25岁。1985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产后10天,高烧一昼夜,服药无效,体温40℃,寒战,周身疼痛,右乳房外下方有一7× 7cm肿块,局部发热焮红,乳汁不通。诊为急性乳腺炎。针刺列缺施行泻法,约5分钟后疼痛消失,肿块变软,30分钟后热退,乳汁外溢。次日其家属来院告知 针灸后当晚痊愈。  张XX,男,32岁。1990年1月18日初诊。颈项强痛3天,活动受限,向左侧转动时疼痛更甚,痛引肩胛,曾作按摩理疗未效。检查:右侧颈部肌肉呈痉挛 状态。诊断:落枕(右侧胸锁乳突肌背阔肌痉挛)。列缺(右侧)斜刺进针后用捻转泻法,得气后令患者作颈部活动,约5分钟立即感到颈部轻松,活动幅度增大, 20分钟后活动自如,疼痛基本消失,次日复诊1次而愈。  按语:乳腺炎为气滞血瘀,乳络不通,乳汁瘀滞所致。肺主一身之气血运行,列缺为肺经络穴,有宣肺理气之作用,故可治疗乳腺炎。列缺又通于阳明。阳明经筋从肩髃上颈,故列缺又可治疗落枕。◎万桂华:余采用列缺穴治疗落枕60余例,用强刺激手法而获效。  操作:斜刺,针0.5-1寸,强刺激,上下提插捻转,并嘱患者颈部左右摇摆,针1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男,30岁。于1967年3月2日就诊。主诉:睡起后,颈歪偏向右侧,活动受限,动则颈项疼痛,经服中西药未效,用针灸治疗,针列缺(双)1次而愈。按语: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不仅治本经病证,且可治疗与其相表里经病证。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颈贯颊,故可疏通大肠经气,治疗落枕。◎吴旭初:余每遇小儿遗尿,首选列缺埋针,多年来曾观察20余例,其中有半数1-2次即有效。如经3-5次不效者,可改用其他穴位,如三阴交或次髎等也有较好效果。  操作:用30号0.5-l寸毫针,向上(肘部)沿皮斜刺,施以提插补法,针感由前臂向肘肩部传导,每次运针约2分钟,然后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1次。典型病例:李XX,男,8岁。经常尿床,每隔1-2天1次,平时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经针列缺皮下埋针2次后,睡眠中膀胱充盈时易醒,自可起床小便,偶尔遗尿少量即醒。经治疗10次后观察半年未再遗尿。  按语: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针刺本穴,可宣肺降逆,通调水道,兼调任脉而制约膀胱。张景岳云:“小水虽制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灵枢◎经脉》篇曰:“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
4.太渊【取法】伸手仰掌,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主治】⑴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可代替药麻做支气管碘油造影) ⑵呃逆【机理】太渊为肺经原穴,为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太渊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配五行属土,土能生金,脾为肺之母,肺虚则应补其母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和脾胃相联系,故太渊宜治脾肺虚证,可用于肺脾气虚,升降失司之咳嗽、气喘、呕吐、噫气等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旭初:1964年-1965年,本人与放射科合作,针刺患者两侧太渊穴做支气管碘油造影100余例,无1例失败,拍片98.5%获得成功。术后碘油大 部分在1-2小时内咳出,24小时内即可排尽,无不良反应,对于麻醉剂过敏及心肺功能欠佳者尤为适宜。此外由于感冒后或咳喘难愈的病员,也可应用本法综合 治疗,大多能很快控制症状。  操作:皮肤消毒,用30号1寸毫针直刺0.3-0.5寸,行平补平泻快速捻转手法3-5分钟,得气沿前臂内侧向胸部感传,顿觉胸闷减轻,呼吸舒畅,间隔2-3分钟再捻2次后出针。典型病例:刘xx,男,54岁。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痰多有时带血,曾在某医院诊治,拟作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因对麻醉剂过敏未做。于本院针刺太渊 穴15分钟后顺利进行碘油造影术,X线拍片右下肺野支气管扩张,显影清晰良好,术后碘油及痰液排出良好,病人自觉症状大减。经应用针刺太渊继续治疗2周, 咳嗽痰多明显减少而出院。  按语:太渊穴系肺经原穴,具有宣肺降逆,止咳化痰之功效。临床观察对“老慢支”及胸闷咳痰不爽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实验报道具有较明显的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作用。◎陈仓子:呃逆一症,多由胃气上逆所致。其临床主要可见喉间呃声连连,声短频发,不能自制。采用针刺太渊穴治疗本症15例,一般针刺1、2次后即可痊愈。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5寸,提插捻转3-5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50岁。两月前作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手术,近2周来呃逆频作,2天前加重。症见呃声低弱,连连不断,呼吸短促,每天发作10余次, 每次约半小时,痛苦面容,饮食不思,睡眠极差。曾服舒肝和胃丸及针灸治疗未见效果,因而来我处就医。观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脉证合参,证属脾胃阳 虚,虚气上逆。治当调整脾胃升降功能,疏畅三焦气机。患者躺卧,针刺双侧太渊穴,进针后提插捻转3-5分钟,留针30分钟,起针后呃逆顿止。第2天又针治 1次,以巩固疗效,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故针刺太渊穴不但可以调整肺胃的升降功能,同时可以疏畅三焦气机,使气机顺畅,升降有度,呃逆自止。
5.鱼际【取法】仰掌,在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⑴支气管哮喘 ⑵急性扁桃体炎 ⑶小儿疳积 ⑷自汗 ⑸岔气 ⑹屈拇指长肌腱鞘炎【机理】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火穴,因肺主一身之气,故鱼际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针刺;割治;埋线【治疗经验】◎高玄根:10多年来运用此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甚好。针刺每日1-2次,一般留针10分钟后,喘息即开始缓解,听诊时肺部哮鸣音减少,20分钟后喘息和 肺部哮鸣音基本平息。轻者1-3天喘止,重者7-10天喘止。埋线每2周进行l次,轻者1-2次即愈,重者4-5次可愈。埋线适用于路程较远就诊不便的慢 性发作性哮喘。  操作:①毫针刺入法: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沿掌骨边垂直进针,轻微缓慢捻转,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②管针穴位埋线法:将1cm长羊肠线装入 腰穿针孔管内,待穴位常规消毒后将针身刺入穴内,将羊肠线送入穴内,取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在针孔处轻揉片刻即可,不必覆盖纱垫。  典型病例:廖XX,女,7岁。1988年7月2日初诊。诊断:支气管哮喘。患儿反复发作已1年余,此次发作已3天。就诊时张口呼吸,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微咳,痰少,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细数。X线胸片提示为小儿肺结核。予针刺双侧鱼际,直刺入,轻捻转,留针15分钟后两肺哮鸣音及喘息基本消失,30分 钟后两肺哮鸣音完全消失。连续治疗3次,至今已1年余未发。◎朱凤生: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往往针到喘止,尤其单纯性哮喘不合并感染者。日针1次,1次针一侧,留针2小时以上,针后第2天不论是否发作,都应连治1个月。若定时发作者,宜在发作前1-2小时治疗。  以针刺鱼际穴来诊断支气管哮喘,目前未见报道。笔者体会是,若针刺后数10秒钟到6分钟以内,出现类似支气管扩张药物吸入试验样作用(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 入试验),即支气管通气改善,就可确定为支气管哮喘。笔者根据《中华呼吸杂志》报道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诊断的30例哮喘,采用针刺鱼际,其中27例在2 分钟内出现通气改善,6分钟以内3例。其中反应最快者40秒钟即可出现。本方法还可以避免支气管扩张药物吸入试验的心动过速,简便易行,几乎没有禁忌症。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75度角进针,得气后,针尖尽量靠近第一掌骨内侧骨旁,深约0.8-1.2寸,针感以局部极胀为度,留针10-15分 钟后,整个手掌出现麻木感,胀大感。一般留针2小时,必要时可留针6-10小时。留针超过2小时者,宜折弯针柄,用胶布固定。用于诊断支气管哮喘则在进针 后2分钟内连续小幅度捻转,至出现支气管通气改善现象为止。  典型病例:刘xx,女,28岁。1977年7月14日就诊。诊断:支气管哮喘,早孕。患者孕2个月,于妊娠47天起出现咳嗽气急,胸闷如压,端坐呼吸,以 夜间9时至次晨1时为甚,患者怕服药影响胎儿,遂来诊治。当即针一侧鱼际,3分钟后喘息遂减,半小时后喘止咳停。以后每晚7时来家针刺,次晨5时自行起 针,连针2个月,喘未作,后足月顺产一女婴。按语:近年来,笔者在中医呼吸专科门诊使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哮喘。针灸由多穴减为鱼际一穴,取得良效。◎冯建国: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操作:用1-1.5寸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快速持续捻转2分钟,对支气管性哮喘有即刻止咳作用。如第1次行针后,患者哮喘状况无缓解,可以每隔5分钟再持续捻转l次,时间为1分钟,一旦哮喘缓解,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黄xx,男,26岁。病程20年。于深秋或冬天气候骤变时多发。1980年12月14日门诊,胸闷,气急,咳嗽,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听诊 两肺有弥漫性哮鸣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当即针刺鱼际穴,针后捻转1分钟,患者胸闷、气急即得改善、再捻转1分钟后,两肺听诊哮鸣音消失。◎程隆光:针刺鱼际穴治疗急性咽喉疾患,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侧刺双鱼际,每日针l次,一般2-4次获愈,对急性扁桃体炎尤验。临症治疗扁桃体炎300多例,治愈率95.2%。操作:用1寸半毫针。实热型:①实质型:高热振寒战栗,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刺单侧或双侧鱼际,刺入后呈60度,针尖刺向腕。②滤泡型:隐窝肿胀,扁桃 体上有脓点或伪膜者,针尖刺向劳宫,针入1.2寸,得气后行雀啄样提插1-2分钟,慢慢将针拔出。虚热型:进针后针尖朝向拇指,捻针2-3分钟,静置留针 20分钟。  典型病例:唐XX,女,15岁。1982年12月4日就诊。前夜突发恶寒头痛,全身违和,背及四肢痠痛,咽喉干痛,吞咽说话时疼痛加重,并延及耳部。查: 体温40℃,口臭,开口困难,咽部充血,全扁桃体肿大,软腭、悬雍垂亦水肿,语音嘶哑,舌红苔黄,脉洪数,白细胞14000/mm3,尿色黄。诊断为:乳 蛾(急性扁桃体炎实质型)。处方:针刺鱼际(双),针尖刺向腕,行提插2分钟,当即咽喉疼痛减轻大半,出针。当晚汗出退烧,翌日复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扁 桃体红肿显著消减,共针2次治愈。◎翟兴明、翟润民:疳积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营养不良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脾胃等脏腑关系最密切,故提出“治疳必治脾,治脾先调肺”的理论,即疳积从肺治,法用调肺健脾,消积导滞。取肺经荥穴进行割治,每应手取效。笔者曾总结45例,痊愈4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3.3%。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2-5掌指,并固定大拇指呈外翻状,使割治部位充分暴露,消毒。右手持手术刀,刀刃朝上,避开血管,迅速戳入穴位,行纵行切 开,刀口长约0.4-0.5cm,深0.3-0.4cm,此时皮下脂肪溢于皮外,医者易刀换钳,把暴露之脂肪慢慢全部撕掉,用消毒棉垫按压片刻后,用消毒 敷料盖好固定。预防感染。并嘱患儿节饮食,忌肥甘厚味,7日后若未愈者,再割另只手。注意按规定操作,刀口不宜过深。肺结核、高热和极度衰竭的患儿,或局 部有水肿、疮疡,疤痕以及有出血性疾病者均不宜割治。  典型病例:肖xx,男,1岁半。于1979年4月15日诊。患儿纳少,消瘦、反夏飧泄3月余。因溺爱非常,饮食不节,肥甘恣进,日久积滞胃脘,脾胃受损, 而成疳积。检查:神清,面萎黄,消瘦,心肺(-),腹膨软,肝在肋下1cm,质软,脾(-),舌淡,苔薄白,指纹淡滞。脉证合参,证属疳积。处方:鱼际穴 割治(左侧)。7日后复诊,患儿自割治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飨泻停止,肝亦明显缩小,自此食增肌丰痊愈。按语:肺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疳积乃脾胃不和,气机不畅所致。泻鱼际可以激发肺经经气,使其发挥主气、调脾胃的作用,故对疳积有特效。◎詹永康:单用鱼际一穴治疗自汗,诸书均无记载,而笔者承刘春益老师传授,用之每见奇效。  操作:消毒后用l寸长细毫针直刺0.8寸,咳嗽进针,无需捻转提插,不要求强烈针感,留针20分钟,男先针左,女先针右。在未施针前,可令患者擦去头身之汗,进针后及留针时,自汗渐止。  典型病例:崔XX,男,45岁。1958年3月4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5天前因感冒头身痛咳嗽,在当地就医服麻黄五积散2剂,感冒愈而自汗不止,每天需 换衣10多次,并恶风气短。昨天曾延医服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加浮小麦等药,已服完2剂无效。诊脉浮大中空,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少津。此为发汗太过,大汗亡 阳。用针刺双鱼际穴,咳嗽进针,刺入8分留针,针感不强只有轻微胀感,留针时自汗渐止,再开龙萸止汗汤加味嘱服3剂。次日复诊云:因药未配齐未能服,然针 后16小时未再出汗,今晨又见头部微汗,乃再用双鱼际穴针刺共针2次而愈。观察随访7天未再自汗,气短恶风随愈。  刘xx,女,28岁。1965年10月9日初诊。产后8天,一直自汗不止。曾服中西药及注射治疗,时轻时重,近2天来夜均出汗不止,脉沉细弱,舌红苔薄 白。针双侧鱼际,咳嗽进针,不运针,留针20分钟。连针3次,第一次针后自汗顿止,但稍活动仍有头部出汗。针2次后,活动时头部仅有微汗。第3次针后自汗全止。按语:鱼际除治喉痹外,确有止汗之功,30多年来屡试屡验,其机理当为肺主皮毛司开合也。◎殷庆兰:岔气是因闪挫后引起呼吸、咳嗽时胸肋间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临床近30年经常用鱼际穴治疗此病,每每获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针直刺8分,针尖略向胸,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法进行捻针,同时让患者作深呼吸,患者立即就会感到呼吸通畅,疼痛减轻或缓解,一般1次即愈,重者2-3次即愈。  典型病例:马xx,男,37岁。1988年2月1日就诊。病起于3天前,因负重不慎而闪挫,引起胸闷胀痛,呼吸、咳嗽加重。就诊时由两人搀扶,活动受限。 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苔薄白,脉弦。辨证:气机不畅,经络受阻。处方:鱼际。治疗经过:单手进针,得气后一边捻针一边让患者做深呼吸,2分钟不到,呼 吸平顺,咳嗽时痛亦减轻。留针10分钟,起针后,患者不需他人搀扶,自行走回家。 按语:鱼际为肺经荥穴,可宣发肺气,调理气机,疏通经络。故可治疗由气机不畅,经络受阻的岔气一证。◎邢贵芳:临床用鱼际穴,温针灸治疗属拇指长肌腱鞘炎效果甚好,隔日温针灸1次,轻者10次治愈,重者10-20次即愈。操作:用31号1.5寸毫针,治疗屈拇指长肌腱鞘炎时,针尖向第一掌骨小头掌侧方向进针,深约0.8-1寸,得气后,捻转行针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 减轻或消失,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用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再换一段艾条继续施灸,灸2-4段艾条 为止。典型病例:郭xx,女,38岁。1979年8月6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感觉左手掌指关节疼痛,晨起疼痛较剧,稍活动后反而减轻,以后渐渐出现拇指掌指关节 屈伸不利,有时在屈伸活动中常突然停留在半屈曲状态,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常需另一手扳动才能伸屈,且可感到局部犹如枪机突然跳过一样,并能听到一弹 响声。检查:第一掌指关节掌骨小头掌侧有压痛,并可摸到米粒样的结节。诊断:屈拇指长肌腱鞘炎。治疗:鱼际穴温针灸,留针60分钟,2厘米长的艾条,灸4 段,隔日1次,15次治愈。按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指关节后赤白肉际处,有疏通局部气血、舒筋活络作用,故治疗屈拇指长肌腱鞘炎有较好的效果。
6.少商【取法】拇指指甲根的桡侧角。【主治】⑴急性扁桃体炎 ⑵急性咽喉炎 ⑶鼻衄 ⑷喉头血泡(抢喉风) ⑸中风上肢及指端麻木【机理】少商是手太阴肺经井木穴,《灵枢◎经别》篇曰:“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鼻为肺之窍, 肺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井穴具有泻热开窍之功。因此,少商穴可清肺热,利咽喉,消散肺胃郁热,通畅肺经气血,故对咽喉病、鼻衄及上肢、指 端麻木有较好效果。【刺灸法】浅刺,点刺放血,烧灼【治疗经验】◎郭登峰:吾从医25年,每年都要遇到多例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用点刺放血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操作:局部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严重者可在少商穴及其周围继续点刺出血。扁桃体肿大甚者,可用三棱针深刺红肿的扁桃体几处,将脓血吐出。同时多喝白糖水或盐开水,炎症很快就会消除。典型病例:杨XX,女。1988年1月3日来诊。患者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已经4天,伴有明显的吞咽困难。检查: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右侧尤为严重,眼看就要封闭喉 道。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治疗:点刺两侧少商穴出血,同时用持针器钳三棱针,在患者两侧扁桃体上深刺几针出血,吐尽血液后,令其多喝白糖水或盐开水。2天后 痊愈。◎沈华莉:近25年来,运用此穴治疗急性咽喉炎,收到最佳效果。体会到急性咽喉痛针刺越早效果越好,轻者1-2次治愈,重者3-5次可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直刺,用泻法,约1分钟左右,留针15-20分钟。至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吞咽痛亦明显减轻时,将针取出,并放血3-5滴。典型病例:陈x,女,16岁。患者从小经常发生咽喉疼痛,吞咽时明显,服消炎药无效,青霉素又过敏,逐渐至扁桃体肿大,发烧,血象增高。用红霉素输液,胃肠道反应很大,输液时静脉疼痛难忍,故改用针刺少商穴放血,1次治愈。◎肖继芳:凡属风热犯肺或胃热引起的鼻衄,用少商放血后均能迅速止血。操作:先从上臂内侧往少商穴处推按,令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或其他针具(毫针或缝衣针等均可)点刺少商穴约0.1寸左右,出针后立即挤压穴位两旁,一压一放,挤出3-4滴血即可。典型病例:李xx,女,17岁。患者乘火车时突然左侧鼻孔流血不止,当时没带任何针具,只好用胸前佩戴之像章的别针,点刺双侧少商穴,每侧放血3滴,鼻衄即刻停止,未再复发。◎喻喜春:近40年来用此穴放血治疗上述3种疾病有良效。曾观察治疗100例急性扁桃体炎,1-2次治愈者15例,其他16例7次后未愈,改用其他疗法治愈。治疗急性咽喉炎的效果相似,对于气管炎的咽喉部不适及胸前发闷亦能治疗,一般3-5次后消失。操作:先揉搓拇指数10次使之充血,以细三棱针点刺该穴,挤出血约0.5-1毫升。典型病例:侯x,男,20岁。1989年11月13日就诊。患者因感受风寒,咽喉疼痛,不能吞咽,发烧39℃,四肢酸楚,扁桃体红肿Ⅱ°,遂用细三棱针刺少商,各挤血约1cm,第1天放血2次,能进饮食,烧亦退。第2、3天各放血1次而愈。◎康泰隆:操作:左手大指食指左右挟住患者大指,右手持针(30号毫针)单手捻转进针1分,约30秒起针,放出少量血液,二穴刺后咽痛减轻至消失,吞咽疼痛减轻或消失,10小时左右咽喉充血现象好转,共治2-3次。◎刘汉城:余自1979年以来在临床上遇到喉头血泡,俗称“抢喉风”38例,即以点刺少商穴(双)治疗,当即血泡全部吸收萎缩,自觉症状解除。操作: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用火柴棒点燃烧灼。典型病例:任xx,男,39岁。1987年2月8日,因食甘蔗后突然现呼吸急迫,声嘶、语言难出,喉头胀痛难忍,急来求治。查:悬雍垂下尖头处有1.0× l.8cm2大小之紫色血泡,咽壁略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即点刺左侧少商穴,并用手挤压放血数滴,患者随即感呼吸减轻,张口见血泡已萎缩2/3,再行点 刺右侧少商穴放血数滴,张口见血泡已全部萎缩消失,全身无不适之感。余在临床上每遇鼻衄患者,均采用火柴点燃,以火灼少商穴,鼻衄即止。左鼻孔流血灼右手少商穴,右鼻孔流血灼左手少商穴。如血止后复流,可再烧少商穴仍有效。◎李忠仁:单用少商刺血治疗中风上肢或指端麻木。操作: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着应刺的少商穴周围的皮肤,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半分,立即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地流出0.5ml,同时拍打麻木的肢体。典型病例:陈xx,男,57岁。患者于3个月前,因“右椎—基底动脉血栓”住当地医院诊治。近数日来,左上肢麻木加剧,指端更甚,时发时止,并伴流涎、语 涩、头昏、便秘等症。于1986年6月12日入我院病房求治。入院即刻,神志清楚、语涩、面赤、左上肢肌力Ⅲ-Ⅳ°,下肢肌力正常,唯左上肢感觉较右侧略 差,余未引出病理反射。此乃风痰阻络,血脉瘀滞,气机不畅所致。治宜祛风通络,调和气血,通调气机。即针刺少商放血0.5-lml,每日1次。施治当日, 患者自诉麻木立刻改善,指端胀感也大为好转。3次后,上肢及肢端麻木亦已减轻,精神也为之振奋。针治5次,麻木症状全消。
手阳明大肠经穴1.商阳【取法】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主治】⑴面疔 ⑵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⑶慢性结肠炎【机理】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井金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其经脉上颈贯颊,手阳明经别上循于喉咙,肺与大肠相表里,具有宣肺解表泄热、利咽喉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针灸法】点刺放血【治疗经验】◎王惠玲:采用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放血治疗面疔,每获良效。操作:用三棱针于商阳穴处点刺放血数滴。 典型病例:张XX,男,35岁。1981年3月就诊。主诉:鼻旁疼痛2天,l天来加剧。患者2天前感觉鼻旁痒痛,只见鼻翼外方有一粟粒样小疮,未加注意。 今日局部感觉发热,且疼痛加剧,故来就医。检查:一般情况较好,惟于左侧鼻旁恰在迎香穴处生一小疮如粟粒,坚硬似钉,周围皮肤微红,范围0.5厘米左右。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嗜烟酒,大便秘,常2-3天一行。辨证:火热之毒内蕴,循阳明经结聚于鼻旁。用三棱针在右侧商阳穴点刺放血,出浓稠鲜血5-6 滴。为加强疗效,于左侧商阳也同样放血数滴。翌日二诊,疼痛明显减轻,面部红肿已消,于该穴再放血1次。三诊,已基本无痛感、予两剂五味消毒饮以善其后。 按语:颜面是疔疮的好发部位,是手足阳明经所过。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在此穴放血,迅速泻其热毒,故能治其经所过范围内的颜面疔疮。◎邢克利:在多年临床中常取少商、商阳二穴相配治疗咽喉肿痛。发现每当点刺商阳穴时,患者就自语道:咽喉处轻松,咽痛大减或已愈。联想商阳穴与少商穴互为 表里经,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只取商阳如能奏效,更为少而精,何不取而代之?故在以后临床中只取手阳明经所出之“井”穴商阳点刺出血,以清热利咽。急性一般1-2次即愈,慢性隔日或1周1次,2-3次痊愈或显效。操作:用三棱针或28号5分毫针,常规消毒后点刺患侧或双侧商阳穴。用75%酒精棉球边挤压边将血擦净,直至血自止为止。典型病例:宋x,女,25岁。1985年2月15日就诊。自诉昨日起床后,嗓子痛甚,不能咽东西,前来就诊。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不肿大只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诊为:(急性咽炎)咽喉肿痛。用三棱针在商阳穴处点刺出血数滴,血自止为止,1次即愈。◎喻喜春:近40年来,用商阳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漫性结肠炎、结肠手术后大便功能紊乱有良效。有的病人在1个疗程后大便可以成形,次数每天1-2次,腹部不 适消失。治疗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2-3个疗程。操作:先将食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血,成人 0.5-lml,小儿5-10滴。典型病例:樊XX,女,40岁。1985年4月6日就诊。诊断:慢性结肠炎。患者患慢性腹泻,每天4-7次,便稀软量少夹有粘液,有时有血,腹痛及不适, 饮食欠佳,人瘦弱。用纤维镜检查肠粘膜有水肿充血并有少数浅表溃疡存在。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试用双侧商阳穴点刺,每穴每次各挤血0.5-lml,隔 2天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增加,精力充沛。
2.二间【取法】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齿痛【机理】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水穴,功偏清热,而且大肠经循行入齿中,故可治齿痛。【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荆亨泰:笔者20多年来,凡遇胃火牙痛用二间施治多收立杆见影之效。如遇大便干结者,配支沟穴,日针1次,1-2次即愈。操作;用30号1寸毫针,向三间穴方向斜刺进针,得气后,持续捻转约1分钟,至局部憋胀发热。痛止,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行针2-3次。典型病例:陈xx,女,26岁。1989年7月1日就诊。患者左侧牙痛肿3天,不能进食,口干,不能睡眠,服消炎药未见效,故要求针灸治疗,查其颜面潮红,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遂针刺二间,牙痛立止,留针30分钟,患者觉患侧面部轻松,次日肿退痛止。按语:二间属大肠经荥穴,荥穴有泻热之功。本案属胃火牙痛,针刺二间可使热邪从大肠而解。
3.三间【取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主治】⑴三叉神经痛 ⑵失眠 ⑶手指痉挛性瘫痪【机理】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输木穴,“输主体重节痛”。其经脉循行又达于面部,故可治三叉神经痛等。治手指痉挛性瘫痪属局部取穴。【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国安:笔者应用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感到即刻止痛效应甚佳,尤其是对有触发痛的(即触及患者患部某一点,可诱发剧烈的三叉神经痛)。一般取患处对侧的穴位,每日针1次,以10次为l个疗程,1-2个疗程治愈。 近10年来还运用本穴治疗失眠症,催眠效果甚好。在留针20分钟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轻缓的提插手法,使掌心有胀痠感,每日针1次,一般3-4次就能改善睡眠状态。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以单手进针法,迅速刺入穴位,使之得气,用拇、食指紧提针柄,多次缓慢地上下插入穴位0.4-0.6寸,约1-2分钟,使患部疼痛明显减轻,但针刺感应一定向患者的掌心处传导,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吴XX,女,52岁。1983年7月23日就诊。主诉:右面颊疼痛10天。患者右面痛,连及太阳穴,触之似刀割样,入夜剧痛如锥刺,已经旬日。 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卡马西平片,疼痛未减,舌红苔黄腻,脉细弦。当属胃火上炎,已耗阴血,又逢肝风上扰所致。治拟清胃降火,熄风止痛之法。以泻法, 针三间穴,手法较重,行针2分钟。连针16次而治愈。患者2年后三叉神经痛又复发,仍用前法再次奏功。李xx,男,45岁。1984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失眠已3年余。患者不寐胸闷,仅能睡1小时左石,精神反觉兴奋,纳呆,时有嗳气,舌淡苔薄,脉细 弦。此乃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拟和胃安中法治之。针刺三间穴,以轻缓提插法,使针刺感觉传导至掌心。隔日针1次,3次之后始逐步奏效,针刺10次, 胃和阳通气调中畅,睡眠明显好转。◎康泰隆典型病例:曹XX,女,25岁。右肢偏瘫已有一载,手指拘急,下肢强直。颅内肿瘤手术摘除,留有偏枯,脉缓苔薄。气血所伤,痰浊横阻,客于经络,大筋挛 短,挛短为拘,发为本病。检查:右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手指拘急,霍夫曼氏(+)。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巴彬斯基氏(+),夏朵克氏 (+),有踝痉挛。诊断:手指痉挛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治疗:用30号毫针,从三间穴向后溪方向针3寸深。挟持式进针,捻转方法向后溪穴深刺3寸, 无特殊得气感应,仅在掌心有痠胀感,30秒至1分钟后手指痉挛即刻缓解。手指肌张力松弛,留针20分钟后起针,疗效持续4-6小时。注:对下运动神经元性弛缓性瘫痪无效。
4.合谷【取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主治】⑴癔病 ⑵晕针、晕厥 ⑶咽喉肿痛 ⑷外感头痛 ⑸牙痛 ⑹产妇宫缩无力 ⑺急性扁桃体炎 ⑻足跟痛 ⑼下颌关节脱臼【机理】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解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之功。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中,其经别上循于喉咙,故可治牙痛、喉痛、急性扁桃体炎。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表,故可治一切外感表证。合谷为全身镇痛镇静之要穴,可治癔病、晕厥等神志疾患。阳明经多气多血,妇女以血为本,故又可治妇科疾患、 产妇宫缩无力等。【刺灸法】直刺,指针,穴位注射【治疗经验】◎吕建平:10余年来运用此方法治疗癔病20余例,效果满意。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长毫针,向劳宫方向横刺1.5寸,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行针3-5分钟,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王X,女,32岁。1987年4月15日初诊。自述烦躁,胸痛,叹息频作半月余,近2天加重,时而悲伤哭嚎,时而嘻笑逗闹,心悸惊惕,坐立不 安。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证系情怀悒郁,气郁生痰,上蒙清窍,神明被扰。治宜疏肝达郁,镇静安神,清心豁痰。取合谷(双侧),平补平泻。针后10分 钟,患者自觉胸部豁然开朗,长出一口气,哭笑停止。留针30分钟,重复行针2次,诸症悉除。随访2年未复发。按语: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原者,原气也,故该穴功于调气。气机调畅,肝气调达,其病可愈。◎肖继芳:本人用指针合谷治疗晕针多例,均可使患者在数分钟之内神志清醒。病情特别严重时,可加压人中穴。对于喉痛,常使用水针,多数1次就好,少数病例需作2-3次才能痊愈。此法对于肺胃有热及外感风热型喉痛疗效最为显著。操作:治晕厥、晕针施用指针。方法是拇指置于合谷穴上,食指、中指放在掌内与合谷穴相对处,上下手指同时按压合谷穴,一压一放,不断进行,直至病人神志清 醒时为止。治疗喉痛用水针。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ml,以5号针头在常规消毒下注入一侧合谷穴,操作时先回抽无回血后才可把药水注入穴位内,不必找针 感。典型病例:高xx,男,46岁。1984年2月4日晚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当时一时无法找到药物,在紧急的情况下,即给予指压双侧合谷穴,一压一放,约3分钟左右病人神志即清醒。刘x,女,26岁。患者喉痛,声嘶伴发烧1天,于1989年12月29日上午来诊。查见喉部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舌苔薄白,脉浮致,病属风热外感型喉痛。即用注射用水2ml对合谷穴进行穴内注射。次日来诊时,热退、音清、喉痛消失,说话完全正常。按语:《疮科纲要》言合谷治“猝厥暴死昏不知人,皆能应手出声,立刻清醒。”张山雷亦说:“水沟、合谷等穴之针刺,以回知觉。”可见合谷穴治疗一般的晕 厥,用之得当是有显效的。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上接肺经,下接胃经,故用之治肺胃有热及外感风热而致之喉痛能有良效。◎张丽蓉等操作:取合谷穴,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针感可传至食指尖,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翟xx,女,26岁。1989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发热无汗、头痛咽痛7天。患者发热37.8℃,恶寒无汗,头痛咽痛,曾服A.P.C及 复方新诺明等药,发热减轻,但每日体温仍在37.3-37.5℃之间,且头痛咽痛较重。治疗经过:针合谷,提插捻转1分钟后,头痛咽痛减轻,继续捻转3分 钟后,头有微汗出,头痛消失咽微痛,留针20分钟,1次而愈。◎李美琪:本人用合谷穴治牙痛,牙痛即止。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或1.5寸的毫针直刺0.5-1寸,留针30-4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47岁。1983年10月某日因咀嚼不慎而致左下第4牙齿裂开,疼痛剧烈服止痛片也不止痛,无法进食,即去口腔科门诊,因对普鲁卡因过敏,不能使用,故针刺双合谷,在行拔牙时很顺利,无疼痛感。◎万桂华:我们用针刺合谷穴治疗牙痛100余例,效果满意。凡属胃火牙痛,用该穴治疗收效明显。操作:取合谷穴双侧,直刺5分,采用泻法,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杨xx,男,23岁。于1970年3月5日就诊。主诉:牙痛数日,张口不开,以致2日未进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大便秘结。经服中西药效果不显。 来诊时,右侧牙床红肿,疼痛剧烈,舌苔黄腻,脉洪数。辨证属阳明胃热所致。治宜清阳明胃热。治疗:依上法,针1次后牙痛减轻,红肿渐消,饮食可入,寒热全 无,大便已通。再针1次,病获痊愈。◎林凡:牙痛,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取合谷穴针刺,单侧即可。操作:垂直快速进针5分,中强刺激,有向腕上放射感尤佳,至牙痛明显缓解时出针。◎秦德铨:近50年来,遇产妇宫缩无力刺合谷均能收效。操作:用1.5寸长毫针,当出现针感后,行烧山火手法10-15分钟。典型病例:沈xx,女,25岁。1967年9月13日入院。从晚8时许即破浆,至次日上午10时许,无宫缩反应。因病人畏俱手术,即刺右合谷,施烧山火手法,10分钟后即分娩。按语:产妇宫缩无力,多由气虚无力使然。《针灸聚英》云:“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坠胎。”可见补合谷,有益气增强宫缩的作用。喉蛾是临床常见疾病,遇见此病,我多用合谷穴针刺,每获良效。操作:用1.5寸长毫针,当进针后出现针感时,行透天凉手法,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徐XX,女,18岁。患者每月急性发作喉蛾2-3次,数年不能根除,已成痼疾。1935年夏笔者返里,经刺右合谷,施透天凉手法,留针15分钟,l次愈。经随访未再发。按语:喉蛾现代医学称扁桃体炎,从祖国医学立论为肺经实火上炎,治从合谷以泄肺经实火。刺合谷治足跟疼痛用巨刺法,即左取右,右取左,待病人有感应后即令其跺脚,留针20-30分钟。操作:用1.5-2寸长毫针,从合谷进针,向跟点穴(在劳宫与大陵之间下1/4交接点)透刺,行捻转手法。典型病例:丁氏,女,68岁。近10余年来患足跟疼,曾服诸药,效果不显著。于1976年8月17只开始配合针刺治疗,3次痊愈。按语:如患骨刺需针10次左右痊愈。◎郑祥华:对8例下颌关节脱臼患者,采用针刺合谷穴治疗,其中7例1次立愈,1例年老体弱患者针刺1次后显效,仍感下颌关节活动障碍不适,次日再针l次而愈。典型病例:张xx,女,47岁。1968年8月11日就诊。诊断:下颌关节急性脱臼。患者经针刺合谷穴下颌关节脱臼复位后诉说:昨天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 嗽喷嚏,至昨晚深夜时分,因连续猛力打喷嚏数声,下颌随即脱垂,不能回复,用手捧托下颌,彻夜未眠,至清晨即来求治。当即给予针刺合谷穴左侧。治疗方法: 当进针得气后,针感较强时,即令患者准备作大声咳嗽动作,在叫患者作大声咳嗽动作的一瞬间,迅速用力将针捻转,用突然强刺激手法,此时患者因受到突然的强 刺激,自然由于难以忍受而猛然张口发出“呀”的一声,患者下颌向下猛力扩张牵拉,下颌关节即能随合口而自动复位。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合谷穴要采靠背椅坐位,得气后针感不强时不应令患者作“咳”动作及急于行强力捻转泻法,否则针感不强,患者因感受刺激不大而作“呀” 声张口不大,下颌向下扩张牵拉位置不大,仍不能达到复位效果。必须注意掌握针下得气后患者感觉针感很强时才令患者作“咳”声动作及迅猛捻针的时机,才能取 得预期疗效。体质弱者,宜采仰卧位,针刺刺激量适当掌握运用,注意预防晕针。孕妇如患此疾宜慎之。
5.阳溪【取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取穴。【主治】拇指内屈症。【机理】阳溪穴位于腕背部,在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健之伺,与拇指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故可治拇指内屈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秦德铨:阳溪穴,治小儿拇指屈在手心不能上翘。凡小儿因病毒性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症引起的后遗症,用此法治疗,均有显效。操作:以右手持针刺入3分,得气后随用左手拇指轻抵患儿患指向上轻轻活动。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并配合活动l次。每10次为1疗程,约3个疗程可愈。典型病例:黄xx,男,3岁。1976年8月7日就诊。患儿因乙脑后遗症,大拇指屈于手心不能翘起。此系高烧伤阴,血不能正常濡润经脉,太阴、阳明两伤,不能维持其平衡,造成阴经紧阳经松,以至大拇指只能屈不能翘起。经用上法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按语:拇指不能上翘,从祖国医学立论,属阳明经病变。阳明多气多血,热伤营阴,不能濡养经脉,以至出现上述病变。发病时间短,不变形者疗效显著,疗程亦短。
6.手三里【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取穴。【主治】⑴急、慢性腰扭伤 ⑵膝关节痛【机理】阳明经多气多血,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脉气已盛,疏通经络作用较强,故可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王新月:笔者用此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0余例,止痛效果甚好,发病后5个小时内就诊者均为1次治愈,超过5个小时就诊者多需2-4天方能治愈。操作:用28号l寸半毫针直刺,得气后,以提插配合捻转,做重泻手法使患者感觉针处痠胀难忍。每隔3分钟行针1次,反复刺激至腰部活动无痛,行动自如为 止,一般每次约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令患者活动腰部,视腰部活动受限的方向做主动活动,如不能弯腰者做弯腰活动等,依此类推。典型病例:张xx,女,31岁。1988年10月6日就诊。患者搬重物用力不当致腰扭伤2小时余,疼痛剧烈,伸腰受限,腰部肌肉僵硬,大肠俞压痛明显,右侧尤重,双下肢活动自如,予双侧手三里穴针刺重泻,25分钟腰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泻法宜重,轻则无效。活动腰部应由最小幅度开始,切忌强行被动用力活动。须排除椎间盘脱出等腰椎病变。按语:最初是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取后溪穴时,手握患者前臂发现手三里穴区非常敏感,试以重力揉按,收效奇特。此后每见此疾,单用之屡用屡效。临床体会,就诊距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以发病后5个小时内针刺效果最佳,常1次而愈。◎张智龙:多年来笔者运用该穴治疗急慢性腰扭伤和膝关节痛,疗效颇佳。一般针1-2次即可治愈。慢性腰扭伤,每日针刺1次,3-4次即愈。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入穴内,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为止。留针30分钟左右,留针中,嘱患者活动患处。典型病例:王xx,男,36岁。就诊于1988年9月12日。患者2天前,因搬重物而致右腰扭伤,自服“活血止痛片”和外敷膏药未效。现右腰部疼痛,不能 转侧,舌暗苔白,脉沉紧。诊断:急性腰扭伤。予针刺左侧手三里,针入得气后,腰痛即轻,继续施以提插泻法,并嘱其活动腰部,须臾疼痛即止,留针30分钟。 针毕诸症尽除,腰痛未再发作。柏xx,男,64岁。就诊于1987年12月4日。主诉:右膝关节突发嵌顿性疼痛,不能屈伸半天。患者平素常发此病,每次经家属按摩即可缓解,此次于下床 时,突发右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行走困难、经按摩及针刺治疗后无效,遂来就诊。查:右膝关节僵直,不能屈曲,局部无红肿压痛。X片提示:膝关节痛。予以针 刺右侧手三里,针入得气后,嘱其活动右膝关节,则疼痛消失,活动如常。按语:独取手三里治疗急慢性腰扭伤、膝关节痛是先师所传,笔者临床施用屡屡获验。考本穴功专疏经活络,长于治疗气血痹阻经脉之病。临床上,腰扭伤者,左病右取,右病左取,膝关节痛者,上病下取,左病左取。进针得气后即止,勿刺过深。
7.曲池【取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约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主治】⑴荨麻疹 ⑵高血压 ⑶网球肘 ⑷膝关节扭伤 ⑸寻常疣,扁平疣 ⑹胁痛 ⑺胃腹痛【机理】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明目,调理胃肠之功,为全身祛风退热要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可治荨麻疹等皮 肤病。治网球肘为局部取穴。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治膝关节扭伤疼痛,为下病上取法。另外还可以治高血压、胁痛、胃腹痛等。【刺灸法】直刺,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注射【治疗经验】◎齐小玲、孙六合:自1982年起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急性荨麻疹60例,l次治疗痊愈者25例,2次痊愈33例,2例经过3次治疗无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之泻法,强刺激运针1~2分钟,留针20分钟,其间反复行针2-3次。典型病例:王xx,女,36岁。1984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昨日起遍体皮肤瘙痒。病初先感项区瘙痒,后经冷风吹袭肤痒剧增,痒疹随手搔抓而起,始为散 在性小粒,继而扩散融合成块状,局部微热痛,晚上因痒甚致彻夜难寐,曾用抗过敏药内服或其他药物外用多次无效。诊为荨麻疹。针刺曲池,行针2分钟后,患者 自觉皮肤瘙痒已能忍受,留针20分钟。第2次复诊时,患者症状已全然若失。按语: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功善散风止痒,清热消肿。本病多因素有胃热壅盛,复受风邪侵袭,致风与热相搏,郁于肌表而致,因此,首取本穴,与病相应,恰切病机,故疗效卓然。◎林凡:用曲池治疗高血压症,右侧较佳,3日1次,3个月即稳定在正常水平。操作:用3寸长毫针,垂直快速进针2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甚佳。令患者屈肘呈锐角,当角顶处是穴。典型病例:苏xx,男,59岁。1983年9月6日就诊。主诉:高血压症15年、加重4年。先后在本地、昆明、成都、上海、北京求医,检查诊断为“原发性 高血压症”,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求针。针前测血压为190/124mmHg,针后再测即下降为175/4l0mmHg,复针时已无波动。至第9 次便降至136/94mmHg。此后则一直维持在此水平。改为轻刺激手法,又治9次未见波动。观察年余未见反复。◎康泰隆:笔者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网球肘,5-6次即愈。操作:爪切式进针向肱骨外上髁方向刺0.8-1寸深,用《灵枢◎官针》中短刺法。上下摩擦刺激有痠胀感,肘劳症即刻缓解。每隔5分钟刺激1次,留针20分钟或在短刺法后加温针3壮。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右肘疼痛已有3旬,疼痛拒按,内旋困难。曾作封闭,一度好转,劳后又发。检查:右肱骨外上髁压痛,伸肘旋前试验(+),X线片(-)。诊断:肘劳症(肱骨外上髁滑膜炎)。治疗:取右侧曲池穴,短刺法。针刺时疼痛即减轻,5次后疼痛消失。◎曾祥龙:笔者在临床凡遇到有膝关节扭伤之患者,均取同侧曲池穴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极佳。轻者1天即愈,重者3-5天而瘥。操作:用28号或30号3寸长毫针,直刺1.5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l-2分钟,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席xx.男,32岁。1974年3月25日不慎跌倒,当即右膝关节疼痛难忍,渐及肿大,不能行走。由家人护送去骨伤科敷药。经敷药7、8次未 效,而来我科就诊。视其右膝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稍一行走,疼痛得咬牙切齿。身体一般情况尚可,二便正常,脉紧,舌见瘀点,舌苔少而白。此乃气滞血瘀,经 络不通所致。针刺右侧曲池穴,每天1次,4次即愈。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时,一定不要过深或过浅,过深或过浅,直接影响疗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针。按语:膝关节为足阳明经所过。该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膝关节扭伤,必先伤该经,形成气滞血瘀之症。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取曲池用泻法,能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朱金良、王晓聪、赵华河:用“清热解毒注射液”作曲池穴内注射,治疗寻常疣和扁平疣共46例,一般在注射药物1-2周后疣体开始脱落,1个月后全部脱落。其中45例1次即愈,另1例1月后又治疗1次而愈。操作:用2ml消毒注射器,6-7号注射针头,抽清热解毒注射液lml,取患侧曲池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当有针感后转动一下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推入。典型病例:赵xx,男,26岁。右手背疣已近1年,无痛痒。查手背有一直径0.5cm、高0.4cm的疣体。因贴“鸡眼膏”及局部用火烧灼后,皮肤受损而 疣体顶端呈粗糙状开裂。诊断:寻常疣。治疗:用清热解毒注射液1ml注射在曲池穴内。2周后疣体自根基自动脱落,无遗留痕迹。随访2年未见复发。按语:寻常疣和扁平疣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风热邪毒所致。曲池系大肠经合穴,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之功能。再配以清热解毒之中药作穴内注射,以增强其祛邪之功,故能取得良效。曲池穴下是前臂背侧神经、桡神经通过,注意不要损伤神经。◎张唐法:通过20多年临床应用曲池穴,对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者,都能在针刺时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血压明显下降。操作:用30号1.5寸或2寸毫针,直刺l-1.5寸,得气后运用提插轻度捻转使酸胀感逐步加重,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并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67岁。1976年4月16日来院就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有高血压中风病史。今晨突发剧烈头痛,头昏、胸闷、呕吐、大汗出, 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面容,血压为260/170mmHg。立刻针曲池,症状顿时减轻,留针20分钟后,症状完全消失,再测血压为 190/100mmHg。◎金伯华:笔者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胁痛(以岔气、肝气串为主)、胃腹痛效果显著。操作:令患者正坐挺胸直背,将上肢屈肘放于桌上,取一侧曲池即可(如岔气则取患侧)。用1.5寸毫针直刺到地部,复提至天部,左右捻转,令患者深呼吸,拇指向前捻动,使针感沿臂部向上传导,再让患者咳嗽,疼痛遂止。起针,令患者活动,深呼吸,直至疼痛全部消失为止。典型病例:田xx,女,43岁。初诊日期1989年12月5日。主诉:左胁下痛3日。3日前因与家人生气,即感左胁下刺痛放射至胸背,咳嗽呼吸痛剧,胸 闷,短气,呼吸困难,屈背弯腰时更甚,纳少、难以入寐。经按摩、敷药治疗无效。舌苔薄黄,脉细数。治疗:进针行手法后,患者即感胸闷缓解。继续行针,则咳 嗽呼吸疼痛减轻,留针10分钟,起针后症状全消。吴xx,女,37岁。初诊日期1988年10月21日。主诉:胃腹痛数小时。患者素日心胸狭窄,常有肝气走窜疼痛之证。1周来因与他人呕气,心情不畅,骑 车上班又感寒邪,当日午睡起即感胃腹串痛难忍,伴呕恶。舌苔薄白,脉细弦,微数。治疗:取曲池穴,操作同前。手法运用过程中呕逆即止。令患者深呼吸,疼痛 缓解。留针半小时,运针3次,起针后疼痛全消。按语: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沿上臂循行,入缺盆,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可治胃腹痛。曲池为大肠经 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合”又有汇合之意,恰如百川归入大海,故曲池穴气血最为充盛,具有通调气血、疏经活络之功,用其治胁痛效果颇佳。◎林迎春:本人用曲池穴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疗效颇佳。若160cm高小儿,经检测平均同身寸长度20mm,而氦氖激光可透入皮下15毫米 深度,故160cm以下小儿可达7.5分深度以上,符合曲池穴所要求深度。此法无痛无创伤又有针灸一样的疗效,治疗后能防此病复发。日1次,5次为1疗 程。操作:患者曲肘立拳,以氦氖激光之光束对准穴位,功率2.5-5毫瓦,输出电源7毫安,照距30cm,光斑直径2mm,照时每次单侧10分钟,5次为l疗程。典型病例:黄x,女,7岁。1981年7月10日就诊,诊断为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发疹3天,背及四肢伸侧为多,疹子大小不等,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高出 皮肤,呈梭形。检查:体温38.5℃,舌苔薄,指纹紫,心肺(-)。经住小儿科输液加氢考3天热退,疹子仍不断发,停药经上法治疗1次即愈出院。
8.臂臑【取法】在曲池和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取穴。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主治】⑴麦粒肿 ⑵视神经萎缩【机理】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之络脉,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的经脉(宗脉)会合,故本穴可以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疗经验】◎张智龙:麦粒肿俗称针眼,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属外感风热毒邪或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壅于胞睑所致。笔者临床独取臂臑穴治疗本病,每每获效。操作:用1.5寸毫针,得气后行徐疾提插手法,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薛x,女,24岁。就诊于1989年8月14日。主诉:左上眼睑有一小脓肿疼痛1天余。患者发病数天前,因过食辛辣之品,而诱发左上眼睑红肿。 初起微痒微痛,继之则形成硬结红肿。曾针刺和外用西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遂邀余诊治。查:左上眼睑有2×2mm2红肿硬结,按之痛甚。舌红苔黄腻,脉弦 数。辨证:湿热蕴结肠胃,热毒上攻,气血凝滞,壅阻于胞睑。取左侧臂臑穴,进针得气后,施以徐疾提插泻法,行针中病人即感上眼睑疼痛减轻,留针15分钟, 翌日上眼睑红肿疼痛全消。按语:用臂臑治疗麦粒肿,是先师李毓麟主任医师临床实践之所得,验之临床每每获效。考臂臑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穴,而手足太阳经又交会于睛明,阳 维起于金门,沿足少阳循经上行,过臂臑后,复沿手足少阳经上头,终于阳白,故泻之能通阳泻热而明目。笔者取用本穴时,常于三角肌抵止部,肱骨后缘取之。左 病取左,右病取右。留针时间不宜太长。◎李美琪:我院眼科曾用此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和中心视网膜炎,获得满意疗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的1寸或1.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作较强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针尖方向向上,使针感上传。典型病例:缪XX,x,男,10个月。1989年6月17日母诉,患儿因早产,母患子痫大出血,行剖腹产产出时胎儿窒息,经抢救脱险。刻下患儿智力较差, 不会讲话,颈软低头动作,听力差,视物不清。眼科检查,诊断为:“视神经和视网膜发育不良”。四肢活动可,但不能独坐和站立,胃纳、二便均正常,市儿童医 院诊为“脑发育不全”。针灸治疗除取百会、大椎、听会、翳风、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穴,醒脑开窍促进肢体恢复外,用臂臑治疗视物不清,经1个月的 治疗,患儿眼睛能看到东西,耳也能听到。经针刺半年患儿智力、视力、听力全部恢复正常,目前能扶物行走。按语:臂臑穴属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用此穴主要是疏通经气,促使气血流畅,目得血而能视,所以能明目。
9.肩髃【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穴。【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急性踝关节扭伤【机理】肩髃穴为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会穴,阳跷脉主于运动,阳明之筋又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散结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斜刺,放血、拔罐【治疗经验】◎喻喜春:用该穴刺络放血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很有效,是治疗此病必用之穴。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2-4个疗程多能治愈。操作:手下垂或手臂垫高平放,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2-5ml。典型病例:姚XX,女,49岁。1985年11月11日就诊。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左肩疼痛已1个多月,活动困难,上举不能,夜不能睡。用中西药物 无效。摄片关节周围稍有骨质增生。以细三棱针点刺该穴,拔罐吸血约5ml,隔天1次,连续10次后,疼痛消失,活动亦改善。◎张勤:笔者近年来用肩髃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大多1-2次治愈。操作:用30号0.5-1.5寸毫针,呈45°角斜刺进针,得气针感下传至手为最佳。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5分钟,每隔15分钟行手法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典型病例:江XX,4岁。1987年11月3日晚6时就诊。诊断:左踝关节挫伤。因乘坐自行车后架上,不慎将左足绞入车轮而致足面挫伤,踝关节痛并有青 肿,不能直立及行走。查未见骨折。予肩髃行针,5分钟后痛减,20分钟后可直立跛行,45分钟后取针,即高兴自己走回家。次日踝未见肿,仍呈青色,踝关节 功能正常,无跛行,7日后复诊痊愈。按语: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阳明、阳跷之会穴。跷脉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主一身之跷捷。取该穴可疏散经络风湿,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林凡:肩臂疼痛中老年人多见,取手阳明大肠经本经穴肩髃,只用患侧,3-5次必爽。操作:用1.5寸长毫针,垂直快速进针约1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较佳。典型病例:李xx,男,40岁。1984年2月10日就诊。主诉:右肩臂痛月余,加重1周。1个月前始感肩臂痛,便至泸州X中医院就诊,经骨科检查诊断为 “肩周炎”,外敷药膏、内服法风止痛剂,时轻时重,转请西医理疗、服药、贴虎骨麝香止痛膏,效果不佳。l周前疼痛加剧,不能举臂,复请中医骨科治疗,仍未 缓解,前来求针。针刺右肩髃穴,当即疼痛减轻。翌日复来,自述可以举臂,唯觉疼痛尚明显,又行一针,痛感消除。第三日来诊,仅用针以巩固。后观察月余,未 见复发,已能驾驶行车。
10.天鼎【取法】正坐、微仰头,在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取穴。【主治】⑴上肢麻木 ⑵漏肩风(肩周炎) ⑶右肋间痛【机理】天鼎穴治疗以上诸症,属局部、邻近用穴。【刺灸法】指针,直刺【治疗经验】◎吴穆:笔者20余年用本法治疗上肢麻木453例,痊愈65.8%,显效28.4%,无效6%。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健侧,呈45°,然后一手提托健侧枕骨部向患侧耳前方用力抬拉,另一手拇指指针对准天鼎穴向健侧肩上方用力顶推,一拉一推要同时用力方能奏效。若指针时有回位的“咔啪”声,疗效最佳,表明指针成功。典型病例:马xx,男,45岁。主诉:因车祸左上肢麻木月余,经本院骨科治疗无效,转诊我科。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久病体虚,脉弦苔薄白。针刺左上肢痛觉 迟钝,左肩不能高举向后背手只能到臀部。经络诊查:左天鼎穴压痛有凸起顶手物。X片显示C4、5、6椎弓根处呈双边双影。用指针疗法治疗10次,患者左上 肢麻木消失,肩肘腕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李骘:笔者30年来用此法治疗漏肩风患者多例,平均治疗3-5次,尤对肩关节功能障碍者恢复上肢抬举功能更为显著,而止痛效果次之,病程越短,效果越佳。操作:患者昂首正坐,臂下垂,以1.5寸毫针捻转直刺入0.8-1寸,得气后有麻胀感由颈沿手阳明经传到食指端为度,不留针,将针捻转退出。当即让患者做上肢抬举动作,以视效果,其遗留针感常持续10-20分钟。每日施针1次。典型病例:刘XX,男,52岁。1980年3月21日来诊。主诉:右肩痛,上肢不能抬举20天。由于睡卧露肩,醒后右肩有冷痛感,抬臂受限,曾自拔火罐、 热敷及理疗10次,肩痛稍轻,但活动受限,右上肢前移约70度,外展45度,后伸约15度,不能做摘帽动作。查体:右肩外观无红肿胀,肩关节周围及臂臑前 廉压痛,苔薄白,脉弦。诊为:漏肩风(肩周炎)。治疗:取右侧天鼎穴,用毫针捻转刺入1寸许,患者自觉颈部胀且微痛,同时有痠麻感贯肩部,沿上肢外侧前缘 经肘、腕直达食指端,若触电样,当即出针。让患者立刻做上肢抬举动作,见:右上肢前移90度,外展90度,后伸约45度,略低首可自脱帽。翌日复诊时,右 上肢前移、外展已正常,唯后伸、上举仍受限。再如法施针,经3次治疗,右上肢抬举挥动正常。观察1周未复发。注意事项:因该穴从解剖部位上看,靠近颈动脉、臂丛神经,下有锁骨下皮神经和膈神经分支,故勿深刺、勿捣针、勿向下斜刺,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局部血肿,或胸膈不适,或出现气胸。按语:漏肩风一症,即肩关节周围炎。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客阻经络,致气血凝泣不行,发为痹痛。因其病位在手阳明,故取天鼎穴。天鼎穴据诸典籍所载,尚无治肩痛之说,此为本人多年之临床经验,其效卓然,为此介绍。◎郭效宗操作:采用提插捻转法,气至背肋及手指大拇指、食指为宜。提插捻转法是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针,捻转刺入皮内后,提插寻找感觉,气至往返提插捻转3遍,大约3分钟就能产生效用。典型病例:常XX,男,54岁。主诉:右肋间痛已8年左右。平常右肋间酸胀痛,偶而出现肋间错气感觉,天气变化时则右背部痛增剧,在XX医院神经科检查, 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曾服可地松及保太松,中医贴膏药,症状不减轻,胸痛越来越重,前来本院要求针灸治疗。检查:X光片右胸膜有积液,右肺下界有模糊阴影, 体温38℃,血沉60mm,白细胞12000/mm3,分类:中性50%,淋巴40,单核10。右肺听诊上、中、下呼吸音弱,肺底有水泡音。舌质淡,苔黄 而干,脉弦数。诊断:右肋间痛。中医辨证:肝气郁结。治疗:按审有效点的规律,审出天鼎穴,针刺后,右肋间神经痛缓解。连针12次,右肋间痛消失。
11.扶突【取法】正坐,微仰头,在颈部侧面,结喉旁开3寸,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主治】⑴呃逆 ⑵肩痹 ⑶带状疱疹【机理】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肺与大肠相表里,针扶突可疏风散热解毒,可治病毒性带状疱疹。治肩痹属局部、邻近取穴。治呃逆,可能是间接影响了膈神经的功能。【刺灸法】直刺法,平刺,清刺【治疗经验】◎葛书翰、霍鲁莉:我们采用针刺双扶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明显疗效。操作:选用28号1.5寸毫针,由穴位处水平方向刺向颈椎,当出现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散时,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杨xx,男,59岁。主诉:呃逆反复发作5天。病史:因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于1985年10月26日入我院内科治疗。5天前突然出现呃逆, 几分钟一次,自己不能控制。近2天呃逆发作频繁,几秒钟发作一次,严重影响饮食与休息。曾口服镇静药及静点奴夫卡因2天无效,又针刺天突、内关、中脘、足 三里等穴4次,也未奏效。胸透检查:呃逆时见膈肌有逆蠕动。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辨证: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诊断:哕证(顽固性呃逆)。治疗:取双 侧扶突穴,当出现触电样针感后留针10分钟,每日针1次,针2次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针6次后,呃逆完全停止,观察2周,未见发作。按语:扶突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胃经与大肠经相联系,刺之可通经活络,降上逆之胃气。从解剖学角度看,扶突穴的深部有3、4、5颈神经的前支通过,而3、 4、5颈神经的前支共同构成膈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针刺扶突穴,能直接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从根本上解除膈神经痉挛,达到降逆解痉之目的。顽固性呃逆的 治疗效果与针感密切相关,必须达到触电样针感向肩或上肢传导,方能取得理想疗效。◎史春印: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肩痹效果甚好,轻者1-3次治愈,重者30次治愈。操作:用1寸长28号毫针,针尖向颈椎直刺5分左右,有触电感经肩麻至手即可出针,不留针。每日l次,10次1疗程。间隔休息3-5天,再继续治疗。典型病例:苏x,男,46岁。1977年11月14日就诊。诊断:肩痹。患者于1977年10月20日因夜间受凉后出现右肩疼痛,举手抬肩困难,不能穿 衣。诊见面色萎黄,舌淡少苔,脉弦缓。右臂活动明显受限,仅能上举80度,不能外展,肩峰及腋后缝有压痛。辨证: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风寒湿痹阻经络。治 以驱风除湿,蠲痹止痛。治疗:取扶突穴,针5次,痛减大半,针8次,肩臂疼痛消失,右臂能上举170度,活动已不受限。2年后追访再未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取穴时勿位置低,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的人禁用。按语: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经过肩部,针刺其经穴扶突,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利关节的作用。疗效与针感有重要关系,只有针感理想,气至病所,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肩背痛重,针尖稍向上颈后使针感传至背部。◎郭效宗:典型病例:王xx,女,36岁。主诉:打嗝儿20余年。患者在16岁时因家庭包办婚姻,不如己愿,心情抑郁,1940年6月4日吃饭时,突然感到胸堵,吞 咽食物时打嗝儿,从此之后每日持续性打嗝不止,经xx医院诊断为膈肌痉挛。服中西药,针灸、理疗、电针均不见效,故前来北京求医。检查:面色暗,舌质淡 红,苔白腻,脉细数,心肺正常,其他无阳性所见。诊断:神经性膈肌痉挛。治疗:取扶突穴,用28-30号不锈钢毫针,平刺,气至胸背及手指,约1分钟后打 嗝减少,3分钟后停止打嗝儿。每日1次,连续针4次后症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共针12次。停针3个月后亦未复发。李XX男,48岁。主诉:右胸背及右上肢有红色疱疹,剧痛10天余。胸背、腋窝、右臂内侧及手指的红色疱疹已化脓,服止痛片后疼痛稍缓解,但时间不长又 痛。曾在xx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带状疱疹。服维生素C、四环素,青霉素注射4天病情仍不好转,前来针灸治疗。检查:右胸背及腋窝、臂内侧、右手食、拇指有 脓性疱疹,触时痛剧,形状如带状样疱疹,未结痂,皮肤微红。舌质淡,苔白腻而燥,脉浮紧数。血象:白细胞18000/mm3,分类:中性50%,淋巴 40%,伊红8%,单核2%。尿检:有草酸胺,其他未见阳性。诊断:病毒性带状泡疹。治疗:取扶突穴,采用清刺法,刺入0.5-0.7cm,气至拇、食、 中指为宜。针刺后当时病人自述良好。第2天来诊,手指关节红肿消失,腋、肋、手指疱疹结痂,伸屈时,手及肘有麻木感。第3次针后,右手指仍有肿胀沉的反 应。第4次来诊,自觉症状消失,结痂痊愈。连续再针12次(1疗程)。半年后复察,未复发。
12,迎香【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主治】⑴鼻衄 ⑵胆道蛔虫症【机理】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又位于鼻部,可宣肺气、通鼻窍,故可治鼻衄及鼻部诸疾。本穴又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胆道与肠道相通,故又可治胆道蛔虫症。【刺灸法】斜刺,透刺【治疗经验】◎吴成善操作:向内上或向四白穴方向斜刺5分左右,或向鼻通透刺,局部胀痛、流泪,有时扩散至鼻部,留针15分钟(大量出血者可留针30分钟或更长)。一般刺患侧 迎香穴即可获效,疗效欠佳时亦可加刺健侧迎香穴。针刺强度:高血压和心脏病、体质虚弱者用弱刺激,其余病例均用强刺激,且每隔3-5分钟提插捻转1次,慢 性反复出血病例每日针1次,急性大出血可每隔1-2小时针1次,直至痊愈。典理病例:傅xx,男,28岁。1983年9月27日就诊。五官科检查有鼻粘膜慢性充血。患者自幼即经常发生鼻衄,曾多方医治无效。近1个多月来几乎每天 都要发生鼻衄,伴有头晕心慌、失眠。予针刺双侧迎香穴,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提插捻转l次。针1次出血明显减少,针2次出血停止,再针l次以巩固疗 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语:鼻衄多属心火、肺火、胃火所致。迎香穴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针刺迎香穴能直接作用于肺和大肠,同时可影响到鼻附近的胃及小肠经,进而作用于脾和心,所以针刺迎香穴能抬疗心火、肺火、胃火等所引起的鼻衄。◎孙锦章:1976年至1986年,笔者采用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长时间留针(12-24小时),治疗28例较严重的胆道蛔虫症,取得了显著疗效。一般针刺后 半小时左右疼痛即有所缓解,2小时左右疼痛大都消失。本组28例经针刺治疗后,疼痛均获缓解。15例体温升高者,第2次针刺治疗后2天内体温均下降或恢复 正常。7例有轻度黄疸者第2次针刺后2-3天,血清胆红质恢复正常。6例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者,针刺疼痛缓解后3至4天复查,胆总管内蛔虫 光带消失。操作:取稍细有弹性的毫针2支,分别由迎香穴垂直进针,深约0.6-0.7cm,以有痠胀感为度,然后将针斜向外上方刺向四白穴。因进针较深,斜向外上方 刺时常刺到颧骨上不能顺利到达四白穴,故需用另一手将颧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提起,且需将针柄向下加压,使针呈倒弧形,针尖上翘,避开颧骨。到达四白穴时, 患者有麻胀感,有时可麻及上唇。若患者面部组织较厚,无法判定针尖是否到达四白穴时,可继续向前进针,将另一手食指按于眼眶外下缘,可感到针尖与指尖相 触,使针尖定于或略穿透四白穴。针刺完成后,用胶布固定针。针刺进行时用强刺激,留针12-24小时,若患者有发热、黄疸时,针刺疼痛缓解后,过12小时再重复针刺1次,留针时间相同。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8岁。中上腹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反复发作近2周,5天来加剧。于1984年6月11日来院急诊。在当地卫生院用过中药、驱蛔灵、阿托 品、强痛定、抗菌素等治疗元效。检查:急腹痛面容,大声呼叫,不时在床上打滚。体温37.5℃。巩膜可疑黄染。中上腹剑突下压痛明显,无肌紧张。白细胞 12000/mm3。胆红质为2mg。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在检查过程中呕吐2次,并有蛔虫2条。当即针刺迎香透四白穴治疗,留针24小 时,并配合补液,应用庆大霉素及解痉剂。针刺后2小时安静入睡,次日疼痛完全消失,剑突下已无压痛。第3日重复针刺,留针24小时。体温已下降至正常。第 4日复查白细胞为7400/mm3,复查B超胆总管内蛔虫光带消失。第5日胆红质恢复正常。随诊3月未再发作。按语:胆道蛔虫在祖国医学称为“蚘(蛔)厥”或“虫心痛”。按经络学说,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迎香穴则是手足阳明之会。胆蛔的症状属于手足阳明经的内脏病 症,这是取迎香透四白穴针刺的依据。一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缓解疼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除能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 痉挛外,还可能加强胆道的收缩功能,增加胆道内压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短期留针法(30分钟)去针后疼痛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在去针后作用迅速消 失,而在很短时间内蛔虫不太可能迅速退出,而致症状复发。长时间留针即可增强功效,避免复发。
足阳明胃经穴1.承泣【取法】正坐,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近视眼【机理】承泣穴是阳跷、任脉、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且足阳明经起于鼻梁上,左右相交,交会于旁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即目旁睛明穴,由此下行。故承泣穴可明目,为治疗目疾的常用穴。【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葛书翰、霍鲁莉:治疗前的视力与针刺疗效有明显关系。操作:选用30号1.5寸毫针,在承泣穴进针,以30度角向睛明方向斜刺,当刺入1寸左右,眼区周围有痠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捣刺3-5次,留针10分钟。出针后按压局部1-2分钟。因眼区血管丰富,针刺时手法要轻,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以免引起出血。典型病例:李xx,女,15岁。主诉:视力减退半年。未配戴过眼镜,无遗传因素。1978年8月8日来院针灸。眼科检查:视力左0.7,右0.6。屈光度 数:左-0.5D,右-0.5D,双眼底正常。诊断:能近怯远症(近视)。治疗:针双承泣穴,针2次后,视力双0.7。针5次后,视力左0.9.右 0.8。针20次后,视力左1.5,右1.2。针后1年随访,视力双1.0。按语:承泣穴为足阳明胃经经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可调理气血。睛明为膀胱经与胃经之交会穴。针刺承泣透睛明,可同时激发胃经与膀胱经之经气,使眼区气血充实,而且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故可缓解睫状肌痉挛,使视力增进。
2.四白穴【取法】正坐,在承泣直下3分,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面肌痉挛【机理】面肌痉挛,为阳明经筋病,为经筋受寒所致。因阳明经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颧部,足阳明经筋发病……颊筋有寒,则发生拘急,牵引颊部致口角移动。”取四白穴以驱风散寒,故可治此病。【刺灸法】针刺,埋针【治疗经验】◎张乃青:操作:取30号1寸毫针,单手进针,直刺边捻边进,深2-3分,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及口角即停捻留针10-15分钟,出针后用特制掀针0.5-0.6cm (根据患者面部肌肉肥瘦而定)从原针孔刺入,用直径1cm圆形胶布固定5-6天出针。间隔2-3日再治如上法,5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范xx,女,34岁。1979年3月8日就诊。主诉:常感右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已有10余年,近2年逐渐加剧。说话、洗脸、急躁时更易 发作。甚至在步行之际突然发作,目不能睁,不敢举足前进。经过中、西医治疗,症情毫未改善。检查:五官正常,语言清晰,四肢运动无障碍。舌淡红,苔薄白, 脉小弦。除见面部阵发性抽搐外,余无特殊发现。诊断:面肌痉挛症。治疗:取患侧四白穴,先针刺后埋针,经治2疗程面肌痉挛显减,3疗程痊愈。随访多次,面 肌痉挛未曾再发。按语:我治“面肌痉挛”是根据祖国医学.风胜则动”及“阳明经脉行面”的理论。认为本症的病因是“内风”或“外风分乘袭阳明。以致阳明经脉阻滞,气血运行 失常,致痉挛时作。故取阳明经之四白穴以解痉而熄风。前贤又有“静以久留”之明训,埋针久留可更进一步起到熄风解痉遏制肌肉抽动的作用。验之临床,恰合理 想。
3.颊车【取法】张口,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咬牙时,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主治】颞颌关节脱位【机理】颊车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位于颞颌关节之下,按摩本穴可疏通气血,缓解咀嚼肌痉挛,有利于颞颌关节复位。【刺灸法】按摩【治疗经验】◎姚朗:笔者用此法为15例单侧颞颌关节脱位者施行整复,均获成功。操作时间3-6分钟,病员没有痛苦感。操作:病员坐位,枕后及背部依靠墙壁或椅背。嘱面部放松,头向健侧转动45度。操作者面对病员站立,左侧脱位,术者以右手拇指按摩左侧颊车穴,而左手控制 颏部。反之亦然。穴位按摩时由轻逐步加重,同时有推下颌角向后下的动作。当病员由痠胀变得发麻时,控制颊部的手轻轻向后推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弹响感 而复位。典型病例:张xx,男,54岁。于1983年8月5日清晨打哈欠时,左侧耳前处疼痛,随即口不能闭合,略向右歪,说话不清,口涎外溢。当地医院诊为“左颞 颌关节脱位”。先后经两位医生口内整复未能成功。来诊时除上述症状与体征外,口腔有血迹,左耳前方可触一空凹,压痛。左咀嚼肌明显紧张。采用操作中所介绍 的方法,按摩左侧颊车穴,经3分半钟后,轻松整复,崎形消失,闭口自然。注意事项:首先诊断要正确,特别是左右不应寻错。脱位后,颏部前突偏向健侧,患侧耳前方有空虚感及轻度压痛。同侧按摩开始时,手法一定要轻柔,避免咀嚼肌进一步紧张。否则使复位困难。复位后,在麻木感消失前,张口动作不宜过大,以免再脱位。按语:颊车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颊车穴在咀嚼肌的附着处。按摩同侧的颊车穴,利用穴位的近治作用,可使该侧咀嚼肌松弛,对颞颌关节亦有疏理、镇痛作用。加之与轻巧的手法相配合,即收到满意效果。
4.下关【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穴。【主治】⑴面瘫 ⑵牙痛 ⑶下颌关节炎 ⑷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⑸足跟痛【机理】下关穴为足少阳、阳明之交会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枢,主管骨节的运动。针刺下关穴可促进足阳明胃经气血的运行,改善枢机功能等,通则不痛,故下关穴可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针刺,温针;电冲击【治疗经验】◎张玉春:用温针治疗面瘫20例,全部治愈。治疗最长者30天,最短者10天,一般15天左右。操作:采用28或30号1.5寸毫针,用压进法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40分钟,将艾绒放置针柄上,然后点燃,每次1-3壮。典型病例:于xx,女,40岁。1984年4月4日初诊。主诉:自感右耳后疼痛,面部发紧,麻木5天。今晨起床后发现嘴向左歪,漱口时口角漏水,右侧眼闭 不紧。查体:口角向左歪斜,右侧额纹变浅,眼裂增大,流泪,鼻唇沟变浅并向左侧歪斜,鼓腮漏气,右耳后乳突部有压痛,面肌不能随意。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遂 以温针下关穴,每日1次,15次后面部表情恢复正常。痊愈。◎刘和平:笔者于1985年以来用电冲击疗法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治疗。在下关穴附近寻找变阻点。医者嘱病人另一手握着探针,固定不移。并将工作选择开关拨向脉冲治疗位置。用疏密波在 变阻点上通上脉冲电流,进行电冲击治疗。每次电冲击时,电流强度以面肌群抽动和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日l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石xx,男,23岁。1989年7月28日就诊。主诉:口眼歪斜3天。患者3日前夜间受风,次日清晨出现口眼向左侧歪斜,咀嚼困难,来我科就 诊。检查:右侧额纹消失,不能抬眉,右眼闭合时露白3mm,右侧鼻唇沟变浅,不能耸鼻,鼓腮,吹哨,右侧乳突压痛(+),舌苔薄白,脉弦。诊断:右侧周围 性面瘫(口眼喎斜)。用上法治疗1次后自觉面部舒服,5次后症状好转,右眼能闭合,鼓腮、吹哨尚可,10次治疗后面形对称,皱额、闭眼、耸鼻、示齿等表情 功能基本正常。乳突压痛消失。继续维持治疗,2周后痊愈。注意事项及禁忌:电冲击时闭口取穴;治疗时严禁移动位置。按语: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于面,因此在治疗中必以阳明经穴为首位。下关穴部位又是面神经、颧眶支、耳颞神经、下颌神经分布之处,故此穴是治疗面瘫的要穴。◎张丽蓉等: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牙痛,止痛效果很好。每日针1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治愈。操作:用30号l寸毫针,针向牙部斜刺0.5-1寸,针感可传至上牙或下牙,得气后可强刺激捻转1-2分钟,至患者牙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胡XX,女,48岁。1988年6月5日就诊。主诉:左侧牙痛3天,茶饭不思,疼痛难忍,夜寐不安,含冷水疼痛稍有减轻,曾服去痛片不效。来诊 时痛苦面容,眼含泪珠。查血常规:自细胞12000/mm3,中性86%,淋巴14%,血色素11g。针左侧下关穴强刺激捻转2分钟后,左侧牙痛明显减 轻,面目表情舒展。留针20分钟,疼痛消失,面带笑容。1次治愈。按语:下关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此患者牙痛证属胃火上冲,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针下关泻胃经实热,疏通患部经气,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李美琪:在临床用此穴治疗下颌关节炎20余例,效果满意,一般2-4次见效,最长不超过15次,但一定要加灸,可提高其治愈率。操作:用30号的1.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在针尾加艾炷温灸,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孟xx,男,19岁。1988年11月24日就诊。诊断:下颌关节炎。主诉:左面颊部疼痛已2月余。刻诊左面颊痠痛不适,不能咀嚼,张口困难,面肌已萎缩平坦,双侧面颊大小不等。经针刺下关穴加灸,4次后疼痛消失,唯肌肉不丰满,先后共针刺14次而愈。注意事项:在针刺治疗时勿吃坚硬难咀嚼之物。针刺得气后少提插捻转,起针时按压针孔2分钟,因该处有颞浅动脉以免引起出血。◎邢贵芳:临床运用此穴治疗牙痛,包括牙髓炎、根尖周围炎、龋齿痛等,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l-2次,3-7日即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效果也很好,隔日针刺l次,1-2周即愈。典型病例:荣xx,男,37岁。1978年5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牙髓炎。患者牙痛2天,无明显诱因,前天晚上10点钟欲睡眠时感觉左侧牙痛,疼痛性质 为锐痛,持续不止,难以安睡,天亮时疼痛缓解。昨晚又有类似疼痛发作。检查:局部红肿不明显,右上6齿轻度叩痛,冷水试验敏感。治疗:针刺下关,每日2 次,每次留针1小时,连针3日治愈。王xx,女,35岁。1982年5月12日就诊。诊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左侧牙关开合不利半个月,半月前拔牙后出现左侧下颌关节痠痛、强 直、张口困难,张口时上下切齿间距不到一横指,饮食时仅能进半流质,张闭口时下颌关节有弹响。检查:张口度减少,下颌骨髁状突部有压痛,张闭口时下颌骨颏 颇部无偏移。治疗:针刺下关,隔日l次,每次留针30分钟,5次治愈。注意事项及禁忌:闭口取穴,勿张口取之。直刺1-1.3寸,勿斜刺。行针时宜角度小,快频率捻转,不宜提插。按语:下关为足阳明胃经穴,因为足阳明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足阳明经筋挟口,合于頄,从颊结于耳前。下关有疏调局部阳明经气和经筋的作用,所以治疗牙痛和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效果很好。◎耿建:笔者在1984年以来,用普鲁卡因注射下关穴治疗30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除2例因已产生粘连外),28例均经5-15次治愈。操作:用5ml注射器吸取2ml0.5%的普鲁卡因,刺入下关穴,得气后再注入药液,每周2次。典型病例:李X,男,27岁。因突然受惊,张口过大,致口不能张开,颌关节疼痛,张口弹响,不能进食。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经口腔科局部封闭治疗无效,来我科进行下关穴注射0.5%普鲁卡因治疗,5次后能张口,7次后颌关节活动正常,经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注意事项:应闭口取穴。按语:选用足少阳与足阳明之会下关穴,因少阳为枢,主管骨节活动,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下关穴具有行气活血、疏风清热、通利关节的作用。◎陈仓子: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性紊乱。我在临床采用针刺足阳明、足少阳之会穴下关,治疗本病15例,均系左侧发病。一般针治1-4次可治愈。操作:患者取坐位,稍后仰,取左侧下关穴呈垂直头颅矢状面进针,行平补平泻法,刺入深度达2.5cm时,患者感到疼痛大减,再令其作张口试验,此时顿觉张口轻松。典型病例:张xx,男,23岁。于半月前发觉张口紧张,张口、咀嚼时并发出响声,并伴有疼痛。曾先后在x县医院就医2次,均诊断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 征。给予消炎痛、安乃近、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无效。故来我处就诊。检查:令其张口,上、下齿之间的空隙连手指也进不去,颞颌关节处有压痛。舌质淡红,苔 白腻,脉弦滑。治法同上,针2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余,未再复发。按语:下关穴属足阳明、足少阳之会,其穴能通调经气,开关启闭,针刺下关穴改善了局部血循环,解除咀嚼肌的痉挛而告愈。◎欧阳群:1971年经友人介绍,我应用此穴治疗足跟疼痛近百例,一般当即见效,最多2-3次治愈。但对骨质增生者无效。操作:用30号或32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针1寸左右,轻微捻针至疼痛减轻或消失为止,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刘xx,女,45岁。1984年4月6日就诊。诊断:双足跟疼痛。患者因穿高跟鞋爬山后足跟疼痛1星期,足跟不能着地,行走困难。曾内服镇痛药 及外擦药酒,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未见减轻。针刺下关穴,行针l分钟后,令患者顿足和行走,当即疼痛消失。翌日复诊,诉行走时仍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共3 次治愈。
5.头维【取法】鬓发前缘直上入发际0.5寸,距神庭穴4.5寸。【主治】血管性头痛【机理】此为治头痛的局部用穴。【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康泰隆操作:提捏式进针,向耳尖角孙穴沿皮刺,捻转平补手法有胀重感应。典型病例:张xx,男。左侧头痛已有2日,乃旧病发作。甚则恶心,头痛如搏。疼痛喜按,脉滑苔腻。取头维(左)平刺3寸深,留针20分钟。针后头痛止。每日1次,3次愈后至今未发。
6.人迎【取法】与喉结相平,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主治】⑴高血压 ⑵甲亢 ⑶癔症 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⑸膝关节痛【机理】人迎穴为胃经经穴,其正当颈动脉窦搏动处,深部为交感神经干所在,故针刺人迎穴对肺通气量及心律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可减慢心率,并有明显的降压 作用,尤其对收缩压最为明显,对治疗甲亢也有很好疗效。胃经多气多血,其经别上通于心,心主神志,针刺人迎可改善头部气血运行以醒神清脑,治疗癔病及三叉 神经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孙丽琴:多年来采用此方法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满意。针后观察,血压可立即下降,作用持久,没有副作用。典型病例:程xx,男,54岁。1985年4月就诊。血压高达220/180mmHg,口服降压药后,血压不稳定,经常发作。望诊:体胖,面色红赤,喉中 痰鸣,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间滑。辨证为肝阳上亢,湿停中焦,痰阻清窍。予针刺人迎穴,捻转泻法,40分钟后出针,测血压由原来220/180mmHg 下降至180/160mmHg。注意事项:此穴解剖位置复杂,血管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的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颈内静脉,神经有面神经颈支,深层为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因此在针刺时要小心、仔细。将穴位找准后,进针不宜过深。◎郭效宗操作:选定有效点人迎穴,用32号毫针慢慢刺入0.5寸许,施术者手指迎动脉跳动,轻轻提插刺激,往返3次即可起针。典型病例:杨XX,男,49岁。主诉:2年来经常头痛、头晕、耳鸣,伴有恶心、失眠、四肢麻木,曾在xx医院、XX医院住院均不见效,要求采用针刺治疗。 检查:面色潮红,体型肥胖,体重98kg,身高164cm,心率齐,血压190/120mmHg,舌质淡有齿印,苔净,脉弦滑,两下肢有轻度浮肿,小便有 蛋白质,白细胞多,其他无阳性所见。诊断:高血压(原因待查),尿道感染。取人迎穴,治法同上,针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血压也随之下降。经每日针1次,共 针10次(1疗程)血压为124/80mmHg,两下肢浮肿消退,小便(-)。3个月后复查:血压稳定,病人恢复正常工作。关x,女,28岁。主诉:心慌、气短、汗多、失眠等症状3星期左右。病症初起乏力,心悸,汗多,失眠,曾到xx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地巴唑、肝 太乐、心得安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今来本所就诊。检查:精神尚可,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未突出,甲状腺不大,血压86/60mmHg,脉搏 91次/分。心脏未闻病理性杂音。舌质淡,苔薄白,脉数。化验室检查(略)。诊断:甲亢。取人迎穴,方法同前。经2次治疗后症状好转,出汗减少,睡眠尚 好。第10次后症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继续针12次后停针。观察l年多疗效巩固。◎陈仓子:我采用针刺人迎穴治疗癔症35例,均l次治愈。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肩下置一小枕,充分暴露颈部,常规消毒后取双侧人迎穴,缓慢进针,深约3-5分,待得气后,予以大幅度捻转,针柄呈波动状,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孙xx,女,22岁。1989年9月25日用担架抬来我处就诊。代诉:因受惊昏倒,牙关紧闭,全身僵直,手脚抽动已50小时。经x县医院确诊为 癔症。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检查:心肺阴性,肝脾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及角膜反射存在,肢体肌张力极度增高。脉弦紧。辨证:证属 脏躁中的“厥证”。取人迎,操作同前。留针5分钟后抽搐停止,全身肌肉松弛。10分钟后意识清楚,睁眼说话。15分钟后病人能自行进食,全部症状消失。随 访至今,未见再发。按语:癔症目前认为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部相互关系的失调所致。人迎穴位于两侧颈部,离脑较近;此处又是颈动脉窦区的位置,为神经、血运、感觉的枢纽,刺激该处对大脑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留针可有持续针感,能加强调整经络功能的作用。络通瘀祛,醒脑开窍,故能迅速治愈。◎程正云:我们发现凡隐性循经感传线测定为阳性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反之则差。另外患者针感强者效果亦良好。一般治疗1疗程结束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若1疗程后症状无改善者,继续治疗亦无好转多属无效病例。操作:首先测定患者足阳明胃经隐性循经感传线。采用626-7型电针麻机,刺激电极放在一侧的厉兑穴,参考电极放在上肢的外关穴。通电诱导10-15分钟 后,用特制叩诊锤在胃经循行经络上上下垂直叩击:内庭穴、冲阳穴、解溪穴、下巨虚穴、上巨虚穴、足三里、梁丘穴、髀关穴、天枢穴、乳根穴、人迎穴、下关 穴、头维穴,出现阳性点者为隐性循经感传线测定阳性。取健侧或患侧的人迎穴进行针刺,患者取仰卧位肩稍垫高,以2%碘酒和75%酒精消毒,术者右手持针, 左手食指将颈动脉鞘推向外侧,然后捻转进针,针尖直抵颈椎横突骨面,针刺深度1寸左右,当有阻力感时施以泻法,酸麻胀感至患者同侧肩部或手指,留针2-5 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典型病例:常xx,男,46岁。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13年。于1983年1月27日来门诊治疗。患者在某口腔医院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第I枝 痛,并作过多种治疗未愈。检查时右侧眶上孔区有扳机点,触及该点可诱发疼痛发作,予以测定隐性循经感传线为阳性,针刺患侧人迎穴4次后疼痛消失。因患者对 针刺感耐受性差停止针刺。经随访至今已5年11月,尚未见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由于人迎穴位于颈动脉三角区故操作时应严密消毒,防止感染带入颈深部组织。进针时应仔细,左手食指尽量将颈动脉鞘向外推,以免刺入颈动脉 鞘损伤迷走神经及血管,本治疗只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均无效,故临床上选择病例一定要准确。有出血性疾患的人禁用。◎仝棋龄操作:患者坐高凳子上或桌子上,两腿悬空,选准患侧人迎穴位,避开动脉直刺1-1.2寸,平补平泻,嘱患者活动患肢,不留针。典型病例:王XX,男,30岁。右膝关节疼痛半月,走平路尚可,上楼时右膝关节疼痛发软需扶栏杆。照上法针1次即可跑步上楼。
7.气舍【取法】锁骨内侧端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主治】出血性休克【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郭效宗:在我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用审穴方法划区、划线找出有效点对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采用本文所介绍的单穴,治疗多种病均取得了一定的序效。操作:用清刺法,气至病位、肩背部及手指部。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28-30号毫针,捻转提插寻找气至,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接着向上刮针柄部,往返操作3次,每次刮针柄6-8下为宜。典型病例:张xx,男,40岁。爱人代诉:右肺叶空洞已有4年余,最近病症反复发作,发热、食欲减少、全身疲劳无力。痰检菌阳性,痰血量每日30ml已有 5天,虽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反而咳血量增多,活动时气短,呼吸困难。昨天开始大口吐血60多ml,高烧不退,出现休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汗水淋漓、两眼 直视,瞳孔反射失灵,乃急诊入院。进行输氧、强心针、抗结核药物效不显,意识丧失,进入休克昏迷状态。体检:左肺下叶有湿性罗音及捻发音,白细胞计数 18000/mm3,白细胞分类:中性80%,淋巴20%。血压80/40mmHg。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瞳孔反射消失,两膝及跟健反射消失,体温 39℃,脉细数弱。诊断:出血性休克。治疗经过:用强刺激法针百会、人中、内关、三阴交、十宣等穴抢救数分钟后病情仍不好转。输氧、人工呼吸、注射强心针 病情继续恶化。患者家属要求请我施治,经主管医师同意之后,我采用气舍穴,气至胸背肩手指部,采用清刺法,大约3分钟后,患者面部微出汗、眼皮动了几下, 连续针刺约5分钟,呼吸恢复正常,能够说话,自诉心里难受,10分钟后吐出两三口血块,病人完全清醒。后每日针气舍1次,连续3天,咳血也停止,体温下降 至37℃,针12次停止治疗。按语:休克相当中医的厥证和脱证,系阴阳均脱。通过针刺气舍调整经气,疏通脏腑,泻热破瘀,回阳固脱,而收效。
8.屋翳【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主治】经前乳房胀痛【机理】本穴正当乳房附近,有调畅气机、行气活血之功,故可治疗因气滞血瘀等所致的乳房胀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刘长修:笔者据世传之经验独刺屋翳治疗经前乳房胀痛,方法既简,获效又较迅速。操作:于月经来潮前10日,胀痛将出现之际,患者仰卧,以2寸毫针沿胸骨与皮腠之间平行向下(指向足的方向)直刺入屋翳穴内1.5寸。用呼吸捻转补泻法, 施泻术后卧针3-5分钟,将针退至皮下,再将针尖对乳头方向依前法进针施泻,再卧针3-5分钟,更将针退至皮下,令患者改为正坐体位,仍将针尖对乳头方向 依前法进针施泻,卧针3-5分钟出针。典型病例:鲁x,女,39岁。1961年8月30日就诊。主诉:每届经前期乳房胀痛10年余。患者自1950年离婚后即患该证,初起未予介意,近渐加重。 迭经中西药物治疗均无好转。近两月来每于月经来潮前10余日乳房即胀痛,乳头尤甚,不能触衣,伴见寒热阵作,月经周期尚属正常,惟量少、色淡。查:舌质 淡,苔薄白,脉弦涩。乳房未触及肿块。取屋翳治法同前。针后患者胀痛消失,次月月经来前1周又出现胀痛,但痛势已微,再依前法针刺屋翳,1次遂告痊愈。随 访三年未见复发。注意事项:要掌握施术时机,即每次月经来前乳房出现胀痛之际,依法刺治1次即可。进针时宜用左手将穴部皮肤捏起,沿胸骨与皮腠之间平行向下直刺,以防刺伤胸膜造成气胸,并能增强疗效。按语:本症为经气壅滞不畅,复值经前冲任之气血壅盛,经气愈加壅滞,遂致循经上逆乳络,不通则痛。今于乳房胀痛之际,滞气上逆之机,刺其阳明之腧,乳络郁结之部,迎而夺之,直达病所,使经脉通调、冲任和畅,通则不痛。
9.乳根【取穴】乳下1.6寸,即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主治】缺乳【机理】乳根穴位于乳房处,针刺该穴可通经活络,疏通局部气血,促进乳汁分泌。【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梁粹英:乳根穴是治疗缺乳之要穴,可通经活络,行气解郁,笔者多年用此穴治缺乳之症,疗效甚佳。操作:患者端坐,全身放松,医者用左手捏住患者右(或左)侧乳头,把乳房轻轻提起,取乳根穴。消毒后用2.5寸毫针,沿皮下徐徐向乳房中央进针1寸,用导 气手法行针1分钟。使针感向四周放射后,退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乳房内侧徐徐进针l寸,行针1分钟。再进1寸,行针l分钟,针感直达膻中穴,此时出现全乳 房沉胀、满痠感,即可退针。典型病例:余xx,女,27岁。产后15天因生气争吵乳汁突然减少。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于1976年6月加日前来就诊。查体:平素身健,面色红润,体胖 神充,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而有力。属肝郁气滞型缺乳。用上法治疗1次后,乳汁分泌大增,2次后即可不添加牛奶哺乳,3次后,乳汁够吃有余。按语:导气手法是一种徐入徐出、不具补泻作用的手法。进针至一定深度时,均匀缓慢地提插、捻转,上、下、左、右的力量、幅度、刺激强度相当。用导气手法可诱发出乳房自身的精气,增强乳汁分泌。此法尤对肝气郁结型见效快,疗效佳。
10.不容【取法】平卧,在脐上6寸、旁开2寸处。【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入夜疼痛【刺灸法】针刺加灸【治疗经验】◎马平之操作: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体与皮肤呈45度角向下斜刺1-1.3寸,得气后留针10分钟,然后用艾条温和灸,施灸15分钟出针。左肩疼取左不容,右肩疼取右不容,双肩疼则取双侧穴。典型病例:宋xx,男,50岁。患左肩关节疼痛1周,不能上举,尤其是入夜疼痛加剧、不能入睡。经用本法,1次痛减,2次痛止,安然入眠。按语: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更剧。本法主要解决夜间疼痛不止。如肩关节仅有局部活动障碍,而无疼痛表现则不必使用。
11.天枢【取法】仰卧,于脐旁2寸处。【主治】急性肠炎【机理】天枢穴为胃经腧穴,又为大肠之募穴,故可调理气血,通肠导滞,治疗肠腑疾病。【刺灸法】三棱针点刺加拔罐【治疗经验】◎喻喜春:近40年来用此穴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肠炎,每天放血1-2次,一般2-3天即愈。此外,肠痉挛急性者于发作时放血1-2次即愈,慢性者每天l次,5-7天即止,腹胀亦如此,收效可靠。操作:取腹壁皮肤无皱纹者,以细三棱针点刺拔罐吸出血5-15毫升。典型病例:汤姆逊,男,45岁,美国籍。1987年10月9日就诊。诊断:急性肠炎。患者由于食物不洁,引起腹痛及腹泻己经7小时,解6次稀水样大便,量 不多,解时肛门灼痛,无红白粘液,作痛即泻。体温38℃,肠鸣音亢进,脉细数,苔少而腻,口干。不愿用化学药品,而用细三棱铃点刺该穴,中号罐拔之,共吸 出血约20ml,治疗后症状即减轻,腹泻停止,6小时后重复治疗1次而愈,肠鸣音已不亢进。
12.归来【取法】脐下4寸,旁开2寸处。【主治】痛经【机理】归来穴位于下腹部,近胞宫,故具有调经止带、理气止痛作用。【刺灸法】针刺加火罐,电针【治疗经验】◎康泰隆操作:30号1-3寸毫针。以爪切式进针1寸半,捻转手法,局部胀重感应,刺激3分钟加火罐5分钟,腹痛消失,1次而愈,2次巩固,或挟持式进针,捻转手法3寸深加G6805电针机连续波每日1次,刺激5-6次。典型病例:姚x,女,19岁。临经腹痛。今晨起病,素有痛经,历时4载。脉数苔薄。治拟理气。取归来穴(双)加火罐。捻转补泻,每隔5分钟强刺激,留针20分钟,加火罐5分钟。起针痛消,巩固2次,未再发。
13.髀关【取法】仰卧取穴,骼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横纹,触之可凹处即穴。【主治】⑴膝痛 ⑵胃痛【机理】髀关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故可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因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髀关可行气活血,强腰膝,通经活络,故可治疗膝关节疼痛。【刺灸法】针刺;电针【治疗经验】◎张宏:2年多来,主取此穴电针治疗7例膝痛患者,均获良效。操作:常规消毒后,持30号4寸长针前部,迅速刺入穴内3-5mm深。轻度捻转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垂直刺入深部。有麻胀感停止进针,若麻胀感只在局部,则 需继续提插捻转,针感传向膝部。针3寸左右。再选膝下任意一穴(足三里、阳陵泉或阴陵泉)为配穴。通以电脉冲疏波,髀关之针接负极,刺激量大小以们及髌骨 明显振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每日1次。典型病例:康x,女,46岁。1987年6月10日就诊。双膝关节疼痛3个月,阴天或遇寒加重。诊断为“关节炎”,给予“炎痛喜康”口服。最初服药后痛 减,久之服药亦不显轻。查:夏日仍穿两条单裤,膝外观无红肿变形,屈伸活动时关节作响,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辨证:寒湿膝痛。治疗:电针双侧阳陵泉、阴陵 泉、犊鼻、内膝眼、足三里,每日1次,连续6次,疗效不明显。决定试用髀关穴治疗。进针3寸左右即有麻胀感传至膝部,针感以左膝反应强烈。通以电脉冲疏波 后,见股部肌肉群随波谐振,髌骨亦受韧带牵拉而振动。扪之可觉髌骨上下振动,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5次后,左膝已不觉痛,又单针右膝2次,结果两膝痛 感全失,并将单裤换成裙子。按语:髀关为足阳明胃经由腹部进入下肢的第一个穴位,为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关相会之处。故为调节下肢胃经的总穴。胃经之脉多气多血,下注膝中,为膝之气 血的主要来源。针刺髀关,针感传至膝部,引本经气血下注膝中,起到濡养、润滑、祛邪等作用。针刺髀关得气后,通以电脉冲疏波,可引起股膝部肌肉谐振,髌骨 被肌健牵拉亦随之振动。从而引起关节腔内压力规律性波动。这种振动对改善膝部之微循环状态,加强关节液的代谢和清除关节内的致痛物质,解离关节内外的筋键 粘连将起到良性作用。故主取此穴治疗膝痛,不仅适用于初得者,而且对久痛者亦能取得良效。◎仝祺龄操作:仰卧,在大腿前面、骼前上棘下4寸,或髌底外侧端上12寸取之,直刺1.5-2.5寸,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针右侧。典型病例:安XX,男,33岁。胃脘剧痛6小时,曾在本厂卫生所注射654-2未见效果。照上法针右侧髀关一穴,留针30分钟,胃痛止,于第2天照常工作。
14.梁丘【取法】仰卧,在膝簇上外缘上2寸凹陷处,当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之连线上取穴。【主治】⑴腹泻 ⑵胃痛 ⑶恶心欲吐 ⑷急性乳腺炎【机理】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之郄穴,郄穴可治疗急性病症,且止痛效果佳。而大肠、小肠又皆属于胃,胃经经脉循行过乳,故针刺、艾灸此穴可治疗以上诸症。【刺灸法】针刺;艾灸【治疗经验】◎刑文堂:6年来,笔者用艾灸左侧梁丘穴治疗腹泻,取得满意效果。急性腹泻只灸1次即可痊愈。慢性腹泻灸7次有显效。如再配关元、中脘、天枢则可缩短疗程,增强疗效。操作:将艾绒搓成麦粒大艾炷,在左侧梁丘穴上施灸12壮。采用直接灸,每壮在皮肤感觉热痛时取掉复灸。典型病例:宁xx,男,23岁。1984年7月9日就诊。自诉昨天因食生冷,从夜间开始脐周作痛,泻下稀薄,日10余次,如水下注,完谷不化,形寒肢冷, 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微弱。取左侧梁丘穴,用上法只灸l次,当即感腹痛减轻,当日便次减少成条状。翌日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郄穴,胃腑经气深聚之部位,取此穴灸之可调理腑气使转输运化正常而起到止泻作用。又因郄穴有救急作用,故对急性腹泻单灸梁丘穴即有良好的止泻作用,慢性腹泻也可以该穴作为主穴灸之,但止泻效果有时不象急性腹泻那样一次即可成功。◎吴旭初: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恶心呕吐,即时取效,屡用屡验。尤其是对急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等病。如无针具时可用两手拇指重压按揉本穴,局部如有发热感,沿经络上行效果更好。神经性呕吐增加治疗次数也有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沿经络略向上斜刺,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和提插2-3次,约1-2分钟,至恶心或胃脘部不适消失为止,留针15-20分钟。捻转时有针感向上传导至腹部更好。典型病例:李xx,男,11岁。主诉:晨起进食后吹风着凉,急于上学,行至半路,恶心欲吐,胃脘不适。恰遇笔者,急用双手大拇指重力揉压梁丘1-2分钟后,其两大腿、腹部发热,恶心即刻消失,未见呕吐,中午进食如常,无不适。按语:本穴是胃经郄穴,有清热消积和胃降逆之功效。实验证明可使胃蠕动减慢减弱,止吐效果显著且迅速稳定。本穴较内关安全,如用指压更是简便易行。◎杨兆民:笔者在临床应用单穴梁丘治疗急慢性胃脘痛、胃酸过多、呃逆、乳房胀痛等病症,属于急性、热证、实证者,奏效迅速,疗效稳定。急性胃脘痛、功能性 呃逆,每日针治1-2次;急性乳腺炎、经期乳痛,每日针治1次。轻者一般3-5次可治愈,稍重之症7-10次亦治愈(消化道溃疡性胃脘痛例外)。操作:选28-30号1.5-2寸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针入1.2-1.5寸深。用捻转泻法,即以拇指后捻为主行针。得气后持续运针3-5分钟。要 求针感明显,并能向髀股、腹脐部感传。当患部症状明显减轻时,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用“紧提慢按”手法行针1次,以增强针感, 提高疗效。出针时稍摇针孔,用开法出针。典型病例:张xx,男,45岁。1988年9月1l日初诊。上腹胀满疼痛1周,吞酸嗳腐,纳呆便结。舌苔厚腻,脉滑。患者平素偏嗜甘肥辛辣。l周前曾感外 邪,湿热内郁而致胃脘胀痛。诊断: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穴,用速刺法进针1.5寸,得气后用《金针赋》“白虎摇头”飞经走气手法,持续摇针6分钟。胃痛大 减,嗳腐吞酸亦善。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数次,出针时诸症消失,1次告愈。1周后随访未发。于x,女,30岁。1989年4月26日初诊。断奶5天,发现右乳部疼痛且胀,微热畏风。经注射青霉素、内服磺胺剂治疗2天,症状有增无减。检查:体温 37.5℃,白细胞总数11000/mm3,右乳房外上方硬结2个,触痛明显,皮色略红,舌红脉数。诊断:急性乳腺炎。取梁丘穴(右),用针刺提插泻法, 得气后持续运针3分钟,留针20分钟。每日针治1次,连治5天,完全治愈,10天后随访未发。注意事项:应用本穴治病,以针为主,手法要因证而异,针感要明显。如胃脘痛剧、乳房灼痛之急重症,可使用脉冲电针治疗。应用本穴治病,要明确诊断。如胃脘 痛证以胃痉挛、胃酸过多者,针用本穴效果尤著。又如膈肌痉挛性呃逆、经期乳房胀痛、急性乳腺炎初期,单用本穴效果亦良,而且疗效稳定。如系器质性病变,本 穴能起止痛消炎、缓解症状、调节功能、促进向愈的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腧穴进行治疗。按语:梁丘穴系足阳明胃经之郄。郄穴是脏腑、经络之气深聚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后在体表出现压痛等异常现象的主要穴位,临床常用来辅助诊断病症。 如胃痉挛、急性乳腺炎等证多数在梁丘穴位呈现明显压痛或其他异常现象。郄穴有传导经气、调整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所属脏腑、经络的病候,能获良 好效果。
15.足三里【取法】屈膝坐位或平卧位取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⑴胃下垂 ⑵胃痛 ⑶晕针 ⑷痿证 ⑸癔病性瘫痪 ⑹过度运动下肢痿软 ⑺痛风 ⑻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⑼防治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 ⑽尿潴留【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电针,指针,针刺加灸【机理】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下合穴,是全身的强壮要穴,为四大补穴之一。“合治内腑”,故本穴可调理脾胃功能,以利生化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能 力,治疗胃部疾患以及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本穴又具有调畅气机之功,故治晕针及气机不畅所致的尿潴留。“阳明主润宗筋”,“治痿独取阳明”,该穴又治疗 痿证、癔瘫、拇趾关节炎等。【治疗经验】◎吴旭初:我科用穴位注射法治疗Ⅰ-Ⅱ度胃下垂,较单纯针刺效果明显提高。操作:药用10%人参注射液2ml(本院药剂科),用注射器刺入两侧足三里穴(皮下组织内),得气后注入药物,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王xx,女,32岁。小产后休息不好,经常头昏乏力,饮食不多,脘腹胀痛,有时便溏,日益消瘦。钡餐检查发现I度胃下垂,经上法治疗3次后胀痛明显减轻,饮食增进,5次后症状消失,10次后体重增加,面色红润。半年后复查,胃下垂已恢复正常。按语:取胃经合穴足三里,合治内腑能和胃温中,人参补气升提,故脾胃虚寒、气虚下陷的胃下垂患者,适用本法治疗,效果较好。◎仝棋龄:笔者常用足三里一穴治疗胃脘痛,疗效满意。操作:正坐垂足,平卧或仰卧屈膝,从犊鼻穴下量3寸,距胫骨前缘约5分,当筋骨之间(胫骨前肌与胫骨前缘)取足三里。直刺1.5-2寸,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针双侧,或用指针、按摩10分钟亦可。典型病例:魏xx,男,26岁。因胃脘部剧痛2小时,邀余诊治。针双侧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胃痛解除。◎翟兴明、翟润民:用足三里穴治疗针灸发生的晕针,效果显著。操作:用26号2.5寸的毫针,准确对准穴位,快速进针,深达1.5-2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术,反复操作直至复苏为止。典型病例:琚xx,女,35岁。1988年10月3日诊。诊断:晕针。患者体弱,因患肩周炎而就诊。当针肩井、肩髃、曲池时突然发生晕针,其面苍白、大汗 淋漓、四肢厥冷、跌仆于地、人事不省,血压测不清。急取双侧足三里,予以强刺激,1分钟后神清、汗止、肢温、脉复,血压90/60毫米汞柱,痊愈。按语:足三里穴是足阳明经的“合穴”,胃与脾是脏腑表里关系,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刺之可调气血,和阴阳,故对晕针疗效显著。◎万桂华典型病例:胡XX,女,2岁。1971年9月2日就诊。其母代诉:病得1个月,初起高热,体温达41℃,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肠鸣,经服药后热 退,吐泻亦止。后忽然头向下坠,不能仰起,下肢痿软,痛觉消失,不能行动,肌肉日见消瘦,便溏、尿清。经某医院诊为“小儿麻痹症”。服中西药未效。检查: 颜面苍白,精神衰惫,唇色不华,形容憔悴。语声不扬、脉虚弱。辨证:病属“痿症”。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取足三里(双),采用补法,加灸7壮。二诊 (9月5日)针刺2次后,精神好转,头能举起,但不能持久,痛觉恢复,下肢已能站立。仍照原穴加灸连针20次,下肢痿软消失,两脚有力,行动恢复正常。头 举起已能持久。1年后随访,未复发。按语:病属痿证,余取穴足三里,以阳明主润宗筋,束骨利机关也。针以对路,病获痊愈。◎钟思冰:近年来,笔者以此穴治疗癔病性瘫痪4例,均1次告愈。操作:用28-32号1.5-2寸毫针,迅速进针,直刺1-1.5寸,得气后,以拇指和食指捻转1-2分钟,待针感传至大腿和足背,患者觉痠胀、麻木或触电感,能忍受为度,每隔5分钟捻转或提插l次,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黄xx,男,72岁。1985年10月23日求诊。诊断:癔病性瘫痪。主诉:3月前因心中不悦,渐觉胸闷腹胀、纳差、不寐、下肢关节疼痛、痿软 无力。xx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住院以中西药物治疗,病愈发加重,不能下地行走。检查:年貌相符,神清合作,面带愁容,消瘦,舌淡薄、苔白腻,脉弦 细。辨证:证属肝郁气滞。取足三里,并配以暗示疗法。得气后捻转(或提插)1-2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1次,使患者下肢(大腿至足背)有痠、麻、胀感。患 者自觉下肢恢复知觉,留针30分钟。治毕令其下床试步,即能行走。王XX,女,37岁。1988年8月17日就诊。诊断:运动过度下肢疲软。息者步行爬峨嵋山后,双下肢痠痛乏力、扶杖而行,步履艰难。笔者以随身携带之毫针,为其针刺足三里,雀啄法,行针2分钟后留针15分钟,即觉下肢轻松、疼痛消失。按语:该法系笔者1969年下乡巡回医疗,因步行久远下肢疲软,独自试针,偶然所得。此后多次实践,每刺必效,故录于此。◎孙汉琪:近3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单纯拇趾关节红肿痛热,并经内外科确诊为原因不明的痛风80余例,有的针1次后即可落地行走,次日红肿减退,一般5-12次痊愈。操作:患者取坐位,用28号2-3寸毫针直刺,待患者感到痠麻胀沉如触电似的传至拇趾或脚背时,略将针提出少许,留10分钟,每10分钟捻转l次、上提少许,共留针30分钟起针。典型病例:黄xx,男,43岁。1970年6月就诊。主诉:双脚拇趾红肿2月余。2月前因双脚肿痛不能落地行走,县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我院外科确诊为痛 风。查尿酸5.6mg%,精神差,食欲不振,舌尖红无苔,脉缓。取足三里。用此穴针后,能双脚落地站立。共治疗12次(1疗程)痊愈。◎黄喜梅:笔者近年来在“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中,主取足三里,分别采用温针、穴位封闭等不同刺激方法,对提升白细胞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操作:取地塞米松8mg、654-2 20mg,肌苷0.2g。以7号注射针头于双侧足三里封闭。当针刺有针感后,每穴推注药物2ml,每日l次。连续治疗5次时,患者自觉饮食增加,头晕止, 四肢有力,精神好转,复查白细胞为6700/mm3,遂开始化疗。以后每周封闭2次,白细胞保持在4000/mm3 以上,可顺利完成化疗。典型病例:赫xx ,男,60 岁。主诉: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半年余。患者于1988 年3月自觉吞咽不利,经XX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中段癌”。当年7 月、9 月曾两次住院内服化学药物治疗。共口服5 次(药名不详),白细胞由7000/mm3降至3000/mm3。经用多种提升白细胞的方法治疗罔效。1989年元月白细胞值仍在3300- 3400/mm3之间。遂于1989年2月来我国要求手术。当月22日在xx省肿瘤医院行食管中段切除术。术后其他恢复尚可,但白细胞却为 3000/mm3。经各种方法治疗,5月14日查白细胞为3500/mm3。自觉头晕眼花,身倦无力,不思饮食,故前来求治于针灸。检查:面色苍白,慢性 病容,手术刀口愈合良好,舌质淡,无苔,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亏虚。取双侧足三里,药物封闭治疗同上。连续治疗5次,患者自觉饮食增加,头晕止,四肢有 力,精神好转,复查白细胞为67OO/mm3,遂开始化疗。以后每周封闭2次,白细胞保持在4000/mm3以上,顺利完成化疗。按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又属强壮穴之一,取之既可调理脾胃功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又可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地塞米松、肌苷可改善骨髓的造血机能,654-2可改善微循环。药物与穴位的作用相辅相成,遂收到短期内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近3年来,发现电针足三里穴有防治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显著作用。同时动物实验也验证了其疗效的可靠性。一般在化疗开始的前3天针刺,每日1次,于用药后的第 3天停针。经此法治疗后,原来出现重度反应(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患者,除有时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外,余无明显不适;原来属轻度反应的患者,治疗 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凡经电针足三里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化疗的其他反应亦相应减轻,或没有反应。典型病例:曹xx,男,53岁。1988年11月9日入院。诊断:原发性右肺中心型小细胞分化癌Ⅳ期。以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患者第1次用药后恶心,呕吐每 日5次以上,胃部胀闷,口苦,不能进食,头晕,身体困倦无力,持续近1周。当第2次用药时,提前3天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至用药后的第3天停针。 经治疗,患者甚为高兴,其间只感到口淡无味,饮食基本正常。以后在化疗时均配用此法至化疗结束。按语:足三里施以电刺激,一方面可不同程度预防化疗药物对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对该毒副作用引起的胃肠症状可及时调理。我们在搞此项研究 的家兔动物实验时也观察到:在相同条件下,相同化疗药物剂量,无论从胃粘膜的充血程度,或从溃疡面的大小来比较,电针组均较不电针组胃粘膜损伤程度轻。 (可见还是有害的)◎黄谷莺:尿潴留多发生在初产妇,尤其是会阴切开及剖腹产者。亦有小儿外伤引起者。笔者从1981年开始取单穴足三里治疗本症30例,治疗效果很好。操作方法:作皮肤消毒后,取1.5寸长的28号或30号针,单手刺入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强刺激,针感至会阴,留针15分钟,然后打开水龙头增加刺激,患者诉有尿意后立即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典型病例:薛XX,女,7岁。住外科。主诉:尿潴留3天(其母代述)。因会阴部撞于板凳上后不能排尿,患儿于1989年12月31日10时入院。诊断为外 伤性尿潴留。进行封闭、热敷治疗效果不佳。后放置导尿管,于元月1日晚12时半拔出导尿管,仍不能自解。元月2日下午3时来我科会诊。查:外阴无红肿及皮 损,膀胱充盈,少腹胀痛、拒按,患儿哭闹不休。辨证:气郁水道不利。取足三里,按上法半小时后患儿到院中排尿500ml,顿时腹胀消失,1次而愈。刘XX,女,25岁。住妇产科。主诉:产后尿潴留8天。1982年9月30日16时在会阴切开下助产,分娩一男婴。产后10小时小便不能自解,反复4次放 置导尿管,病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处理仍不能自解。于10月7日请我科会诊。查:小腹隆起,脉沉数,苔黄腻。取足三里用上法。针后2小时自行排尿 1500ml,继针4次,痊愈出院。按语:对本症单穴治疗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取足三里不会刺伤充盈膀胱。体弱有慢性病的患者,出血过多的不宜用此法。
16.上巨虚【取法】在足三里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主治】⑴细菌性痢疾 ⑵肠痈 ⑶便秘 ⑷腹泻 ⑸肩周炎【刺灸法】针刺;电冲击【机理】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大肠下合穴,因“合治内府”,又“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针刺该穴可通利肠腑,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痈等。【治疗经验】◎齐连英:笔者于1988年以来,用经络电冲击疗法对细菌性痢疾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操作: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打开电源开关,让患者手握输出线的一极,医者手握探头的另一极,在患者双侧下肢上巨虚穴处探测变阻点,并在变阻点上 进行电冲击治疗。波形多采用疏密波。电流量用中等度或强刺激,以病人能忍耐为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王xx,女,65岁。1085年7月5日就诊。患者腹痛,泄泻2天。初感腹痛、泻下水样稀便,继则里急后重,便脓血,日行20次。粪便化验检 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体温39.5℃。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细菌性痢疾。治则: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 气血。取上巨虚(双),用经络电冲击治疗20分钟,治疗10分钟后病人自觉腹部发热,疼痛减轻。每日1次,连续5次里急后重消失,肉眼已不见脓血。大便1 日1次,体温正常,粪便化验检查阴性,痊愈。按语:痢疚病变部位多在大肠,取上巨虚可通调大肠腑气,增强肠胃功能,清利湿热,调和气血,达到治痢目的。经络电冲击方法是经络学说和现代电子学相结合的 产物,它不同于电针,而是在相关穴位区寻找变阻点作为治疗点。此法不扎针,而以低频脉冲电流在治疗点上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取穴少,男女老少皆宜。◎蔡宗敏:治疗急性阑尾炎本穴有独特的疗效,如本穴出现压痛点则疗效尤佳,常针l次即有显效,l周内可获痊愈。操作:取28号1.5寸毫针,直刺进针1寸,得气后用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运针,力争感传直达右下腹。留针60-1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加强手法激发针感。典型病例:林xx,男,25岁。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痈,湿热瘀滞型)。1965年1月25日急诊。患者因寒温失调,气机凝滞,突于脐周疼痛,继而 迅速下移到右下腹剧烈疼痛,伴发热、恶心、思吐、食欲不振1天。诊舌苔薄黄腻,脉弦数,体温38.5℃,脉率82次/分,白细胞总数17100/mm3, 多核89%,淋巴8%,杆状3%。腹壁较硬,麦氏点按痛(++),双侧上巨虚有明显压痛点(++)。该患者因惧怕开刀,要求针灸门诊治疗。针双侧上巨虚 后,针感可沿胃经上达双侧天枢附近,留针120分钟后患者自己返家休息,未服用任何中西药物。次日复诊,主诉针后多汗、好睡、肠鸣音亢进,继而腹痛减轻, 检查体温36.9℃,脉率66次/分,白细胞总数8000/mm3,淋巴33%,杆状4%,伊红2%,腹壁变软,麦氏点轻度压痛(+)。继而予每天针刺上 述穴位l次,3次后腹痛消失,再巩固4次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按语:肠痈为湿热之邪郁结阑门,气血凝滞,经络之气不通则痛。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属胃经,具有疏通肠腑,荡涤肠中之湿热,行气祛瘀之功效,符合中医“合治内腑”的原理。◎吴家淑:1961-1969年,取本穴治疗便秘148例。临床观察,取本穴治疗便秘、腹泻,病程短者,疗程亦短,其效显著。病程长者,疗程亦长,其效欠佳。病程半年以上之虚秘和患病2月以上之腹泻者无效。操作:选28号2.5寸毫针,得气后,配合呼吸,实者用泻,虚则用补,或补泻兼施。每日针治1次。孕妇禁针。典型病例:李X,男,39岁。1964年3月21日初诊。大便秘结,排便艰难,两胁胀痛,嗳气口苦,纳食减少,已病2周。查: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质暗 红、边赤,舌苔白腻,脉象沉弦。诊断:气滞型便秘证。取上巨虚直刺1.5寸,得气,将针提至皮下,令患者深吸气,同时进针。再令患者慢慢呼气,同时提针于 皮下。如此反复操作3次,再频频捻捣6分钟,出针。每日针治1次,连续针治3日,症状改善,共治疗5日得愈。张X,男,59岁。1965年9月17日初诊。大便溏泻,每日3-4次,脘腹胀满,神疲体倦,不思饮食日余。查:面色萎黄无华,神气呆滞,舌淡苔白,脉象 细弱无力。诊断:脾虚腹泻。取上巨虚,直刺1寸许,得气,令患者深吸气,同时将针提至皮下。再令其缓缓呼气,随之将针慢慢插入。如此反复操作5次,留针 20分钟。二诊:患者自述针后大便次数减少。前法照施,连续针治1周,大便恢复正常,余症尽除。巩固治疗2次。◎张勤:笔者治疗肩关节疼痛较多,对于惧怕针刺的首选此种方法,并加电针,留针20分钟即可奏效。操作:用30号或32号毫针,1.5寸~3寸,垂直于皮肤进针,急证、寒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法。典型病例:张xx,48岁。1990年1月3日因急性肩痛来诊。右肩外展受限,后伸、前屈痛重。当即针双侧上巨虚,20分钟后痛减,5次后显效。按语:上巨虚属足阳明经,手足阳明经气相通,该穴又是大肠的下合穴,有健脾利湿,益气活血之功。治疗肩关节痛取其利湿散风之功。
17.条口【取法】犊鼻穴下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锁骨骨折疼痛【刺灸法】针刺【机理】条口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名“肩凝穴”。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肩周炎的患者往往在条口穴处有明显的压痛,另外足阳明经循行过锁骨之中点,故针刺该穴对以上诸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经验】◎张丽蓉等: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止痛效果好,并能使患者肩功能恢复。每日针1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5次显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2.5寸毫针,直刺1.5-2寸,针感可传至第二趾,得气后,令患者肩从小幅度到大幅度活动,至患肩疼痛减轻或消失,活动幅度增大或至正常,留针15至20分钟。典型病例:杜xx,女,53岁。1988年8月23日就诊。主诉: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个多月。患者断经2年,近4个月来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抬高、外 展,活动受限,悲伤哭泣,大便干燥3-7日一行,舌下静脉怒张。曾经针灸、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而来就诊。针右下肢条口穴,强刺激,提插捻转,患者自述针感 传至足第二趾,令其患肩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活动,2分钟后患者疼痛减轻,自述左肩部轻松,活动幅度明显加大,留针20分钟,后又针4次痊愈。按语:条口穴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针条口可疏调阳明胃之气血,舒筋活络止痛。◎欧阳群:此穴治疗经验由北京中医院方老传授,近30年来我用该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肩周炎及锁骨骨折疼痛,一般均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个别病例1次治愈。操作:26号2.5寸至3寸毫针,直刺2.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1分钟,留针半小时。典型病例:温xx,男,20岁。1962年12月8日就诊。诊断:右锁骨骨折疼痛。患者不慎从单杠上摔下,致右锁骨骨折,疼痛难忍。当即针刺条口穴,行针1分钟疼痛基本消失,后行石膏固定,直至治愈,未见疼痛。◎翟兴明、翟润民:本疗法对急性肩关节周围炎效果较好,慢性的次之。操作:用28号3寸长针,于条口穴快速刺入皮下,向承山透刺,待左手食指在承山穴能触及到针尖时为准,此时稍行提插,待得气后,可由轻到重的捻转(平补平泻),同时让患者活动肩关节,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2次,1日1次,左右交替施针。典型病例:杜xx,女,52岁。1989年7月22日诊。诊断: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天前因受寒突然引起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平举与外展等活动,并经理疗10次未见好转而就医。给予条口穴治疗,1次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已能平举,共针5次痊愈。按语:条口穴有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故对肩关节活动障碍有一定的作用。针此穴时一定要让患者活动关节,否则疗效不佳。◎邢克利:凡遇急性肩凝症时,活动受限者只取条口一穴深刺。同时一般该穴处有压痛。左右侧相比,取压痛明显侧穴为本次治疗选穴。痛重侧可能是患侧,也可能是健侧。一般经1次治疗活动自如。操作:用30号3寸或4寸毫针直刺2.8寸-3寸多,得气后行缓慢捻转手法同时要患者活动患处。留针30-40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55岁。1973年11月2日转诊。外科诊为:肩周炎。右肩臂痠痛月余,昨夜痛重,右肩痛不能举,有凉感。当触及条口穴双侧穴均有 痠痛感,而以左侧痛重,故取左条口,针法同前。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并活动患肢。起针后活动自如,稍痛。
18.丰隆【取法】伸腿,在外膝眼至外踝高点之间,与条口相平、距胫骨前嵴外侧两横指处。【主治】⑴下颌关节炎 ⑵肩关节周围炎 ⑶眶上神经痛【刺灸法】针刺【机理】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穴,经脉循行过下颌关节。而肩关节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手足阳明经气相通,故针刺丰隆穴可治疗上述病症。【治疗经验】◎李美琪: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用此穴治疗上述病症确有实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的1.5寸毫针,直刺0.6-1寸,得气后作较强的提插捻转,嘱病人活动(下颌关节炎者作张口动作,肩周炎者活动患肢)。典型病例:孙XX,女,40岁。诊断:下颌关节炎。1986年9月12日来诊,主诉左侧面颊疼痛己4天,患者1984年曾患下颌关节炎,贴伤膏药而愈,此次因打呵欠又复发。患部痠痛甚,不能张口咀嚼东西,用丰隆针刺6次疼痛消失。张XX,女,46岁。诊断:肩周炎。1989年11月3日就诊。自述右肩关节疼痛已半年。刻诊右肩关节疼痛较甚,上举后伸均困难,曾用针灸治疗10次效不 显,仍无法抬举。经针刺同侧丰隆穴,强刺激提插捻转,嘱病人活动上举患肢,很快就能摸到头,活动较前轻松。后又在局部痛点上针刺并加拔火罐,先后共15次 而痊愈。◎王征美、白哲伦:眶上神经痛难治且常被误诊,我们应用针灸独取丰隆穴,中强刺激,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操作:病人仰卧,宽衣解带,闭目调息,全身放松,细心体验针感。医者精神集中,意守针柄达尖部,耐心观察并询问病人针感及传导如何,并用另手循足阳明经向 上轻轻叩击至头额,以达气至病所。如针下沉紧,甚至周围肌肉抽动,应减轻刺激量。此病症实证发病急而剧烈,甚者用头撞墙,拍打拧掐患处,脉紧或滑数,舌暗 苔腻。属痰浊阻络、气血不通。用强刺激针刺患者额头痛对侧或两侧丰隆穴。进针后有“得气感”,开始提插伴旋转针2分钟,留针5分钟,再提插旋转l分钟,再 留针5分钟,再提插旋转1分钟,再留5分钟,再提插旋转2分钟后缓缓起针,按压穴位片刻。虚实挟杂症病史长,面(白光)白,气短无力,头痛多在睡眠不好或 劳累时发作,缓解后汗出、乏力、头晕并且感到极度疲劳,脉沉滑,舌淡苔厚腻,属痰浊阻络、气血亏损。中度刺激患者头疼对侧或双侧丰隆穴。进针后出现得气, 开始捻转震颤达2分钟后留针5分钟,再捻转震颤1分钟留针5分钟,再捻转震颤2分钟后即可起针,按压穴位片刻。要根据病人体质捻转震颤,不提插。隔日1 次,7次为1个疗程。按语:本病为邪犯巅顶前额,脉络受阻,郁于空窍,不通则痛。据“高者抑之”,“客者散之”,“病在上取其下”的原则,选用多气多血的阳明胃经治疗前额头 痛,独取丰隆穴。丰隆系足阳明。胃经络穴,其既可化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又有活血降逆、健脾和胃之功效。我们认为独取丰隆针刺,可使机体气血充盈,消风 痰、祛瘀血,气机畅达,脉络通畅,清空明朗,达到通而不痛。
19.冲阳【取法】在足背部,距陷谷穴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此处常有明显之络脉。【主治】踝关节扭伤【刺灸法】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喻喜春:用此穴处络脉放血治疗踝关节扭伤,每天放血1次,连续3-5次即可使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此穴又可治足部冻疮,冻疮隔天放血1次,3-5次后已成者能消散,并在当年不再发。操作:近心端用橡皮带扎住,取站立位,以细三棱针点刺怒张之络脉出血5-15ml。典型病例:翟xx,女,23岁。1989年10月7日就诊。诊断:右踝关节扭伤。夜间因走路不慎右脚陷入两石头之间而致踝关节扭伤,外侧青紫、肿胀,伴跛行2天。以细三棱针点刺冲阳处怒张之络脉,出血约8ml,每天1次,3次后疼痛、肿胀消失,遗留青紫,走路正常。
20.陷谷【取法】足背第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急性结膜炎【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松荣:自1976年以来运用陷谷透涌泉法治疗急性结膜炎效果甚好。治疗后,一般当时症状改善,治疗1-2次痊愈,个别治疗5次愈。操作:用26号2寸毫针2根,分别刺入双足背上陷谷穴透刺涌泉穴,不要刺透涌泉穴皮肤,以在涌泉穴处可触到皮下有针尖搏动为度。运用透天凉手法泻之。反复进行3次后,患者自诉:眼睛感到凉爽舒适。留针半小时。若不成功可按法再运针,以眼睛感觉无刺痒、沙涩、不痛为止。典型病例:XXX,女,24岁。1980年8月7日下午5时突感两眼刺痒,揉按后顿觉两眼烧灼。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予抗生素类药。当晚因头痛、眼痛、 烦躁不能入睡,又予镇痛镇静剂。翌晨邀余诊治,检查双眼睑红肿,眼皮灼热,翻动眼睑时热泪直下,羞明剧痛,有大量粘稠稍带黄白色脓性分泌物,部分睫毛被分 泌物粘着,睁不开眼,球结膜水肿高于角膜,球结膜下可见散在点状出血点,边缘不清。脉浮数,舌质红,苔黄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诊为天行赤眼。即用针刺 陷谷透刺涌泉法治之,10分钟后自觉头痛眼痛减轻,留针半小时后,头、眼痛消失,此时摇大针孔出针。8月9日经眼科复查,已告痊愈。按语:针刺治疗“红眼病”,中医古籍记载甚多,但未引起注意。笔者近10余年来运用针刺陷谷透涌泉收效满意。陷谷系足阳明经“输穴”,能治面目浮肿、头身 痛、热病等,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消肿镇痛作用。结合透刺肾经“井”穴涌泉,更具通利小便,清泻热邪,上病下取,通上达下,疏泄患部病邪的作用。
21.内庭【取法】在足背第二、三趾间,趾缝纹端。【主治】腹股沟急、慢性疼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宗学:30年来运用本穴治疗腹股沟内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腺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在针刺得气后疼痛立即缓解,2-3次治愈。曾观察200余例无一例失败者(排除肿瘤及淋巴结核)。操作:用30号1寸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补泻法之泻法,针刺左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刺右侧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频频捻针,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乔xx,男,9岁。1990年2月17日就诊。家长代诉:左下肢疼痛、不能活动1月余。病史:月前放学回家路上突然左大腿窝部疼痛难忍,不能行 走,即送往某医院诊治未效,疼痛逐渐加重。转入某大医院骨科及神经科诊治,曾先后X光拍片,腰椎、髋关节均未见异常,继而进行腰穿结果均未见异常。检查: 患儿不配合,大腿部不能抚摸,以指轻触其腹股沟即疼痛难忍,大哭大叫。白细胞总数8000/mm3,血沉18mm/小时,抗“○”(-)。脉象沉紧,体温 37℃,余无阳性体征。诊断:痹证(股神经痛)。取左内庭,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小幅度持续捻针6分钟,疼痛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起针后脚即可着地 扶杖行走。次日复诊时已可自行走路,连续治疗5次而愈。按语: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荥穴”,其经脉循行由腹下至“气街”(腹股沟),该部分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针刺内庭穴可疏通经脉气血之痹阻,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
足太阴脾经穴1.隐白【取法】足拇趾指甲根的内侧角。【主治】⑴功能性子宫出血 ⑵小儿夜啼 ⑶月经过多 ⑷崩漏 ⑸中枢性下肢瘫痪 ⑹红斑性肢痛症 ⑺末梢神经炎【机理】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木穴,木气通于肝,脾统血,肝藏血,脾又主肌肉四肢,故隐白穴具有补脾摄血、舒筋活络作用,可治以上各病症。【刺灸法】浅刺;悬灸;点刺放血【治疗经验】◎朱跃彩: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6例,4-10次痊愈者19例(52.78%),11-20次痊愈者10例(27.28%),21次以上者7例(19.44%),在治疗期停用各种药物。操作:用28号0.5寸毫针,于消毒后的双侧隐白穴处直刺0.1寸深,左右捻转针柄3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l次,留针60分钟,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李xx,19岁。1985年5月3日就诊。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后,常出现闭经数月,来潮则出现出血不止,曾多次用中西 药治疗效果欠佳,病情逐渐加重。本次因闭经3个月,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诊。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急性贫血貌,出血鲜红,无腹痛,心界向左扩大约1cm。心 尖区可闻及I级吹风样杂音,化验红细胞255万/mm3。按上法针2次后,出血明显减少,4次后血止。1周后查红细胞为320万/mm3,继续治疗,共治 疗10次。以后患者按月来潮,量中等。按语:功能性子宫出血多与脾气虚弱,脾不摄血有关。隐白穴是足太阴井穴,针隐白可以补脾摄血,增加统血功能。◎陈以教:近20余年运用隐白穴治疗小儿夜啼效果甚好,每日灸1次,轻者1-2次,重者2-3次即愈。操作:先用左手把患儿拇趾固定,然后点香烟一支(因小儿拇趾小,故用香烟代替艾条),在穴位上距皮肤约2-3分处温和灸至皮肤发红为度,灸完一侧,再换另侧。因小儿皮嫩,不可灸过久,以免起泡。典型病例:赖XX,男,2岁。1978年6月3日就诊。诊断:小儿夜啼。其母代诉:患儿于出生后半年,突患呕吐、腹泻,治愈后,则每夜睡至11点左右即大 哭不止,用任何方法都无法制止,经常哭至口干、身疲力竭而昏昏欲睡,仍是阵发性惊跳而大哭,似有腹痛之状,虽经驱虫等多方治疗仍未见效,常有泄泻,纳少。 检查:面色稍苍白,指纹青,舌苔淡白,颈软,双侧胸廓对称,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发育良好。用上法治疗,当夜即比以往多睡2 小时左右。次日按上法再灸1次,即完全治愈,每夜睡至天亮未见哭啼,从此未见复发。 ◎刘秉权:操作:用28号或30号0.5寸毫针,垂直刺入0.2寸,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l次。体质虚寒者可加用艾条灸。典型病例:梁XX,女,35岁。1979年8月5日就诊。主诉:月经过时不止7天。起病已8个多月。人工流产手术后,经量陡增。尤其近4个月来,出血量比 人流前增多3倍以上,且出血时间延长,均在10天以上,头4天量多后点滴漏下不止。妇科检查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这次来潮已5天,暴下如注,伴有头晕、心 悸、腰痛、神疲、体倦,脉细弱,舌质淡红,苔白。即予针刺双侧隐白穴,当天下午月经量减少,以后逐渐消失。按语: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如脾虚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而妄行,下注为崩、为漏。隐白是脾经井穴,针之可补脾摄血。◎孙明一操作:患者正坐,拱足,足掌相对,或侧卧伸下足,于拇趾的趾甲根内侧角稍后1分赤白肉际处指切、消毒,以30号0.5寸毫针迅速刺入穴内,捻动得气后,留针10分钟。灸法:以小艾炷,灸隐白各3-11壮。典型病例:张xx,女,50岁。1979年9月5日初诊。月经闭止复来已有5日,量多、色暗,身倦乏力,内心疑惧不安,检查:体弱,色晦,舌质淡红,无 苔,脉沉细。当即灸双侧隐白穴,各11壮。次日复诊,血量显著减少,再灸隐白各11壮。三诊,经血已净,再如法灸各5壮,共4次治愈。◎张治国:笔者对初诊中枢性偏瘫患者,首先用大拇指掐患者患肢隐白穴,如患者下肢能抬起并可屈膝,肌力为O级的病人经此穴刺激时肌肉也有抽动,则治疗效果 好,如无抽动,则治疗效果差。如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偏瘫,每次都用毫针点刺隐白穴,使瘫痪肢体抽动数次,对加强功能恢复,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也有作用。操作:用毫针点刺,或用拇指掐穴。典型病例:李x,,女,54岁。1985年3月9日就诊。诊断:脑血栓形成后遗右偏瘫。出院后2月来仍瘫在床上,其女无力搬动,肌力几乎为0级,当余掐其隐白穴时患肢即刻屈曲搐动,家属为之惊讶,治疗40次能下床行走。◎喻喜春:用隐白穴放血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0例(几乎都是在他院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者),采用此法,3-7次可治愈。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多在下肢,其中维生素缺乏和感染性者较呋喃类药物中毒者效果好,1-2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治2-4个疗程。操作:先揉搓拇趾数10次使皮肤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血0.5-lml。典型病例:郑xx,女,45岁。1987年12月1日就诊。诊断:红斑性肢痛症。患者于就诊前10天在冷水中挑泥,第2天即双足发痒而刺痛,至第3天皮肤 发红至踝关节伴跳痛,放入冷水中疼痛稍减轻,用中西药及针灸皆无效。双足紫红肿胀,因长时间浸入水中表皮湿白,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增强,不时发出痛苦呻 吟。即用细三棱针点刺双隐白穴,各挤出.血约2ml,当夜疼痛减轻而能入睡,又于第2、3天各放血1次而症状消失,皮肤于10天后恢复正常颜色。
2.公孙【取法】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距太白穴1寸。【主治】⑴急性胃疼 ⑵脾虚头痛 ⑶痛经【机理】公孙是脾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因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冲为血海,冲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公孙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的作用,而治以上诸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金伯华:用此穴治疗急性胃疼、脾虚头痛50余例,轻则1次,重则3次痊愈。操作:对急性胃痛患者,令其平卧宽衣解带,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心方向直刺到地部,再提至天部,反复3次,在地部行雀啄术,同时手揉按胃 脘部,使疼痛缓解,缓解后再捻针(左公孙穴拇指向前,右公孙穴拇指向后),留针30分钟。一般起针后疼痛即止,对急性胃疼1次即愈,以实证效果最佳。对于 脾虚头痛,使用公孙宜用补法,使气至病所。典型病例:张xx,女,51岁。1989年12月14日初诊。胃疼难忍4天。起于饭后生气,继见胃疼,呕恶,脘痛彻背,背痛彻胸,疼痛难忍,胀满拒按,脉弦紧,苔薄黄。取穴公孙,按上法针到5分钟疼痛缓解,继续运针,胃脘部可按,留针30分钟,疼痛消失。按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气滞食积,不通则痛。公孙为络穴,既可助胃消导积滞,又可助脾运化,使气机通畅,疼痛乃愈。脾虚则痰湿内阻,上逆而发头痛。公孙通于冲脉,针公孙可健脾化痰,泄上逆之痰湿,对脾虚头痛效佳。◎王跃斌操作:取公孙二穴,毫针直刺1寸深,双手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约5分钟,可自觉小腹疼痛缓解,留针5分钟,再捻转5分钟,腹痛基本消失,再留针5分钟,出针。典型病例:杨XX,女,女,21岁。1976年3月18日就诊。主诉:月经期间少腹胀痛己3年多。16岁初潮,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正常,色稍紫。18岁 时,因经期争吵,此后每次月经均发生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嗳气频频,两乳胀痛,少腹剧痛。需服去痛片、安定才略有缓解。此次来潮,经行不畅,小腹疼痛难 忍,辗转不安。曾在急诊室肌注杜冷丁50毫克后缓解,2小时后又疼痛难忍。检查:面红目赤,呻吟切齿,满头大汗,捧腹拒按,妇、外科检查除外急腹症,舌红 苔黄,脉弦数有力。诊为痛经(肝郁气滞型)。取穴公孙,按上法操作,当即痛止。2月后随访未痛经,2年后亦未复发。按语:公孙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因冲脉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作用,因此针公孙不但能通调冲脉,而且对十二经气血都发生良性效应。故可行瘀止痛,治疗痛经。
3.三阴交【取法】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⑴中风偏瘫,下肢足内翻 ⑵遗尿 ⑶阳痿 ⑷痛经【刺灸法】直刺,埋针,电针,水针【机理】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摄血,补肝益肾而治疗与三经有关的各病症。【治疗经验】◎李忠仁:应用三阴交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伴足内翻后遗症,每日l次或2次。我们曾对针刺中风偏瘫患者,用三阴交与不用三阴交进行对比,发现用三阴交组足内翻恢复的时间比不用组提早10天左右。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略斜向丰隆穴方向进针,得气后再提至皮下,再向下斜刺1-1.5寸。拇指前后缓慢捻转,患者自觉针感向下传导的同时,偏瘫之内翻足瞬间外翻,即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68岁。高血压10年,经常头昏头痛,1982年7月1日晨因便时用力过度,突然右侧肢体不用,伴语言謇涩,流涎,口角左歪等症, 赴南京军区x院急诊,CT确诊为“左侧基底节脑梗塞”。10日后因肢体偏瘫入我院针灸治疗。入院即诊:神清,语言謇涩,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偏瘫并伴严重足 内翻,上下肢肌力均为Ⅱ°,病理反射(-),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缓,血压144/80mmHg。上肢常规针法,偏瘫下肢及足内翻以单穴三阴交施治,方 法如前。初针当日,患者觉足似有外翻之感,瘫足沉重感减轻。治疗3日后,自觉下肢轻松,足内翻已转为中度,足趾也略见活动,肌力由Ⅱ°转为Ⅲ°。13天后 下肢肌力完全恢复(Ⅴ°),足内翻完全纠正,并下床活动。按语: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中风病因、病机涉及三经,针刺该穴一针通调三经之气,故可治脾、肝、肾三经病变。该穴可平肝熄风、健脾益肾、补肾滋阴、醒脑,针之可促进大脑生理功能的恢复。◎张茵州、刘守恩:近3年来,用三阴交穴皮内埋针治疗遗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操作:采用30号0.5寸皮内针,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指持针柄向股骨方向平刺,针体全部刺入,露出针柄,经消毒后用胶布固定,7天为1疗程。若行第2疗程治疗时,将针取出,休息3天后施行。典型病例:吴XX,女,10岁。自6岁始尿床,1-2天1次,有时夜达2次。熟睡时难叫醒,多在梦中排尿。曾用中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1986年11月12日起接受本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发。按语:本法有调整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功能,故可补肾益脾,固摄小便,调节膀胱括约肌功能,以达治愈之效。◎吴旭初:本法对某些发育较差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果,一般3-5次可愈。对老年人患前列腺炎而致的小便不利、淋漓不尽,可采用知母、黄柏、苡仁、牛膝等中药制成10%复方注射液,注射本穴也有效。操作:取10%人参注射液l-3ml,两侧交替或同时注射,每周2次,或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赵x,男,5岁。自幼体弱,经常尿床,冬季尤甚。经中药及针刺均不效。用本法治疗6次而愈,共治10次,饮食增进,身体日益健壮,面色转红润。◎翟兴明、翟润民:运用三阴交穴治疗痛经有针到痛止之功,每日1次,连针3日。下次应在经前3日施术,连针3个月经周期即可治愈。操作:用28号毫针,针芒稍偏向上,快速进针。找到针感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使针感向上传导,如痛止,留针15-30分钟。如好转痛未止,可反复运用手法,其痛可止。典型病例:龚xx,女,20岁。1957年5月21日诊。诊断:痛经。患者痛经已半年余。每次经潮前1日即开始少腹疼痛,潮时痛剧,经量少,色乌挟瘀,行 经2天后经量增多,腹痛停止。服药未见好转而就医。此次正值经汛,腹痛甚剧,脉弦。给予针刺三阴交,针到痛止。第2天经量增多,连针2天,其痛未发。共针 治2个周期,经调而愈。◎林凡:三阴交针刺治疗阳痿,效果甚佳。操作:用2.5寸毫针,垂直快速进入2寸,强刺激,以针感向上放射效佳。3日针1次,1个月一般可愈。典型病例:马xx,男,25岁。1977年5月6日就诊。主诉:阳痿2年,加重年余。先后求医,诊为“性心理障碍性阳痿”,经西医以性激素和中医补肾壮阳剂治疗,收效甚微。用本法,3次显效,7次而愈,观察至今未曾再发。
4.地机【取法】胫骨内侧髁下缘下3寸,距胫骨内侧后缘一横指处。【主治】痛经【机理】地机穴为脾经郄穴,因郄穴可止痛,故可治疗痛经。【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王志平:笔者近年来用针刺地机一穴治疗实证痛经,疗效较为满意。操作:用28号3寸毫针,直刺1.5寸深,针刺时医者用左手压紧漏谷穴,并嘱患者将腰带扎紧。右手将针刺入,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行针5分钟,留针5分钟,再行针5分钟。得气后,患者自觉有一种痠麻胀感直入少腹和欲解小便的下坠感,小腹部位也有痠麻胀难忍之感。典型病例:李xx,女。1978年4月23日初诊。主诉:痛经2天。14岁月经初潮,21岁结婚,婚后每次行经前均小腹疼痛,需内服中药始慢慢缓解。此次 腹痛,曾自服去痛片等药无效,故来就诊。检查:面色苍白,两手捧腹而坐,舌质淡,边尖红,脉弦紧,诊为气滞血瘀型痛经。用上法治疗,出针后疼痛即止。按语:操作时必须压紧上下部位,才能使针感直入少腹。本法适用于实证之痛经,虚证禁用。◎殷克敬:笔者数10年来应用地机穴治疗痛经,达到即刻止痛效果。操作:直刺1.5寸。典型病例:杨xx,女,25岁,未婚。1955年3月6日就诊。主诉:痛经3个月。经期受寒引起,每次月经来潮前均小腹疼痛,腰困乏力,服止痛片后稍好 转。近日经期将近,腹痛甚剧,表情痛苦,舌质暗,苔薄,脉弦细。即针地机穴,行泻法,疼痛即刻缓解。每日上下午各针1次,第3日月经来潮,未再腹痛。
5.阴陵泉【取法】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主治】小腿溃疡(臁疮)【机理】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脾主运化,脾统血,故阴陵泉有促进运化、统血之功用。穴位下肢,可改善局部血循障碍,有利于疮面愈合。【刺灸法】穴位注射【治疗经验】◎林迎春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后,左拇指压穴旁,右手持10ml注射器,接7号针头,抽10%葡萄糖液8ml,90度角进针,由浅渐深探穴,得气后 无回血后快速将药液推入穴中,针感以向下传至内踝为佳。双侧穴交替(隔日1次)。由于10%葡萄糖液在穴位注射后吸收慢,可起到静以留针和补的作用。治疗 过程中忌食鱼腥生发食物。局部溃疡面换药,隔天1次,若肉芽生长良好,可隔3天换药1次。换药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碰伤新肉芽。忌下水作业,但应适当活动, 以利于疮口愈合。典型病例:赵xx,男,60岁。1969年12月19日就诊。诊断:左小腿陈旧性溃疡。自诉:左小腿溃疡10年,曾先后行隐静脉结扎2次,但仍未愈。检 查:一般情况佳,体温36.9℃,舌苔薄白,脉细,左小腿胫骨内侧有3×3cm及1×l.5cm溃疡各一处,创面肉芽呈灰暗色,渗黄色液体。按上法治疗2 次后溃疡面缩小,肉芽生长良好,8次后疮面愈合,随访1年未复发。
6.血海【取法】屈膝,髌骨上方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⑴月经期头痛 ⑵老年性皮肤瘙痒【机理】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功可调经血和营血。【刺灸法】斜刺,艾灸【治疗经验】◎欧阳群:10多年来运用此穴治疗妇女月经期头痛,多数病例可当时见效。操作:用30号或28号2寸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慢慢捻转1-2分钟,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罗XX,女,30岁。1981年6月7日就诊。诊断:月经期头痛。患者近10年来,每次月经来潮时即头痛4-5天,呈胀痛,有时伴有呕吐,内服 镇痛药物有所减轻。此次月经来潮,头痛2天,针刺血海穴,行针1分钟,头痛立即消失,留针15分钟。1年后随访,未复发。◎李连生:采用艾灸血海穴,治疗老年性皮肤搔痒。操作:首先将艾条点燃,待火烧匀后,距皮肤1cm处施灸,以病人自觉皮肤热烫为1壮,每次灸3-5壮,每日1次或隔日工次。典型病例:周xx,男,56岁。1988年12月24日就诊。诊断:老年皮肤搔痒。现症:双上肢及背部、下肢及腰部搔痒、脱屑,遇寒冷及穿脱衣服时加剧, 皮肤粗糙,舌淡,脉沉迟。曾到皮肤专科医院诊治,服中西药物、外涂止痒剂效不佳。采用灸双侧血海穴法,每日1次,每次5壮,10次后皮肤搔痒减轻,平时已 不痒,仅穿衣服时微痒,20次后痊愈。按语:我们采用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取血海穴以活血祛风。针对老年人皮肤搔痒多属“气血亏虚,不能充肤泽毛”的病理特点,采用艾灸血海法,以强壮气血,活血祛风止痒,收到较好的效果。
7.大包【取法】在腋中线上,腋窝下6寸,当腋窝与十一肋端之中点处。【主治】急性腰、颈、胸、背扭伤【机理】根据《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因脾主统血,又主肌肉四肢,针大包可行全身之气血,以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徐静霞:用大包穴治疗急性腰、颈、胸、背扭伤,绝大部分1-2次取效。操作:患者取卧位,使用30号1寸不锈钢毫针,从第六肋间隙针尖向病所斜刺入5分深。如颈项部扭伤,进针时针尖即向颈项部斜刺;腰部扭伤则针尖向腰方向斜刺。逆时针捻针,一侧扭伤针患侧,双侧扭伤针两侧,每次留针15分钟,每天针1次。典型病例:洪xx,男,58岁。1987年4月2日初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于昨日上午搬重物,不慎右侧腰部扭伤,活动受限,由家人搀伏而来。检查:不能弯腰与起坐,腰5-骶1右侧压痛,肌如板状。即以大包穴针刺,针后疼痛消失,弯腰、活动自如。余XX,女,38岁。1987年2月26日初诊。诊断:右颈部扭伤。患者于3天前提物不慎致左侧颈项部扭伤,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检查:左侧斜方肌压痛明显,颈项部活动严重受限,不能左右侧转及俯仰。先针阿是穴,症状未减。后针大包穴,针后疼痛消失,活动自由。注意事项:大包穴不宜深刺,以免发生气胸。针大包穴时不需活动患部,应采取卧位为佳。
手少阴心经穴1.极泉【取法】张臂开腋,于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处取之。【主治】中风所致上肢不能抬举【机理】极泉在腋窝,动脉入胸,故功可理气宽胸,益心气,通血脉。【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孙丽琴:多年来运用该穴治疗上肢不遂,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臂不能抬举,疗效显著,一般治疗在3次左右治愈或显效。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先用手摸到腋动脉搏动处,沿腋动脉内缘进针,提插手法,针感呈闪电样传至手及五指,此乃得气,即可出针,不留针,进针深度1寸。典型病例:刘xx,女,44岁。1955年8月12日就诊。患者于1955年5月患脑血栓形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以左上肢尤甚。经住院治疗后,左下肢恢 复正常,但左上肢留有后遗症,上肢不能抬举,手指活动不灵活。来我院治疗时,予以针刺极泉穴,当时针感闪电样传到手五指,提插3次,患者当时即可将左臂上 举至头。为巩固疗效,又为病人做了3次,每日1次,治愈。按语: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志。所以取极泉者,尽处为极,水之高而有源者为泉,心主血脉,似水之急流,穴当心经最高极点之处。由于中风患者多有肾阴不足,使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盛,血宛于上,中风乃作。极泉疏通上肢经络气血,故对上肢病效果甚好。
2.通里【取法】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键的桡侧缘取之。【主治】⑴少阳经的坐骨神经痛 ⑵暴瘖(癔病性失语)【机理】通里是心经络穴,因手少阴络脉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络脉虚则不能言,故通里可治暴瘖,取其可益心气、通舌窍之功。【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肖继芳:用此穴治疗少阳经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即时止痛或减轻疼痛的作用。在针治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肢,疗效更好。操作:左侧疼痛取右侧通里,右侧疼痛取左侧通里,进针找到针感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单方向捻针至针身不能转动时,努针3-5分钟,留针2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l次,同时令患者配合活动患肢,每日针1次。典型病例:陈XX,女,46岁。患者因左侧腰腿疼痛不能行走9天,于1985年6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入院前曾服消炎痛、维生素 B1等未效。入院后检查其疼痛部位,正在足少阳胆经循行线处,遂取右侧通里穴,依上法操作,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肢,疼痛立即缓解,并可行走。连针5次,基 本控制病情。◎吴家淑:多年来用通里穴治疗暴瘖,其效甚佳,一般针后即可发音,3-5次痊愈。操作:选28号1.5寸毫针,迎经斜刺1寸许,得气后,留针5分钟,再施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向肘窝放散为佳,留针10分钟,每日针治1次。暴瘖多实,宜用泻法,但罹病日久,正气虚衰,需先补后泻,不可一味施泻,免伤正气。临证时,必须先审虚实,再行施术。典型病例:毛x,女,12岁。1982年11月16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患感冒,加之考试成绩不佳,上火着急,心情抑郁,突发失语。某医院诊为“癔病性 失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现症:欲言无声,睡眠欠佳,饮食减少,二便如常。诊查:体弱神呆,面色晦暗,咽红,呼吸匀。五官科检查无异常所见。舌质 红,尖边赤,舌体活动不灵,苔薄黄,脉弦数。诊断:暴瘖。取通里穴,常规消毒,迎经刺入1寸许,得气,留针5分钟,再施提插捻转之泻法。患者示意针感传至 肘窝,令其发音,能发出疼、麻、爸、奶单音,留针10分钟。翌日复诊,已能言语,但不甚流畅,宗上法再施术1次。三诊:面色转润,发音较前清晰流畅,如法 施术,共治疗6次,患者发音清晰,语言流畅。随访1年,未见复发。
3.神门【取法】在腕横纹上尺侧屈腕肌健的尺侧凹陷处。【主治】⑴失眠 ⑵受惊后嗜眠 ⑶神志疾病(失语、癫痫、癔病)【机理】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心主神志,既可补益心气、镇静安神,又可泻心之火,开窍益智。【刺法】斜刺【治疗经验】◎程隆光:针灸神门穴治疗单纯性失眠(失眠1周以上,不伴有其他疾病,主要表现入睡难、睡眠短、多梦、早醒)。操作:用l寸毫针刺入6-7分,行捻转兼提插,产生痠、麻或触电感传至肘或小指为宜。刺入皮下后,治虚证针尖偏向掌,治实证针尖偏向肘。留针30分钟。亦可用艾条睡前作温灸。典型病例:李x,男,29岁。1981年5月24日就诊。半月前工作紧张且精神创伤而突发失眠,日渐加重,服安眠镇静类药物仅能浅睡2-3小时,醒后头晕 胁胀,自觉紧张,口咽干,近夜通宵不寐。查:面目赤,倦容,唇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数。诊断:单纯性失眠症。治疗经过:取卧位,如法针神门,留针时 有睡意,30分钟后起针。当夜未服药自然入睡,7小时醒后解乏,头晕消失。共针2次治愈,月后随访,睡眠正常。按语:本病例系情志不畅心神不安,故睡卧不宁。针刺神门穴,清心宁神而获愈。孙明一:用神门穴治疗受惊后嗜眠。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神门穴,捻动得气,稍退即按针柄平透腕骨穴,提插捻转,得气,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缓缓出针,揉闭针孔。典型病例:李xx,男,47岁。1967年7月10日初诊。多寐已半年,因受惊而致。此后除在劳动、行走外,稍息即睡,不喊不拉不醒。诊察:形体消瘦,神气呆滞,色晦无华,舌淡红,无苔,呼吸无异,脉沉微。针神门,得气,捻动7下,卧针透向腕骨,捻动得气,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l次,起针。如法共治5次愈。按语:突然受惊,则心神无所依,故嗜睡、取神门透腕骨,一针二穴,表里相通,使心气通畅,神有所归,嗜眠乃愈。◎张振晖:笔者运用神门穴治疗各种神志疾病,取得良好效果。针刺方向为自己所创。与诸书记载不同。操作:用28号1.5寸针向大陵方向刺入1寸~1.3寸,以透刺至大陵穴为度。典型病例:张xx,男,62岁。1959年4月16日就诊。他人代诉:该患者于8岁时因受惊吓后即再没有说话,且连音都发不出,至诊时已54年。现症:意 识清楚,听觉略差,喑不能言。当即取双侧神门穴,如上法针刺,留针40分钟。退针后患者恶寒发热,形同疟疾,须臾、豁然说出话来,发音清晰与常人同。耿xx,男,38岁。1982年2月28日就诊。诊为癫症。代诉:患者数月前因与邻人发生争执,甚受委屈,发为是症。诊见患者神志痴呆,目不转睛,喃喃独 语,语无伦次,脉弦滑。治以神门透大陵,平补平泻,留针片刻,患者即喜笑颜开,神志如故。患者唯恐日后再犯,请求再针2次,从此未犯。按语:笔者遵《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之明训,多年来每遇到心神失常之疾病,必以神门为主穴,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手太阳小肠经穴1.少泽【取法】于小指尺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主治】尺神经痛【机理】少泽穴放血可以活血止痛。【刺灸法】放血【治疗经验】◎喻喜春:近40年来用该穴放血治疗尺神经痛、尺神经麻痹有良效。尺神经痛多为颈椎疾病压迫所致,而麻痹多由外伤引起,在小指未挛缩前皆收效较快。每隔1-3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2-4个疗程,多能改善症状。操作:先揉搓小指数10次,使之充血,消毒后即以细三棱针点刺,挤出血约0.5-lml。典型病例:何xx,女,39岁。1989年8月11日就诊。诊断:右尺神经痛。患者有颈椎增生病史已2年,颈部有时疼痛,活动不便,近6天来右手从肘部以 上开始沿尺侧到小指尖疼痛,有时肩部亦疼,夜不能睡,触痛明显。即按上法操作,出血约lml,每天1次,连续5次,疼痛明显减轻。又隔2-3天1次,疼痛 消失,观察4个月无复发。
2.后溪【取法】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主治】⑴头、项、肩背、肘臂疼痛及手指挛急 ⑵急性腰扭伤、闪腰岔气 ⑶落枕 ⑷麦粒肿 ⑸癔病性双下肢不全瘫痪 ⑹小儿高热惊厥 ⑺周围性面瘫之鼻唇沟平坦 ⑻后背冷症 ⑼肩关节周围炎 ⑽疟疾【机理】后溪为小肠经之输木穴。输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风,故后溪具有较好的止痛、舒肝祛风之效。又因后溪通督脉,督脉入脑,总督诸阳经,故又对与脑有关的疾病及热病亦有效果。【刺灸法】针刺;艾灸;电针【治疗经验】◎黄喜梅:笔者常用后溪一穴治疗头、项、肩胛、上肢疼痛及手指挛急、屈伸不利,针刺后即刻疼痛减轻,五指活动较前灵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1-2疗程可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于第五掌骨小头后的穴处,向掌心方向刺入0.5-1寸,或深透合谷穴。针感:局部沉胀,向四指或向上传导。针刺得气后 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针柄,使患者产生较强针感。并随针感的传导,令患者配合转动头部,活动肩部,每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次3-5分钟。典型病例:张xx,女,40岁。1985年5月9日初诊。诊断:风痹。患者于l年前劳动时汗出受风,之后即头痛,后项活动受限,发强,继之上肢外侧疼痛。 诊时患者头、项、后背、上肢外侧沿小肠经循行线路疼痛,上肢抬举受限。即按上法针双侧后溪穴。第1次针刺后疼痛明显减轻,针3次后疼痛基本消失,又巩固治 疗2次而愈。注意事项:注意针刺角度,以防针尖从手心透出,引起感染。◎吕建平:用后溪治肩周炎,止疼解痉效果甚好。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一般针刺5-10次症状即可缓解。操作:直刺1.5寸,针略向上斜刺,使针感向肩部放散。典型病例:宫x,女,42岁。1989年3月27日就诊。患者诉肩部痠痛,向颈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肩关节僵直,手臂上举、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局部 有多处压痛。即依上法针刺,患者自觉有股热流向肩部放散,活动当即灵活,疼痛减轻。每日针1次,5次后肩关节活动自如,随访1年,未再复发。◎杨富华:用本穴治疗落枕一般针刺1侧穴位1-2次,即可获效。操作:在后溪穴部常规消毒后,直刺深0.8寸左右,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3分钟,同时令患者做左右摇头动作,待患者自觉颈项转动轻松。疼痛有所减轻或直至消失时,徐徐退针,不按针孔。典型病例:肖xx,男,37岁。1984年12月8日就诊。诊断:落枕。自述前日晨起时即觉颈部痠痛,不能转侧,疼痛放射至右侧背部,头颈向左侧倾斜,经 服中西药及外贴伤湿止痛膏未效。遂取一侧后溪穴,向掌心方向直刺1寸深,用泻法捻转行针,并令其左右摇动须部。针3分钟,疼痛消失,颈部转动自如。按语: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故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能获良效。◎马辉明操作:两手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定穴,常规消毒,用0.5寸针直刺0.3-0.4寸,行强刺激。典型病例:XX,男,38岁,法国人。诊为:落枕。患者起床时觉颈部疼痛,并向肩、上臂放射,上肢伸举受限,穿衣困难。查:面色微黄,舌质淡无苔,脉象弦缓。症属风寒之邪窜入经络。依上法针后溪穴,疼痛当即减轻,活动自如。◎张丽蓉等:用后溪穴治疗腰疼,闪腰岔气,疗效甚好。操作:用30号5分或1寸长毫针,直刺0.5-0.8寸,针感可传至手掌心,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度捻转1-2分钟,至患者腰疼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郭xx,女,27岁。1987年3月3日就诊。主诉:腰疼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因持重而腰疼,曾拍X片无明显异常,间断服中西药无明显效果。现症 腰疼,活动受限,蹲起困难,舌淡红,苔白,脉沉弦。针刺双手后溪后,嘱其活动腰身,由轻度至强度活动,2分钟后腰痛明显减轻,可弯腰蹲起。后又复诊2次, 腰疼愈,未再复发。按语: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主一身之阳气。腰痛、闪腰岔气是督脉阳气受阻。针后溪,可使阳气得以转输运行,腰疼自愈。◎刘汉城:笔者在临床上遇急性腰扭伤和落枕患者,均针后溪一穴,多数1次而愈。操作:先针一侧后溪穴,直刺1寸,亦可深刺2-3寸,用透法大幅度捻转提插,并嘱病人活动腰部。未愈,再加刺另一侧。典型病例:袁x,男,54岁。1989年9月8日就诊。因挑担不慎扭伤腰部5天,曾在当地用局部封闭未见好转,疼痛难以转侧,不能坐立,动之痛甚,抬至本 科诊治。拍片检查:腰椎3、4、5轻度增生。查:腰4、5棘突间与l、2骶椎间压痛明显,右侧为重,腰左右转侧受限,不能作屈伸动作,高声谈话、咳嗽均 痛,脱衣上床均不能自理。脉沉细,舌淡苔黄。诊断①急性腰扭伤,②腰椎增生。治疗:当即针左侧后溪穴,往合谷方向进针,深刺2寸,得气后大幅度捻转提插, 使针感向上放射,嘱病人同时作前俯后仰运动,5分钟后取针,病人自觉痛减八成,转侧行动自如。再针右侧后溪,施以上法,1次告愈。◎邢克利:针后溪治疗急性腰扭伤,凡属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者,当日求治,一般1次而愈,病程2天者治疗2-3次显效或痊愈。针后溪治颈项强痛以手少阳、手 太阳经所过之处痛为显效。单纯的急性颈项强痛,一般当日求治,治疗1次可痊愈,病程2-3天者,一般治疗l次,虽然颈疼未愈,但亦可活动自如。第2次复诊 时,只要活动时痛,可选局部阿是穴针刺,行手法,疼痛消失后起针,一般治疗2-3次可愈。操作:急性腰扭伤用32或30号1.5寸毫针,刺患侧后溪,如是脊中或两侧腰痛,则刺双侧后溪。得气后,边捻针边活动腰部。当痛减或可活动时留针半小时, 5-10分钟行针1次。颈项强痛用30或32号1.5寸毫针刺患侧后溪,颈中间痛或两侧颈项均痛者刺双侧后溪。得气后活动颈部,行缓慢捻转手法,留针30 分钟,行针1-2次。典型病例:毛xx,男,29岁。1974年8月17日就诊。外科诊断:急性腰软组织扭伤。自诉:上班后弯腰取物,脱手后腰痛不能站立,当即扶架就诊。检 查:第4腰椎棘突处压痛,取双侧后溪按上法操作,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片刻,活动时疼痛减轻,可弯腰站立,留针30分钟,嘱患者活动腰部,5-10分钟缓慢 捻针1次,20分钟后患者腰已不疼,活动自如,30分钟后起针已愈。◎史春印:用后溪治疗急性腰扭伤,即时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近半数病例1次治愈。操作:用1寸28号毫针,快速刺入0.5-0.8寸深,病人有胀麻感时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用提插手法,行针时病人活动腰的痛处,作前、后、左、右以及转侧、蹲下等多种姿势活动,至腰部可随意活动或活动较为便利时出针。典型病例:李xx,男,25岁。1976年10月25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腰痛2天,因跌伤所致。痛苦表情,寸步难行,由家人抬来就诊。查:腰 前屈只限15度,左右侧旁只限5度,第4腰椎至第1骶椎棘突两旁有明显压痛,局部呈现轻度肿胀。按上法针后溪穴后,腰痛完全消失,腰部功能不受限,活动自 如,痊愈。注意事项:孕妇禁针。◎陈仓子:多年来用针刺后溪治疗闪腰岔气,1-2次即可痊愈。典型病例:赵xx,男,33岁。1989年7月25日就诊。主诉:腰疼难忍1天。患者7月24日上午由于用力过猛致使腰部疼痛难忍,呈强直样姿态,不能前 后俯仰及左右转侧,举步艰难,咳嗽、呼吸均感疼痛加剧。经口服安乃近片、局部贴关节止痛膏均未获效。于25日上午抬着来我处就诊。检查:两侧腰肌均有明显 压痛,尿常规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脉弦紧,舌淡苔薄白。治疗经过:取双侧后溪穴,用强刺激手法,在行针过程中,每隔2-3分钟提插捻转1次,以加强针 感。同时让病人尽力作腰部前后、左右活动,其幅度由小到大,由较慢而后渐快,留针15分钟,腰部疼痛解除,活动自如,1次而愈。◎鹿茸、刘蒙:针刺后溪治疗急性腰扭伤,轻者1次即愈,重者2次一般可愈。典型病例:戴XX,男,26岁。1989年5月8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上午弯腰搬重物扭伤,遂致右侧腰痛,既往无类似病史。检查:行步不稳,需 人搀扶,俯仰、转侧受限,右侧腰部广泛压痛,摄腰椎片无异常发现。即针右侧后溪穴透合谷,强刺激2分钟,留针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5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 患者腰部疼痛消失,自行步出诊室,又嘱次日再针1次,痊愈。◎杨熙萍、白玉萍:用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均取得满意效果,轻者1次而愈,重者2-3次治愈。有外伤及骨质改变者无效,单侧压痛明显取患侧,双侧压痛明显取双侧。典型病例:鲁x,男,31岁。1986年7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不慎左侧腰部扭伤,疼痛不能站立,由家属搀来就诊。查:脊柱(-),第3、4腰 椎左侧肌肉压痛明显,活动受阻。即取左后溪,提插捻转,得气后拇指压针2-3分钟,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病人觉腰有热感,自觉轻松,疼痛消失,能独立行 走,1次治愈。◎陈仓子:用后溪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针治效好。典型病例:赵xx,男,3岁。1989年2月25日就诊。其母代诉:惠儿出麻疹2天,体温40℃,突发惊厥。诊见口眼及四肢抽搐痉挛,喉中痰鸣,腹胀如 鼓。检查:未发现全身中毒症状,各种病理反射未引出。指纹透关射甲,色青紫,舌质红,苔粗黄,脉象弦数。治疗经过:常规消毒后,取右后溪穴,提插捻转,强 刺激,30次后抽搐停止,2分钟后腹频转矢气,旋即大便1次,5分钟后测体温39℃,观察20分钟,抽搐未见再发,继续观察20分钟后,体温已降至 38℃,患儿已平安。◎李史光:近30年来用灸治后溪治疗麦粒肿效果甚好。轻者只灸1次治愈,重者施灸2次后可根治。一般在施灸后第1天,如未成脓的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在施灸后第2天开始溃脓,3天后脓净,局部不留疤痕。操作:用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炷,病在左侧灸右后溪,在右灸左后溪,先在穴位上涂少许凡士林油以粘住艾炷,然后点燃,行直接灸。待艾炷烧为灰烬,再加灸,连续灸至3壮。典型病例:李xx,男,32岁。1986年7月21日就诊。诊断:右眼上睑麦粒肿。主诉:屡患麦粒肿,左右两眼上下眼睑轮流发作。每次发作都有局部症状和 全身症状。注射青霉素,外敷四环素眼膏,内服中药等治疗,也需7-10天方能治好。这次发作初起时右眼睑感痒,继则眼涩难睁,3天后局部红肿加重,肿块突 起而刺痛,并伴寒热、头痛、口渴、便秘等全身症状。检查:右眼上睑红肿、胀痛,结膜充血,上睑外眦部有硬块及脓头,舌苔黄,脉洪数。治疗经过.取患者左手 后溪穴,直接灸3壮,第2天即溃脓,前后4天,诸症消失而愈。事隔6个月后,又左下眼睑痒、红肿,即行第2次施灸,按上法取右后溪,直接灸3壮,诸症消 失,至今已22年,未再复发。按语:温灸后溪穴,可补虚泻实,对于反复发作者尤效。因此类患者多因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体质虚弱,卫外不固所致。◎王耀斌:近25年来,运用后溪治疗癔病性双下肢不全瘫痪,均1次治愈。在治疗本症之前需暗示患者配合针刺方能奏效。操作:用28号1寸五分毫针直刺1寸深,得气后拇指食指捻转,用泻法约1-2分钟,令患者自己走路,至能走几步,再施手法捻转,当走路自由时出针。典型病例:刘X,女,34岁。1984年10月来诊。自1983年8月动员做节育结扎术,心情即十分恐惧、焦虑不安,上手术台后即极度惶恐,手术顺利完成 后,下手术台时发现双下肢不能动,随即哭泣不止,大吵大闹,收入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达1年多。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下肢膝反射、跟健反射均正 常,无病理锥体束征,肌肉不萎缩,肌张力正常,肌力零级,舌质红,苔白,脉细。诊断:癔病性双下肢不全瘫痪。治疗:患者取坐位,针后溪捻转用泻法,让患者 站起来走路,当即颤抖着双腿迈出可喜的一步,遂令不要怕,继续往前走,当走到3、4步时,患者高兴得热泪盈眶,随即自如走了两三圈,自己下楼走到病房。◎葛建军、张瑛:用后溪治疗落枕、急性腰扭伤、癔病,取得较好疗效。操作:用28号针直刺1寸,捻转。典型病例:姜x,女,35岁。素日少言寡语,心胸狭窄,好生闷气,偶有不悦,即心烦意乱,时哭时笑,神志不清,食睡无常。当即针后溪穴,留针20分钟,患者感觉精神清爽,亦欲言语。◎吴速新:笔者用后溪穴治疗后背冷痛,每每获效。操作:以l寸毫针,快速刺入后溪穴,轻轻捻转数下,得气后用烧山火手法三进一退,紧按慢提,连续3次。同时让患者意念背后有一股火,从尾椎部直烧到后颈 部。如此行针约5分钟后,患者即可真正感到整个督脉发热。再行针5分钟后,热感更强,并扩散到整个背部,即可出针。一般隔天针刺1次,1-3次一般可愈。典型病例:关xx,男,40岁。1977年8月来诊。自述因新挖窑洞潮湿,致后背发冷已7年,每天烧热炕暖背也不行。曾服中药、针灸无效。经笔者用上法针刺2次而愈。◎陈勇:近10年来运用此法治疗面瘫之鼻唇沟平坦40例,效果很好。操作:端坐位,双手搭在双膝上,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入,得气以胀麻并放散至手指为佳。典型病例:任XX,男,32岁。1988年7月10日就诊。主诉:面瘫4个月。患者4个月前睡眠醒时,自觉左耳后疼痛。左侧面部不活动,眼睑不能闭合,鼓 气时漏气,在地区xx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经中西药物和针灸治疗3个多月,进展不大。来我科就诊。检查: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低, 额纹消失,鼓气时漏气,有听觉障碍,语言謇涩不利,表情悲观。舌质淡苔薄白,脉稍浮。治疗:取左侧后溪,胀麻放至手指,施以强刺激,患者自感身热、额部有 汗,停止刺激,留针15分钟,出针时再以中等刺激后缓慢出针。患者诉说患侧轻松,每日针1次,12次而愈。注意事项:患侧用枕巾等物遮盖耳道及乳突部位,禁风寒、冷水洗脸。按语:后溪为小肠经输穴,小肠有支脉入耳中,面神经近耳,后溪能激发小肠在耳之经气,间接影响面神经的机能。后溪又通督脉,可温经散寒,故对初期和顽固性的周围性面瘫疗效都较为满意,特别对鼻唇沟平坦的患者更为理想。◎陈仓子:用后溪治疟疾是因针刺后溪可以通调督脉、扶正祛邪。典型病例:周xx,男,27岁。1985年7月28日就诊。主诉:寒战、高热、汗出已3天。伴口苦、咽干、全身不适。自己曾服安乃近,肌注安痛定,未见明 显效果,即去x县县医院。诊为:疟疾,经对症治疗未好转。诊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满胁痛,呕吐目弦,双侧头痛,少腹隐痛,小溲不利。检查:脾脏肿 大,心肺未见异常,脉弦数,舌红,苔黄厚。治疗经过:每当发作前2小时,针刺双后溪穴,强刺激,捻转提插,泻法,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针3天,诸症消 失,疟疾不再发。
3.腕骨【取法】在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主治】⑴腰疼 ⑵小儿握拳无力【机理】据《杂病穴法歌》“腰连腿疼腕骨升”及《玉龙歌》“腕中无力痛艰难,握物难移体不安,腕骨一针虽见效,莫将补泻等闲看。”以上主治当属前人之经验。【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孙明一操作:以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骨隙中约4-7分深,得气,以提插结合深呼吸运针。典型病例:陈xx,男,63岁。1988年5月7日诊治。主诉:扭伤后腰疼10日,不敢咳嗽,行动困难,弯腰受限。检查:前俯、右倾,腰即疼甚。触诊:第 4腰椎右缘压痛(++)。处理:取腕骨穴针之,得气,随患者深呼吸,以轻提重按法补之,边针治边嘱患者活动腰部。作补法3次后,患者即能大声咳嗽,腰亦能 前俯侧倾。针向上斜卧,隔10分钟行针1次,共行针2次起针。共治3次而愈。◎秦德铨:用腕骨穴治疗小儿握拳无力,此笔者经验所得。操作:以右手持针,刺入3分,得气后用左手辅助患儿伸握,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辅助活动1次。典型病例:来XX,男,5岁。1962年6月8日就诊。患儿因麻痹症后握拳无力,即依上法操作,经针治30余次,恢复握力。按语:治疗期间,病家每日应帮助患儿活动患侧以辅助治疗。
4.养老【取法】病人站或坐位,横肘,掌心向下,在尺骨茎突高点处作一标记,然后掌心向胸,则穴在尺骨茎突的桡侧缘凹陷处。【主治】⑴落枕 ⑵肩周炎【机理】养老为小肠经郄穴,小肠经循行出肩、绕肩胛、交肩上,故养老可治小肠经气痹阻所致的急性病症。【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刘万成:笔者用此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甚佳,有时用此穴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不能抬举,亦多获良效。针感能传至肩者,立见奇效。出针后病人即可活动自如。若病程较长较重者,应连续多针几次。操作:以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催针得气,停针。医生左手向上提拉患者被针之手使臂上举,右手沿经循拍,从腕至肩,再从肩到腕,然后再提插捻转,使痠麻针感在上传导;如不上传,可再循拍,复行针前之法。若仍不上传则不必勉强。1日1次。典型病例:李X,男,42岁。1984年10月12日就诊。诊断:左肩关节周围炎。病人近1周来连续夜班运货,时感左肩部痠痛,逐渐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稍紧。针刺养老穴,如前法澡作。针后病人肩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抬举如常,即告治愈。注意事项:初诊或体弱者,勿刺激太强,以免晕针。◎陈凤山:针刺健侧养老穴治疗落枕效果甚佳,针1次缓解而愈者占95%以上。对针1次无明显效果者,于第2次针治时,在颈后压痛点处拔一火罐,当即可愈。操作:沿健侧尺骨小头桡侧缘的骨缝中向上斜刺,采用强刺激,用震颤法使针感持续加强,并嘱患者尽量转动颈部,前、后、左、右活动,一般不留针。典型病例:王xx,女,28岁。1983年4月7日诊。主诉:起床后颈项强疼,自贴伤湿止痛膏,颈部牵疼加重,肩部及上臂活动障碍,无法工作。随单取健侧养老穴,依法操作。当即疼痛缓解,颈项活动自如。
5.支正【取法】在腕横纹上5寸,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主治】扁平疣【机理】支正为小肠经络穴,络脉虚则生疣,故以支正主治。【刺灸法】针刺或灸【治疗经验】◎李尊桂:运用支正穴治疗扁平疣及诸痣,系安徽中医学院周楣声主任所传经验。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30分钟,或用小麦粒大小艾炷灸3-5壮。典型病例:黄XX,女,23岁。1985年9月25日就诊。诊断:面部扁平疣。患者于20天前患扁平疣,经几家医院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来诊。即用小麦粒大小艾炷灸支正5壮,第3天面部疣消退一半左右,共灸5次而愈。
6.天宗【取法】在肩胛岗下窝中央处取穴。【主治】⑴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⑵肩胛痛【机理】此为对应取穴和局部取穴。【刺灸法】针灸,刺络拔罐【治疗经验】◎迟云志、迟利波操作:取坐位或卧位,首先用拇指尖在天宗或天宗穴周围处按压,寻找压痛点。找准压痛点后即针刺压痛点。如压痛不明显者,针刺天宗穴即可。用28号1.5或 2寸毫针,直刺至肩胛骨,得气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轻微捻转,使针感向肩部或胸前传导,留针,再取约2cm长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上端,使其下端距皮肤约 3cm,点燃艾条下端,使热力透过针体传入穴位。可视病情斟用,每次不超过3段,待艾燃尽后即可出针。典型病例:刘XX,女,27岁。1983年6月3日就诊。诊断:急性乳腺炎。该患者左乳房外上方红肿疼痛3天,可触到肿块约4x5cm,拒按。体温 38.l℃,白细胞总数16800/mm3,中性86%,淋巴8%。左侧天宗穴有明显压痛。予针刺左天宗温针,每日1次,3次治愈。王xx,女,39岁。1978年4月15日就诊。诊断:乳腺增生病。该患者两侧乳房内侧肿块已2个多月。右侧约4x5cm,左侧约5x5cm,质地不硬, 光滑,皮色正常,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推之活动。两侧天宗穴均有明显压痛点,予针刺两侧天宗穴温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针第 2疗程。治疗47次,两侧乳房肿块均消失。按语:天宗穴与乳房前后相对。临床证明,多数乳房疾患,多在天宗或其周围有明显压痛。天宗为小肠经穴,小肠经入缺盆、络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天宗穴温针具有消瘀散结、理气通络功效。治疗乳腺病效果满意。◎喻喜春:用天宗穴点刺放血治疗肩胛痛、畸形性脊柱炎,最为显效。急性者每天放血1次,3-5次即愈。慢性者隔2-3天1次,5次为1疗程,需2-3个疗 程,每疗程间休息5天。胸椎强直多因畸形性脊椎炎引起,发生在中、青年人,隔3-5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经3-5个疗程之后,症状可有明显减轻。典型病例:宋XX,女,63岁。1989年10月15日就诊。诊断:左肩疼痛。患者因风大受寒,睡后起床时发现左肩疼痛,不能活动,不发烧,以前无此病 史。左肩被动活动时疼痛难忍,天宗穴处压痛明显,肌肉强硬,以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约8ml。隔天复诊时,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7.天容【取法】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主治】⑴梅核气 ⑵暴瘖【机理】此属局部取穴,以疏通咽舌部气血。【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耀斌:笔者在治疗咽喉肿痛、失音等症时选用天容穴,收效神速。偶遇梅核气患者试之,立效。遂弃常规穴位,每每1次告愈。天容穴可通调咽喉部经脉,因心经“上挟咽”,脾经“挟咽”,肝经“循喉咙之后”。故针天容可疏肝理气,清火化痰。操作:用26号4寸毫针,左手持针身,右手持针柄,快速刺入天容穴约1-2分深,徐徐向对侧天容穴针刺,当针至对侧天容穴时稍捻转,得气后再徐徐出针。注意,针尖接近咽喉时要小心谨慎,稍有咳嗽立即出针,如未见咳嗽,可继续进针直至对侧天容。典型病例:孙xx,女,48岁。1979年9月13日就诊。主诉:嗓子堵塞感半年多。1979年1月20日晨起发现自家猪已死,疑是邻居药死,在院中指桑 骂槐,激怒邻人,将其打伤,终日愤懑,余怒不消。2个月后,自觉喉中有物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饮食。每因生气症状加重。伴有胸闷,嗳气,饮 食不佳,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诊见:面色黄而无华,精神不振,咽峡部充血,咽喉部按之无物。颈部X摄片,无异常发现。间接或直接喉镜检查、食道镜检查均无 所见。舌质红苔腻,脉弦滑。取天容,按上法操作,1次告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史朝珍:用天容穴治暴瘖,一般1-2次即愈。暴瘖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性喉炎,常因外感风热,或肺气闭郁化火灼伤肺阴,肺失清肃而成。典型病例:葛xx,女,33岁。1985年3月24日就诊。主诉:说话不出声已2日。开始患感冒,咽痛、喉闷、咳嗽,咳声较重,4~5天后突然失音,说话 不能出声,口干、喉部憋闷、胸胀闷不舒。服用感冒药、止咳药、消痰药俱不效。诊见:面红,气促,舌红,苍薄黄,脉浮数。取双侧天容穴,直刺捻转进针,进针 1.5-3寸,以咽部觉痛或有轻快感为度,留针30分钟。出针后患者即刻发出声音。
8.颧髎【取法】正坐平视,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⑴面神经麻痹 ⑵三叉神经痛【机理】此为局部取穴,以疏调面部之经络气血。【刺灸法】刺络拔罐;深刺【治疗经验】◎喻喜春:用颧髎放血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收效良好。面神经麻痹初起即开始治疗,每天放血1次,一般7次即可痊愈。如不能恢复,则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继续3-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以此法治面肌痉挛,可减少发作数次。典型病例:颜xx,男,55岁。1989年11月5日就诊。诊断:左面神经麻痹。患者发病已3个月,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出血3-4ml,有时用小罐拔出血,每天1次。5天后显著进步。又隔1-2天放血1次,10次后基本恢复正常。◎崔述贵:操作:取3寸毫针,垂直进针2-2.5寸,即出现触电感,扩散整个面颊部,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10次为l疗程。典型病例:XXX,男,45岁。1985年7月25日初诊。主诉:右面颊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1年多。每日发作15-20次,持续10-20秒钟。每逢遇 凉、漱口即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血压140/86mmHg。取颧髎穴,隔日针1次。第2次时,疼痛大减。针5次后每天发作8-12 次,每次持续5-10秒。共治疗3个疗程痊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9.听宫【取法】耳屏正中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⑴耳源性眩晕 ⑵三叉神经痛 ⑶牙痛 ⑷耳聋耳鸣【机理】听宫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三脉均入耳中,针之可以疏调三经经气,为治耳病要穴。【刺灸法】直刺,向上、下牙方向针刺;药物注射【治疗经验】◎王玉柱:用听宫穴治疗耳源性眩晕以前庭性眩晕效果较好。操作:患者取侧卧位,用31号3寸长毫针,针尖向后下进针1.5-2寸深,使局部痠胀,并扩散至半侧面部,有时有鼓膜向外膨胀的感觉。典型病例:张xx,男。1987年3月2日初诊。主诉:经常眩晕发作12年。患者发作眩晕为突发、旋转性,有时伴恶心、呕吐。发作时需卧床休息,头稍动即 引起天旋地转。眩晕发作短则半月1次,长则半年至1年1次。眩晕发作时双耳有闷胀、并有耳鸣,无听力减退。最近1次发作在1周前。头昏,步态不稳,需家人 扶持走路。检查:自发性眼震。位置性试验:头向右侧倾时有三度水平性眼震。昂伯试验阳性(向右侧倾倒)。闭目前进试验,向右侧偏离中线,不敢张目固视,头 昏昏然。针听宫穴,当进针至3cm深时患者诉局部痠麻胀感较甚,再稍进针,并施以快速持续捻转强刺激。患者大呼:右耳听力闭塞。此时改用小幅度捻针8-9 下,针尖稍稍后退,留针10分钟,患者眩晕明显减轻。共治6次,眩晕完全消失,追踪观察1年余,未再发作。◎刘荣泉:笔者发现针刺听宫穴,对三叉神经急性发作疼痛往往收到即时止痛的效果。操作:令患者张口取穴,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针尖微向上顺时针轻轻捻转,针感可扩散至头颞部,逆时针捻转,针感可扩散至面颊部,轻轻捻转1-3分钟后,疼痛一般可缓解,留针40分钟,疼痛消失后出针。典型病例:李xx,男,34岁。1987年5月27日诊。主诉:因情志不遂、复感风寒致左面颊疼痛、鼻塞已1周,近2日来疼痛加剧,痛时左面颊部肌肉跳 动,如刀割火燎,阵阵发作,连及左耳胀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夜难入寐,舌淡苔薄白,脉弦。治疗:取28号1.5寸毫针,直刺左听宫穴,进针1.2寸得 气后,轻轻捻转,针感如电击样扩散至整个面颊部,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留针。每10分钟捻针1次。40分钟后疼痛消失,起针。翌日再诊:曾小发作l次, 但可忍受,如前再针1次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切勿过深及大幅度捻转提插,以免损伤神经。本法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原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针刺亦可止痛,但需配合其他方法。◎毕福高:针刺听宫穴治疗牙痛。操作:侧卧,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张口进针,闭口行针。上牙痛者针尖向上牙方向斜刺,下牙痛者针尖向下牙方向斜刺,上下牙同时痛者先针上后针下。针1.5寸深,得气后,缓慢捻转,使局部痠胀麻木感为宜,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秦xx,女,56岁。1984年3月4日初诊。主诉:右侧上牙痛已3天,服中、西药效果不佳,现牙疼难忍,不能食、寐,随来针灸科求治。检查 见:痛苦面容,齿龈红肿,舌苔黄腻,质暗红,脉弦数。诊为实火牙痛。治则:清火止痛。取穴听宫。按上法进针后2分钟牙痛已止。第2天又针治1次,肿消痛 止。半年后随访,牙痛未发作。◎康泰隆典型病例:张xx,女,16岁。左耳听力明显下降2周。初起发热,曾用卡那霉素治疗,热退后耳聋、左面麻木,服药未减,要求针刺。印象:药源性耳聋。治疗经过:取听宫穴(左)维生素B12 0.25mg穴位注射。15次后听力恢复,两侧对称。◎林凡:典型病例:杨xx,男,45岁。1984年4月1日就诊。主诉:左耳鸣近3年,加重1年。先后在省内不少大医院耳科检查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经中、西 医治疗无效,遂来求治。取穴:听宫。用1.5寸毫针45度角斜下快速进针1寸,中强刺激。3日1次,3次明显好转,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观察1年未复发。
足太阳膀胱经穴1.睛明【取法】目内眦上方0.1寸。【主治】⑴冷泪症 ⑵外斜视 ⑶胬肉攀睛【机理】睛明治眼病属局部取穴,能疏调局部气血,以清热明目。【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美琪:用睛明穴治冷泪症一般只针3-5次就能获效。操作:病员取仰卧或端坐,头稍后仰,以左手食指将眼球向外侧固定,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刺进皮肤后沿眼眶缘,缓缓进入0.6-1.2寸,得气后少提插捻转,出针后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典型病例:潘xx,男,40岁。1989年12月25日来诊。主诉双目流泪已3年余。刻下双目流泪,每晚入睡和遇冷风时泪水较多,泪水清稀,目无红痛。 1988年4月曾在眼科行通泪管治疗,今年上半年因发作较甚在我室针灸2次好转。刻下因冬令季迎风流泪较多,其他均正常。有时伴头昏晕。舌质红,苔薄黄, 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用睛明连针3次,泪水已止。◎高万祥:近30年来应用此穴治疗斜视、胬肉攀睛、屈光不正效果使满意。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嘱患者闭眼,医者右手持针单手准确而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8-1.2寸,轻微小幅度捻转针柄,不提插。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1次。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典型病例:玄xx,女,5岁。1985年5月3日就诊。诊断为外斜视。息孩发病5天。高烧出水痘后出现斜视、复视,即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欲吐,前来就诊。针刺睛明2次后斜视明显好转,治疗6次痊愈。丁xx,女,30岁。1960年理月7日就诊。诊断为胬肉攀睛。主诉患病5年,经2次手术治疗,很快复发故前来针灸治疗。检查:右眼内眦球结膜胬肉体肥 厚,胬肉颈体部有血管生长,胬肉头部伸向角膜影响视力。针刺治疗3次,胬肉头部由尖变坦,颈体部血管变淡,经针刺6次明显变薄萎缩。共针9次胬肉全部吸 收,迄今20年再未生长。
2.攒竹【取法】目内眦上方,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之。【主治】⑴呃逆 ⑵麦粒肿 ⑶肌紧张性头痛 ⑷肛门术后疼痛【机理】攒竹治呃逆为经验取穴;局部针刺可治眼病、头病,又因足太阳膀胱经经别“下尻五寸,别入于肛”,故又可治肛门术后疼痛。【刺灸法】按压、灸,平刺,点刺出血【治疗经验】◎李美琪:用此穴治疗单纯性呃逆确有良效,尤其对耳压或针灸治疗无效者用此法能获效。操作:病人取仰卧位,医者用双手的拇指用力按压双攒竹穴。典型病例:胡x,男,39岁。患者于1989年7月28日来诊。主诉呃逆5天。因吃冷饮和受凉而致呃逆,呃声连续,响亮,苔白腻,服用西药镇静无效,影响睡眠与工作。当时耳压膈区10分钟不见效,改用按压攒竹2分钟后呃声即止,第2天再未发作。按语:该点是治呃逆的经验穴,又为面针的胸区(眉棱骨之下,目窝之上),因此膈肌痉挛用此穴能宽胸利隔,使呃逆停止。◎鹿茸、刘蒙:经过近年的临床应用对比,单取攒竹指针治疗呃逆与单取耳穴膈针刺治疗呃逆的l次有效率都在90%以上,但加用灸攒竹穴后,复发率却大为降低,约当指压耳穴膈治疗呃逆复发率的一半。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两侧攒竹穴,中等力度,指压时间依治疗效果而定,一般不宜超过20分钟(若20分钟内尚不能止呃则应及时换用它法)。待指压平呃后,再用艾条点燃,嘱患者闭目,应用“雀啄灸”法,于攒竹穴施灸,约5分钟。典型病例:姚x,男,55岁。1989年3月25日初诊。患者于1天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始发呃逆,频发不止,呃声低弱,烦躁嘈杂。予以指压双侧攒竹穴,并轻轻按揉,呃止后,续用艾条行雀啄灸约5分钟,后随诊未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指针按压止呃后,必须复用灸法。对于肝阳上亢等实证病人忌灸。本法主要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引起的“虚呃”。【按语】因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粘膜脱垂、食道憩室等手术后的病人多为正气亏虚,中气损伤,损伤胃阳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之虚(寒)证,故采用灸法,以艾温之功以祛脾胃虚寒。◎金伯华:用攒竹穴治疗呃逆20余例,轻则l次,重则4次痊愈。操作:左手食指、中指将患者眉头挟起,右手持1.5寸或1寸毫针向眉梢方向卧刺,左右攒竹取法相同,针呈交叉样。而后反复提插捻转3次,每次相隔1-2分钟,每次持续时间0.5分钟,继之拇指向前捻转,留针20分钟,呃逆即止。典型病例:朱xx,男,61岁。初诊日期:1959年10月9日。主诉呃逆不止2个月。患者因脑血栓形成,抢救治疗后继发呃逆,服中西药无效。现呃逆不 止,尤食后加重。纳可,二便调。血压180/90mg。脉弦细。取穴:攒竹。令病人平卧,双侧攒竹同时进针,提插捻转后,拇指向前,而后留针20分钟,呃 逆即止。起针后再治半身不遂。该患者隔日针灸,共3次,呃逆消失,半日后又发呃逆,按前法针刺1次即止。又10日后饮食过饱,呃逆复发,针刺1次痊愈,至 今未发。◎喻喜春:麦粒肿、眼睑痉挛、眶上神经痛病者中部分人攒竹穴处皮肤水肿松软凸起,用该穴治疗上述3种疾病皆非常有效。眼睑痉挛及眶上神经痛者放血后症状当即消失,顽固者1-5次后亦收效显著。操作:病人攒竹穴处皮肤水肿松软凸起,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其血自出,用潮湿棉球或纱布吸收。如皮肤薄者,斜刺后用双手挤压,左手拇、食、中三指持棉球吸收血液,每次放血1-4ml。典型病例:周xx,男,29岁。1986年9月10日就诊。诊断为双下眼睑麦粒肿。患者双下眼睑患麦粒肿反复发作已1年余,此次双下睑同时发作已2天,疼 痛、流泪、结膜发红。双攒竹穴处皮肤软肿及压痛,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各挤出血约3ml。第2天复诊时左侧麦粒肿消散,右侧变小,又放血2次而愈,随访半年未 复发。◎康泰隆操作:30-32号毫针从攒竹穴向睛明穴方向沿皮刺0.5-0.8寸,捻转补泻1分钟,留针15分钟后出针。典型病例:周xx,女,30岁。患者前额头痛已有1旬,头重如鼓,经神经内科检查诊为肌紧张性头痛,建议针灸。脉弦苔薄。证属肝郁气滞,上扰阳明,发为头 痛。先拟疏泄,理气定痛。取双攒竹穴向睛明穴方向沿皮刺0.5-0.8寸,捻转补泻1分钟,留针15分钟,治疗4次后疼痛未发。◎肖继芳:针刺攒竹穴对痔疮手术后和其他肛门手术后的疼痛均有较满意的止痛效果,而且还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操作:用30号1寸毫针朝“鱼腰”方向斜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针1次,出针后改用掀针留针24小时或更长时间。典型病例:黄xx,女,20岁。1985年1月15日入院,诊断为多发性混合痔。18日在局麻下行“剥扎术”,术后肛门疼痛难忍,曾服止痛片未能止痛。遂给予针刺左侧攒竹穴,留针30分钟,疼痛停止。出针后在原处以掀针埋入,保留24小时,疼痛未再发作。按语: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端,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经有别行的经脉络于肛门,针之可使直达病所。此穴靠近鼻针之肺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又藏魄,肛门即魄门。故单选攒竹一穴,用于肛门术后疼痛,能取得满意效果。
3.曲差【取法】神庭穴两旁各开1.5寸,入发际0.5寸,临床经验取穴法:神庭穴旁开一横指偏多点。【主治】鼻衄【机理】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鼻窍,针曲差可宣肺泄热以止鼻衄。【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常僻操作:用1.5寸毫针,斜向下刺l寸,得气后用滞针手法,留针至血止,一般5-10分钟即愈。典型病例:张xx,女,63岁。因鼻出血4天未止,于1980年11月18日求余针治。患者左鼻孔出血,曾用止血棉塞鼻、服用及注射止血药未效,每日出血量约30-40ml,头痛头昏。经用曲差穴(左),10分钟血止。
4,通天【取法】百会穴前1寸,旁开正中线1.5寸处。【主治】急性鼻炎【机理】该穴位于巅顶,上通天气,“天气通于肺”,肺气通于鼻,膀胱经又通鼻窍主开,故通天有宣通鼻窍,开腠祛邪的作用。【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胡国胜:用此穴治疗急性鼻炎效果甚佳。鼻炎发作时,轻者每日l次,重者每日2次,大多数患者经1-2次治疗鼻部症状消失,2-3次治疗即能痊愈。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向前下平刺,进针0.5-0.8寸,得气时痠胀感扩散至整个鼻(安页)部,留针15分钟,中间小幅度快速捻转3次,每次1分钟。典型病例:陈x,男,21岁。1984年3月19日就诊。鼻塞、喷嚏两天,畏寒、头痛、鼻内发痒、流白色脓涕。检查:体温38.2℃,鼻粘膜充血、红肿, 表面大量脓性分泌物。苔薄白,脉浮紧。症属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治拟疏邪宣窍。诊断:急性鼻炎。处方:通天穴。方法:以30号1.5寸毫针在两侧的通天穴 向前下平刺,进针0.5-0.8寸,局部出现痠胀感,用双手快速小幅度捻转1分钟,使痠胀感扩散到整个鼻(安页)部,并微微出汗,留针5分钟再捻转,如此 3次后出针。患者即感症状明显减轻。下午再次就诊,施以同样方法,次日上午再来时,诸症皆除。注意事项:此穴不宜温针。按语:该穴用于急性鼻炎,应采用较强的刺激,但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较差。
5.玉枕【取穴】后发际直上2.5寸,旁开1.3寸。【主治】口疮【机理】本穴治口疮属经验用穴。【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徐以经操作:患者端坐,医者站其背后,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向内上方用力按揉,患者有压痛感,医者拇指可触及卵圆形或条索状阳性物。口疮生于左侧者,左玉枕穴压 痛明显,生于右侧者,右玉枕穴压痛明显,左右均有者,双侧玉枕穴均压痛明显。针尖斜向内上方呈30°角刺入,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或用左手捏住玉 枕穴上的阳性物,右手持针刺入后疾出针,轻挤针孔,出血1滴,将血擦净即可。典型病例:徐xx,女,17岁。口唇、舌、齿龈部多处生疮,周围红肿疼痛,左下唇溃疡面最大为0.6x0.4cm,已3天,进食难,心烦易怒,口渴喜冷 饮,便秘结,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证属脾胃积热。双玉枕穴压痛明显,均触及有卵圆形阳性物。经常规消毒后,在阳性物行针刺放血,每日1次,连续 3次后,口疮糜烂面变为浅红色,疼痛消失,进食正常而痊愈。
6.天柱【取法】哑门穴旁开1.3寸。【主治】⑴足跟痛 ⑵颈椎病 ⑻急性扁桃腺炎 ⑷失眠 ⑸落枕【机理】天柱穴能疏通足太阳经气,膀胱主筋所生病,临床常用于治疗局部及临近组织器宫的病变。【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袁清顺:运用此穴治疗足跟痛,屡用屡验。即时止痛效果甚好,一般1次即愈,最多2-3次治愈。骨质增生患者当即见效,但远期效果不佳。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不提插,捻转1-2分钟,至足跟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即起针。一侧足跟痛针患侧,两侧足跟痛同时针两侧天柱穴。典型病例:张xx,女,50岁。1981年5月14日就诊。患者无原因双足跟痛1月余,足跟不能着地,行走困难,局部无红肿。X线片示:足跟骨未见异常。 曾服镇痛药及外擦药酒,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未见效。针刺天柱,两侧同时进针,同时捻转,1分钟后令患者顿足和行走,当即疼痛大减。翌口复诊,自诉顿足行走 均无疼痛。宗前法复针1次,随访3年未复发。◎黄建军:在临床中采用天柱穴治疗颈椎病取得良好效果。操作:用28号2寸针,垂直进针约l-1.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针感可根据需要向上传至头部,向下传至肩背及腰部或传至上肢。典型病例:刘XX,女,56岁。1988年11月15日就诊。主诉:颈痛手麻。患者颈项部疼痛,似落枕样,并伴双手指麻木,约8-9年。经某医队x线摄片 检查,颈第4、5椎体骨质增生。诊断为须椎病。检查:颈第3、4、5椎旁有明显的压痛,椎间孔压缩实验阳性。舌暗、脉细滑、尺弱。辨证:痹证。治以通经活 络止痛。处方:天柱。双手进针,垂直针刺1.2寸左右,得气后将针尖向下与皮肤约呈30°角,提插捻转,直至针感传到上肢,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2次。 每周2次,经此法治疗5次后症状明显减轻。2个月后颈项疼痛、落枕感及手指麻木等症完全消失。◎申旭德:多年来采用天柱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峡炎止痛消肿效果甚佳。多数患者针刺得气后,即感咽喉部豁然轻松,如弃重物,肿痛即刻减轻。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l-1.2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何xx,女,32岁。1983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诉咽喉疼痛2天,吞咽时疼痛加重,伴有头痛低热,体温37.8℃。查咽部充血,扁桃腺肿 大,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予针刺双侧天柱穴,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患者即觉咽部如弃重物,豁然轻松,疼痛明显减轻,吞咽时已不觉疼痛。第2日复诊,肿痛基 本消失,体温正常。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尖勿向风府方向斜刺过深,以免针尖穿过枕骨大孔,损伤延髓,造成医疗事故。◎郭效宗:用天柱穴治疗气血两亏型失眠取得满意疗效。操作: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针,捻转进针1.5寸,提插寻找肢麻电感,施用补法,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搓捻,反复3次,每次提插搓捻各9次,闭针孔起针。续用艾条在天柱穴施艾30分钟。典型病例:申XX,女,28岁。主诉:失眠2年。患者1955年5月因剖腹产时失血过多,连续7天未睡,口服镇静安眠药及睡眠疗法l个月,无效,故来就 诊。检查:面色及眼睑苍白,口唇淡而无泽,皮肤粗糙,舌淡,苔净,脉细弱。诊断:失眠;贫血。治疗方法:取天柱穴捻转进针,施以补法,出针后施灸30分 钟,每日1次。第1次治疗后,患者回家2小时后入睡。第2次治疗,施灸10分钟患者即入睡,连续针灸12次,睡眠基本正常。半年后复查:面色红润,舌淡 红,苔净,脉细缓,血色素12克,红血球480万,白血球8200。诸症皆除。◎李延芳:用天柱穴治疗落枕1-3次可愈。操作:用30号1寸毫针,直刺,重刺激,用泻法,针感要求局部酸麻胀感扩散到后头部,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30岁。因受风寒引起右侧颈部疼痛,肌张力增均高,拒按,活动痛剧,局部不红肿,即给予针刺治疗。取天柱穴,强刺激,用泻法,留针20分钟而愈。按语:此病多因风寒湿引起,风寒湿侵袭经络,阻止经气不通,气血受阻,取天柱穴属局部取穴法,又据以痛为腧取天柱可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7.肺俞【取法】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⑴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⑵支气管肺炎 ⑶肺炎 ⑷急性睑结合膜炎【机理】肺俞穴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俞穴,能通调肺气,宣泻肺热,止咳平喘,故能治疗因肺气不利引起的各种疾患。【刺灸法】斜刺,穴位贴敷,拔罐,点刺【治疗经验】◎卢之分:用肺俞穴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止咳止喘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轻者1-2次缓解,重者2-3次缓解。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针微向脊柱斜刺0.5-l寸。得气后,轻微捻转1-2分钟,至呼吸出现轻松感后,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14岁。1984年10月2日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于2天前感冒。发热、咳嗽、气急,喉间有“水鸡”声。予针刺肺俞,行 针1分钟后,觉有热气从喉中出,气急同时缓解。留针10分钟。翌日复诊时,咳嗽大减。仍予同法治疗1次,第3天来告,各症已除,不复针。◎熊学菊:临床应用肺俞穴位贴敷治急、慢性咳嗽均可,且未见有不良反应。尤以治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方法简单,效果可靠。药物制备: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奈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操作: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0.5分钟,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于穴位上,用医用胶布3x3厘米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若属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柱两侧,效果更好。贴后局部发热、发痒或起红色小疹,不需另作处理。典型病例:刘xx,女,26岁。1983年3月因受凉引起咳嗽,痰少,以夜间为剧,服咳必清及止咳糖浆等无效,且已孕6月,为其所苦不能成眠已两晚。使用 此法,先予葱姜捣汁擦背部脊柱两侧,后将药粉贴于肺俞穴(双侧),当晚即能安然入睡,一夜未咳,隔日再贴l次,未服其他药物,咳嗽告愈。◎邢克利:一般外感咳嗽此法效果最佳,1-2次即愈。内伤咳嗽此法有一定疗效,比单纯针刺为好,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5天或1周点刺拔罐1次,隔日温和灸1次。一般2-4次可愈。操作:俯伏位,暴露背部,肺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毫针、三棱针均可,点刺后拔罐20分钟,儿童15分钟,起罐后,取消毒棉球擦净血液等。典型病例:郑xx,女,29岁。1989年2月13日转诊。内科诊为气管炎。患者自诉感冒10余日,咳嗽较甚,影响睡眠,咳时胸部闷痛,咯白痰,舌苔白 滑,脉紧。证属外感咳嗽,治以温经散寒、宁肺镇咳。取肺俞穴中等点刺手法(梅花针),取2号玻璃火罐,闪火法热罐拔20分钟,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液。 次日复诊,咳嗽好转、胸闷亦除,嘱过几日不愈再治,未来,1次即愈。◎鲍治安:用肺俞穴拔罐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各种咳嗽疗效明显,很多住院用抗生素及各种止咳药无效者也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用红外线真空拔罐治疗也取得很好效果。每日治疗1次,一般3-5次即愈。操作:闪火法拔罐,根据年龄体质选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进行操作,一般留罐10-15分钟。典型病例:李X,男,5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主诉:咳嗽20天。20天前因发热咳嗽按小儿肺炎住儿科,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已退,咳嗽未愈,晚上症 状加重,并有喘息影响睡眠。检查:患儿精神状态尚好,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背部有细小罗音。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经过:取肺俞拔罐,1次后咳嗽好转,晚 上睡眠也好,3次痊愈。◎刘汉城操作:斜刺0.5-0.8寸,针尖斜向椎体方向,或点刺加拔火罐。典型病例:罗xx,女,14岁。1987年4月8日就诊。发热咳嗽,胸痛气促2天,咯吐少量铁锈色痰,烦躁乏力,舌红、苔黄,脉滑数。胸透:右下肺野片状 阴影。体温39.2℃。诊断:右下叶肺炎。采用点刺肺俞穴加拔火罐,顿觉胸痛气促减轻,次日体温降至38.2℃。继针7日,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控 制,继针肺俞穴5天,胸片复查:右下肺野散在点状模糊阴影基本吸收。◎欧阳群:用肺俞穴治疗麦粒肿、急性睑结合膜炎,当即可减轻疼痛及眼部异物感,一般2-3次即可治愈。操作:以三棱针针尖雀啄式点按以肺俞为中心1cm左右区域,持续约1分钟,每日1次。典型病例:赵xx,男,6岁。1982年3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睑结合膜炎。其母代诉:患儿两眼发红,疼痛,流泪,有异物感2天。眼科诊断为急性睑结合 膜炎,外用滴眼药液,治疗1天未见减轻,来我科予肺俞穴点刺片刻,患儿当即诉眼痛、异物感消失。翌日复诊,炎症明显减轻,再次治疗,第3天复诊治愈。◎喻喜春:用该穴放血,治疗哮喘,当即可听到哮鸣音减少或消失,症状逐渐减轻。发作时每天放血1次,非发作时隔2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 天,2-4疗程之后,如无并发症者症状多有减轻或消失,也有停止发作或延长发作者。对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也有较好疗效,隔3-4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3-4个疗程,每年秋季行之,多数病例可减轻,有的基本上达到症状消失。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10-20ml。典型病例:赵xx,女,60岁。1964年7月13日就诊。患者于35岁开始就有哮喘发作,每次持续24小时左右即止。约每日发作1次。但平时又不咳、也 不喘,能照常劳动。两肺布满哮鸣音,但无干湿罗音,有轻度肺气肿。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肺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各约10ml,当时哮鸣音减少。每天1次,2次 后发作已停,改为隔2天1次,治疗2个疗程,随访1年无复发。
8.心俞 【取法】第五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⑴心悸 ⑵心绞痛 【机理】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刺之有调心气、止心痛的作用。 【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心俞穴刺络放血治疗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属功能性者,收效迅速。有些病例在治疗当时就恢复正常心率。属器质性者,收效较慢,但亦可改善。 多发者隔1-2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连续2-3个疗程。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液10-20ml。 典型病例:杨XX,女,30岁。1987年6月20日就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有神经衰弱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每年发作1-3次已3年,经服药 及休息后恢复。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此次因过度疲劳而发作。大汗,胸部发闷,心率140次/分,律齐。用细三棱针点刺双心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约 15ml,未去罐时心率减到120次/分,去罐后心率恢复到80次/分。第2天亦正常。 ◎吕建平:针刺心俞穴治疗心绞痛。 操作:用28-30号1.5寸毫针,针向脊柱斜刺进针1寸左右,行刮针手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典型病例:吕x,男,50岁。患冠心病2年余,多次住院治疗。1985年5月28日下午突感胸疼彻背,心前区呈剧烈绞痛,面色苍白。舌质红,苔白,脉涩。 急取心俞(双)向脊柱方向斜刺,行刮针手法,使针感向胸部扩散。针刺5分钟,心绞痛缓解。
9.肝俞【取法】俯伏位,第九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主治】⑴肝炎(降转氨酶) ⑵麦粒肿 ⑶甲型肝炎【机理】肝俞是肝的背俞穴,肝开窍于目,故肝俞穴具有疏肝理气,解毒泻热之功,可治肝病,也能治疗各种眼病。【刺灸法】斜刺;穴位注射,点刺放血【治疗经验】◎鲍治安:应用肝俞穴注射板蓝根注射液、VB12,治疗肝炎转氨酶升高,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穴位局部消毒后用肌注针管和针头,抽取板蓝根注射液2ml和VB12 lml,针尖稍斜向脊柱方向刺入0.5-1.0cm,捻转气至后缓注即可。典型病例:吴XX,男,52岁。1980年5月30日就诊。主诉:精神萎靡,饮食欠佳半月。现病史:3年前患急性肝炎,曾住院治疗,未彻底治愈,病情时轻 时重。1年多来复查转氨酶一直偏高,服药无效。近半月饮食欠佳,时而恶心,精神萎靡不振,肝区时有疼痛。检查:慢性病容,肝区轻度压痛,肝于右肋下触及一 指半,肝功化验转氨酶300单位,其他5项正常。诊断:慢性肝炎,转氨酶偏高。治疗经过:肝俞穴注射板蓝根和VB12后(1个月),复查肝功转氨酶降为正 常,饮食精神均好转。注意事项:直刺时忌深刺,不能超过后胸膜,以免造成气胸。◎吴速新:运用肝俞穴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3次治疗后根治。操作:取患侧肝俞穴,双目同发者取双穴。俯伏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8号l寸毫针,斜向下刺入肝俞穴,进针0.7-0.8寸,得气后,行强刺激泻 法,捻转数下后,不留针,缓缓出针,渐退渐摇,开大针孔,出针后勿按针孔,用手挤压穴位周围,使其从针孔流出小滴血液即可。一般视身体强弱、病程长短、出 血滴数在5-8滴左右,挤血后用干棉球揉针孔片刻。笔者观察,从肝俞穴挤出的前3、4滴血都呈紫黑色,显系血分有热毒。故挤血时,应掌握血色由紫黑变鲜红 为度。轻者1次即愈。重者最多3次,一周1次,即可根治。典型病例:朱xx,女,27岁。1978年5月就诊。自述两眼患复发性麦粒肿达6年,一目肿核刚消,另一目又起,久久不愈,服多剂中药无效。查:左目上睑 肿核尚未消退,右目上睑又红肿疼痛。舌少苔微黄,舌质红,脉弦数。取俯卧位,于双侧肝俞穴各放血7滴。针后顷刻,患者言双目觉轻松凉爽。第2天肿痛消退, 并未化脓。l星期后再刺血1次,共2次而愈,至今未复发。◎喻喜春:用肝俞穴放血治疗甲、乙型肝炎、肝炎后肝区胀闷疼痛,对缓解症状较为有效。甲型肝炎每周放血1-2次,共3-4次即可,乙型肝炎可放7-10次;肝炎后遗症放血7-10次,症状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周皮肤,拔罐出血约10-20ml。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消毒隔离过程进行,否则勿放血。操作器具每人1套,血液如在乡村无条件情况下则挖洞埋掉。典型病例:陈XX,男,11岁。1989年9月5日就诊。诊断:甲型肝炎。患儿的哥哥患甲型肝炎刚愈,近5天来发现其巩膜、皮肤、小便皆发黄,食欲差,腹 胀,疲倦,体温38.5℃,肝肋下3cm,压痛,边稍厚。脉弦,苔黄腻。用蒜泥贴内关穴发疱,双肝俞穴以细三棱针点刺皮肤,拔罐吸出血5ml,每周l次, 2次后黄疸开始消退,4次后黄疸全退,饮食恢复,肝肋下1cm,压痛轻。
10.胆俞【取法】俯卧,第十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主治】⑴胆道蛔虫症 ⑵胆绞痛 ⑶胆囊炎【机理】胆俞穴为胆的背俞穴,具有调理胆经之气,解痉镇痛之功。【刺灸法】斜刺,可灸,点刺出血;指压【治疗经验】◎喻喜春:用刺络放血法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胆囊炎,其效甚佳。胆绞痛及胆道蛔虫症于发作时放血1-3次即可,每天1次,胆囊炎则隔天放血1次,共5-7次即止。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各吸出血液5-10ml,胆道蛔虫症以小儿为多,双穴放血共约2-5ml。典型病例:宋XX,男,9岁。1961年7月10日就诊,诊断:胆道蛔虫症。患儿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已3天,呕吐,不烧,曾大便排蛔虫多次,腹壁柔软,大便 蛔虫卵(+++),腹部有数个团块出现。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胆俞,拔罐20分钟,吸出血约6ml,当即痛止,以后未发。给以苦楝树新鲜白皮25克煮水服2 次,驱下蛔虫200余条,腹亦不痛。◎吴旭初:用本穴治疗胆绞痛,均能即时缓解症状,安全有效。操作:在胆俞穴处寻找压痛点,用指揉压3-5分钟,必要时隔5-10分钟后重复1次。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1976年7月在郊区长途汽车上,上腹剧痛,两手紧按,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呕吐黄绿色食物残渣,当时因未带针具,遂指压两侧胆俞穴1-2分钟后疼痛缓解,车到终点时,症状完全消失。◎王耀斌:笔者用本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佳,治以清热化湿利胆为宜。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右胆俞及其周围7-9针出血,再拔火罐约5分钟后起罐。拔出血液约5ml。典型病例:肖XX,女,45岁。1974年10月14日来诊。主诉:右胁下疼痛已7年余。自1969年秋因吃饭不及时,经常吃凉饭,遂觉胃脘部疼痛,每因 生气后病情加重。1971年10月因胆道蛔虫症住院月余。今年因着凉旧病复发,自觉右下胁下胀痛、胃脘不适,连及右肩胛区疼痛,嗳气频频,时有呕吐,口 苦,饮食减少,前来就诊。查: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右胁下压痛,可触到胆囊边缘。舌淡红苔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清利少阳。取胆俞。经用上法后,随即感 到两胁舒畅,疼痛消失,第3天按上方治疗临床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孕妇慎用。有出血性疾病禁用。
11.胃俞【取法】俯伏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主治】胃痉挛【机理】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功可调理胃腑气机,缓急止痛。【刺灸法】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喻喜春:用胃俞放血治疗胃痉挛,一般1-2次即可缓解,对胃下垂与胃酸过多也有疗效,可每隔3-4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3个疗程。轻度胃下垂治疗后能恢复到正常位置,重度者亦能改善。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双胃俞穴处皮肤,拔罐各吸出血约3-10ml。典型病例:汪xx,女,45岁。1987年9月3日就诊。诊断:胃痉挛。患者有胃痉挛病史7年,每于紧张劳累之后即发。每年发作10余次,每次1-3天不 等,服药可暂停。此次因过度劳累复发已1天,每5-8分钟阵痛1次,因人瘦痉挛时在上腹部可以见到凸起的胃的大部分轮廓,缓解时恢复到原来位置。以细三棱 针点刺双胃俞穴皮肤,拔罐20分钟,吸出血约15ml,当即痉挛停止,观察l周无复发。
12.肾俞【取法】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肾绞痛【机理】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功可调肾气,活络止痛。【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吴旭:笔者在开展针灸急症时常运用该穴治疗肾绞痛,即时止痛效果甚好。操作:令患者侧卧,绞痛侧在上。定好穴位按常规消毒,指切进针,缓向脊柱缘刺入2-2.5寸,以滞针法维持针感。典型病例:杨xx,男,24岁。1955年4月17日急诊。主诉右腰痛5小时,呈阵发性剧痛,向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同年元月曾有类似发作,x院诊断为右 肾结石。刻下绞痛发作,泛恶呕吐。查两侧肾区均有叩击痛,尿检脓细胞0-1,红细胞(+++),尿蛋白微量。临床诊断:肾绞痛(右尿路结石)。处理:右肾 俞毫针刺,泻法。令患者左侧卧,在肾俞(右)处指切进针,缓慢斜向脊柱方向边捻边进,探及骨缘而下,针进2.5寸左右时病人说了一声“好了”,疼痛突然若 失,几乎是针进痛止。留针半小时快然而返。注意事项:勿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肾脏。按语:针刺本穴关键必须深刺,斜向脊柱,要求刚好擦其骨缘。进针可达2.0-2.5寸(成人)。有时按法针刺“到位”,病人有疼痛若失感。若针虽“到 位”,但仍感疼痛不舒,只须稍加调针即可,多能见效。要求病家配合,肌肉松弛,医生手法宜轻宜巧,宜慢宜稳,不可因求效心切而猛然下针。
◎喻喜春:用刺肾俞放血治疗肾绞痛、急性肾孟肾炎、腰扭伤收效甚佳。肾绞痛多为结石引起,在输尿管内移动时引起痉挛而作,于发作时放血3-5次即可。每天 放血1-2次,结石小者可促其排出。急性肾孟肾炎于发作时每天放血1次,共3-5次即止。腰扭伤其伤侧多有压痛,每天放血1次,出血5-10ml,3-5 次即愈。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拔罐20-30分钟,吸出血各5-10ml。典型病例:XXX,男,33岁。1981年5月16日就诊。诊断:肾绞痛。患者因天气热汗出多而饮水少,发生砂粒样尿路结石伴间断血尿,双侧肾区疼痛交替 发作,日夜不停已5天,要求针灸治疗。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肾俞穴拔罐吸出血每次约10~15ml,每天1次,并大量饮水。从治疗开始,每天排出砂粒结石3- 5粒,共放血8次,排出结石30多块而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13.气海俞【取法】伏卧,足腕部稍垫起,亦可取侧卧位。皮部定位在脊中线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主治】下肢疼痛【机理】气海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与腰、脊、尻、肾、膀胱、下肢有密切关系,具有调整全身经气的功能。【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阎庆瑞:笔者20年来用气海俞作为首选穴,对劳损腰痛、闪挫腰痛,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截瘫、小 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横断性脊髓炎、下肢神经损伤等,以及妇科疾患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子宫前倾后屈、子宫脱垂等疾病疗效甚佳,尤 其对下肢运动失常疗效显著。每日针1次,12次1疗程,一般6次即可见起色。操作:以26-28号4-6寸毫针,以指切法快速刺入皮肤,至皮下后向深部续针,抵腰横突时将针稍提豆许,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一种针感——向腰下部或 下腹部放散,此法适用于腰部病症;针提起后沿第4腰椎横突上缘深入,约至椎弓外侧,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二种针感——从腰沿下肢后面向外踝或足尖放散, 此法临床最常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在椎弓外侧继续深入,约至椎体背侧2/3水平处,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三种针感——从腰经腹里向膝 股内侧放散,此法适于妇科疾病。以上各法,产生针感后,根据病证虚、实,加以灸、罐、电针、激光、微波等,一般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马xx,女,30岁。右下肢剧痛己3日。患者已孕7个月,以“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住我院妇产科。经引产后,出现左下肢痛,沿股外侧向足部放 散,下床困难,只能扶物步行。外科会诊诊断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于1978年8月1日我科会诊。查:其痛从腰骶部位沿胆、膀胱经向下放散,并伴麻木感。舌 质黯红,苔白腻,脉浮缓。处方:主穴气海俞,配穴环跳、阳凌泉、悬钟均取左侧,每次配1-2穴,施以疾徐泻法。气海俞要求产生第二种针感,留针30分钟。 针3次后左下肢疼痛减轻麻木消失。共针6次,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14.大肠俞【取法】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痔疮出血【机理】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故可调理大肠气机,祛大肠湿热,治疗痔疾。【刺灸法】挑刺【治疗经验】◎程绍勋:运用针挑大肠俞治疗痔疮便血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操作:先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再向下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患者仅感微痛,不易出血,挑后以酒精棉球消毒,贴上胶布。一次挑一侧穴位,3-5天后再挑另一侧穴位,一般挑2次即可。典型病例:张XX,男,20岁。患内痔大便出血已2年,开始出血量少,后渐增多,严重时一次出血约200ml,面黄肌瘦,头昏肢软,纳差,脉应手无力。经针挑大肠俞1次,次日大便血止,随访3年未见复发。
15.上髎【取法】第一骶后孔或十八椎旁开1寸。【主治】遗尿【机理】局部取穴。【刺灸法】穴位注射【治疗经验】◎康泰隆: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4ml穴位注射上髎穴治疗遗尿取得满意效果。操作:取5ml针筒6号针头,吸取10%葡萄糖注射液2-4ml,注射式进针,若无回血,则缓缓注入。典型病例:孙X,男,11岁。患者夜来遗尿,每日1次。自幼起病,经多方服药未解,脉细苔薄,证属肾亏于下,膀胱无权,水约失司,先拟固摄。取双侧上髎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穴位注射各2ml。治疗1次后,遗尿未发。后在治疗期有反复,经治6次后痊愈。
16.次髎【取法】第二骶后孔中。【主治】⑴阴道痉挛 ⑵原发不孕症【机理】局部取穴。【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治疗经验】◎喻喜春:用次髎放血方法治疗阴道痉挛、产后宫缩痛、痛经取得满意疗效。阴道痉挛隔1-2天放血1次,同时作扩张锻炼(即自己以手食指缓慢润滑后插入阴道 数次,直到不痛,然后以2个指到3个指同样插入,直到插入3个指宽无痛即成)。产后宫缩痛每天1次放血,1-2次即愈。痛经于月经来时放血2-3次,需放 3-5个周期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操作:该穴处有的肥胖妇人有小的络脉,以细三棱针点刺之,无络脉者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液共约5-15ml。典型病例:xx,女,20岁。1981年4月5日就诊。诊断:阴道痉挛。患者婚前听说性交时很疼痛,婚后即发生阴道痉挛,不能行房。治疗开始时食指不能纳 入,强纳则剧痛。放血隔天1次,每天锻炼食指纳入2-3次,2周后能顺利纳入,又2周后2指亦能纳入无痛,以后3指经2周锻炼后亦能纳入,从此即能性交。 共用次髎放血13次,6月后随访,性生活正常。◎孙汉琪:采用胎盘组织液次髎穴位注射法治疗原发不孕症疗效满意。患者大都于次髎穴压痛敏感。妇科检查附件正常,属幼小子宫。经多年观察,有的病例经过4个周期治疗即发育正常而妊娠,最长8个周期,有几例因附件炎症未愈而致宫外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穴位消毒,用2-5ml注射器吸取胎盘组织液2ml,快速直刺进针,待患者诉酸胀感时徐缓推注药液后起针。每日1次,每月经来潮前3日开始注射,6次为1疗程,称为周期治疗。典型病例:黄XX,女,28岁。1979年5月初诊。绪婚5年不孕,妇科检查,附件正常,确诊为幼小子宫(原发不孕症)。检查:五官端正,精力充足,舌淡 无苔,脉缓,按压次髎穴处压痛明显。取胎盘组织液2ml注射次髎6个周期后,于第7个周期月事未下,妇科作晨尿检查确认早孕,后正常生产一子一女。
17.下髎【取法】第四骶后孔中,伏卧取之。【主治】原发性高血压【机理】膀胱经入脑,取膀胱经穴可以清脑明目,针刺下缪穴治疗高血压属上病下取之法。【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张颖:近20年来针刺下髎穴治疗高血压,即时降压作用甚好。每日1次,针刺后立即测血压,舒张压可降低10-20mmHg,收缩压可降低20-30mmHg。以原发性高血压之即时效果最佳。操作:病人采取伏卧位,用28号3寸毫针,挟持进针,直刺2.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患者感到有触电样感觉,针感一直到足跟,再用震颤法,施手法约1分钟,不留针。典型病例:刘xx。1988年7月5日就诊。诊断:高血压。该患者近半年来由于疲劳过度,头胀、眩晕、睡眠不安,血压150/l00mmHg。舌有黄苔,面色消瘦。针刺下髎,行针1分钟后头胀及眩晕减轻,针后10分钟测血压为120/80mmHg。按语:在前人以梅花针叩击腰骶部治疗高血压症的启示下,本人用毫针选刺八髎穴。在长期实践中比较观察,八髎之中降压作用以下髎为著,故多用之。
18.殷门【取法】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之。【主治】急性腰扭伤【机理】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殷门穴位于太阳经上,用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属循经取穴。【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朱长生:治疗时根据病人主诉的病侧,触摸髂腰肌、骶棘肌,往往有明显肌痉挛性坚硬感,伴有固定压痛点而敏感,不能忍受按压,部分病人腰骼间三角区有压痛,甚至有向骼骶、股部外侧放射性痛,腰椎棘突位置无明显变化。操作:取伏卧位,用长毫针直刺入殷门穴约1.5-2寸,一定要达到有针感为度(触电感、酸胀、向足背或臀部放射感)。一手捻针,一手按揉腰部的痉挛肌肉。 或一面捻针,嘱病人连续深呼吸。一般在2-3分钟肌肉能松弛而无压痛。达到肌肉松弛时起针,病人即可起床进行功能活动,一般不留针。单侧腰肌损伤,即针刺 患侧殷门穴,如是双侧性腰肌损伤,即针刺双侧殷门穴。典型病例:张xx,男,37岁。主诉:腰部不能转动挺直,左腰痛为重,五天。卧床不能翻身。有扭伤史,平时无腰痛。检查:病人手按托左腰部,痛苦病容,左 骼腰肌呈条索状痉挛,坚硬,有明显压痛。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针左殷门穴,针后当时起床作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按语:临床实践证明殷门穴既有镇痛作用, 又有调整骼腰肌、骶棘肌损伤和功能紊乱的功效,使病变组织得到缓解和恢复。
19.委中【取法】腘横纹之中央取穴。【主治】⑴眩晕 ⑵急性腰扭伤 ⑶鼻衄 ⑷疖肿 ⑸湿疹 ⑹腰腿痛 ⑺急性胃肠炎 ⑻乳痈【机理】委中为足膀胱经穴,膀胱从头走足行身后,故委中穴可治疗腰膝腿之病证;委中又为膀胱合穴,“合主逆气而泻”,故用之可治肠炎;委中别名血郄,善清热毒,故可治鼻衄、疖肿、湿疹、乳痈等证。【刺灸法】斜刺;点刺出血【治疗经验】◎席定:笔者对水饮蓄聚、阳虚气化失司而浊阴上逆之眩晕重证,采取温阳以助气化,导水以下行之法,独取委中一穴,效验甚佳。操作:用细三棱针刺入0.1-0.2寸,随即快速退出,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典型病例:张xx,女,46岁。1987年5月6日就诊。主诉:眩晕5天,加重1天。5天前因受凉而欲呕吐,时眩晕,今晨突然加重,视物不清,视房屋有旋 转感觉,站立不稳,眼睛不敢睁开,时时吐清水,欲吐,曾服中西药数种,无效,遂求治于我处。检查: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浮大。处方:委中。治疗经过:患者 端坐或扶物站立,暴露委中穴并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委中刺入0.1-0.2寸,迅速出针并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症状减轻后再按压针孔。出 针时,患者即大睁双目,顿感心胸舒畅,头目清松。5日后带另一痛痹患者前来就诊,方知其病竟已痊愈。注意事项:应严格消毒。手法当轻,刺速宜快,部位宜浅。纯虚者,不可用点刺出血。◎张丽英:急性腰扭伤采用委中穴放血治疗取得疗效。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委中出血,使其紫黯色瘀血流出,每穴放血2.5ml。用消毒干棉球压于针孔上,令患者屈膝蹲下,此时患者自觉腰部疼痛缓解或消失。典型病例:刘XX,男,23岁。1981年4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于昨日活动时将腰扭伤,当时腰痛剧烈,不能伸直,经自己活动后疼痛稍减。 今日上午自觉腰部发僵,活动困难,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腰肌紧张,腰椎3、4左右横突处明显压痛,前屈后伸受限。委中(双侧)放 血各2.5ml后患者自觉腰痛立即消失,自行跑步回单位。◎李文斌:用委中穴治疗鼻衄例,止血效果好,每日针1次,轻者1-3天治愈,重者7天可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呈垂直方向进针或者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或向后轻微缓慢捻转1-2分钟,留针15~30分钟后出针,使针感传导到足跟、足心、或向上传导至臀部。典型病例:郭xx,男,50岁。1978年10月16日初诊。自述清晨突然鼻出血,血涌如喷射状,出血约500ml,急到地区某医院五官科治疗。回家途中 鼻衄又作,急用棉球填塞鼻腔,血仍不止,从口中流出。头痛目晕,心烦少眠,腰膝痠困,两目干涩,面萎黄,舌质红,脉弦细数。血压180/10OmmHg。 快速刺入进针(双侧),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快速持续捻转约2分钟,鼻血骤停。因有高血压病,配穴曲池行针30分钟,血压降至 150/90mmHg,共针2次,愈。张XX,男,24岁。1983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后枕部生疮已旬日,初起如小枣渐肿大,近3日疼加重,夜不能寐,常用抗菌素药膏外擦、内服中西药无 效,故来就医。检查:枕部疖肿如核桃大,皮红,按之硬肿且疼,询得便干溲黄,脉濡数,舌质红,苔腻。处方;委中(双)。治疗经过:用粗毫针快速刺入,在得 气基础上捻转提插补泻,每10分钟行针1次,40分钟起针,摇大针孔行泻法。疖肿顶部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挤出暗红色血10余滴。隔日二诊,自述 头部轻快,疖肿痛减,硬块变软变小,已获初效。原方加委中点刺放血。7月24日三诊,疖肿疼痛已微,红肿已消。共针8次,疖肿已愈。
◎喻喜春:用委中刺络放血治疗多种疾病有良效。成人急性胃肠炎放血10-20ml,每天放血1-2次,1-3次后可缓解或改善症状。轻度中暑者放血10- 30ml后可缓解,重度中暑者每天放血1次,连续2-4次可消失或改善症状。癫痫于发作时放血,成人20-30ml,小儿3-5ml可停止发作。操作:选络脉明显外露之一侧或双侧,用橡皮带扎住膝关节上方,拍打局部数10下,使穴位上或周围之络脉更怒张,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10-30ml,小儿拔罐吸出血1-3ml。典型病例:刘XX,男,20岁。1986年9月12日就诊。诊断: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旅游途中因饮食不洁而致腹痛及吐泻,10小时内呕吐7次,腹泻稀水样 大便5次。神疲口干,脉弱苔白。选右委中穴处怒张之络脉,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约15ml,6小时后又放血1次,腹痛及吐泻皆止而愈。◎翟兴明、翟润民:60余年来在临床上对急性吐泻患者,在委中部瘀阻的络脉上刺之放血,效果明显,多1-2次可愈。对跌仆扭闪而致气滞瘀阻性腰痛,取委中穴多1次取效。操作:在委中部消毒,用细三棱针在附近瘀阻的络脉上点刺出血,勿止,待血自止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日1次或隔日1次。典型病例:王XX,男,41岁。1983年7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胃肠炎。患者因在田间劳动,口渴饮不洁之水引起腹痛、吐泻,随就诊于某诊所,给予抗菌素和输液治疗,未能控制,故求治于余。当即委中部放血,1次而吐泻止,痊愈而归。◎邢克利:下肢胀痛,一般望诊腘窝处络脉充盈,有瘀血所见,触诊小腿患肢比健肢硬胀感,一般点刺出血后,当即胀感消失,疼痛大减。要掌握时机,必见下肢络脉充盈、胀感重者,效显。操作:取1.5至2寸毫针或三棱针,毫针直刺速出针出血,三棱针点刺出血。患者俯卧,膝关节下垫一物,使腘窝处绷紧。取委中穴或选络脉青筋充盈处,常规消毒后点刺出血,让血自止,压以干棉球屈膝少许。典型病例:赵xx,女,46岁。1989年9月10日就诊。自诉右腰腿痛多年,已治愈半年。近2天来右下肢胀痛难忍。望诊右下肢络脉充盈,小腿触诊硬胀感。取委中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待血自止,压干棉球屈膝加压少许,痛减。次日复诊胀痛已消。◎林迎春:委中放血治疗乳痈。操作:嘱患者直立,手扶椅背,暴露穴位,若委中穴处静脉不显,医者可用左手轻拍局部,见到静脉后,左手拇指压静脉向心端,常规消毒后,右手持7号注射针头直刺穴上静脉,待血流下15cm长,即用棉球压出血点,屈膝片刻即可止血,1周放血1次。典型病例:林XX,女,27岁。1971年9月25日就诊。诊断:乳痈(左)。左乳房红肿10天,近日破溃有多个脓头,肿痛发热。体温38.2℃,舌红无 苔,脉弦滑。左乳晕上方有红肿浸淫肿块,破溃有5个脓头,如蜂窝状,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经委中穴放血1次后,次日脓液明显成少,6天后创口痊愈。
20.膏肓俞【取法】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坐位或俯卧位取之。【主治】⑴暴厥(多由伤食外感而突然发病,见有寒热头痛,昏蒙似睡;或有胸憋气紧,肢体冷麻,或心烦喜呕,腹痛吐泻。脉象多现沉迟或沉伏) ⑵青光眼 ⑶久咳【机理】膏肓俞居魄户(肺主气藏魄)神堂(心主血藏神)两穴中间,在内为心肺气血之根存与交换之枢纽,又为中上两焦之关卡(心上膈下);在外属膀胱经,主 一身之表,故能主治内停饮食、外感六淫之气,内外互结,气血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的厥证,具有通调心肺气机、行气活血、交通阴阳之功。【刺灸法】挑刺放血;温和灸【治疗经验】◎赵永久:临床遇到心阳暴脱之休克危候,挑刺膏肓俞,可有起死回生之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冒,若骤见虚脱休克,挑刺膏肓俞,可拯救危急于顷刻;暴感风邪,剧烈头痛,打针服药其痛不止,挑刺膏肓俞,可获桴鼓之效。操作:用硬币或瓷器蘸食油或醋在双侧膏肓俞处刮之,可发现大小不等的瘀血点,以针柄端压按其上,若不能升起,刺之不疼者为挑刺点。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捏起挑刺点,右手持三棱针挑刺。开始并不出血和疼痛,须一直挑到血外流疼不可忍为止。敷以消毒纱布。典型病例:任XX,男,52岁。1978年7月15日急诊。当日中午从风雨中回归室内,突然昏厥,冷汗淋漓,颜面苍白,四肢冰冷,六脉沉伏不见,舌质暗, 苔薄白,两目上视,口鼻息微,不能言语,不时用手抓胸。查体:心音听不见,血压无法测得。证属风寒直中,脉道阻滞之厥证。针刺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三 阴交、公孙、灸关元、神阙,效仍不著。继在左侧膏肓俞挑刺放血,患者顿觉轻快,汗收神清,能低言相告,但仍觉胸前沉闷。当晚复诊,六脉和缓,舌变红润,仅 心窝部微感不适。次晨三诊,患者已愈。武xx,女,63岁。1978年9月15日夜半急诊。患者素有高血压(180-200/100-l10mmHg)病。晚上在屋外,一阵风来,突然引发左侧 头痛,服药无效,阵阵加剧。现症:患者抱头呻吟,痛如锥刺,涕泪交加,呕吐不止,左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模糊,畏光流泪,六脉弦紧而涩,舌质暗,有瘀斑,苔 薄白。证属风邪上犯,肺络瘀阻,不通则痛。毫针急刺大推、风府、风池、天柱不留针,于左太阳穴和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头痛缓解片刻,诸症复如故。继而 挑刺双侧膏肓俞,其痛即止,诸症基本消失。患者次日到某驻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暴发充血性青光眼”。迄今11年随访,未见复发,唯视力逐年低下。注意事项及禁忌:凡上述主治急症,有一个以上主症者,只要符合一刮(见瘀点)二刺(不疼)三挑(出恶血)之条件,即可得基本告愈或完全治愈之奇效。取穴可按男左女右找点,也可双侧同时找点。可以首选,也可以在其他疗法无效时再用。有出血性疾患之人慎用。按语:本疗法是在民间挑刺“羊毛疔”的启示下,参阅痧症专书《痧胀玉衡》和《医宗金鉴》等有关文献,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历代医家对膏肓俞偏重补益气血之说存异。挑刺膏肓俞,泻中寓补,祛邪扶正,临床屡用确有实效。◎邢克利:临床中对久治不愈的单纯性咳嗽一症,用艾条温和灸膏肓俞有效。温热感必传双肘尖处,效果为佳。一般隔日灸1次,3-5次显效或痊愈。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膏肓俞穴,医者左右手各持一根艾条,对准穴位,温和灸10-2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58岁。1989年9月28日转诊。内科诊为漫性气管炎。咳嗽多年,一直在内科诊治。每早咳嗽较甚。夜间咳醒,痰粘。反复发作,精 神欠佳,食欲不振,治疗效果不显故转此求治。上症已月余,苔白腻,脉滑。久咳伤脾,脾失健运,痰湿侵肺。行膏肓俞温和灸20分钟。灸中自诉胸中畅快,热感 传到胳膊。隔日复诊,诸症大减。同上法隔日1次,共灸治5次,久咳已愈。
21.秩边【取法】骶管裂孔外侧,腰俞旁开3寸。【主治】⑴小便失禁 ⑵遗尿 ⑶排尿困难、癃闭 ⑷尿道炎 ⑸腰扭伤 ⑹坐骨神经痛 ⑺股外侧皮神经炎【机理】秩边穴为膀胱经穴,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故针刺秩边能治疗腰部及下肢疾患。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属局部取穴。【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疗经验】◎郭盛峰操作:采取针刺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针感传导治疗不同疾病。如针尖向内侧斜刺2-3寸,针感达肛门部位,可治疗后阴疾患;针尖向内侧斜刺3-5寸,针感可达前阴部位,可治疗前阴疾患;针尖向外侧斜刺环跳,针感达下肢部位,可治疗下肢疾患。典型病例:冯xx,男。1982年4月28日就诊。主诉:近10多天来,出现尿频现象,有时竟难以控制。诊为功能性小便失禁。治疗取双侧秩边穴,使针感直达阴茎部位,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次痊愈。◎张剑秋:运用秩边穴除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病症外,还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尿失禁、排尿障碍、前列腺炎、阳萎等,收到满意效果。操作:用28号3-4寸毫针针刺。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瘫痪时垂直进针,直刺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到足底为度,留针20-30分钟。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时,针尖要向内下方倾斜45度进针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至前阴部为度,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胡XX,女,22岁。1982年9月6日就诊。诊断:遗尿。患者自幼患遗尿症,每夜尿床l-2次,历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曾针刺关元、中极、足三 里、三阴交等常规治疗,仅能取得暂时效果。于1982年9月6日起,改用针刺双侧秩边穴,如法操作,使针感放射至前阴部,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 为一疗程,针后疗效显著,在1个疗程中只尿床1次,疗程结束后未再遗尿。随访2年疗效巩固。邹xx,男,26岁。1982年8月5日就诊。诊断:排尿障碍。患者于1975年4月间因坐车途中憋尿时间过长,即出现排尿困难,小便仅能点滴而下,每次 排尿需历时3-5小时方能排尽。自感心烦懊憹,周身不适,夜不成寐,痛苦万分。曾至多处医院针灸(均取腹部及下肢穴位)和中西药物治疗6-7年之久,症状 虽有减轻,但每次小便仍需1-2小时,影响工作。1982年8月来本院针灸治疗,用常法治疗未效。后改刺秩边穴,针感放射至外生殖器,针后顿觉症状减轻, 排尿顺利。1个疗程结束后,排尿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随访7年,疗效巩固。◎师怀堂:用秩边穴治疗下肢疾患、泌尿、生殖、妇科疾患、直肠肛门疾病,疗效显著,有些甚至具有奇效。许多病例经1-2次治疗,即获痊愈。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因所用针具不同,对秩边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方法。①毫针刺法:取28号3.5-5寸毫针,垂直刺入3-4寸,针感可达下肢、足 趾,用于治疗下肢疾患,针身向前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少腹、阴器、会阴部,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妇科疾病;针身向后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 肛肠部,并有便意感。经轻微提插捻转得气后,迅速施用滞针手法,使针感速达病所,留针1-2分钟即出针,起针时只要轻轻倒捻几转,再往下刺,即可顺利出 针。滞针手法的关键是医者有意识地使用指上内力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住滞紧,但决不能让针体与其周围的组织及表皮缠住,特别是不能让表皮与针根滞住。②火针 的操作方法:选用细、中、粗三种规格的单头、三头火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持酒精灯,待针尖部烧至白亮时,垂直刺入,然后急速出针(寒痹可留针1-2分 钟)。出针后,立即用力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感染,也可减轻痛苦。注意:必须将针烧至白亮(约800度),浅刺可烧至通红;深度一般2-2.5寸,应视病人 体形、体质、病情而定,必须垂直刺入。典型病例:史xx,女,48岁。1988年2月18日就诊。诊断:尿道炎。患者10余天来自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18日病情加重。发病初曾服抗生素、 中药,并在尿道放置抗菌优片,症状未减,痛苦难忍。舌质红,苔薄黄,两脉浮数。当即以毫针刺秩边穴,施用“滞针”手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症状明显减 轻,精神好转,1年后随访无复发。薛xx,女,24岁。1958年9月5日就诊。诊断:坐骨神经痛(寒痹)。患者右臀部及下肢麻凉困痛1年余。经x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多方诊治效果不 佳。近日困痛更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先以火针点刺秩边穴,针刺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后用毫针、火针配合施治(即先用火针点刺,后施以毫针,留针 20分钟)。1疗程后(14天),疼痛完全消失,仅有麻木感,又针数次,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武X,男,72岁。1985年10月20日就诊。诊断: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癃闭)。患者于1985年9月19日因咳嗽半月、发烧伴尿潴留1日入职工医 院,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烧退,但腹坠胀、尿潴留不减,遂请外科会诊,直肠指诊:前列腺中度肥大,中央沟变平浅。印象: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治未效,拒绝 手术。当即针秩边(双),留针20分钟,施“滞针”手法,使针感传至睾丸、尿道,留针时患者即可自行排尿,第2天又针1次,腹胀明显减轻。针5次后,小便 如常。◎仝祺龄:针刺秩边穴治疗腰扭伤、腰骶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直刺1.6-2.5寸,大幅度提插捻转,针下有过电样感传至足趾,有时传至前后二阴,针双侧穴,不留针。典型病例:殷xx,男,60岁。腰部扭伤不能转动2小时,咳嗽疼痛加重,针法如上,针感传至足趾,不留针,出针后腰部即活动自如。◎崔述贵操作:用28或30号3-4寸毫针,直刺3-4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局部有痠麻胀重感,并向下肢远端放射,有时可达足底或足背外侧。间歇动留针,每5分 钟行针1次,留针15-20分钟。寒湿型可采用温针灸或艾条灸沿疼痛部分循经温熏,以病人有温热舒适感为度。风热型采用泻法,一般不留针。瘀血型宜用泻 法,可提插捻转中强度刺激,局部可加拔火罐。虚弱型用补法,宜轻刺激。每天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治疗。典型病例:刘xx,男,48岁。1988年7月25日就诊。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近7天来自觉因受凉后右大腿麻木、蚁行感,逐渐疼痛加重,剧痛难忍。常 于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经查下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右大腿前外侧皮肤痛觉减弱。舌淡苔白,脉沉。证属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之痹证。针刺秩边,行针5分钟后,疼 痛明显减轻,再针阳陵泉,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刺15次治愈。注意事项:孕妇禁针;针秩边穴一经出现放射性针感,应立即停止运针,并将针体稍向上提,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尤其在使用穴位注射和电针时更应注意,防止造成末梢神经烧灼性疼痛现象。按语:秩边穴为膀胱经穴,膀胱经脉循行夹脊循腰部两侧,沿臀部、大腿正中、小腿正中后侧转外侧沿足小趾出其端,此与坐骨神经的走行一致,故取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取得满意效果。
22.合阳 【取法】胭窝中央下2寸,委中与承山穴连线上取穴。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混合痔 【机理】合阳为膀胱经穴,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有络别入于肛,针刺合阳可激发膀胱经气,行气活血止痛,故可治疗腰扭伤及痔疮。 【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毕福高 操作:用28号2寸半毫针,快速直刺进针2寸,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使触电样针感传至脚趾为佳。 典型病例:孙xx,男,30岁。于1987年9月12日来院就诊。因搬物不慎腰扭伤1天余,不能随意活动,咳嗽则疼痛加剧。检查:右侧腰部骶棘肌压痛明 显,脉沉紧,舌质红,苔薄白。诊断:急性腰扭伤。先针刺合阳穴,重用提插捻转泻法。复刺阿是穴时,令患者自己活动感到最痛的部位,即是阿是穴,针刺阿是 穴,针至局部感觉沉胀麻木为度,行针2-3分钟左右,腰痛已止,病告痊愈。 ◎喻喜春:合阳穴放血治疗痔疮、肛裂、脱肛,有良效。成人痔疮或肛裂放血每日l次,3-5次即愈或有显效,小儿脱肛5-10次效果明显,一般不需按疗程治 疗。 操作:成人此穴位处常有络结出现,点刺放血最方便。每次放血5-15ml。小儿脱肛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或挤血0.5-1.5ml。 典型病例:章XX,男,25岁。1989年10月15日就诊。诊断:混合痔。患者发现痔疮已2年,发作时红肿疼痛出血,此次因走路多喝水少而大便干燥,发 作已3天。6、9点处各有混合痔1个,红紫色伴血痂。于双合阳穴之络结上点刺,各放血约5ml,每日l次,2次后症状消退。
23.承山【取法】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治】⑴落枕 ⑵腓肠肌劳损 ⑶痔疾、便血 ⑷痛经 ⑸后头痛 ⑹急性腰扭伤【机理】膀胱经循行为从头走足行身后,其经别“由腘中下尻五寸别入于肛”,承山穴为膀胱经下肢要穴,能调理膀胱经气,故可治疗由于膀胱经气异常所致的各种疾病。【刺灸法】直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王新月:用指压承山穴的方法治疗落枕,此术对颈椎综合征项部拘紧感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尖端用力按压承山穴,至穴部痠胀难忍,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颈部,至活动时疼痛消失为止,一般需按压15-30分钟,1日2次。典型病例:刘x,男,19岁。1989年3月15日就诊。诊断:落枕。患者发病1日,右侧颈部拘紧疼痛,头向右侧顾盼受限,斜方肌中段压痛明显。予承山穴按压,第1次压20分钟,第2次压15分钟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按压时用力均匀,切忌用力忽大忽小,按压用力向下,切忌左右揉搓。◎喻喜春:用刺络放血方法治疗腓肠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腓肠肌萎缩取得良效。腓肠肌劳损的症状为酸痛、疲困,多发生于剧烈长跑或爬山旅游后,只需1次放血 即可恢复。腓肠肌痉挛有连续发生和偶发者,皆在发作时放血1-3次即止。腓肠肌萎缩多见于小儿麻痹症,放血3-4天1次,用小罐吸出血1-3ml,4-6 个疗程之后,可改善症状。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操作:病人直立,以橡皮带扎住穴位上方,在该穴怒张之络脉上用细三棱针点刺,放血5-15ml。络脉不显者,点刺穴位皮肤放血。小儿拔罐吸出血2-4ml。典型病例:王xx,女,60岁。1987年6月11日就诊。诊断:双腓肠肌劳损。患者平常出门坐车,很少走路,此次游山,因兴趣所致,徒步行走约5公里,即感小腿酸痛不能再行。休息1夜后,酸痛至无法下床。予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处之络脉,出血约5ml,半天后症状消失。◎赵华、王晓聪、朱金良、赵兴桥:承山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活络,理肠疗痔之功能。操作:取准穴位,用长注射针(牙科5号针或心内注射针),常规消毒后,按针刺1-2寸深度进针,有针感即可推药。每次一穴,每穴注射当归针剂2ml。每日l次,左右交替,7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李xx,男,25岁。诉大便带血近3年,发作时疼痛难忍,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欠佳。近3日大便血下,疼痛异常,坐卧不宁。检查:截石位3、7点 处有2个膨出内痔核,呈暗紫色水肿,并伴外痔。诊断:混合痔。治疗:用2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ml,取左承山穴,常规消毒后,进针1.5寸时有痠痛 感即推药。当晚痔疮疼痛减轻,次日注右侧承山穴,3日后症状消失,查膨出内痔核收回肛内。共注射5次即愈。◎高丽珍操作:令患者挽起裤子双膝跪于床上,两小腿平放伸直,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30号2.5寸毫针刺承山穴(双侧),针尖向膝盖方向呈45度斜刺1.5-2寸,得气后留针4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提插捻转1次,每日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刘xx,男,44岁。1984年7月3日就诊。主诉:便血肛门痛1年加重3日。患者便血肛门痛1年,近日因食辛辣食物加重,不能行走,大便干 燥,3、5日1行,便后下血,色鲜红,曾在外科诊为痔疮,用外用药效果欠佳,特来针灸科治疗。舌苔厚腻,脉弦数。诊断:痔疮便血。证属湿热型因食辛辣食 物,热结肠道,致使肠胃受损。治以清热除湿,疏通经络,调气血。针刺承山穴双侧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20分钟后病人觉肛门周围有收 缩感,次日病人自觉大便质较前软,连续5次疼痛消失,大便后未见下血。◎朱璋:用承山穴治疗痔疮疼痛,取得了较好效果,轻者1-2次可愈。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25岁。患痔1年余,经常疼痛,时轻时重,常服槐角丸,疗效不显。近日疼痛难忍、不思饮食,夜寐不安,不能坐及仰卧。取承山穴,针尖向上斜刺1.5寸,用泻法,留针20分钟,诸症即消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吴成善操作:直刺2寸,局部有痠胀感或麻电样针感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疼痛剧烈体质强壮者用强刺激,疼痛不甚体质一般者用中等强度刺激,轻度疼痛体质弱者用弱刺激,每3-5分钟提插运针l次,疼痛缓解后再留针10-20分钟。典型病例:赵XX,女,19岁。1984年4月17日下午月经来潮前数小时下腹疼痛渐剧,经治无效。1小时后患者在床上翻滚,高声叫痛,伴恶心呕吐。家人 请余往诊,立即针刺承山穴,深1.5寸,强刺激,约1分钟见效,3分钟腹痛明显减轻,诉全身无力,约5分钟患者入睡。留针10分钟起针,当晚月经来潮无 阻,伴多量血块,次日可坚持上班。按语:针刺承山治疗痛经机理不明。从治疗过程中发观以内分泌失调、气滞血瘀及精神因素所引起者疗效显著,而子宫发育不良和体质虚弱所引起者疗效较差,故针刺承山穴可能调整内分泌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并有活血化瘀作用。◎欧阳群:用承山穴治疗后颈、后头部疼痛,疗效满意。操作:用26号或28号2.5寸毫针,直刺2.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36岁。1980年5月10日就诊。诊断:后头痛。患者后头及后颈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胀感,思虑及劳累后加重。检查脑电图未 见明显异常。X线照片见第3、4颈椎轻度骨质增生,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针刺双侧承山穴,行针约2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共治疗3次痊愈,随访2年未复 发。◎阎庆瑞:笔者采用“分刺”承山一穴治疗闪挫腰痛每获捷效。操作:揣定穴位,医者以左手中、食二指平放在与膀胱经相垂直的穴区皮肤上,二指尽量下压后分开,使穴区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以捻转法刺入,待产生针感并向足跟放散后,令患者吸气,施以泻法。典型病例:XX,男,26岁。1963年3月1日就诊。主诉:腰痛1日。因工作不慎,扭伤腰部,不能俯仰,咳嗽时加重,勉强扶腰就诊。脊柱正常,局部无肿 胀瘀血,左侧腰部肌群紧张,左气海俞穴压痛阳性,疼痛向左下肢放散。舌苔白,脉沉紧。辨证:闪挫扭伤,气血受阻。治宜活血散淤、疏经止痛。令患者伏卧,两 足腕垫起,足掌挺而向上,腨部(腓肠肌)中央见有明显的“人”字纹,其顶端是穴,用上述手法1-2分钟后,令患者吸气,并压其腰部痛点,患者诉如有气向腰 部上窜,疼痛基本消失。留针20分钟,病人下床,行走自如。注意事项:体位一定要正确,足掌要挺而向上,押手一定要压紧后分开两指。针感一定要向足跟放散,才能取得捷效。
24.昆仑【取法】足外踝后缘与跟腱前缘之间,平外踝的中点取穴。【主治】⑴后头痛 ②腰腿痛【机理】上病下取。【刺灸法】直刺,弹拨【治疗经验】◎张丽蓉等:运用昆仑穴治疗头痛,对后头痛止痛效果好。每日针1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治愈。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针感可传到足小趾尖。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慢捻转约1-2分钟,可提插捻转,至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杜xx,女,27岁。1959年10月23日就诊。主诉:头痛3小时。患者因小孩有病劳累失眠,从晨起5点钟头痛而晕,不敢睁眼,以右侧后头痛 为重,不能转颈,不敢转头,纳食好,大便干燥2日1行,小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针刺左下肢昆仑穴后,头感轻松,强刺激捻转1分钟后,头痛明显减 轻,嘱其头随意转侧,2分钟后由不能转颈至转颈自如,留针20分钟后头痛消失。◎于书庄:弹拨昆仑治疗腰痛。操作:令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后,弹拨左昆仑用右食指,弹拨右昆仑以术者左食指,首先用力向下压,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弹拨时术者感觉指下有一根筋滚动,患者感觉痛、麻或触电感向足心放射。无论双侧或单侧腰痛,左右昆仑皆各弹拨3下。典型病例:赵xx,女,69岁。1974年2月9日诊。因昨晚郁怒,今晨突然腰骶部胀痛,弯腰、卧床不痛,直腰、翻身起床、走路则左腰痛重,病后曾自行拔 罐、贴膏药未效,于当日夜来我科就诊。查其左大肠俞压痛,直腿抬高阴性,舌苔薄白,脉沉弦。证系气滞太阳之脉。弹拨双侧昆仑。弹拨后令患者起床下地活动, 疼痛消失,仅感腰骶部发板、微痛。病人要求扎针,遂针刺双侧昆仑,针后诸症消失。按语:临症时必须辨清病属何经,然后按经取穴才能收效。弹拨昆仑治疗功能性太阳经腰痛效果较好,且对急慢性太阳经腰痛均能收效。但弹拨时必须以出现麻、触电感向足心放射为准。若只感觉痛,腰痛虽可以减轻但不能痊愈,应如法再弹。
25.申脉【取法】外踝下缘凹陷中。【主冶】⑴急性泻泄 ⑵足内翻 ⑶小儿麻痹后遗症【机理】申脉为膀胱经穴,膀胱主筋所生病;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针刺申脉穴不仅能舒筋活络,亦能振奋阳气,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及泻泄等症。【刺灸法】艾灸;直刺【治疗经验】◎张登部:用申脉穴治疗急性泻泄,疗效甚好。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申脉穴,点燃艾条后,施雀啄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0分钟,每日灸1-2次。典型病例:周x,男,42岁。1987年6月11日就诊。自述1天前因饮食生冷,当晚即泻泄4、5次,粪便稀薄如水样,伴腹痛、肠鸣。舌淡苔白腻,脉弦。 诊断:急性泻泄(寒邪侵袭肠胃)。取双侧申脉穴,以雀啄灸法,每穴灸10分钟,灸治过程中,腹痛缓解,自觉腹内舒适,灸治1次而愈。◎秦德铨:小儿麻痹后遗症——足内翻,多系阴阳失调,阳经紧阴经松则外翻,反之则内翻。笔者经验外翻刺阴(照海),内翻刺阳(申脉),肌肉不萎缩者及时治疗3-5个疗程一般可纠正。操作:右手持针,刺入3分,得气后施以轻度捻转震颤,左手握患儿足趾,轻轻向下活动,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并辅助活动1次。典型病例:王XX,女,3岁。1978年7月3日就诊。患儿于10个月前患脊髓灰质炎,留有后遗症足内翻,脚掌不能履地,予针申脉治疗,24次痊愈。按语:用此法治疗平时需病家配合给患儿做足趾向下活动的辅助锻炼。
26.金门【取法】外踝前下方,骰骨外侧凹陷中。【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后头痛【机理】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郄穴,又是阳维脉交会的第一个穴,因此可以治疗膀胱经及阳维脉的病证。【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方宗畴:近年来用金门穴治疗感冒、肩周炎、偏头痛、颈椎病等多种侧身病证,或病情重点反映在半侧而又伴寒热者,均获满意效果。操作:用28号1.5寸长毫针,直刺0.7-1.2寸,得气后捻转行针1.5分钟,留针守气,20分钟后起针,闭针孔。典型病例:陈xx,女,38岁。因 风湿性肩关节周围炎于1987年4月25日初诊。述肩部冷痛2月余,伴鼻塞不通,傍晚寒热、盗汗,经中西药及针刺少效。改针金门,如前法1次后,鼻塞盗汗 如释,肩胛区冷痛明显减轻。巩固治疗3次。注意事项:本穴宜根据解剖,准确定位,否则效差。深度在1寸左右,不宜过深。按语:金门为足太阳经脉之郄穴,又为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维系一身左右之阳脉,“阳维为病苦寒热”。且其肩、肩胛部压敏点都应在阳维脉交会穴上(臑俞、天 宗、天髎等),从而根据“越远越选”之经验,取用阳维脉交会的第一穴金门,一针而见效。嗣后,延用于多种侧身病证,或病情重点反映在半侧,而又伴寒热者, 均获满意效果。◎张丽蓉等:用金门穴治疗落枕、项强、后头痛疗效很好,每日针l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针感可传至足小趾或足跟。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颈项活动灵活,疼痛消失,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38岁。1989年8月28日就诊。主诉:后头痛,项强不能转侧1年余。患者于1年前不慎被椅子砸在头上,从此患后头痛、颈强、转 侧困难,曾拍颈椎X光片无异常。服中西药无明显效果。治疗经过:针刺双足金门穴,2分钟后自觉后头痛减,项部轻松,嘱其转侧活动,5分钟后自述转侧幅度比 往日增大,疼痛显减,留针20分钟。后宗上法针治2次而愈。
27,至阴【取法】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⑴胎位不正 ⑵产后尿潴留 ⑶痛经【机理】至阴为足太阳经之井穴,为经气由阳入阴之处,联络肾脏,肾主生殖,又司二便,因胎儿发育与肾气有密切关系,故针灸至阴可调肾气,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刺灸法】灸,斜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杨楣良:至阴矫正胎位不正效果满意。操作:灸双侧至阴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治疗2次。典型病例:XXX,女,28岁。1987年1月28日初诊。孕妇本次妊娠为第4胎。平素体质欠佳,妊娠32周以来时有眩晕,自觉体力不支,伴胸闷、腹胀, 有时小腹有下坠感。3天前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处于臀位。腹隆怀孕32周腹围,脉细滑无力,面黄少华,舌质淡苔薄黄。嘱孕妇取仰卧位或坐位,解松腰带,使 腹肌松弛,取准双侧至阴穴温灸,要求能耐受到最大热度。每次别30分钟,每日2次。治疗3天后经妇产科检查已转为头位,B超报告臀位已得矫正。◎王全仁:针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腹壁过紧张或松弛,羊水量过少及子宫畸形,或胎儿本身引起的胎位不正,应改用其他方法处理。)操作:用0.5寸毫针,斜刺向上0.1-0.2寸,平补平泻,中等强度,针感要求是酸、麻、胀、痛、热等,留针20-30分钟。针刺后,患者自带艾条回家 灸双侧至阴穴,灸时要放松腰带,排空小便,艾条距穴1寸左右,以温热为度,每次睡前灸20-30分钟。针灸并施,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典型病例:李xx,女,23岁。患者自述闭经7个月(28周),为第一胎。到我院妇产科检查时腹壁紧张,胎儿中等,横位,诊为胎位不正。病员心情紧张,怕 足月后难产,来我院针灸治疗。针刺双侧至阴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又让病人带艾条在家中施灸,每日1次。3天后又到妇产科检查,胎位已转 正。于孕38周后顺产一女婴。◎万大凤:近10余年来,运用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取得满意疗效,每日针灸1次,留针60分钟,孕7-8月1-5次治愈,孕8-9月5-10次治愈。操作:0.5寸毫针直刺0.1寸,每日1次,留针60分钟(双侧),加艾条温针30分钟。典型病例:周xx,女,32岁。1986年2月就诊。诊断:胎位不正。患者怀孕7月余,妇产科检查诊为“臀位”。予针刺双侧至阴穴,每日1次,3次胎位转为正常。◎陈全新:艾条温灸至阴治胎位不正。操作:施灸前孕妇宜排空膀胱,取靠背坐位或仰卧位,松开腰带,双侧至阴穴同时施灸。以局部有较强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每次20-30分钟,早晚各1次。若温度适当,被灸者常可感到有热气沿小趾循足上行,部分病人可随即觉胎位有转动感。典型病例:李xx,女,26岁。妊娠7月后检查发现胎位不正(横位)。接受温灸至阴,施灸10分钟后自觉有一股线条状温热感沿小趾侧、足背、下肢后侧缓缓 上升,至骶、腰部后则渐扩散,随即感胎儿转动,灸治后复查胎位已矫正。后因过于劳累、胎位复横,再自行施灸2次,足月顺产。◎沈华莉: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效果是可靠的,而且多数灸1-6次即可生效,最理想的纠正时机是孕28周-33周,复位后不易复发。操作:取仰卧位曲膝,解松腰带,用艾条对准双侧至阴穴,距离1寸远,达到温热感为度,每次15-20分钟,灸后休息1-2小时,1-3天复查1次。典型病例:吴XX,女,32岁。孕30周,产前检查为臀位,灸至阴穴l次,于3月20日复查转为头位。◎喻喜春:用至阴穴放血治疗产后或手术后尿潴留及胎盘滞留效果良好。此种尿潴留,只需每天放血1次,l-3次即小便通顺,有的放血后当时即能解出小便。用此法治疗30例胎盘滞留,有的可立即下来,只2例在同1天内治疗2次下来。操作:先揉搓小趾数10次使皮肤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出血0.5-lml。典型病例:廖xx,女,25岁。1968年8月13日会诊。诊断:产后尿潴留。患者为初产妇,产一男婴后,48小时内不能自行解小便,已导尿1次,膀胱胀 满至脐下二指。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至阴后,各挤血约lml,同时用手向下轻按膀胱底,当即解小便750ml,当夜自行解小便1次而愈。◎刘柄权:采用针刺至阴治疗痛经,针治次数以月经来潮无痛为止。操作:用28号或30号0.5寸毫针,垂直刺入0.2寸,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捻转为主,提插要轻。针刺时间以来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实热者出针时摇大针孔,让其出血少许;虚寒者可艾条灸。典型病例:邓xx,女,24岁。1983年7月5日就诊。主诉:小腹疼痛2天。患者痛经2年余,每次月经前下腹疼痛,这次行经前下腹阵发性疼痛,难以忍 受,经色多紫暗,夹有血块,月经周期28天,尚准。伴有腰痛、下腹冷感、恶寒、体倦。小腹部压痛,喜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辨证:寒邪凝滞经脉, 不通则痛。单手刺入至阴穴0.2寸,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加艾条灸。针灸后15分钟疼痛缓解,30分钟后出针,急按其针孔。次日复诊疼痛已 止,第2次月经周期继用上法治疗而愈,l年后随访再未复发。◎李美琪操作:仰卧位,将裤带松开,双脚平放或屈膝脚平放,露出至阴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直接灸3-5壮,使局部红晕为度。典型病例:王X,女,25岁。1980年4月2日患者已怀孕7个多月,经产前检查为横位。按上法采用温和灸至阴穴,每次灸5-10分钟,共灸3次复查胎位已正。后顺产生下一男孩。
足少阴肾经穴1.涌泉【取法】踡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取穴。【主治】⑴产后乳汁不行 ⑵呃逆 ⑶气厥 ⑷鼻衄 ⑸呕吐 ⑹突发性耳聋 ⑺癔 ⑻高血压【机理】涌泉为肾经井木穴,肾主水,木气通肝,肝主疏泄,故涌泉功可滋肾水而涵肝木,治疗由肾阴不足所致的咽喉、肝郁不舒所致的神志等疾患。【刺灸法】针刺;穴位贴敷;【治疗经验】◎黄永生、王宝英操作:产妇取仰卧位,双腿平伸。常规消毒,用28或26号1.5寸毫针直刺涌泉穴(一侧或双侧),快速进针1寸,待有针感后(向大腿,甚至腹股沟及小腹放 射),行强刺激,平补平泻法,捻针1-2分钟,留针半小时,10分钟捻针1次。起针后按摩和挤压乳房5-10分钟,或让婴儿吸吮乳头。典型病例:李xx,女,27岁。88年12月15日就诊。该产妇10天前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第2天开始分泌乳汁。嗣后,因情志不遂乳汁减少,继而全无, 伴乳房及胸胁胀满不适,口干汗多,头晕目眩。曾服中药通乳治疗无效,故前来就医。针刺双侧涌泉,针刺后,按摩、挤压乳房即见乳汁渗出,乳房,胸胁胀满亦随 之消失。翌日,余症悉除,乳汁充盈。注意事项及禁忌:产后大出血者慎用。按语:涌泉穴系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具有开窍醒神、交济水火的作用。产后乳汁不通可认为乳窍闭,而乳房位于胸膺,根据“上病下取”法则,针刺涌泉穴,可使乳窍通,乳汁分泌。◎李杰:用涌泉穴治疗呃逆,效果甚佳。操作:用28-30号1.5寸毫针,将针迅速垂直刺透皮层,再缓慢刺入0.8-1.0寸,每3-5分钟捻转l次,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38岁。1987年4月17日就诊。主诉:呃逆1年,每天发作。患者1年前与他人争吵后出现呃逆,昼夜不已,除睡眠外少则1-2分 钟,多则3-5分钟发作1次,伴腹胀胸闷,神疲纳减,睡眠欠安,曾口服多种中西药物及针刺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故前来就医。查:患者形体消瘦,呃声响亮,声 短而频,舌红苔薄黄,脉弦极。辨证为因情志郁怒,肝失条达,化火动肝,上逆犯胃,则呃声不止,气机逆乱,则腹胀胸闷。治宜潜阳降逆,疏肝理气。治疗以指切 进针法垂直刺入涌泉0.8寸,患者因疼痛剧烈而短时憋住呼吸,随之呃声顿减,留针30分钟,起针时呃声明显减少且声低,先后共针7次,呃逆停止,胸腹闷胀 亦消,终获痊愈。注意事项:该穴针刺时疼痛剧烈,故手法不宜过强。按语:该患者曾接受针刺治疗却未效,若再按常规取穴恐难收功。历来虽无刺涌泉治呃逆之记载,却有治癔病性瘫痪的报道,该患临床表现虽与癔病性瘫痪不同,但病因病机相似,故刺涌泉以潜阳降逆,竟收殊功。◎王惠玲:气厥属于中医“厥证”范畴,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癔病性晕厥”。本病一般均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 生。笔者体会,除虚证当灸治百会、气海等穴以补气升阳外,实证气厥临床又有体质壮实、气逆血升和本虚标实、阴虚阳亢之不同。前者,针刺人中、内关、十宣放 血多获良效,而对后者,则针刺涌泉,更为适宜。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直刺进针0.5-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2分钟,留针5-10分钟。如患者迅速清醒,也可不留针。典型病例:霍xx,女,45岁。88年5月6日出诊。主诉:突然昏厥已5分钟。患者平日与婆母不睦,经常争吵。今日因家务再次争执,一气之下,昏倒不省人 事,肢体僵直。查患者身体瘦弱,面色灰白,两目上视,肢端冰凉,脉细弦尺弱。既往有头痛、神经衰弱、胃病史。脉证合参,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昏厥。治疗以 单手刺入涌泉进针,施平补平泻,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后,患者开始呻吟,继续行针,约2分钟,患者长吁两声,屏气缓解并啼哭出声,目睛下降,手足开始活 动,同时啼哭不已,遂即清醒。注意事项:对元气虚脱者,不宜用此法。按语:涌泉为肾经井木穴,肾属水,木气通于肝,故涌泉能兼通肝肾二经。本症为水不涵木,火郁风动,该穴既能滋肾,又能解郁,引火下行,故对肾阴素虚,阴不制阳,因情绪激动而诱发之气厥恰到好处。◎梁栋富操作:用30号1寸毫针,单手快速直刺深度8分许,捻转提插运针手法轻而柔和,平补平泻得气即可,留针15分钟,间隔6-7分钟,捻转l次。典型病例:方XX,男,45岁。患者素有眩晕,鼻衄已月余,每日1-2次,每次出血量约2-3ml,先后用安络血、止血敏、止血环敏等止血药,双侧鼻腔局 部用凡士林纱布填塞,鼻腔仍然渗血不止。面色苍白,头晕目重,两耳鸣响,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象细数,舌红苔剥,症属肝阳上亢。治 宜滋阴潜阳,泻火止血,选肾经涌泉穴,针刺30分钟后,鼻腔不见血液渗出,2天后取下填塞纱布,连续治疗5次,以资巩固。注意事项:用涌泉穴治疗鼻衄止血快,效果好。针刺1-2次即愈。但针刺该穴甚痛,患者不易接受,医生要做疏导思想工作,针刺技术要熟练,可以减少疼痛。按语:针刺涌泉以滋阴潜阳,阴平阳秘,则鼻衄自止。◎邢克利:操作:①涌泉穴贴敷法:取独头紫皮蒜,横断面切成2mm左右薄片备用。每晚睡前贴于患侧涌泉穴处,用麝香虎骨膏敷盖。早晨起床时取下。②艾条灸双侧涌泉穴。每次30分钟。典型病例:程x,男,8岁。1972年8月30日转诊。耳鼻喉科未见异常,父代诉:经常流鼻血2年余,每隔2、3个月即出血1次。其他无不适,面赤,舌微红。告其父回家用蒜贴敷涌泉穴处,每晚换1次。直到下月上旬不再出血。10月16日告诉这个月未出鼻出,半年后亦未犯。按语:鼻衄以15岁以下的男童多见。贴敷涌泉穴以治风热袭肺或胃火炽盛,迫血妄行之鼻血为佳,而艾条灸涌泉多适于阴虚火旺、鼻衄不止者,以滋肾阴降火止血。◎蔡宗敏典型病例:江xx,男,13岁。诊断:急性鼻出血(鼻衄,脾肾气虚型)。1963年10月4日急诊。患者禀赋瘦弱,体质素虚,病前1天因劳累过度,突然鼻 部流血滴漓不止,神疲倦怠,面色(白光)白,气促、呻吟、手足凉,不能平卧。舌淡,脉细无力。立即针刺双侧之涌泉,行针不到5分钟,鼻衄显著减少,思睡, 可以平卧入睡,继而鼻衄消失。在留针90分钟内未见再出血,起针后休息半天,一切活动如常,随访一周,未见复发。◎欧阳群:30多年来,运用此穴治疗虚寒型呕吐,疗效较好,一般1次见效,顽固性呕吐则需连续施灸3-5次。操作:两侧同时悬灸,持续1至1个半小时。典型病例:周XX,女,26岁。1957年2月17日就诊。诊断:呕吐。患者经常上腹隐痛、腹胀,伴呕吐,天寒加重。X线钡餐检查,轻度浅表性胃炎。此次 阑尾炎术后第5天呕吐频繁,不敢进食。患者体质较虚弱,数度因呕吐近于晕厥。在排除外科情况后,艾灸涌泉穴,持续1小时后,呕吐停止。每日1次,连续3次 治愈。20年后见到患者,诉呕吐一直未复发。◎曾祥龙:气郁型耳聋临床上用涌泉疗效颇佳,若针刺按男左女右,则效果尤胜。每日针刺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3-6天。操作:用28号2寸毫针,直刺1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轻轻捻转,约1-2分钟,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1969年,正值“文革”期间,王x突听其好友梁x被揪斗,顿时心内一急,遂两耳失闻。5日后,余看望梁x。梁X托余为王x诊治。查身体状况一 般,脉弦微数,舌红苔少黄,溲黄便稍结。此症系肝郁化热,闭塞耳窍。治当疏肝理气,清泻肝热,开闭启窍。余针刺涌泉,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1次告 愈。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情志调节。有出血性疾病者禁针。按语:肝肾同源,肝属木,肾开窍于耳。涌泉为少阴肾经之井木穴,功可开窍。木喜条达疏泄忌郁结。患者突然气急,气随血升,闭塞耳窍。取涌泉一穴,既可疏肝行气、清肝泻热,又能开通耳窍。故仅针l次,即获全效。◎陈全新操作:取28号l寸毫针,垂直捻转进针至6-7分,针下沉紧并见足趾或足掌跳动后,使用中度捻针及提插15-20秒,留针20分钟,在留针期间可间歇运针1-2次。典型病例:罗xx,女,32岁。因精神受刺激,于工作期间常神情恍惚,无故饮泣。某日受同伴指责,初为手足颤动,靠墙而立,继而卧地肢体间歇搐动,项背强 直,为同伴抬送到急诊。视病者神情淡漠,呼之不应,肌肤无挫伤,无发热,心肺正常,瞳孔对光反应存在,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征。脉弦细,舌尖红,苔薄白。证 脉合参,诊为脏躁(癔病)。涌泉穴皮肤消毒后,用1寸毫针捻转刺入,进针至7分则现针下沉紧,并见足掌内收,足趾跳动等气至现象,随即为之施用疾入徐出与 提插混合泻针法。运针不足6秒,病人突然频呼右足痛甚,并自行坐起,要求停针。视之,病者神情虽疲乏,但语音清晰,思维恢复,肢节活动如常,病已。再留针 15分钟调和经络气血而退针。注意事项及禁忌:为防止针刺足部摆动,医者应用左手掌紧贴其足背,五指固定,右手持针刺入。运针持续时间以病人神志恢复正常为度。孕妇禁针。◎卢之分:30年来运用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患者均获良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针向凹陷处中心直刺0.5-l寸。得气后轻微捻转1分钟,留针20分钟。少数病例在拔针后测血压可降低5-10mmHg,多数病例针3次后始降,5次后降至正常,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同时解除。
2.然谷【取法】在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取穴。【主治】淋证【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吴家淑典型病例:苏x,女,31岁。1983年9月2日就诊。主诉小便频急,淋漓不爽,尿道刺痛,少腹胀痛,身热腰疼,血尿2日。查精神不振,面赤唇干,舌质 红,苔黄腻,脉滑数,左尺脉弱。尿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4-6个,体温37.8℃。诊为血淋。辨证:湿热下注膀胱,灼伤络脉,血热妄行致尿血。治法: 清热利湿,兼补肾阳。取两侧之然谷穴,得气施以补法,留针5分钟,再施以泻法,留针10分钟。二诊:小便频急涩痛减轻,尚有血尿,体温降至36.5℃。取 然谷,先补后泻,重用泻法,留针15分钟。三诊:血尿止,腰疼腹痛明显减轻,尿道已无刺痛感,同上法施治1次。四诊:小便恢复正常,诸证悉除。尿检正常, 如上法巩固治疗1次,临床治愈。按语:然谷为肾经荥穴属火,补之能温肾,泻之可泻肾。今刺然谷,先补后泻,乃先补其虚,以扶肾阳;后泻其实,以祛湿热。俾其邪除正安,五行相平,诸病除矣。
3.太溪【取法】在内踝高点与跟健之间凹陷中。【主治】⑴足跟痛 ⑵咽干 ⑶肾虚头痛 ⑷腰痠腿软 ⑸失眠 ⑹耳聋 ⑺怔忡 ⑻呛(吞咽困难) ⑼瘖(癔病性言语障碍) ⑽夺精(癔病性失明 ⑾唏(癔病性抽搐) ⑿不欲食 ⒀偏头痛 ⒁哆(呃逆) ⒂奔豚气 ⒃支气管哮喘 ⒄痛经 ⒅石淋 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 ⒇水合氯醛中毒 (21)局部抽搐症【机理】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原穴,具有较强的补益肾气作用。因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司二便,主骨生髓通于脑,为作强之官,故针刺太溪对全身很多脏腑器官均有调整作用。【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陈仓子:足跟痛一症,多见于老年人。于临床采用针刺太溪穴治疗本症60例,均获良效。太溪乃肾经之原穴,对于年老肾气不足,兼有足跟痛者,用之甚为相宜。典型病例:王XX,男,60岁。于1988年7月3日就诊。自诉左足跟疼痛月余,不能任地,经用药物泡洗,局部封闭疗法,收效甚微,前来就诊。查局部按压 疼痛明显,无红肿,X光检查骨质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辨证:足少阴之脉,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患者足跟痛作,乃寒邪客于足少阴经脉,经络 痹阻,气血凝滞不通所致。治宜通经散寒。治疗:取患侧太溪,施以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患者自述足跟疼痛明显减轻。起针后,已能 用足踏地,行走也不觉疼痛,又针治1次,足跟痛尽除。◎金伯华:用此穴治疗咽干、肾虚头痛、腰痠腿软等证,轻则1次重则7次则愈。操作:令患者平卧,宽衣解带,用1.5寸毫针,取双侧太溪沿内踝骨下沿向昆仑方向直刺,从天部刺至地部,左右捻转,得气后拇指向前捻转,使患者自觉针下酸、麻、胀。留针30分钟,头痛即止,如腰痠腿软者,次日见效。典型病例:王xx,男,48岁。初诊日期。1987年4月10日。主诉头痛1年。头痛自颈项沿后脑至前额呈全头痛,双目昏胀,心烦,伴腰痠腿软,夜寐不 安,口渴喜饮,恶风寒,一年来服中西药均无效。查舌淡苔白,脉弦细。症属肾虚头痛。治以补益肾气。取太溪,进针15分钟后,头部即感舒适,继续留针30分 钟,起针后患者述说如同拿掉一块石头,倍感轻松,疼痛消失,2目清亮。二诊乏力好转,头痛未作。依前法治疗6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李XX,女,21岁。1987年5月6日就诊。主诉咽干1月余。现口舌干燥,喑哑,经多方治疗无效,五官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现症咽干难忍,常需用水润 喉,口内无唾液分泌,喑哑,夜寐不宁,纳可,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少津,脉细微数。证属肾阴不足,咽喉失润。治以滋补肾阴。取太溪进针后提插捻转片刻, 令患者吞咽,口中即有唾液分泌,继续提插捻转,直至咽喉濡润,而后拇指向前努针,即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令患者不断吞咽,起针后自觉咽喉濡润,非常舒 适,依法治疗3次痊愈。按语: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为原气输注之处,既可益阴,又能补阳。阴虚者用之可益阴潜阳,滋阴清热。阳虚者灸之可助阳以摄纳。因此太溪可用治肾虚头痛,腰酸腿软等证。肾经直行之脉从肾上通肝过横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可治咽喉干痛证。◎张士杰: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治多种疾病。兹将个人效法《内经》援物比类之验案举例如下。操作:用30号1寸毫针,正指直刺,行提插捻转,使其得气有如鱼吞钩饵之沉浮,随即出针。典型病例:陈x,女,58岁。1985年10月来诊。主诉失眠10余年。若环境欠宁静,则通霄达旦不寐,曾多方治疗,无效。查:舌体瘦小,质微红,苔薄 白,脉浮弦沉弱。辨证:此属阴虚不得卧,用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法。治疗刺双太溪,得气如鱼吞钩饵,当夜即一觉睡至天明。田XX,女,55岁。1985年 9月来诊。主诉:原发性高血压20年,服药少效。近2年来,听力日益减退。迄来诊之日,己近完全失聪,耳科等检查,除双耳鼓膜略凹陷外,余无异常。查舌淡 红,苔薄白,脉浮弦沉弱。辨证:按肾气不充则耳无听闻,为之调肾以治。针双太溪,得气有如鱼吞钩,病立已。芦xx,男,60岁。1982年11月6日来诊。主诉:1979年患脑血栓形成右偏瘫后遗证,1980年始时出现心慌心跳,每次发作少则数小时,多财数日 方止。经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982年11月6日发作时来我院诊治。自觉心慌心跳,心中烦乱,头晕目眩,耳鸣,口干苦。查:舌质及两颧皆 红,苔薄黄,脉细数。心率170次/分。辨证:属阴虚火旺之怔忡。治疗用巨刺法,针右太溪穴,针后病已,心率恢复至80次/分。颜xx,男,53岁。1982年2月来诊。主诉:患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除时而头重脚轻外,余无不适。虽间断服药,但血压仍持续在 200/100mmHg以上。1982年5月2日晨起,突然语言赛涩,右口角流涎,当即往某院急诊,诊为脑血栓形成,门诊治疗后返家,当日中午发现吞咽障 碍及右侧半身轻度不随意,遂邀余往诊。检查:表情缺乏,双目呆视而少瞬目,语言赛涩且呈重鼻音,右口角流涎,饮食皆呛,伴强迫性哭笑。两脉浮弦而数,舌质 绛红,苔黄腻,血压200/130mmHg。辨证:经云“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治疗:为之针刺太溪后,吞咽功能当即恢复。甘xx,女,42岁。主诉:因情志拂郁,突然失音,只能借助手势或文字以表达。赴某院检查,声带完好,亦无脑血管意外等因素,遂诊为癔病性失音,用暗示等 治疗无效,因而来诊。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辨征:虽失音却能作咳。此乃《灵枢◎杂病》“厥气走喉而不能言…取足少阴”之类也。遂为之取双太溪,得 气如鱼吞钩,立已。李xx,女,36岁。主诉:因悲泣不止而突然失明。眼科检查,瞳孔反射,眼球活动及眼底均正常。转来我科针刺。查:舌微红,苔薄白,脉沉涩。辨证:肾为水 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上济心肺与天柱所属之太阳膀胱为表里,肾之精为瞳子,目之无所见者,实乃肾精不上注于目。治疗针双太溪,未及发针已能视物。赵xx,女,23岁。主诉:因情志拂郁而发癔病性昏厥,虽经针刺治疗而解除意识朦胧,但因有人语之曰:“此病非放声哭于针刺之当时则难已”。因之而抽不 止,日数10发,来诊时已时近1载。辨证:悲哀气咽抽息谓之唏。此例发病乃因悲而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卫气在于中,故而气消, 气消则阳虚而阴盛,因之而啼,阳病治阴。治疗取太溪,针到病除。刘xx,女,40岁。主诉:因抑郁,进食日益减少已半年,曾多方诊治,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已轻度酸中毒,遂为之纠正,出院后,仍厌食,每日勉强进 食少许,即脘痞异常,甚则呕吐,精神萎靡,面色无华,懒言而语声低微,短气乏力。查:舌淡红,苔白微厚,脉沉弱。用益火培土法为之刺足少阴,刺太溪,未及 20次,病已。马XX,女,35岁。主诉:患左偏头痛3年,每月或两月1发,近1年来加剧,发作日益频繁,于疲劳或紧张时甚则每日发作。每于发作之前,先感精神不振,嗜 睡,一侧视野有闪光性暗点之视幻觉及听觉异常。无明显感觉倒错或感觉减退及味觉刺激征,惟右侧半身有乏力感,尤以上肢为甚,继而疼痛始作。痛自左侧(激惹 症状之对侧)颞、眶、前额,很快扩散至半侧头部,呈搏动性钻痛,伴恶心、呕吐,痛则面部潮红,颞动脉搏动增强,眼结膜充血等。如不呕吐则痛可整日不止。曾 服麦角胺咖啡因等药不已,遂来针刺。查:舌质微红而少苔,脉浮弦沉细。辨证:此例始则因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致之头痛。胆足少阳之脉 主骨所生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少阳属肾,水能生木,故为之用巨刺法。治疗针右太溪,左偏头痛立已。3个月后,虽又曾发作1次,但较前轻微,治如前 法,诸症消失,迄今1载有余,未再发作。满xx,男,60岁。主诉:3年来,时发呃逆,每逢发作,至多2、3日而已。1978年夏天再次发作时,虽服多种药物及针刺等治疗,逾1周尚不已,呃逆频 作,每分钟10余次,痛苦异常。查:舌质淡红,苔薄白,两脉沉弱。辨证:为肾阳不足,肾气沿冲脉而逆为哕。治疗经过:针双太溪穴,得气有如鱼吞钩立已。翌 日虽又曾发作,但频率已大减,共治疗3次,迄今仍未复发。按语:考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胸中,肺根于肾,故哕之标在肺胃,而哕之本在肾,针太溪可肺肾兼顾,亦可达到补肺治肾的目的,呃逆可止。故仅刺太溪亦可治疗因阴虚阳亢或肾阳不足,火不归源所致的肾气不藏沿冲脉冲逆而上之呃逆。杨XX,男,58岁。1977年来诊。主诉:10年动乱期间,因惊恐而罹此疾,时常发作,连年不已。来诊时感有气自小腹上冲心胸,心中烦乱,呼吸短气,手 足发凉,欲吐不能,痛楚异常。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辨证:为肾气厥逆之奔豚。为之针双太溪,当即病解,迄今未复发。秦XX,女,62岁。主诉:患喘息20年,每逢春夏之际症情加剧,屡服中西药而未获根治,1978年春发作时来诊。查:舌淡,苔白微腻,对脉沉而微滑。呼长吸短,动则喘促加剧。辨证:为肾不纳气之喘。治疗经过:针双太溪,未及20次基本痊愈,观察3载,仍未复发。侯XX,女,33岁。主诉:行经腹痛3年,1年来月经错后,量少,色紫有块,行经时腹痛加剧。来诊时为行经第2日,当时除腹痛外并有肢冷,恶心欲吐等症 状。查: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沉微弦,面色青。遂按气滞血瘀为之针气海,泻三阴交,以理气活血,通经化瘀。针刺后,腰痛虽减轻,但面青肢冷,恶心欲吐,未 稍缓解,脉按之已不显弦象而举之反弦。此为肾不足。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肾之精气不足,则冲任血海空虚,不得流溢于中则行经量 少而涩痛,不布散于外则形寒肢冷,不上贯中土,脾失所养则恶心欲吐。改刺太溪,用补法,针到病已,至今已逾3载,痛经未作。方XX,男,30岁。1980年春来诊。主诉:患输尿管结石,时发肾绞痛4年。曾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肾绞痛又作,痛自右侧腰部起沿右小腹向会阴部 放散,伴口苦不爽,恶心呕吐,冷汗,便秘,尿黄赤及血尿。查:面色苍白,脉弦滑,舌质红,苔黄厚腻,右肾区有叩痛。前此于某院查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脓 细饱。X线腹平片,右侧输尿管可见1xlcm之结石阴影。辨证:为下焦气化失司,湿热蕴结,消灼阴液,凝结而为砂石。故予以清利湿热,化石通淋之法。治疗 经过:用三阴交以消利湿热,膀胱募中极以助气化,针刺后疼痛当即缓解,遂为其每日针刺1次,至第6次,口苦粘腻不爽、尿短赤混黄及便秘等症皆已改善而且未 发绞痛,但肾区不适感及叩痛却依旧,尿常规检查仍有红细胞。脉显沉涩之象,舌尚微红,苔白腻厚。此证乃湿热标实已解,而肾虚之本未复,故改刺双太溪穴,用 补法以益肾之精气。五诊后,患者自觉右腹部坠痛而似有物向下移动,为之摄X线腹平片,显示结石己降至膀胱,继续针刺5次,结石排出。李XX,女,32岁。主诉:因夜晚封火不当,晨起头剧痛,头昏头胀,耳鸣眼花,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意识模糊。查:口唇粘膜及指甲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弱而数。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治疗经过:针双太溪立已,这无疑是促进了一氧化碳的排出。1950年8月22日,由某食堂医务人员护送一名于该食堂就餐时突然昏倒之成年女性患者来我院就诊。来院时曾为之针刺人中、内关等穴,未能奏效。因病人危 重,未待胃内容物及尿常规分析。即邀针灸会诊。查:病人神昏,呼之不应,呼吸缓慢、表浅。面色苍白,瞳子缩如针芒。尺肤湿冷,两脉沉弱。辨证:此为肾厥。 为之针刺双太溪穴,未及半分钟,气至人苏,瞳子亦恢复如常。当即询问病人,自诉系外地某医院外科护士长,因不欲生,而服10%水合氯醛40Oml。随之又 经西医按水合氯醛中毒予以常规处置而复原。按语:此例水合氯醛中毒,针刺前昏迷,病因不明,根据形症辨为“肾气虚则厥”《灵枢◎本神》而予以针刺太溪,居然能使之苏醒。这起码说明针刺太溪对生命中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邵xx,男,12岁。1986年7月18日来诊。主诉:反复交替发作无目的性之蹙额、眨眼、眦牙、呶嘴、扭颈、耸肩及上肢之突然而迅疾之抽动,伴喉内不时 发出咯痰之声近1年,无明显睡眠障碍,夜惊,遗尿及运动性不安,性格偏于固执,任性,易激惹。既往:发病前无明显保护性意义之防范动作,模仿及各种急慢性 精神因素等诱因。曾作神经科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学习成绩优良。查:舌红,苔中心厚腻而黄,脉浮滑。辨证,肾者主水,肝开窍于目,脾主肌肉四肢而 开窍于口,肾居坎位,水火寓其中,坎中水火不足则肝失所养而动风,脾失温煦而肉瞤,故法当调肾以治,针双太溪穴。一诊后,除目时上翻及时时眨眼外,余症皆 除。二诊后,目上翻及眨眼频率亦大减。四诊后,诸症消失。按:根据现代医学,此例似为局部抽搐症,临床较常见,应用中西药物治疗其效果皆欠佳。而应用针刺治疗多例,效果皆满意。注意事项:该穴之取法,以《灵枢◎本输》“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准。得气宜以鱼吞钩饵之状为佳,盖鱼吞钩者,有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有如鱼吞钩而欲挣脱之状,非止针下沉紧。
4.照海【取法】内踝尖直下l寸,内踝下缘凹陷中。【主治】⑴急性喉炎 ⑵咽痛,咽喉肿痛 ⑶咽干 ⑷眉棱骨内端及内眦痛【机理】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阴跷脉通目内眦,故能滋肾阴,利咽喉。【刺灸法】针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魏翼:30多年来以此穴治疗急性喉炎甚多,喉炎发生于哪一侧,或双侧均肿者,哪一侧重,哪一侧的照海穴络脉色泽较对侧为重,放血后,咽喉立感轻松,多为1次治愈。操作:三棱针点刺放血(在急性喉炎情况下,布于该穴的络脉多紫暗色)。◎孙明一操作:以30号1寸长毫针,迅速刺入,得气,稍向上斜刺,持续捻动20-30下,留针15-20分钟,重者可行针1-2次。典型病例:姜xx,女,37岁。1983年5月21日就诊。主诉咽痛已10日。现病午前咽痛较轻,午后较重,吃药未效。诊见:咽部色淡红,稍肿,舌质红, 舌苔白腻,脉弦细。属少阴咽痛。西医诊为慢性咽炎。取照海刺入,得气,捻动20余下,痛即减,继续捻动20下,留针15分钟,行针1次,即显著减轻。二 诊,保持初诊效果,再针照海。三诊已基本不疼;如法施治,至四诊完全治愈。◎胡幼平典型病例:廖xx,女,38岁。1985年6月11日就诊。主诉左侧咽喉疼痛1月余。患者1月前觉左侧咽喉疼痛、干涩、吞咽困难,入夜疼痛加重,伴潮热, 心烦,口舌干燥,疼痛时甚至放射至左耳深部。就诊于各大医院,均诊断为“左咽神经痛”。疗效欠佳,嘱其手术治疗,患者惧怕,遂求助针灸治疗。查:咽部略红 肿,舌质红,舌体瘦小,苔薄白,脉细数。用28号1.5寸毫针,取照海穴指切进针法进针,得气后,采用慢速捻转,患者即出现酸胀感向足心传导,留针30分 钟,其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疼痛大减,吞咽困难好转,但仍觉夜间潮热,心烦。隔日二诊,仍按上方治疗,留针时,患者自觉咽喉疼痛消失。 隔日又行三诊,诸症消失。◎邢克利:照海为肾经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对于肾阴亏耗,阴液不能上润于咽,虚火上炎所致咽干效果不错。取照海穴施以平补平泄手法,可滋阴降火,导虚火下行以润咽。一般在行针中,患者即觉症状减轻或咽已不干。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如治疗及时1次可愈。操作:以内踝尖直下于赤白肉际凹陷中,指切有痛感处,取1寸毫针直刺,嘱患者深呼吸,捻转片刻,作吞咽动作,以试咽干如何。典型病例:张xx,女,55岁。1969年8月6日转诊。耳鼻喉科诊为喉炎。自诉感冒1个多月后,咽喉肿痛又1个月,经治疗咽疼痛消失而咽干2天难忍。即 使饮水亦觉干,又不思饮。咽干舌燥,手足心热。望咽少红,舌质红少津,脉细数。症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于照海穴处指切有压痛,取32号1寸毫针直刺,施 平补平泻手法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当行针5分钟左右时,自觉咽已不干,又行针片刻后起针,咽干消失。次日复诊,昨日针后未出现咽干舌燥,复针l次而愈。◎张登部:运用此穴治疗眉棱骨内端及内眦痛患者,均经1-2次治疗后获愈。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照海穴,用30号l寸毫针,针尖向下斜刺进针约5分深,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0.5-1分钟后,多数患者即止痛,然后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刘x,女,46岁。1985年4月15日就诊。患者主诉左侧眉棱骨内端痛3天,夜间加重,伴心烦,失眠,咽干隐痛。曾屡服止痛片效果不著。查: 神疲,面黄憔悴。舌红少苔,脉细数,血压正常。诊为眉棱骨痛,属阴虚火旺型。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左侧照海穴,平补平泻手法,捻针半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 留针20分钟后症状消失。追访1年未复发。注意事项:针刺勿过深,孕妇禁针。按语: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阴跷脉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而别,行于下肢内侧,上贯胸内,入于缺盆,沿喉咙,出人迎之前,过颊 部,至目内眦,于睛明穴交阳跷脉。故凡阴虚火旺,循阴跷而上扰于面,致眉棱骨内端疼痛,目赤隐痛从内眦始者,取照海穴每获良效。此属上病下取之法。
5.阴谷【取法】腘窝内侧,当半健肌键和半膜肌健之间,平腘横纹,屈膝取之。【主治】阳痿【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曾祥龙典型病例:汤xx,男,28岁。l972年3月21日就诊。自诉阳痿l年半,举而不坚。同房时,一接触即流出精液。其人面色黯暗,精神不振,四肢欠温,时 有怕冷感,大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脉芤,舌质淡红,苔白。此系肾阳亏虚,精关不固所致阳痿早泄。予针刺阴谷穴,用温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半小时, 15次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不要向内侧斜刺过深,以防伤及腘中央之动、静脉及胫神经。治疗期间禁房事。按语:阴谷为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中之“合”穴,为经气流注旺盛之处,恰以江河汇海。本毫针刺用温补法,衰微之命火得助,则肾阳得以振复,阳痿早泄自然可除。、
6.神藏【取法】在第二肋间隙中,旁开胸中线2寸处取穴。【主治】心绞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耀斌:心绞痛是由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以致心肌缺氧所引起,祖国医学将本症列为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典型病例:姜XX,男,54岁。1971年11月5日就诊。主诉突然胸部剧痛不己。该患者于1971年10月14日,因高血压,冠心病入院。入院时血压 180/120mmHg,叩诊心界稍大,听诊心音弱,心电图示T波普遍低平,S-T段下降,诊为高血压、冠心病。用中药对症治疗病情稳定。于1971年 11月5日3时,突然胸骨后剧烈疼痛,痛如刀割,并向左肩臂放射,心慌气短,大汗淋漓,胸前紧迫感,十分恐惧。笔者立即取来硝酸甘油片和亚硝酸异戌酯,患 者拒绝用药,自述过去常常发生心绞痛,用上药症状虽然缓解,但几天之内,头晕头胀,四肢乏力,精神不振,要求针灸治疗。查痛苦面容、神志清楚,气喘,口唇 青紫,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脉证合参,证属心阳不足,寒凝气滞所致血涩不通,瘀阻脉络。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以神藏穴,用28号1寸毫针,呈 45°角或60°角向胸骨方向刺入0.5-0.8寸,拇、食指捻转,用泻法。约l分钟,患者胸中刺痛胀满随即心绞痛捎失,即刻出针临床告愈。注意事项及禁忌:必须向胸骨方向斜刺,不得深刺和直刺,以免刺透胸壁,刺伤纵膈或心肺。因针感强烈,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或肺气肿患者禁用。针刺后症状稍减轻,出针仍心区疼痛,应提示心肌梗塞。按语:神藏为心神之所居与心阳藏聚之处,有振奋心阳,通调脉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尤以镇痛效果为佳。心绞痛未发之前针神藏可预防。发作时可使症状消失。发作后可延缓再次发作。如果连续针刺神藏穴,可使T波全部提高,直到近正常水平,S-T段下移恢复。
手厥阴心包经穴1.曲泽【取法】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健尺侧缘,伸臂仰拳微屈肘取之。【主治】急性胃脘痛【机理】心包经络三焦,曲泽为合穴,“合治腑病”。放血又能活血化瘀,故治急性胃痛。【刺灸法】斜刺,放血【治疗经验】◎罗庆道、罗建明:此穴用员利针出血,治疗急性胃痛,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对血瘀证型的胃脘痛,其效最佳。操作:令患者用力握拳,使穴处静脉暴露,用员利针对准穴位之血管,向上斜刺0.5寸深,不捻转不提插,轻慢出针,不闭针孔,待出血自止即可。一般只需针刺一侧穴位,如果胃痛尚未制止,隔5分钟后再刺另一侧穴位。典型病例:王xx,男,38岁。1986年4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胃脘痛。患者胃脘痛3天,今日加重,伴有腹胀欲呕。有慢性胃炎病史,3日前因饮酒后发 病,经药物治疗,疼痛不能完全消失,今日午饭后疼痛突然加重,要求针灸处理。脉弦紧,苔薄白,舌质偏暗,边有瘀斑。宿患胃病,久病入络,饮食失节,脉络受 伤,气血不调。证属血瘀疼痛。予针刺曲泽穴出血,针后大约3分钟疼痛消失,观察月余不曾发病。
2.郄门【取法】上肢掌面前臂内侧,腕横纹正中直上5寸,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主治】⑴冠心病 ⑵心绞痛【机理】郄门为心包之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能治血证和痛证。【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殷克敬操作:直刺1寸,针尖稍向上斜,使针感沿前臂内侧向上放散。典型病例:陈XX,男,48岁。患者胸闷气短1年余,近月来加重,有时感闷痛,心电图示“冠脉供血不全”。曾服复方丹参片等症状稍减轻,伴乏力。舌质红苔 薄白,脉沉细。针刺郄门穴(双),采用中等强度提插捻转手法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每5分钟行针1次,针后患者自觉症状较前好转,嘱以后每日针刺治疗。◎陈全新操作:用1寸毫针斜向上臂刺入,进针得气后,向逆时针方向捻转针柄,引导针感向肘、上臂、胸部传导后,待病情缓解则可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可间歇再运针1-2次,以巩固疗效。典型病例:张xx,男,56岁。心前区突发性疼痛。病者形体虚胖,神烦焦躁,面色暗淡,语音低沉。自诉突然出现心窝上阵发性钳夹样刺痛,并向左侧上肢内侧 放射,脉弦细,间现不整,舌质漆紫,苔薄黄腻。有高血压病及心绞痛史。证脉合参,患者因心气不足,精神激动,致气血郁滞心脉而现疼痛,诊为“真心痛”,属 实证。郄门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1寸毫针斜向上臂方向刺入左侧穴位,捻进6分许则感针下沉紧,随即紧持针柄,用逆时针方向捻针,当施用疾入徐出运针数次 后,病者呻吟声即止,自诉针刺部有股气上行过肘、腋抵胸,疼痛顿失,再捻针1分钟留针观察,病者神态渐安祥,语音如常,胸闷、上肢放射性疼痛消失,脉转弦 缓,10分钟后再用徐入徐出平补平泻针法疏导经气,运针l分钟,心痛未现,共留针40分钟退针。并嘱病者保持情绪安定。2周后病人出院,随访3月病未复 发。按语:采用手厥阴心包经之郄穴——郄门治疗心绞痛有较明显疗效,已为广泛临床所证实。由于引起本病之病因病机不同,故辨证时应辨明病属心气不足或痰浊,气 血郁滞或气血瘀阻。如属心气不足宜用补刺法,并配伍艾条针旁温灸,气血郁滞宜用平泻(徐入徐出运针,辅以较小角度捻针),疏导心包经气血,如病为痰浊或气 血瘀阻,则需用大泻(疾入徐出运针,辅以大角度捻转、提插),以疏通气血。“气至病所”是获效关键。为达此目的,进针时则须采用针尖朝向肘、胸方向斜刺,当针下得气后则紧守气机,用逆时针方向捻针,使气上行,如针感较敏感病人, 则觉针下气徐徐上行过肘抵胸,病则可渐平。如针气上行缓慢,可用指沿手厥阴经郄门穴之上段循按催气,反复施用。症状缓解后,可配用耳穴心点埋针3-5天, 以巩固疗效。
3.内关【取法】腕横纹正中上2寸,当掌长肌健和桡侧腕屈肌健之间。【主治】⑴哮喘 ⑵呃逆 ⑶胃痛 ⑷呕吐(神经性呕吐、妊振剧吐) ⑸胁痛(胸部闪挫伤、肋间神经痛) ⑹高血压 ⑺冠心病、心绞痛 ⑻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⑼失眠 ⑽精神分裂症 ⑾郁证 ⑿血管性头痛(偏头痛) ⒀眩晕 ⒁昏厥 ⒂青霉素过敏 ⒃痛经 ⒄手劳损性血管痉挛症 ⒅胸痛 ⒆癔病性失语【机理】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因为心包经起于胸中,历络三焦,胸中为宗气所聚,心肺所居,故内关具有行气活血、宣肺理气、宁心安神、宽胸利隔的功能,为治疗心、胸、肺、胃等一切疾患的主穴。【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疗经验】◎阎庆瑞:笔者以内关针刺治疗哮喘,可迅速定喘,效果显著。典型病例:高x,女,26岁。1961年7月20日初诊。该患者以慢性关节炎于1961年7月2日入临潼铁路疗养院疗养。原有“哮喘”病史。于7月24日 上午突然出现气短、胸闷、坐位喘息不止,要求针灸治疗。查:颜面(白光)白,口唇紫绀,听诊两肺上野可闻喘鸣,呼吸音延长。胸透除肺纹理增强外,其它未发 现异常。舌质淡,苔白,脉紧滑,四肢厥冷。辨证:脉证合参,此属寒实性哮喘。急则治其标,以定喘为主。以切刺法刺入内关穴。然后分天、人、地三部,施以疾 徐泻法,约3分钟后喘息消失,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随之其他症状消失,患者满意离去。于1961年8月22日出院,哮喘未再发作。按语:现代研究内关穴有降低气道阻力,增加通气量的作用。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患,真正病因尚未明了,急性发作可视为“变态反应”,针刺内关症状即刻消失,说明有脱敏作用。◎张丽英: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内关穴治疗范围广,疗效奇特,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呃逆、神经性呕吐、胁痛、室性早搏等。内关治疗呃逆重症可透外关穴。治疗胁痛针患侧内关,针尖向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0.7-l寸,使感传至同侧胸肋部。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根据病情的不同,直刺或针尖向上斜刺0.5-l寸,得气后,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约1-5分钟,针感传至同侧上臂或胸部,留针时间依病情而定,为10-30分钟,至症状缓解、消失为止。典型病例:王xx,男,53岁。1987年9月15日就诊。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10余年,每遇气候变化或劳累及感冒、闻到特殊气味等均诱发哮喘发 作。近年发作频繁,张口抬肩,难以平卧,常用激素、氨茶碱等药控制。伴有咳嗽,吐白色粘痰。检查:X光可见两肺清晰,纹理增粗。可闻及明显的哮鸣音。脉滑 数,舌尖红,苔薄白。辨证:卫气不固,正气复伤,痰湿阻肺。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5寸,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即快速持续提插捻转(平补平 泻),行针1分钟,哮喘稍平,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症状全部缓解。刘xx,男,60岁。1987年12月2日就诊。诊断:呃逆。患者系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出现呃逆,其势甚剧,不能自控,影响进食、睡眠。曾用镇静类药物无 效。检查:呃逆频频,烦躁不安,脉弦滑,苔黄厚。辨证:气机失调,胃气上逆。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以泻为主)5分钟后,呃逆 次数明显减少,行针30分钟,呃逆停止发作。连续针刺3日,未见复发。张xx,女,30岁。1988年5月28日就诊。诊断:神经性呕吐。患者阵发性呕吐7天,饮食后即吐出原物,曾服镇静止吐药无效。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 影,未见器质性病变,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脉细数,苔薄白。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7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一日2次,每次行针30分钟, 共治疗3天痊愈。钱xx,女,36岁。1988年3月9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两天前精神受刺激后突然自觉右侧胁肋部剧痛难忍,咳嗽及躯体活动时,疼痛加重,服用止痛 镇静药物未效。检查:胸透未见异常,脉沉紧,苔薄黄。针右侧内关穴,得气后,针尖向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1寸,针感传至右侧胸肋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 约2分钟,即疼痛缓解,连续针刺2次痊愈。刘xx,男,26岁。1989年5月4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被撞后左侧胁痛3天。胸透证实左侧肋软骨骨折。用胶布固定,呼吸、咳嗽及活动时疼痛难 忍,经常服用止痛药物。检查:痛苦表情,烦躁不安,局部拒按。脉弦紧,舌尖红苔黄厚。以单手刺入进针,斜刺左侧内关穴,得气同时,针尖向左侧肩部方向呈 45度斜刺1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使针感传至左侧胸肋部,约5分钟后患者便可大声咳嗽,活动时痛减,行针30分钟,疼痛基本消失,连续针刺7天,即 告痊愈。王xx,男,64岁。1989年8月2日就诊。诊断:室性早搏。患者时有胸痛、胸闷、头晕、寐差、乏力。检查:心电图证实二联律频繁出现,脉结代,苔薄 白。针刺内关穴双侧,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留针。每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30分钟后起针。当针刺5分钟后,在心电图下二联律消除。◎张玉春:治疗呃逆针刺内关穴,效果较好。操作:采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用压进法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强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30岁。因扁桃体化脓而高烧40℃,静滴红霉素3天,烧退后发现呃逆。经内科诊断为膈肌痉挛,经服药治疗3天未见好转,转来我科行针刺治疗。见症呃逆连声,当即用双内关穴行强刺激,10分钟后呃逆停止,起针后待10分钟没有再犯,治愈。◎沈华莉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常规消毒,用2寸28号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l寸,有针感时局部酸胀麻感可扩散至指端,采用手法“实者泻之,虑者补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吴xx,男,60岁。诊断: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便秘,精神欠佳。7天前突然呃逆,阵发性发作,呃声响亮,影响说话和饮食,服 中西药无效,急请我科会诊。取双侧内关穴,用泻法,针刺之后,呃逆顿止,留针20分钟。复诊未见发作,进食及精神状态均恢复如常。◎高立根:一般针下得气呃逆即止。操作:取双侧内关,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毫针;在两肌健之间直刺,针尖稍向上,快速进针,轻度捻转,待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赖xx,男,40岁。1979年10月2日初诊。诊断:呃逆。呃逆频作已3天,经服中药未验,遂来院治疗。取内关,先针刺右侧,尔后针刺左侧, 中等度刺激,待左侧内关进针后其呃逆即止,留针15分钟取出。3个月后又呃逆发作来就诊,因忌怕扎针,要求中药治疗,经服药3剂后不验,又改针刺治疗,当 针完双侧内关后,其呃逆又停止,且数年未发。◎杨楣良:笔者治疗呃逆均以内关穴为主,多数患者仅此l穴而愈。典型病例:申xx,女,28岁。于1980年7月5日就诊。主诉:呃逆1周。系因与人口角,心情欠佳,终日闷闷,并觉胸胁胀满、懊憹,膈间及胃脘部尤感不 适,不时有气上冲喉间,随之呃呃作声,短促而频繁,每念及不悦之事,则症情加剧,难以自制。连日来由于呃逆不已,心情烦躁,不能平卧,平卧则憋闷难忍。夜 寐不宁,由于膈间抽搐而影响正常语言,纳食欠佳。曾治未能控制,今日又有加剧趋势。检查:烦躁,痛苦面容,脉象弦滑,舌质淡,苔白腻。辨证:证系肝气逆乘 肺胃。治则:平肝解郁,理气降逆。内关穴取伸肘仰掌位,腕部稍加衬垫,使前臂肌群松弛。左手行切指压手并将掌长肌键和桡侧腕屈肌健轻轻拨开,刺手持针行刺 入捻进法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泻法操作,针尖朝向心性方向行守气法,使针感缓缓向上放散,嘱患者配合深呼吸,随着针感的延伸,患者即觉胸膈舒快,冲逆之 气渐趋平息,并告之出现睡意,在留针期间安然入睡。30分钟后呃逆停止,诸症悉除。按语:针灸治疗本病,取穴正确、注重手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掌握适当的留针时间,亦不可忽视。若留针时间不足,常有反复出现呃逆的实例。故《灵枢》“邪气入深,深而久留”之义,实有指导意义。◎高镇五:用内关穴治疗胃痛、心绞痛疗效良好,当疼痛发作时针刺本穴后,患者疼痛趋向缓解。平时针刺本穴,可预防胃痛、心绞痛再发,或减少发作次数。操作:用30-32号l-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后,缓缓进针,有“得气”感应后(避免麻电感),以90-180度来回捻转,3-6秒1次,运针2-5分钟,保持有中等偏强的针感,间隔3-5分钟捻转1次,共针治10-20分钟起针。典型病例:王xx,女,23岁。1988年10月16日就诊。诊断:胃痛。胃痛发作6小时,渐渐加重,虽服药仍不止,痛得难以忍受,不思饮食,面色少华, 脉沉弦。即针刺双侧内关,二穴同时运针,使有持续的中等“得气”感应,患者诉痠胀感向上臂、前胸侧部扩散,2分钟后,诉胃已不痛。张xx,男,52岁。1987年12月20日就诊。诊断: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心前区压缩感,疼痛,胸闷,气短,头晕冒汗,肢端清冷,神情焦虑,脉沉细。 为针双侧内关穴,照上述方法操作,运针1分钟许,患者叹气一口,诉胸部已不闷痛,呼吸顺畅,汗亦收起,头亦不晕,自觉舒服,15分钟出针。◎张惠贤:用内关治急性胃痛效果较为满意。另外笔者对内关穴的取法是:在掌后去腕2寸,两筋间稍偏外侧处。操作:男性患者取左侧内关穴,女性患者取右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医者左手拇指压在内关穴的下端,稍使压力,其余四指均抵在对侧外关 穴外,右手持针,针进皮肤后,针尖略向上缓慢捻转进针,深度约1寸多,捻转时间1-2分钟,针感逐渐向臂上移动或达病所。同时医者左手亦感针进与捻转接近 外关处,继可用大幅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直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40分钟。一般均1次治愈。典型病例:牟xx,女,42岁。1974年12月19日下午突然胃脘疼痛难忍,内科给予注射“6-542”等治疗,症状不减,仍在床上辗转。持续到晚7时 多。病人口干,舌燥,头部出微汗,脉数舌红,苔腻,不能进饮食。笔者征得病人同意后行针灸治疗。当取右内关穴,进针后,捻转1-2分钟时,针感上移至上臂 内侧,病人即感胸腹舒坦,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留针40分钟。◎陈仓子:笔者采用针刺内关治疗神经性呕吐、心绞痛,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典型病例:李xx,女,27岁。1989年4月15日来诊。自述饭后呕吐已1个月余。因争吵而致。经肌注灭吐灵未能止吐。曾到通县x医院多次就诊,给予内 服镇静剂、针灸、封闭等各种治疗,虽有所好转,但饭后总得呕吐2-3口饭才感舒适。最后确诊为神经性呕吐。检查: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各种病理反射未引 出。观其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辨证:证属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宜平肝和胃降逆。患者吃完饭后,在未出现呕吐之前,立即行仰卧位,按常规消毒取内关穴 (双)快速进针,约0.8-1寸深。待得气后,两侧穴位同时施雀啄术提插手法10-20次。在反复提插过程中,嘱患者做深吸气和深呼气2-3次,此时患者 上腹部比较舒适,并无恶心呕吐之感,随后分别在5、15、30分钟各重复雀啄术1次,30分钟后出针。经上述方法治疗3次(每日1次),症状消失而告愈。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按语:内关有开胸舒隔、和胃降逆宁心之功效,在饭后吐前进行针刺,同时配合深吸气和深呼气,除可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外,更能调节植物神经所支配的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因此抓住呕吐前这一时机,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吴XX,男,48岁。1989年10月28日就诊。主诉:今晚突感胸痛彻背伴绞痛,胸骨后及心前区呈剧烈绞痛或压迫感而就医。患冠心病2年余,曾多次发作 住院治疗。1989年10月28日晚因突感胸痛彻背伴绞痛,胸骨后及心前区呈剧烈绞痛或压迫感,面色苍白,汗出,并伴有头晕、乏力等。检查:做心电图示冠 状动脉供血不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结代而涩。辨证:证属胸阳不振,血瘀胸痹痛。治宜益气通阳,活血化瘀,宽胸安神。急取内关穴(双),呈75°向心性 刺入,行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胸部扩散。针刺5分钟后心绞痛轻度缓解,10分钟后心绞痛明显缓解,15分钟后心绞痛已控制。复查心电图示明显好转。护送病 人去住院医治。◎黄爱华:运用内关穴治疗胸部闪挫伤,收到很好的止痛效果。每日针1次,胸痛3天内就诊者2次治愈,胸痛3天以上就诊者3-4次治愈。操作:用30号2寸毫针,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5寸。得气后,拇指向前作均速捻转,病人感到针感向上传导至肘部。继续之捻转,针感到腋下至胸中。捻针约5分钟,至患者感到胸痛减轻,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40岁。1988年12月8日就诊。诊断:右胸闪挫伤。患者3天前被他人推撞后引起右胸疼痛,在内科就诊过,口服三七片后,疼痛反 而加重,呼吸、卧床均感疼痛,右上肢不能负重。检查:右胸第3、4肋疼痛,有压痛,无红肿。胸部透视无异常。即行针刺内关穴。5分钟后,自感呼吸时疼痛明 显减轻。留针30分钟,其间又捻针3次。起针后,病人起床即感胸痛消除。嘱其第二天再针刺l次。2次治愈。◎杨海霞:电冲击内关穴治疗肋间神经痛效果颇佳。操作:用中国经络诊疗器探头,在患侧内关穴及压痛点附近或痛区探测变阻点,分别将诊疗器正、负极固定其上。打开治疗开关,施以电冲击治疗,渐次加大电冲击 强度至患者最大耐受为度,嘱患者作深呼吸及适量转侧体运动。治疗波形一般选用疏密波,亦可用密波。治疗时间可因人而异,一般为10-20分钟。治疗后,患 者一般感觉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若能感觉针感由内关沿手臂向上传导则效果尤佳。典型病例:金xx,男,37岁。1988年11月25日初诊。右侧胸肋掣痛1天。昨日始无明显诱因右侧胸肋掣痛,咳嗽、深息、大声说话均见疼痛加剧,肢体 转动活动受限。今日来诊,其弯腰扪胸,小心挪步,语息轻微。舌胖苔白,脉弦滑。自述无外伤史。查体局部亦无红肿等明显异常,压痛不明显。西医诊断为肋间神 经痛,嘱休息,遂来我科诊治。治疗方法同上述。治疗20分钟后,胸肋掣痛大减,说话已无妨,咳嗽亦无大妨。挺胸自如,轻松而去。二日复诊,自述疗效基本巩 固,只晚上似不若刚治疗结束时。复如前治毕,言大有效果。◎鲍治发:运用内关穴降压效果良好。一般每日治疗l次,12次1疗程。近年加用氦氖激光照射本穴同样取得疗效。操作:用毫针略向上刺,捻转得气,捻转角度180度,频率120次/分,持续2分钟,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林x,女,55岁。1987年4月10日就诊。主诉:经常头晕10多年。病史:10多年来经常头晕、头痛,甚至恶心,并且少眠、饮食和精神欠 佳,易生气,有时头颈部震颤,时轻时重。经常血压偏高(常在26-24/l6-13kPa),在内科服过各种降压药、谷维素等,疗效不满意。检查:血压 26/14.5kPa,心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无异常,颈椎拍片无骨质病变。舌质微红,苔薄,脉弦。诊断:高血压。首次针后即症状减轻,5次治愈,测血压维 持在20/11kPa,头晕等症状消失。注意事项:本穴位于尺桡骨中间,深部有前臂正中动、静脉和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用手法时要注意出血容易引起血肿压迫神经。◎游振铨:单穴针刺内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前患者多有胸闷、心悸、气短、头晕、腰酸腿软、身困神疲、舌淡、苔薄、脉细弱等虚证症状。少数人有心绞痛。 心电图ST段和T波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心阻抗血流图提示心输出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按照下述针法补气行气,每天针刺1次,经过2周到l个月的治 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操作:取28号1寸半毫针,以消毒玻璃管扶持针体,对准左侧内关穴,弹指进针。小幅度缓慢提插捻转,得气后继续均匀运针5分钟。使痠、胀、麻等针感沿心包经向上循行,留针15分钟。出针后轻压针孔片刻。◎刘之栋:内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气至病所疗效好,临床以治疗急性病变为其特长。典型病例:张xx,女,58岁。患者半年来感心胸部沉闷不适,甚则疼痛,痛剧则气促、面白、汗出,四肢瘫软。常于夜间发作。查心电图为“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西医诊断为“心绞痛”,予硝酸甘油、冠心苏合丸等药治疗略有好转。就诊时又发作,几乎每夜心绞痛,服药后不能缓解,且发作渐渐频繁,疼痛加剧。诊 断:胸痹。针内关穴,大幅度捻转提插,令针感上行,患者自觉内关穴针感上串至腋窝且左侧有热感,约1分钟,症状缓解,胸痛消失。二诊已愈。半年后信访未再 复发。◎康泰隆:用内关穴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症。操作:爪切式进针后向尺侧倾斜1寸深,捻转提插结合,刺激3-5分钟,心动过速逐渐减少(由120次/分-140次/分降至80次/分~78次/分)。典型病例:洪x,男,21岁。心悸3日,夜寐不安,神疲乏力,脉数苔薄。系操劳太过,心肾不交,不寐心悸。先拟宁心安神。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取穴内关(双),捻转提插重刺激3分钟,留针10分钟。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80次/分。◎张泽富、唐帮宁:笔者用内关穴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美尼尔氏综合征、急性胃炎、妊娠剧吐、失眠、膈肌痉挛效果较佳。用此穴治疗高血压,用强刺激手法收效甚佳,针2-3次血压便开始下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平补平泻法或用泻法(强刺激),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用止痛针剂 注射此穴效果更佳。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初期效果较为明显,如果病情较重配合按摩风池穴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每日针1次,3-4天自觉症状即消失。治疗急 性胃炎,用平补平泻法,使其针感传至腋部效果甚好,轻者1次即愈,重则2-3天即止。治疗妊娠呕吐,有针感或轻微传导即可,不能用强刺激,留针时间要长, 一般1小时。每10分钟捻转1次。效果极为显著。治疗失眠刺激量不宜过大,有感传即可,一般2-3次,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得气后,左手拇指压于针后,右手根据病情行针,使针感直达病所,或沿上臂方向传导为止,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捻转l次。典型病例:陈XX,男,54岁。证见眩晕、虚烦懊憹、睡眠欠佳,血压为160/l00mmHg,服中药数剂后效果不显,改用针刺治疗。取内关双侧,针刺2次后症状体征大减,血压降为140/80mmHg。包XX,男,60岁。平素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每因情志不畅或过度疲劳而阵发性发作,发作时自觉胸闷不舒,心慌、失眠,沿双上肢内侧有麻木疼痛感 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而涩。取内关穴针刺使其针感传至腋部,留针20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首次症状大减,4次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祖XX,女,22岁。平素好食辣味,突然发病。症见胸胁不舒,胃疼难忍,恶心呕吐,苔黄,脉弦数。针刺内关穴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连针2天后全部消失。黄xx,女,24岁。怀孕2个月,近来饮食即吐,服药困难,注射药物效果不显,脉滑而无力,舌淡苔薄白,针刺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又依法连针2次,病苦消失。吴xx,男,46岁。该患者长期以来自觉头昏昏欲睡,睡而不能入眠,心慌、多梦,服中药疗效不显,故改用针刺治疗。平补平泻内关穴,留针15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首次针刺的当天晚上病人则入睡近6小时。◎方宗畴:应用本穴治疗郁证、癫狂证等效果满意。此外对肋软骨炎、乳腺炎也有较好的疗效。笔者近年来对抑郁引起的心神躁扰不宁之患者,在用它穴少效时,运用本穴持续小幅度捻转,其镇定作用十分显著,一般初针即有明显效应,2-3次可以缓解。操作:用28号l寸长毫针直刺0.5-0.8寸,胸胁肋痛者用2寸长毫针,向支沟透刺1.7寸,得气为度。行针时,针尖略向上努,并以左手指循经扣、弹, 则针感多可上传。手法除呕吐频繁、或食滞、胃扩张、欲吐不能者须予提插激气以降冲或促吐外,一般均宜用小幅度,或中等力度捻转,疏导经气1-3分钟,重者 5分钟,并注意留针在得气状态中。起针后闭针孔。指针,激光,贴穴,穴注等法均可施行。内关针刺不宜过深。且进针宜缓,以免刺伤神经、血管及肌键,造成麻、痛等针刺后遗感,疗效亦差。典型病例:祖xx,女,52岁。1979年春夏之交,因家事,精神抑郁已久,3天前因怒而发狂躁戾语,不避亲琉,时而闭目鼾睡,状似昏迷,舌红少津,苔黄 厚粘腻,脉滑利。中医辨证:阳狂。即补膻中、太冲、大椎、长强等,仍躁动戾语,拒绝针刺。起针后,再针双内关,两侧同时捻转约5分钟,手足挠动渐止,叹气 欲睡。遂留针1小时,起针后呈“痴呆状”,但能与医生点头辞行。次日复诊,已自来门诊亲诉其所苦。◎方选书:笔者用针刺内关穴治疗愤怒失音,获得显著效果。操作: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以左手拇指压迫固定穴位,用2寸毫针直刺1-1.5寸深,用力提插捻转,留针10分钟,或不留针,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强者可强刺激,弱者可弱刺激。孕妇禁针。典型病例:钟xx,女,48岁。于1975年5月15日因与人争吵,愤怒后而失音。急送就诊,打针服药均未获效。经检查尚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神志清楚, 舌苔微黄,脉沉弦。针刺内关穴。进针1寸深,进行提插捻转,给予强刺激,留针5-10分钟。患者可发音,第2日针刺就发音正常。按语:因怒而致气机紊乱,可影响到心主神志和开窍于舌的功能,以致突然失音。心包代心受邪,针刺内关穴可以调整气机,可以用之镇静、宽胸、理气,并能抑肝气横逆,所以用来治疗失音收到满意的效果。◎邢桂华:本人用内关治疗癔病性失语、呃逆、偏头痛等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典型病例:关XX,女,21岁。于1986年8月4日下午来诊。代诉该患因“气怒”突然不会说话。检查:神志清晰,听、视觉正常,胸部、口腔、声带均正 常,咳嗽声响亮,无吞咽障碍,完全不能语言。脉象沉弦,舌润无苔,诊断为癔病性失语。治疗:取右内关。手法提插捻转,针感过肘达腋,边刺激边暗示诱导患者 发音,即可发出“疼”、“麻”等声音,再行刺激不到10分钟,语言恢复正常,对答如流,1次即愈。李xx,女,45岁。1988年3月来诊。主诉:左侧头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20余年,每在疲劳,情绪激动、睡眠不佳时易诱发。痛前先感左侧眼球酸胀,颞部 血管怒张,搏动增强,痛时剧烈如钻如刺,恶心呕吐、流泪、面色苍白。曾去各医院治疗,用中西药镇痛剂等均无效,故来我科针刺治疗。查体:慢性痛苦病容,神 疲体倦。颅神经检查阴性,神经系统亦未见阳性体征,心肺肝脾未见异常。血压120/80mmHg。脉象弦数,舌苔薄微黄。取穴:先取同侧内关穴针之,针后 酸胀感扩散肘弯,5分钟后头痛大减,心情大悦,留针20分钟。第1次针刺后,便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二诊时,患者告之取针后回家休息,睡一觉醒来,精神情 绪好似回到年轻时一样,共针5次症状全部消失。今已二年,一直没再发作。按语:针刺得气直接影响针刺疗效。个人取穴约在掌腕横纹正中直上1.7寸左右进针,针尖向肘部倾斜60度左右,针感向肘腋胸部放散,感应越强,放散越远效果越满意。◎朱璋:内关穴治疗血管性头疼疗效显著,一般2-4次即愈。操作:用30号1寸半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要求针感放散至肢端,用补法,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赵xx,女,25岁。头痛1年余,经县X医院确诊为血管性头痛。当睡眠不足时,疼痛增重。近日疼痛加重,夜卧不安,不思饮食,经用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改用针刺内关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而愈。按语: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络三焦经,三焦经行于头侧,针刺内关可使小血管扩张,而达益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东兴明:应用内关穴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疗效。操作:按要求选好穴位,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快速进针,深度1-1.5寸,强刺激,采取多运针、重运针、两穴同时运针或交替运针等手法,每日1次,轻者1次即愈,重者2-5次即愈。典型病例:鲍XX,男,73岁。主诉:突然自感头晕、恶心、呕吐,耳鸣,不敢睁眼视物5天。曾在省某医院诊为眩晕。给予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87年 2月8日来院就诊。体检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亦无异常,舌尖红,苔微黄薄,脉弦稍数,诊为眩晕。辨证为阴虚阳亢型。根据辨证,治法以平 肝潜阳。采取针刺双侧内关穴,以强刺激手法,两穴同时运针,1分钟后,患者自感头晕明显减轻,可睁眼视物,又交替两穴运针1分钟,自觉症状完全消失,1次 即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按语: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内耳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以发作性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为特点,属中医眩晕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采用内 关穴治疗眩晕取得满意的疗效。因为内关穴通于三焦经,有调理气机的作用,按照手足厥阴经“同气相应”的道理,故内关穴有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的作用,所以内 关穴可用于肝气郁结的郁证,肝阳上亢之眩晕的治疗。◎韩祖濂:内关穴所治昏厥,大多属于气厥范畴,主要由于悲哀惊骇,情志过极致气逆上壅心胸,阻塞清窍,而致卒然昏仆。也有元气素弱,又遇悲恐,或疲劳过 度、跌仆等因,致阳气消乏,气虚下陷,从而清阳不升,脑髓失养,也可突然昏厥。治宜醒脑开窍,宁心安神。我们以往刺人中一穴,但苏醒时间大多在3-5分钟 之后。后改针内关穴,该穴系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心主神明故取该穴治疗,一般在1分钟左右苏醒。典型病例:杨XX,女,67岁。1955年7月3日就诊。患者跌仆于地,不省人事,为邻居发现时已有半小时之久。见面色苍白,目合口闭,呼吸细微,脉来微 弱,肢体不能动弹,但左右手足肌力相等,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无高血压病史。治疗时先取人中穴,针斜向上刺入1-2分,轻微捻转1分钟,出针后, 稍待片刻(约5分钟)未见苏醒。再刺双侧内关穴,两侧同时进针,手法以轻微捻转及震颤手法交替使用,针内关后约1分钟左右,患者微张其目,并低声呻吟,按 其脉已应指有力,即出针,面色渐转红润,神志清醒而愈。翟兴明、翟润民:用内关对青霉素过敏患者进行针刺抢救,在30秒至1分钟复苏,疗效迅捷。操作:用28号毫针,快速直刺达一定深度,大幅度捻转和提插,直至苏醒脉复为止。典型病例:赵x,女,35岁。1975年3月29日诊。诊断:青霉素过敏。患者因脚趾感染而注射青霉素(皮试阴性),当注入液体1/2时,患者突然面色苍 白,人事不省,跌仆于地,脉沉,心跳慢而微。当即给予针刺内关,大幅度提插和捻转,不足30秒钟,待要注射副肾上腺素时,患者已脉复人苏而愈。按语:经验证明,此穴有宁心除烦,苏厥醒神之功,故能治疗青霉素过敏反应。◎徐占英:笔者运用内关治疗昏厥休克、胃痛、冠心病心绞痛效果甚佳。运用内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于缓解胸闷、胸痛效果甚佳。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大都经1个疗程,胸闷、胸痛消失或减轻。典型病例:赵XX,男,25岁。1956年4月26日就诊。诊断:昏厥。1986年乘70次列车去北京出差,行至吐鲁番车站,广播里寻医求治,余即赶去, 见一青年男子,躺在座位上,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呼吸浅速,摸其手足厥冷,脉沉细弱而数,呼之不应,此乃昏厥。当即针刺内关,刺入1寸,捻转手法, 中度刺激,持续行针2分钟,患者苏醒,问其病因,言为赶火车,8小时未进食,劳累饥饿而致。嘱其休息,进饮食。杨xx,男,28岁。1968年10月2日就诊。诊断:胃痉挛。患者急性病容,烦躁不安,屈膝护腹,呻吟啕叫,经注射阿托品无效。观其舌苔白厚而干,脉沉有力,上腹部板硬压痛明显,当即针内关,刺入1寸,捻转手法,持续行针2分钟,疼痛缓解。郭xx,女,40岁。1984年11月7日就诊。诊断:心绞痛。1954年因公乘成都至西安列车,一列车员突发心绞痛,余闻讯赶到,见其呼吸困难,面色苍 白,汗出,右手抱胸,胸前区剧烈疼痛并向左侧肩背放射,此乃胸痹心痛。急针内关,进针1寸,捻转手法,持续行针1分钟后面色渐转,呼吸渐平,疼痛缓解,行 针2分钟后痛止,嘱其休息,半小时后,见其在车厢内打扫卫生,问其情况,言一切正常。注意事项及禁忌:此穴深处布有正中神经,如刺伤正中神经,会留下指麻之后遗症。因此,针刺时要避开正中神经,进皮后应缓慢进针,一般直刺0.5-l寸,如患者有触电感向指端放射,是刺中了正中神经,应立即将针向上提少许,然后向尺侧倾斜,即可避开。◎张秀峰:笔者应用内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满意。操作: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治疗,首先打开电源开关,患者手握一条无关电极,医者手持另一条工作电极,在内关穴处进行探测,当指示灯发亮,发出持 续的响声,即是变阻点,这时医者嘱病人另一手持着探针,并固定在此点上。医者将工作选择开关拨向脉冲治疗位置,用疏密波在变阻点上通上脉冲电流,进行电冲 击治疗,逐渐加大电冲击强度至患者最大耐受为宜,时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天为1疗程。典型病例:曹xx,女,21岁。于1989年4月3日就诊。主诉:经行前腹痛。患者每次行经前1-2天下腹开始胀痛,伴腰痠,心烦,易怒,经量少,淋漓不 畅,有血块,舌质暗红,苔薄,脉弦紧。诊断:原发性痛经。治疗经过:在内关穴位处找到明显变阻点,用疏密波电冲击5分钟后,疼痛缓解,电冲击30分钟后, 痛感全消,巩固治疗1周,两月后随访,经期一切症状均消失。注意事项及禁忌:医者在内关找到变阻点后,患者手持的探针方向及点严禁改变或移动,否则影响疗效。◎朱长生:手足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由于劳动过度、或用力不当,往往容易引起劳损。曾用内关治疗,经针刺1次后,完全恢复正常。典型病例:曹xx,女,32岁。1982年3月10日诊。主诉:右全手肿痛麻发热5天。由于从事敲打工作,于当晚发生右手麻胀,逐渐出现全手疼痛肿大,腕 指屈曲困难,经伤科对症处理,病情依然。既往无类似情况,无风湿史。检查:呈疼痛病容,托手姿态。右手从腕部到手指全部肿大,皮肤色泽暗红,手指甲床微 绀。皮肤温度明显增高。指及腕部关节不能屈伸。右臂无异常发现。诊断:右手劳损性血管痉挛症(气滞血瘀)。针治:用3寸毫针,刺入内关穴,针尖向手掌方向 进针,得气留针,当留针至3分钟时,右手指甲床先出现红润,逐渐向指掌部泛红,10分钟后起针,当时手腕五指能微屈活动。二诊:右手水肿完全消退,腕部及 五指屈曲活动自如,皮肤色泽正常,两手温度相等。随访情况正常。◎张长安:用此穴治疗各种病例甚多,唯对扭挫伤胸疼、不能咳疗效甚好,只需2-3分钟即愈。对感冒鼻塞针到鼻通,对心慌、胸闷、气短,进针数分钟即能解除。操作:用28-30号1-1.5寸毫针,直刺,强刺激约2-3分钟。胸疼即止,咳嗽亦不疼。不留针,或留针10分钟亦可。典型病例:郑XX,男,38岁。因干活不慎,木头撞到胸部,胸疼不敢咳嗽1天。针刺内关穴强刺激1-2分钟,咳嗽胸部即不疼。
4.大陵【取法】在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当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健之间。【主治】⑴失眠 ⑵足跟痛 ⑶急性胃痛【机理】大陵为心包经原穴,能清心宁神,又为五腧穴之输土穴,土气通于胃,输穴可止痛,故又能治胃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失眠患者用此穴,在临床上均能收到预期疗效,对顽固性的失眠效果更佳。操作:手法分补泻两种,补法用30号毫针缓慢进针,刺到一定深度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轻捻转,留针30分钟,此术适用于白天就诊的患者,泻法用28号毫针,手法与补术相反,它适应在临睡前20分钟施术。补和泻两种针感均应向上传导效佳。典型病例:崔xx,女,36岁。1988年10月5日诊。诊断:失眠。患者近10余日来,烦躁不寐,甚者彻夜不眠,经服催眠镇静之剂而效不佳,故前来就诊。予大陵穴行补法后,当夜可入眠,共治疗3天而失眠愈。◎王耀斌:应用此穴治疗对侧足跟痛为“下病上取”,“交经缪刺”之法,在临床上效果甚佳。每日或隔日1次,轻者l-2次愈,重者3-4次治愈。操作:仰掌,刺入大陵约l寸深,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典型病例:赵xx,男,27岁。1987年7月10日就诊。诊断:跟骨下脂肪垫损伤。患者1个月前,因跳远不慎,致使左腿疼痛,足跟不能着地,遂到我院外 科诊治。双足正侧位片(包括踝关节)未发现骨折及跟骨骨刺,经外敷药物,肿胀消失,疼痛减轻,20天后仍走路跛行,左足跟不敢着地。予针刺右大陵穴行捻转 泻法,令左足跟着地,立效。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出针后痛止,走路如常。第3天按上方巩固疗效,临床治愈。◎张唐法:胃痛又称“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祖国医学认为多由胃气阻滞,不通则痛。笔者认为,胃痛急证急则治其标,针刺以调利气机,以通则不痛为法治疗。典型病例:郭xx,女,29岁。1989年11月7日就诊。主诉:胃脘疼痛。病起今晨食生冷之物,遂感胃脘部疼痛,逐渐加剧,全身畏寒,四肢发冷。伴有心 胸胀闷,头额汗出。经服用解痉止痛药,症状未见缓解,急来作针刺治疗。患者既往有浅表性胃炎病史。检查:面色苍白,头额汗出,痛苦面容,腹部拒按,舌苔白 腻,脉紧。辨证:脉证合参,寒邪犯胃,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急宜行气和胃止痛。处方:大陵。治疗经过:直刺双侧大陵,进针0.5寸,以捻转结合轻度提插, 使其得气。患者疼痛感消失,脸上露出笑容,留针20分钟,痛愈。
5.劳宫【取法】仰掌。于二、三掌骨间,掌横纹上,握拳时当中指与无名指两指端中间取之(诸书均谓二、三掌骨间,吾家世代以三、四掌骨间为准—笔者)。【主治】⑴口舌生疮 ⑵舌纵不收【机理】劳宫为心包经之荥火穴,功可清心泻火,治疗口舌诸病。【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张维劲:笔者多年来运用劳宫穴治疗口、舌诸病,如口舌生疮,口流涎水、舌强等,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新病、实证多l-2次即愈。久病、慢性病一般3-5次可愈。操作:用l寸或l寸半毫针,向手背方向直刺5-8分深,以针下满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60分钟,针下松滑为准。左右同刺。典型病例:董xx之妻,女,42岁。1987年4月8日就诊。患口疮已4年。现症:满口疼痛,舌淡尖绛,腮颊内淡红,间有脱皮溃疡数处,小便清长,大便干 稀交作,饮食欠佳,脉沉微数。处方:双劳宫穴。针后次日即愈强半,效不更方,再刺双劳宫穴,兼服知柏地黄汤2剂加肉桂2g,以善其后。从此痊愈未犯。周xx,男,12岁。1975年2月14日就诊。主诉(其母代):舌伸出口外6小时。现症:患儿外感发烧1旬,经服药、打针治疗热势已退,今晨突然发现神 痴目呆,舌伸出口外,静坐不动,舌淡,苔薄白,脉弦缓。脉症合参,证属心气不足,舌无滋养,筋脉弛缓之故。治宜补虚强心。针刺左劳宫,下针后气机虚滑,拇 指向前用力一顶,如鼓应桴,舌收而愈。按语:笔者自幼随父张振晖医师学医,目睹父亲运用劳宫穴治愈口、舌生疮、鹅掌风等病不胜枚举。笔者临床工作十几年来,袭用此穴治疗口舌诸病,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6.中冲【取法】在手中指尖端中央。【主治】⑴中暑实证 ⑵正中神经麻痹【机理】中冲是心包经井穴,放血有泄热启闭之功,中暑厥证,乃暑热之邪内陷心包所致,泄血可泄热启闭以苏厥。又可通经活络治神经麻痹。【刺灸法】针刺、放血【治疗经验】◎郑祥华:利用中冲穴放血治疗中暑实证、小儿急惊风、其它昏迷实证均应针而愈,疗效满意。典型病例:张xx,女,60岁。盛夏炎热,突然中暑,昏倒田间,家人送归,另派人到当地医院求治,本人带学生随往。见昏迷不省、烦躁不安,牙关紧闭,四肢 抽搐,目上视,面赤唇红,喉痰潮响,脉弦数。诊为中暑之暑风厥证。同往医生曾给予针人中、太冲、颊车、合谷,患者虽有呻吟摇头反应,但不苏醒。后由本人给 予针中冲穴,放血疗法,当针刺左侧中冲穴时,患者即“哗”一声叫痛,牙关启开,呻吟数息。再针刺右侧中冲穴,患者在叫痛中逐渐清醒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中暑虚证(热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不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细之虚脱证,不可应用针刺中冲穴放血。治宜回阳固脱,用艾条悬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喻喜春:用中冲穴放血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皆为小儿被药物注射到内关穴所引起,轻度者收效快。此外对臂丛神经炎、书痉效果也好。书痉偶发者放血1次即愈,有习惯性者治疗2-3个疗程之后皆愈。治疗为隔天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需3-5个疗程。典型病例:刘x,女,4岁。1969年3月8日就诊,诊断:正中神经麻痹(药液注射所致)。患儿因发烧,医生用“安乃近”注射在内关穴,注射后发现腕关节 下垂,中指活动不灵。用细三棱针点刺中冲,挤出血约0.5ml,每天1次,5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又隔1-2天1次,治疗5次,麻痹接近恢复。
手少阳三焦经穴1.关冲【取法】无名指指甲根的尺侧角。【主治】⑴小儿水泻 ⑵急性咽喉炎【刺灸法】针刺;点刺出血【治疗经验】◎李欣欣:运用此穴治疗小儿水泻,每日针刺1次,发病后及时针刺者,大多1次即可痊愈,时间久者,需2-3次。典型病例:张XX,男,8个月。1988年9月23日就诊。患儿1天来哭闹不止,喂奶不吃,次日凌晨5时许,突然腹泻,大便量多,呈水稀蛋花汤样,伴有腹 胀。约上午8时已泻3次,随即到我科就诊。点刺左侧关冲穴出血,约5分钟,患儿进奶,1天后追访,腹泻停止,腹胀消失,告愈。按语:三焦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水液运行失调,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阳井为金”,取关冲穴为井金,金能生水,使刚柔相济、阴阳互根,是培治其本之理。运用关冲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2-3滴,治疗急性咽喉炎,具有特效。刘xx,女,22岁。突发咽喉肿胀疼痛、吞咽不利,咳呛,舌红少苔,脉弦紧。属风热肺闭之症。治以清热宣肺。以上法针后半小时,咽喉肿胀、疼痛均已消失,吞咽无阻。次日二诊,咳呛大减,舌淡红,苔少白滑,脉浮。再针1次而愈。按语:肺五行属金,阳井为金,火巳犯金,针刺金井关冲,有泻火育金、生津灭火之功。故对急性咽喉炎确有立杆见影之速效。
2.液门【取法】第四、五指指缝间。【主治】头痛【机理】泄肝胆火。【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美琪、胡葵:用液门穴治疗肝胆火盛的少阳头痛有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进针0.3-0.5寸,得气后采取重插轻提手法,使针感上传。典型病例:王xx,女,54岁。1989年11月13日来诊。主诉:头痛10余年。患者自诉10年前因儿子车祸受刺激,引发头痛。呈阵发跳胀痛,时轻时 重,经用中西药物,久治未愈。伴心烦、急躁,夜寐不实,口干,纳谷尚可,苔薄黄,脉弦细。属肝郁化火,循经上扰。用液门穴1次见效,针后当天只痛1次,先 后共针4次头痛消失。
3.中渚【取穴】握拳,手背侧。当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主治】⑴急性臀上皮神经损伤 ⑵急性扁桃体炎 ⑶手握不能伸(脑炎后遗症) ⑷肩周炎 ⑸舌震颤(乙脑后遗症、神经官能症) ⑹胃脘痛 ⑺胸闷 ⑻牙痛 ⑼腰疼 ⑽手腕无力【机理】中渚为三焦经输穴,五行属木,输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筋,故有较好的舒筋止痛作用。【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何树槐:用中渚穴治疗急性臀上皮神经炎取得良好效果。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沿经脉循行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使针感沿经走行过腕,过肘,如能过肩则更好。有少数病人,其针感可直达病所,效果尤 为明显。如无针感传导,可采用苍龙摆尾法,诱发针感。针感传导后,再用龙虎交战法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活动时无明显痛感为止。留针 10-15分钟。典型病例:朱xx,男,25岁。1988年9月10日初诊。主诉:腰部急性扭伤2天,左侧腰臀部剧烈疼痛,行动困难。下坐和立起时疼痛加剧,连及左侧大腿 部,由他人搀扶来我处诊治。检查:脊柱正中,无侧弯和压痛,骼嵴下凹陷处有明显压痛,痛而难忍,局部软组织可触及条索状硬物,如筷子粗,直腿抬高试验阴 性。x光摄片无异常发现。诊断:臀上皮神经炎。治疗:取右侧中渚穴,用1.5寸长毫针刺入,行手法后,针感沿少阳经传至肩部,再行龙虎交战手法1分钟,令 病人活动腰部,自觉轻松,再让患者站起,自述疼痛明显减轻,令其在室内走动,行走自然,再作坐下和立起动作,已无明显痛感。检查骼嵴部条索样软组织已消 失。翌日复诊,诸症均除,局部亦无压痛,停止治疗。后随访无不适。按语:急性臀上皮神经炎,多由于闪挫、扭伤筋脉,气血瘀阻所致。病变位于骼嵴部,该部属足少阳经脉循行部位,取手少阳经穴中渚,属同名经取穴。中渚属手少阳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且阳经“输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肝主筋,故本穴功于疏筋止痛。另外,在手法上有苍龙摆尾法,针尖沿经刺入,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象手扶船舵或左或右,有推动经气运行直达病所的作用。在手法中还有龙虎交战法,左右反复交替捻针,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翟兴明、翟润民:用中渚穴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止痛效果迅速,有针到痛止之效。日1次,一般l-3次可愈。重者日2次,一侧效不佳,可两侧同取。操作:用28号毫针,进针稍向上斜,得气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4次,将针提至皮下行提插术,再如前法捻转,留针30分钟。若痛未止,再重复前法。典型病例:于xx,女,26岁。1989年4月2日诊,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咽喉疼痛2日,伴恶寒发热。检查:两侧扁桃体红肿,体温38℃,WBC总 数13000/mm3,中性81%,淋巴19%。穴取中渚,得气后如法操作,术毕疼痛止。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2次,共针2天痊愈。◎秦德铨:用中渚穴治疗脑病后遗之手握不开,取中渚调三焦气机,如把握治疗时机,只要不变形,约1-3个疗程可恢复。操作:右手持针,微向上斜刺,得气后,以左手帮助患儿慢慢将其手指伸开,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并活动1次。典型病例:陈xx,男,4岁。1977年7月5日就诊。患儿系乙脑后遗症,手握不能伸开,针中渚穴,25次恢复正常。◎戴铁城:用中渚穴治疗老年肩、落枕和手臂痛,其镇痛效果甚好,轻者1-2次治愈,重者3-5次奏效。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针尖向肩部方向斜刺进针,令针感循经向肩部传导。典型病例:孙xx,男,54岁。1987年4月10日就诊。诊断:老年肩。该患者3天前,抬重物后感到右肩部疼痛,高举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今日右肩不能 高举,活动时疼痛难忍。当即针刺右中渚穴,针感传至肩部时,让病人活动肩部,立刻减轻,留针20分钟起针。次日又针1次告愈。◎李美琪:用中渚穴治疗舌震颤均1次见效,舌震颤停止。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取双侧中渚穴,针尖略向上斜刺,得气后,双手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加强刺激,使针感上传。典型病例:林xx,女,43岁。1981年11月4日就诊。诊断:郁证(神经官能症)。患者3年前因精神受刺激,加之感受寒邪,致周身关节疼痛如针刺,有 电灼感,伴头昏晕发胀,脘部胀满不适,自觉有气上冲头顶和两胁,少腹冷如冰,有时发热如火烧样,周身有抽搐和抖动感,情绪易激动。胃纳一般,寐差,大便干 结,2-3日一行,舌震,舌质紫,苔白腻,脉细弦涩。经针中渚穴,进针后作较强的提插捻转,约10分钟左右舌震颤缓慢,40分钟即停止,第2天复诊时未见 舌抖动。按语:此患者为七情郁结,化火上逆心包。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与心包经相表里,故中渚有开窍、清热、宣导三焦气机之功。◎孙明一:中渚穴能舒郁行气,临床治疗胃脘痛、胸闷、胁痛、牙痛、耳中痛,对症治疗,每有卓效。轻者1次可解除痛苦,重者3-5次可愈。操作:取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3-5分,捻动得气,再捻20余下,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揉闭针孔。典型病例:许XX,女,48岁。1989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胃脘痛10余年。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及五更泄病史。现症:生气后后背与胃口相引作痛,纳 少,头昏而胀,困,浑身不适。诊见:神倦,面色苍白,舌质红,苔微白,脉沉细(右兼弦)。即针中渚穴,得气后,捻动50下,留针20分钟,胃脘连背相引痛 显著减轻。3诊告愈。朱xx,男,53岁。1989年11月25日诊。牙痛2天。检查:右下牙痛,右下第3臼齿色暗,已浮动,齿龈淡红微肿。舌质赤,苔白薄,脉细数。即针左中渚穴,得气后牙痛立轻,再捻动30余下,即不痛。留针10分钟,起针。3次而愈。◎吴丽艳:急性腰疼时,往往在中渚穴上下有过敏点。操作:用30号1寸毫针针柄,按压穴位反应点,闪腰痛的患者该穴明显疼痛,即在痛点进针0.3-0.5寸,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腰部,直至腰疼消失,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林xx,男,42岁。1985年11月5日就诊。主诉:昨晚突然腰疼,不能弯腰、穿衣,起床要人扶持,更不能扣鞋。今早由几个人扶来门诊,当时 坐立困难。检查:左侧肾区腰肌疼痛、板硬,脊柱无弯曲。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当即针刺中渚反应点,5分钟左右活动腰部,转身弯腰疼消过半,不用人扶走出诊 室。第2天再如前法针治1次痊愈。黄xx,男,26岁。1988年10月15日诊。主诉:右手腕乏力,五指不能分开3天。3天前因搬家劳倦,当晚喝酒,醒后发觉右手乏力,不能伸展及握物, 曾自用跌打酒外擦未效。诊见:右手垂腕,五指下垂,手指不能分开,以另一手分开时,随后又恢复原状,脑血流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即针中渚穴,每日l次,20 次痊愈。
4.外关【取法】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落枕 ⑶肩周炎【机理】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并通于阳维脉,具有较好的解表祛风、活络止痛作用,故对于急性腰扭伤、落枕、肩周炎等病可获良效。【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衣振云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外关穴,得气后捻转3分钟,并嘱病人做患处活动,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再捻转加强刺激。典型病例:陈x,男,40岁。1978年6月12日就诊。患者3天前因抬东西,当即腰不能动,稍动剧痛,经药物治疗3天病情加重。抬来就诊。查体:腰部左 侧骶棘肌紧张,呈板状。局部压痛明显,疼痛向左下肢放射。诊断:急性腰扭伤。予以针刺双侧外关穴,得气后捻针3分钟,并嘱病人做腰部前屈、后伸、侧弯、旋 转活动。留针30分钟后,腰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只剩下局部痠困感,起针后患者步行返回,告愈。李xx,女,49岁。1983年3月6日来诊。患者左右肩关节疼痛4月余,遇劳累、阴雨天及夜间疼痛尤甚,局部有凉感。手臂不能上举,穿衣梳头均困难。查 体:双肩均有压痛,以右肩为重,右臂内旋5°,外旋25°,后伸40°,外展70°,前上举130°,内收乳中线。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证属风寒痹阻经 络所致。诊断:肩痹症(肩周炎)。治法:先在肩部压痛点处进行点穴按摩,然后针刺外关穴,用强刺激泻法,并嘱其活动患肩,当即能上举150°、外展 80°,经20次治疗,疼痛消失。各项功能活动达正常标准,治愈。随访半年一直未复发。
5.支沟【取法】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胁痛(肋间神经痛)【机理】胆经布胁肋,心包经循胸出胁,此二经与胁肋关系甚密切,三焦与胆同气相求,三焦与心包表里相通,支沟能泻三焦相火,故可治疗因胆经气血瘀滞所致之胁肋疼痛。【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程隆光:针刺支沟治胁痛系家父所传,临证医治各种胁痛疗效可靠,对治疗气结胁痛(俗称岔气),多为l次治愈。对肝阴不足,瘀血阻络,痰饮内停等胁痛,以支沟为主辨证选配行间、曲池、肝俞等穴,疗效亦佳。操作:用1寸半毫针呈60度角,斜向三阳络方向刺入1.2寸,得气后提插数次,令患者深呼吸,吸气时以拇指向前捻转至针被缠紧,呼气时,手指离开针柄,患者吸气时,拇指再向前捻转,如此反复捻针至疼痛缓解,留针30分钟。行针期间,视病情可再捻2次,痛解针出。典型病例:曹XX,男,39岁。2天前打喷嚏时突感右胁痛,深呼吸及大声讲话时痛剧,活动受限,夜间影响睡眠,胸透、B超无异常,经服药及理疗未效而求治 于针灸。查:右胁沿5、6肋间疼痛,压痛不显,舌淡苔薄,脉弦紧。针支沟(右)得气后配合患者深呼吸行单向捻针,当即疼痛缓解,留针20分钟,出针后呼 吸、活动自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而告愈。
6.天牖【取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与下颌角相平。【主治】⑴耳鸣耳聋 ⑵头项痛(外伤后) ⑶肘部撕裂伤 ⑷胃脘痛【机理】手少阳三焦经脉,循属上、中、下三焦,上项,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天牖为三焦经穴,故可治疗上述病证。【刺灸法】直刺,温针,指针【治疗经验】◎李美琪:该穴为经验方,运用于临床治耳鸣耳聋确为有效。操作:用30号毫针,直刺0.6-1寸,使针感上达于耳根部。典型病例:翁XX,男,56岁。1984年6月25日来诊。自诉:因本年4月某日夜间,因受惊骤起两耳鸣响,以右侧为重,终日不休,甚则如棉絮阻塞不闻声 音。曾服药和用高压氧治疗10次不见效,面色红赤,神情忧郁,烦躁,苔薄,质淡红,脉弦细。证属营阴素亏,情怀不畅,复受惊郁怒,致肝胆元气郁结,气郁化 火,壅塞清窍。治以舒肝解郁,滋阴降火。取穴:听会、翳风、外关、太溪、太冲、足临泣,每日1次,经10次治疗后耳内阻塞感仍不减,遂改用天牖穴针5次后 阻塞消除而愈。◎吴穆:笔者用本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本法经得起重复验证,只要严格按法操作,无任何危险性,且无需针具,简便易学。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10cm高的枕头垫在前胸,使头低下靠床,医生双手中指沿少阳三焦经在颈项段循行路线的天牖穴处左右对照查找具有凸起顶手的阳性反 应物,并且按之压痛,随即用钢笔记上符号,然后医者先在三焦经的颈项段用双手拇指与其余4指各在项部一侧的三焦经上轻轻上下推拿5-10次,接着用一手的 拇指尖对准压痛的天牖穴向健侧同名穴顶推,而另一手扶握健侧颞部,使病人头部向患侧快速拉动,一推一拉要同时进行,当即医生指下有一“咔啪”响声,表明指 针成功。此时再用双手中指对照性复查,若顶手物消失,压痛点消散,患者头脑清爽,痛止目清,即为痊愈。指针手法可分弱、中、强三种,因人胖瘦和项部肌张力而异,隔日1次,1-3次即可。典型病例:谢x,男,23岁。主诉:外伤后头痛,脖子痛,低头加重并放射至肩部年余。患者先后多次住院治疗无效。1989年12月6日来我科诊治。查体: 脉浮弦,舌淡苔薄,右天牖穴处有压痛顶手物。X片环齿间隙一宽一窄。依上述操作方法只针1次,头痛、脖子痛当即消失。摄片复查结果,环齿间隙左右对等。 12月12日又做1次巩固治疗后,症状消失而告愈。◎郭效宗典型病例:侯xx,女,32岁。1967年4月5日就诊。主诉:右肘部疼痛1年余。一年前,被汽车撞伤,致右手及肘部肌肉撕裂。住院治疗1个月后,病伤 愈,但肘关节及臂外侧仍抽痛。曾采用封闭、按摩治疗无效,前来要求针灸治疗。查;右肩胛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均有轻度萎缩,右手指张力高。治取天牖穴,用 温刺法隔日针1次,连续治疗2个月症状消失。张xx,男,54岁。1960年4月16日就诊。主诉:胃脘部疼痛。诊为:胃痉挛。口服并注射止痛剂后,疼痛缓解,但疼痛经常发作,钡餐检查为胃溃疡。曾 服胃舒平、香砂六君子丸、健胃散等药,仍然时好时犯,故要求针灸治疗。检查天牖穴处有明显压痛反应,故取之。用温刺法,气至手指及背部,隔日针1次。共针 治48次,检查胃部溃疡愈合,胃疼消失而愈,1年后随访再术复发。
7.翳风【取法】耳垂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主治】⑴流行性腮腺炎 ⑵牙痛(齿根膜炎)⑶面瘫 ⑷急救 ⑸偏头痛【机理】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善于驱除风邪,治疗风病以及穴位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刺灸法】直刺,药物注射,指压【治疗经验】◎李尊桂操作:用28号1.5-2寸毫针直刺,得气施行捻转泻法,至感传向后牙传导为止,留针30分钟。注意需深针1.5-2寸,浅则无效。典型病例:黄xx,女,3岁。1987年8月3日就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发病2天,左腮红肿疼痛,体温38.6℃,舌红,脉数,白细胞总数12000,中性80%。予针刺左侧翳风,行针3分钟,疼痛基本消失,留针30分钟,次日又针1次而愈。李xx,男,19岁。1985年5月8日就诊。诊断:后牙痛(龋齿)。患者牙痛2天。查:牙龈无红肿,见龋齿。予针翳风进针2寸,感传向后牙放射,1次而愈。◎彭静山:翳风穴适用治疗齿根膜炎引起的牙痛均1次而愈。其疼痛特点是自发的、持续的,在敲打痛牙时,疼痛更加剧烈。操作:用28号长2寸针刺入1.5寸深,以病人感觉痠麻为度,绝大多数针入痛止。若不效,可用提插或捻转泻法,虚人用平补平泻。典型病例:李xx,男,45岁。1982年5月7日来诊。主诉:牙痛2天,昼夜不止,服药未效,痛苦不堪。体壮,面赤气粗,舌苔黄厚,口臭,以器械敲打第 2左下大臼齿疼痛剧烈,无龋齿。查脉数,询之尿赤,便燥结,口渴。诊为:胃火牙痛。依上法针取翳风穴,针入痛止,再未复发。◎吴旭初:面瘫有风湿型、气滞血瘀型、脾虚血亏型等,临证治疗时随证分型,应用相应的中药针剂,于翳风穴注射,对一些久治不效的病例(病程不超过1年),能提高疗效。操作:将10%川芎、防风注射液各lml,用皮内针头注入翳风穴,向乳突下面神经出口处缓慢注入,注意切勿刺伤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典型病例:丁xx,男,23岁。左侧周围性面瘫2个月,在当地医院经中、西药、针灸治疗无效,由其兄引来求治。诊时见口唇向右,笑时更明显,即用10%川芎、防风小剂量翳风穴注射,隔日1次,3次后症状好转,10次后恢复正常。◎周文彬:运用扣翳风穴,抢救溺水窒息、中暑、晕针等病人复苏效果良好,一般3-5分钟即能见效。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医者站在病人的头后或前面,双手的中指分别正对左右翳风穴,其余4指卡住头部,然后,中指有节律地不停地作扣压翳风穴的动作,强度和时间由病情而定。晕厥病人以苏醒为度,半清醒病人以能忍受为度。典型病例:李xx,男,14岁。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下乡的巡回医疗中,突听哭喊呼救声。近见患儿因洗澡被水淹而致呼吸甚微,全身发紫,脉微欲 绝,形如死人。立即将患者放在斜坡上,头向下,一医作人工呼吸,我站在患者的头后,重扣翳风穴。经约6分钟,患者开始呻吟,续经20分钟的抢救,患者吐出 水和饮食约3O00ml,脉复,面亦转红,脱险。蔡xx,男,23岁。1970年5月某天下午突然中暑、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当即重扣翳风穴1分钟许,呻吟转苏。周xx,男,8岁。有癫痫史,一天突然发作,昏不知人,良久不醒,家人找我救治,即重扣翳风,使之复苏。按语: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从多年的经验,用中指扣压,强刺激,对多种急危证及晕厥的抢救,确有醒脑复苏的效果。◎吴绪平:针刺翳风穴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笔者体会有二:一、根据现代神经解剖与神经生理学知识,本穴深层组织结构相当于颈上神经节,针刺该穴可直接影响 颈上神经节而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及时地控制偏头痛发作,二、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针刺的深度与角度,即深度为1.5寸,角度必须向对侧乳突,针感放散 至咽喉或舌根者效佳。操作:常规消毒后用30号2寸毫针,右手持针,沿下颌角与乳突之间进针,向对侧乳突深刺1.5寸,手法以捻转为主。患者应有明显的酸、麻、重、胀及热感,绝大多数针感可放散至咽喉或舌根部,表示针刺深度与角度得当,一般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35岁。于1987年4月8日就诊。主诉:左侧头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5年。每在劳累、情绪激动或室内空气不良(烟酒薰染)时易诱 发。发作时,左侧头额部呈搏动性疼痛,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曾多次服止痛药无效,故来就医。检查:慢性痛苦病容,神疲体倦,颅神经检查阴性,舌淡苔薄微 黄,脉弦。处方:翳风。按上法操作,第l次针后头痛即刻缓解,共针6次,头痛未作。注意事项:针刺本穴易于刺伤血管,引起出血。故需缓慢进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8.角孙【取法】正坐或仰卧位,折耳在耳尖端,颞颥部入发际处取穴。【主治】⑴急性结膜炎 ⑵流行性腮腺炎【机理】角孙穴为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穴,功可清泄三焦、肝胆之火,通经活络止痛。【刺灸法】火柴棒吹灸;灯心草灸;小艾条直接触点灸【治疗经验】◎陶厚福:此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效果甚好,每日灼灸l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2-3次治愈。操作:医生右手持火柴划燃后立即吹熄,趁火柴头剩余火热迅速对准角孙穴点一下,略停1-2秒钟,吹气一口。如此反复操作3-5次,使局部皮肉有灼热痛感即可。典型病例:欧xx,男,20岁。1989年9月15日就诊。诊断:急性结膜炎。患者2天前眼部烧灼痒痛,有异物感,影响睡眠。今起床后头痛、流泪、畏光, 兼口苦、烦热、便秘、尿赤,脉弦。检查: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兼少许脓性分泌物。曾服中西药、抗菌素和外滴眼药水未见少效,前来要求针灸治疗。施以角孙穴 火柴灸1次后,眼痛消失,异物感明显减轻。次日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明显减退,流泪、畏光明显减轻,再用上法复灸1次治愈。注意事项及禁忌:每次火柴灸的次数不可过多,以防起泡,影响治疗。火柴不能离穴太远,以防火热散失,影响效果。注意跟部卫生,宜戴有色眼镜,切勿抓破灸处,以防感染。◎王松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效果甚好,除个别患者并发睾丸炎配合体针治疗痊愈外,其他均用本法治疗,1-2次痊愈,无1例不良反应。操作:令患者坐位,取其患侧角孙穴,右手拇、食持一根火柴,擦燃后,(勿使棒头火旺)立即快速点烧在穴位皮肤上,一点即起,以发出清脆的“喳”声为准,如 不成功,再点一次。若两侧腮腺发病,则两侧穴位均点灸。一般点灸后第2天即愈。1次未愈者,可在原穴上再点灸1次。点灸时患者只感到有一过性疼痛,局部皮 肤有轻度烧伤,可不作任何处理,亦无任何副作用。个别患者如有感染,可涂龙胆紫药水即可。典型病例:周x,男,5岁。1982年8月5日初诊。诊断:痄腮。患儿5天前始精神不振,饮食减少,恶心欲吐,体温38.5℃,2天后发现双侧腮腺肿大, 咽部疼痛,体温升至38.9℃,经治病情未见好转。面红耳赤,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两腮部肿大如鸽蛋,局部灼热,硬而拒按,吞咽不利,张口疼 痛,咳嗽无痰,微恶寒,便结溲赤,舌质红苔黄粗。症属时疫温毒,挟痰火积热壅滞少阳、阳明。诊断:疼腮并咽喉肿痛(扁桃腺炎)。即用火柴棒点灸双侧角孙穴 1次。次日家长来告,患儿肿痛消失而愈。◎翟兴明、翟润民:笔者用灯火灸角孙穴对流行性腮腺炎有特效。典型病例:蔡x,男,3岁。1986年5月7日就诊。代诉:两侧腮部肿胀伴发热3天。患儿两侧腮部肿胀,张口困难,影响咀嚼,曾用西药治疗无效而改灯火灸 治。检查:体温39.7℃,两侧腮部漫肿,局部灼热,坚硬拒按,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脉证合参,证属时行温毒,痰火积热,循经壅滞于少阳而成。法宜疏风 热,解疫毒,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处方:角孙穴(双)。治疗经过:用灯心草蘸菜籽油点燃,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之后亦快速离开穴位,此时有一清脆的爆破 声,表示点灸成功。灸后当晚热退身和,第2日局部肿胀消退而愈。◎张有全操作:选用市售的灸用艾条,拆散,揉细,制成像灯草一样粗细的小艾条,将其点燃后对准患侧穴位直接触点灸4下,每日灸l次,轻者或病情好转者隔日灸1次(每次触点灸3下),3-7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王x,男,7岁。1989年3月16日就诊。患儿左侧腮部肿胀1天。症见:恶寒发热、流涕,左耳下腮部肿胀,压痛明显,不红,咀嚼不便,苔微 黄,脉浮数。诊为:痄腮(表重风热)。治以疏风解表,消肿散结。取角孙穴依上法灸治3下,隔日来诊,诸症大减,共灸2次痊愈。◎殷庆兰:灯心草灸治流行性腮腺炎。典型病例:史xx,男,3岁。1982年3月2日就诊。诊断: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左耳下腮部酸痛肿胀2天,咀嚼不便,伴轻度发烧,体温37.2℃,精神尚 佳,脉浮数,舌质红苔薄黄,大便干,小便黄。辨证:脉症合参,证属风热上犯,热毒郁滞。处方:角孙。灸1次两侧之角孙穴,第2天局部腮腺变软,不再继续肿 大,体温正常,2-3天即痊愈。按语:如患者体温在39℃左右则一定要配合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治。
9.耳门【取法】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处,张口取穴。【主治】耳壳痛【机理】此为局部用穴,放血有泻热止痛作用。【刺灸法】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喻喜春:耳壳痛有全耳壳痛,亦有半个耳壳痛者,痛苦非常,不能触摸,遇冷不减轻。每天放血l次。此法对耳鸣、耳聋亦有一定疗效,2-3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3个疗程后,耳鸣多有显著减轻或消失,部分耳聋病人可提高听力。操作:先用右手拇指按摩耳门穴约l分钟,如有络脉怒张则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1-3ml。如络脉不显,则可点刺皮肤用双拇指挤出血约lml。典型病例:何氏,女,57岁。1978年10月5日就诊。诊断:右耳壳神经痛。患者素无耳病,于田间劳动后,突感右耳壳跳痛,已有5天,因痛不能参加劳 动,也不能睡觉。用中药外敷及服止痛片均无效。耳壳不能触摸,皮肤无变化。诊见:穴位处有明显络脉怒张,当即点刺出血约3ml,当夜能睡,复又放血1次而 愈。
10.丝竹空【取法】眉梢外端凹陷中。【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癔病性偏瘫或截瘫(下肢全瘫)⑶坐骨神经痛【机理】丝竹空是手少阳三焦经穴,本穴对体质强壮患者施凉泻手法能起到“盛则泻之”的作用,故对急性腰扭伤能疏通经气、活血止痛。因能调理三焦气机,故对癔瘫、截瘫有效。丝竹空对坐骨神经外侧痛(少阳痛)施凉泻法,为同名经远道取穴法。【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叶成鹄:丝竹空治疗急性腰扭伤,在行手法时令病人自行来回走动,活动腰部,当即止痛。大多数患者l次即愈,最多2-3次。左侧痛取左丝竹空,右侧痛取右丝竹空,双侧痛左右交替使用。坐骨神经痛,本法适用于下肢外侧痛(少阳经痛),效果满意。取患侧穴,双侧疼痛则左右交替使用。用本法治疗癔病性偏瘫或全瘫,一般1-3次即愈。偏瘫取患侧,全瘫则左右交替使用。操作:左手拇、食指提捏丝竹空穴,右手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针尖朝鱼腰穴,平刺进针,令病人吸气,进针后行提插手法,轻按重提,待局部产生强烈酸 胀感觉后再令病人吸气,同时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4次,有的患者出现凉的感觉,如不应,可重复再作2-4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可重复捻转1-2 次。典型病例:奥斯本,男,36岁。1985年3月笔者去澳大利亚讲学时一天上午由4人抬着患者前来求治。诉说今晨由于抬重物右腰部突然扭伤,活动困难,疼痛 难忍。当即用上法针右侧丝竹空穴,行手法后,疼痛大减,腰部已能活动,嘱病人在诊室内来回走动10分钟,再行捻转手法1次,病人疼痛消失,起针后活动自 如,自己步行回家。孙xx,男,49岁。患者1986年12月23日晚因受凉后感觉左下肢疼痛难忍,活动困难,于第2天上午即来针灸,由人搀扶进入诊室。查左腰部及下肢外侧疼痛,步履困难,脉弦,苔薄白,诊断为腰腿痛(少阳经型)。于丝竹空行手法后,自觉疼痛好转。徐XX,女,31岁。1981年3月由于吵架生气后突然双下肢不能活动,在哈尔滨某医院诊断为“癔病性截瘫”,经当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于1981年 8月26日来京求治。患者由2人抬进诊室,面容忧郁,时有太息,两下肢不能动,肌肉略有萎缩,皮肤温、痛觉存在,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存在,巴氏征未引出, 脉细弦,舌质深红,苔薄腻。证属肝气郁结,经脉阻滞。当即用本法施针,在行针和留针过程中,向病人作思想解释工作,20分钟起针,病人由一人搀扶可慢慢行 走。嘱第2天再来治疗,第2次来时已能自己慢步行走,又针2次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本针法针感强烈,故对老人、孕妇、体弱和有心脏病者禁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患者采取坐位,癔病性偏瘫或截瘫、坐骨神经痛采用卧位。
足少阳胆经穴1.完骨【取法】在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取穴。【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机理】完骨穴是足少阳、足太阳交会穴,功可祛风、清热、通经活络。【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陈仓子:完骨穴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获良效。操作:针尖向耳垂方向刺入1.5寸。手法泻法,使针感放射至病侧头部,留针至疼痛消失。典型病例:周xx,男,26岁。1988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右偏头痛10年余,近日发作。患偏头痛10年余,每遇精神紧张、工作疲劳或喝酒后即发 作。以右侧头痛为多,发作时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严重时两侧均疼痛。经北京xx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治未效。患者因复 习交通规则,头痛又作。眼底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脉证合参,此属脑络瘀阻,清阳不达,浊阴翳蔽,因而作痛。治宜活血行瘀,祛风止 痛。完骨穴按上法操作,使针感放射至右侧头部,留针15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随访1年多,未见复发。按语:完骨穴的针刺深度,文献记载只可针3-5分深。可是验之临床,则见效甚微。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一定的针刺方向,针刺1.5寸,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疗效会大大提高。
2.风池【取法】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穴时耳中有胀感。【主治】⑴眩晕症 ⑵下颌关节风湿痛 ⑶颈部肌肉风湿痛 ⑷骨痹腰痛 ⑸暴发火眼 ⑹脑外伤后头痛 ⑺面肌痉挛(风寒稽留型)⑻偏正头痛【机理】风池为治风之要穴,为手足少阳、阳跷、阳维之会穴,少阳为枢,跷主矫健,阳维维系诸阳而主表,肝胆相表里,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极易化火动风,故风池对内风、外风以及运动系统疾病疗效较好。【刺灸法】斜刺,穴位注射【治疗经验】◎肖继芳:用维生素B12注射于风池穴内,治疗女性眩晕患者,见效极快。操作:用维生素B12 1支(规格不限),以5号针头,在穴位常规消毒后,直接注入一侧风池穴内。注射不必找针感。注射后令患者静卧或静坐休息5分钟左右。典型病例:宾xx,女,27岁。1989年5月18日上午因头晕欲吐3天,由其爱人扶着来诊。经四诊合参,诊为气郁型眩晕,以250微克的维生素B12 1支注射右侧风池穴,休息5分钟后,眩晕大减,可自己行步回家。次日,患者已能自己骑自行车来诊,按原方法再注射1次,眩晕症状未再复发。◎周静玉、王茜、高淑媛:选取风池做为主穴治疗眩晕症痹证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操作:风池穴的安全刺法是:向鼻尖平耳垂水平略斜向下刺,深度为1.0-1.5寸。针刺深达1.5寸时,针尖靠近枕下三角的外角或上角,与颈后神经丛,动、静脉丛,椎动脉关系密切,据此深度无不良后果。如超过,同时针尖略偏向内侧时,其后果严重,可刺伤延髓危害生命。典型病例:贾xx,男,44岁。干部。头目眩晕不能行走3月余。3月前因情志不遂后觉眩晕、耳鸣、颈部不适,如虫爬感,并有麻木感。曾治无效来诊。舌质紫 暗,苔白,脉细缓,行走需人扶持。诊断:眩晕症。此属肝郁不疏,气血不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即取风池穴,应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局部产生胀 感,并令针感传至头顶部,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针后即觉眩晕减轻,翌日就诊诉昨日午后,头清目明,但当日晨起后,又觉眩晕,但程度较前为轻,续用 上法治疗10日,诸症基本消失,临床治愈。张XX,女,45岁。自诉:左下颌关节痛月余,咬嚼食物时疼痛加重,并有关节弹响,服用消炎痛后痛减,停药后又复发,既往有风湿痛病史。查:左下颌关节略 高于健侧,压痛明显,张口仅容2指。诊断:左下颌关节风湿痛。针刺左风池穴,令针感向面部扩散,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加用艾条熏灸,其温热感 传至病所。针灸之后即觉下颌关节处疼痛明显减轻,张口可容3指,翌日诊,关节处留有酸楚感,继续针刺3次,诸症消失,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纪xx,女,48岁。自诉1周前因工作中汗出当风加之劳累,感觉左侧颈部板硬,跳痛,头部转侧不灵活,且转动头部时疼痛加重。查:左风池穴处压痛,舌苔薄 白,脉沉细弦,颈部转动不能,痛处无红肿。诊为颈部肌肉风湿痛。治以祛风疏筋活络法。取风池穴(左侧)针刺得气后加艾条温和灸。留针30分钟,亦灸30分 钟。针灸后即觉颈部轻松,可以轻微转动,疼痛减有五成。经上法治疗3次后,须部疼痛消失,转动灵活而告愈。按语: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穴位脑后,与风府穴相平,因其穴性长于祛风,风为百病之首,故其功效较多,能解表、祛风、清头目、利官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舒肝利胆、行气解郁。笔者应用此穴为主治疗内、外、五官、皮肤等各种疾病获满意疗效。◎曾祥龙:在门诊工作中,凡遇到颈椎、胸椎及腰椎和尾骶椎的增生所致疼痛症,取此穴针刺治疗均有效。操作:用28号3寸毫针向对侧眼眶内下缘刺进0.6-1.2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轻轻捻转,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止,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45岁。患者于1984年8月8日晨,起床后感觉腰微胀疼痛。经活动一阵后,又觉轻快。上午办公时间较长,起身时,疼痛如前。下午 遂来本科就诊。经摄片报告腰4-5椎体唇样增生。其患者身体较胖,舌红,边有瘀点,舌苔白黄兼腻,小便正常,大便软,脉濡。诊断为湿邪凝滞督脉所致的骨痹 症。治当除湿通络,化瘀止疼。余用针刺风池穴,行针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疼痛消失。按语: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与阳维脉在后项侧交会,并在后项通于督脉。针刺此穴,其效可直接作用于腰椎(督脉),故可除湿通络,化瘀止痛。◎阎庆瑞:暴发火眼,现代医学称急性结合膜炎,中医称“天行赤眼”。以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为治则。笔者以循按风池针治此症疗效捷速,多能治愈。操作:令患者侧卧,两手抱膝,头尽量低向膝部,使颈部肌群处于紧张状态。穴区皮肤消毒后,以切刺法刺入穴区,得气后,术者右手中指弯曲,用中指第2关节沿 风池穴上方胆经循行线经过枕至顶、额,循序轻轻叩打和推按,反复数次。然后,施以疾徐泻法,使针感沿胆经向眼区放散,达到气至病所的要求。留针20分钟。 注意针刺方向应向对侧翳风穴,但要与身体冠状面水平刺入,深度应以环枕后膜外为准,禁忌刺入枕大孔及髓内。一定按要求体位针刺,否则针感不理想。典型病例:李X,女,22岁。1960年3月4日初诊。两眼红疼已3日。3天前发现左眼痒痛,羞明,逐渐加重,次日右眼亦出现红肿,两眼涩痛,分泌物增 多。第3日,症状加重。两眼巩膜极度充血,眼睑水肿,右眼甚,眼眵多,影响闭合,两侧瞳孔等大。舌质淡,苔黄,脉数无力。证属肝胆火炽,治宜清肝胆而明 目。取穴风池(双)。按上法操作,针后患者自觉眼痛减轻,次日肿胀和结膜充血消失,共治疗3次痊愈。按语;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位,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对暴发火眼有祛风、清热,泻火的功能。加以循按手法使气至病所。此穴不但是治疗暴发火眼验穴,也是治疗其他眼病要穴。◎钟思冰:笔者用复方当归液风池穴注射治愈脑外伤后头痛l例。随访15年,未见复发。操作:取无菌2ml注射器,6.5-7号注射针头,局部常规消毒后,向对侧眼眶下角迅速进针后,徐徐刺入肌肉1寸许,得气后,回针检查无回血即缓缓推药,双侧各lml。病例:王xx,男,21岁。1974年5月13日就诊。诊断:脑外伤后头痛。患者于半年前,因摔伤,昏迷1小时多,后见恶心、呕吐,头痛,右下肢偏瘫,经 笔者用针灸治疗下肢告愈,唯头及眼部胀痛,看书及想问题时加重,怕吵闹,心烦,夜寐多梦,双下肢麻木。后头有压痛,舌紫暗,前端有粟状红点,脉沉涩。证属 瘀血内阻。处方:风池穴位注射。按上法操作,得气后缓慢推药,胀、麻、痛感自枕部向上放射至颜颥部、前额、眼眶。出针后针感持续2-10小时许。隔日注射 l次,15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l个疗程。3个疗程后,诸症若失。随访10余年,仅深夜看书过久偶觉头痛,余无恙。注意事项及禁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得气后,应回抽无血再行推药。出针后有出血,速以干棉球压迫止血。空腹禁针,有发热应暂时中断治疗。按语:风池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之功。主治头部诸疾。复方当归液有补血、活血化瘀之功。本法针刺与活血化瘀药注射方法相配合,二者共同作用,对病变部位产生迅速而强烈的刺激,达到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消除病患、恢复机体正常生理机能之目的。◎李连生: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先前多采用取患部穴位,如承泣、四白、攒竹、阳白等穴,效果均不太理想。一次治视神经萎缩患者,针风池后,自觉眼部发热, 看东西较前清楚,眼部紧束感亦消失。故考虑到面肌痉挛多始于眼区,伴面部紧束感,遂用此穴治疗本病,效果明显,一般一侧面部痉挛患者,仅取一侧风池,左病 取右,右病取左,10次后左右交换穴位,双侧痉挛可取双侧。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需3-4个疗程。操作:头略低,用28-30号2寸毫针,针尖朝向鼻尖,作小幅度提插,小频率捻转。一般进针1.5寸左右,有麻胀感放射至前额、太阳等部位即可。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典型病例:叶x,女,38岁。1987年12月3日就诊。诊断:左侧面肌痉挛。以眼区为重,开始仅为间断痉挛,近月余频繁抽动,影响工作和睡眠。经中药、 封闭及针刺局部穴位效不佳。先取右侧风池穴,施泻法,使麻胀感至眼区,行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针后即觉眼部轻松、紧束感消失,抽动减小。 20次后,抽动基本消失,仅情绪激动时有微弱抽动,巩固治疗10次后而愈。◎王会东:用此穴治疗面肌痉挛风寒稽留型或面瘫合并面肌痉挛者。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左手食指按压穴位下方,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1-1.5寸,得气后,引丹田气至右手食拇指持针用力顶按,推而纳之,催气至 同侧眼周,务使发热2-3分钟,每日1次,留针40分钟。注意勿向内上方刺入过深,免伤延髓,患者坐位闭目,细心体会针感;针刺前先用手指沿胆经叩击至前 额3遍。典型病例:刘XX,男,23岁。于1985年5月11日来诊。右侧面肌痉挛12天,眼睑抽动连及口角,并有拘紧感。证属风寒稽留型。针右风池穴1次症状减轻,3次显效,5次而愈。按语: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宜远端取穴,气至病所。风池穴邻于颜面,气至病所无需通过关节,气至率较高。风池穴又为风邪所汇之处,针风池气至病所加施热补手法,可温经散寒、祛风止痉,内风外风皆宜。但若此证日久,或属其他证型,应辨证配穴,风池一穴难以胜任。◎张唐法:此穴对偏头痛及枕大神经痛能立即减轻或即愈,重者2-3天可好。操作:用30号2寸毫针,针刺同侧,针尖向对侧眼眶内下缘刺入1.2-1.5寸,得气后轻度提插,捻转,使针感传导至同侧颈部,至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20一30分钟。典型病例:赫XX,20岁。患者原有偏头痛发作史,每发一次少则3天多则1周。今日9时许,突发左侧头痛剧烈,伴有呕吐,左目赤,取左侧风池,刺入后,疼 痛立即减轻,再提插、捻转1分钟后,症状基本消失,留针30分钟。于第2天尚有轻微疼痛,又针1次痊愈,观察1年未复发。汪xx,女,40岁。1987年10月24日就诊。诊断:枕大神经痛。患者于10月17日发病,右侧后枕部疼痛,连及右耳后,昼夜不绝,夜不能入睡,经服 镇静安眠药无效。兼见颈项不能转侧活动。经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为该科疾病。患者曾于3年前发作一次,经针刺治疗半月后完全恢复。现检查枕骨粗隆下枕大神经分 布处压痛明显。针刺右侧风池,痠胀放射至右枕及右颞部,疼痛基本消失。留针30分钟,第2天主诉夜晚可以入睡,但患处仍有轻微疼痛,又针1次疼痛消失。第 3天巩固治疗,3次痊愈。
◎张颖:风池穴治疗偏头痛,令气至病所,当即止痛。操作:选准穴后,以指切法进针,针尖微朝下,向对侧眼眶内下缘方向刺入针1.5寸左右,用捻转泻法,令针感至颞部及眼区,有电击样感觉。严格掌握针刺方向,且勿刺过深,以免伤及延髓及刺入蛛网膜下腔造成出血。典型病例:纪xx,女,47岁。1988年5月30日就诊。患者右侧头痛20余年,经常发作,每遇生气时加重,每次发作持续2-3天,不能工作。昨日又复 发,伴恶心、呕吐,入睡困难,经服麦角胺无效。检查:右侧颞浅动脉怒张,舌苔黄,脉弦细。辨证:肝郁气滞,久郁化火,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取穴:风池。依 上法操作,留针20分钟,疼痛缓解,治疗10次后,疼痛消失,又巩固治疗10次,至今随访未见复发。◎邢贵方:风池穴治疗枕大神经痛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轻者1-3次治愈,重者3-7次即愈。此外,对颈项强痛、肩背痛、目赤痛、鼻渊、眩晕等病效亦甚好。操作:用31号1.5寸毫针,针左侧风池时针尖向右侧目锐眦方向进针,针右侧风池时针尖向左侧目锐眦方向进针,深度约0.8-1寸,得气后,押手的拇指按 在风池穴的下方,刺手的拇指向前缓慢捻转1-2分钟,至局部痠、麻、胀感并向同侧头顶部或眼眶部放散为止,留针20-6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15分 钟行针1次,以加强止痛效果。典型病例:张xx,男,40岁。1983年7月4日就诊。诊断:枕大神经痛。患者发病7天,7天前突然出现右枕部疼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 剧,并向右头顶部扩散,剧痛难忍,呻吟不止。检查:右枕部皮肤针刺觉过敏,局部有紧张感,右乳突与枕外粗隆连线的中点压痛明显,并向头顶放散。诊断:枕大 神经痛。治疗:针刺风池。行针2分钟后疼痛基本消失,留针60分钟,何日l次,5次治愈。◎刘凡:治疗偏正头痛,不仅即时止痛,而且很少复发。每于疼痛发作前或发作时针之,轻者1次即愈,重者3-5次治愈,最长2个疗程左右均能达到痊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2.5-3.0寸毫针,刺入皮肤后,毫针的针尖斜向内上,向对侧眼窝方向深刺,如针尖触及骨质,可退针至皮下,变更方向,稍向外侧 紧靠骨边缘深可达2.0-2.5寸。毫针所过之处有颈上神经节、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椎动脉、颈深动脉、枕大动脉、枕小神经等。针刺入 时,多出现较强针感循胆经传导,外侧至耳颞部,上部传至头顶,并向前传至前额直抵眼部。采取原处捻转手法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 l次,一般针刺后头痛即止,或明显减轻,头晕头沉随之消失,立即感到头清目明。典型病例:赵x,女,35岁。1964年8月1日就诊。诊断:偏头痛。患偏头痛7年。经常发作,每发作1次持续3-5天,痛苦难忍,曾多方求医,收效甚微。查体无其他异常。治疗每日针l次,连针5天即愈,至今未复发。注意事项:针法要根据患者虚实、病情轻重而异,对虚者、病轻者手法宜轻。加强手法时,一般采取原地捻转法,禁用提插法。对老年动脉硬化者,施行手法宜轻, 以免引起深部出血。针刺入后,如无针感,可将针退至皮下,再改换进针方向,逐渐深刺,如浅刺至4-5分即出现针感,还可继续深刺出现第2次针感,并较第1 次更为强烈,对顽固性头痛疗效甚佳。
3.肩井【取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主治】⑴急性乳腺炎 ⑵坐骨神经痛 ⑶下肢痹痛 ⑷颈淋巴结结核 ⑸落枕 ⑹颈椎病【机理】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具有散风祛邪,通经活络,调气行血,清肝利胆之功,故可以治疗以上有关病症。【刺灸法】直刺;平刺;挑治【治疗经验】◎高殿奎:肩井穴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甚好,轻者1-2次,重者2-3天即治愈。此外治疗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汁不下,瘰疬等病效果亦好。操作:用28号或30号长度为2寸毫针直刺其穴,深度为5-8分,用泻法,使患侧肩部或胸部或上肢出现针感。持续行针3-5分钟,即可出针,每日2次,痊愈为止。典型病例:于XX,女,26岁。1987年11月3日就诊。诊断:急性乳腺炎。患者发病5天,乳房肿痛,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体温38.9℃,WBC总数21400,中性83%。针刺肩井行针1分钟后,疼痛基本消失,其他症状缓解,每日针2次,2次治愈。按语:乳痈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或胃经积热所致。肩井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足少阳经筋系于膺乳,足阳明经脉通行于乳房,肩井清胆泻胃、调气通经,故是治疗乳痛的有效穴。◎贺同崎、朱兆亮:肩井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见效快。操作:选用30号毫针,直刺0.5-0.8寸,缓慢捻转,以患者肩部有痠胀感,并循经向下传导为度。留针30分钟。注意不宜过深,以防伤及肺尖。典型病例:李xx,男,54岁。左下肢疼痛10天。患者10天前因受凉而诱发。左侧肢体后侧疼痛,活动受限,自觉臀部及小腿发凉,得热略舒,遇冷痛加。查 体:左侧臀部压痛,并向小腿后侧放散,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辨证:寒湿痹证(坐骨神经痛)。治以温阳散寒,通经活络。选穴:肩井。针刺2日后,疼痛明显 减轻,5次后,基本治愈,自动停止治疗。◎阎秀莲:本穴治疗下肢痹痛效果很好,急性的1次治愈,慢性的每日针l次,一般1疗程(10次)可愈。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健侧肩井穴,深1寸,用强刺激捻转30次,得气后令患者带针活动患肢,行路,上下楼梯,留针30分钟。注意不宜过深。孕妇禁针。典型病例:张xx,男,36岁。1985年12月10日就诊。诊断.下肢痹痛(行痹)。患者左下肢窜痛半年。自左侧腰部沿大腿后侧窜至左足跟部,疼痛呈阵 发性,左下肢活动受限,走路拖地,不能下蹲起立,卧床转侧困难,天气变化或劳累后症状加剧。直腿抬高试验约30度,血沉40mm/小时,臀点、腘点、腓点 有明显压痛。针刺右肩井穴1寸,捻转得气后做功能活动,当即疼痛减轻,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痊愈。按语:肩井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少阳为枢,阳维维络诸阳,针肩井,使枢机通利,诸阳和调,则痹痛除矣。用健侧之肩井治患腿,乃下病取上,左病取右也。◎翟兴明、翟润民:挑肩井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效果良好。因本病是慢性病,故需10天挑1次,连挑3次可以治愈。操作:在肩井穴附近找结核点(此点为浅红色丘疹,压之不退色),如无疹点可在患侧肩井穴进行挑治。常规消毒后,用大号缝衣针或小号三棱针,挑破皮肤,把其 中的白色纤维一根根地挑断挑尽,然后用消毒纱垫按压片刻,以防出血,最后盖以敷料即可。10日1次,次与次之间应错开挑治。如有条件,可用麻药作一皮丘进 行挑治,但麻药不可过多,以免影响疗效。治疗期间避免用肩挑东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但忌吃辛辣、酒、鱼腥等物。典型病例:谢xx,男,6岁。1979年6月7日诊。诊断:颈淋巴结结核。患儿右颈部患淋巴结结核已半年余。如花生米粒大,质硬,可活动,共4枚,均无痛觉。x线检查:心肺(-)。予以肩井穴如法挑治,10天后复诊,核缩小变软,共挑2次痊愈。按语: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其病多由于肝胆火盛,灼液为痰,痰火上升,结于颈项而成。颈项为少阳经脉所过,肩井穴可清肝泻胆,调气行血,化痰散结,故用此穴治之而获愈。◎高洪宝:此穴治疗落枕、颈椎病、肩背痛效果很好,每日针1次,轻者l-2次即愈,重者3-4次症状即可消失。操作:用28号2.5寸毫针,以《内经》“浮刺法”从肩井穴横刺斜向颈部刺入2-2.5寸,捻转l分钟后,提针至皮下再向肩胛部、肩峰部,提针至皮下再向 锁骨依次而刺,每个方向针刺后,均捻转1分钟,留针30分钟,起针后令患者活动颈部和肩部。注意: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患者禁用;勿垂直深刺,以免伤及 肺脏而造成气胸。典型病例:梁x,女,36岁。1987年6月5日就诊。患者今晨起床后即觉颈部痠痛,不能回转,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背部,头向左侧倾斜。取肩井穴用“浮刺 法”沿皮刺入,并向颈部、肩胛部、肩峰、咽喉部每个方向针刺后,均捻针1分钟,以后留针30分钟,起针后,颈部活动立即恢复正常。王xx,男,48岁。1988年2月16日就诊,诊断:颈椎病。患者颈项部疼痛,放射至右肩胛部和后枕部,右手拇指和食指麻木,已经2周。曾于某医院X摄 片诊为“颈椎病”。曾用按摩和封闭方法治疗无明显效果,故要求针灸治疗。取肩井穴用“浮刺法”将针从穴位依次向颈椎、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中部等透刺,每 个方向均捻转1分钟,频率为200次/分,留针30分钟,针后颈部疼痛和手麻症状均立即消失,为巩固疗效又针2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4.环跳【取法】侧卧,屈上腿伸下腿,在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之外1/3与内2/3交点处取穴。【主治】⑴坐骨神经痛 ⑵坐骨神经损伤 ⑶急性睾丸炎、脱肛 ⑷癔病性瘫痪【机理】环跳穴为胆经腧穴,与膀胱经相交会。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足少阳“主骨所生病”,根据经络的分布、主病,结合环跳穴位于骼部,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环跳穴是治疗腰骶部和下肢疼痛、瘫痪的主穴。【刺灸法】直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李延芳、李玮: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3-3.5寸,针感要求放射至脚趾,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黄xx,男,35岁。坐骨神经痛半年余,时轻时重,劳累或阴雨天加重,右腿刺痛,环跳穴有明显压痛,放射小腿外侧,直腿抬高试验15度,曾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明显,来我科针刺治疗。取穴:环跳,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针后疼痛明显好转,治疗2次而愈。◎喻喜春:用环跳穴放血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以及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效。每隔1-3天放血1次,每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3个疗程。对坐骨神经损伤以痛型效果最好,一般1个疗程可愈,对麻痹型和混合型需2-4个疗程,逐步改善症状。操作:放血时取坐位,平尾骨尖外侧一掌,以掌指关节为宽度取穴。此处肥胖人有时有细小络脉出现,点刺后出血3-5ml,或点穴位皮肤后拔罐,出血5-10m1。典型病例:王x,女,10岁。1989年7月5日就诊。诊断:左坐骨神经损伤痛型(注射药物引起)。患者6天前因感冒发烧,于左臀部注药,当注射完毕时, 感左腿麻木,继而疼痛,不能行走,被背回家,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摸触时痛甚,直腿抬高40度,随来我处求诊。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4ml, 2次后疼痛减轻,5次后痊愈。◎管正斋(遗作)管遵惠(整理):操作:侧卧取穴,伸下腿屈上腿,躯干略前倾,在骶管裂孔、股骨大转子与骼嵴上缘联线之三角形中点取之。首先直刺到2-3寸时,即有针感传导,如治疗前阴 病,则将针提至0.5-1寸深,针尖向前阴方向再进针1-2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传到前阴部。如治疗肛门疾患,则在获得针感后,将针提至 0.5-1寸深,针尖向肛门方向刺1-2寸,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传至肛门。在针感传至病所基础上,尚须根据证候虚实,分别施以“拽拉升提”或 “拽拉行气”手法。“拽拉升提”多用于脏器下垂的虚证,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操作方法是,气达病所后,拇指向前顺经单向捻转,使肌肉纤维缠住针体后, 和缓、有节律的向上拽拉针体,使针身牵动周围组织,病人即会产生牵动收缩之感觉。“拽拉行气”手法,适用于气血郁滞不通的实证和前后阴炎症疼痛,如睾丸 炎、膀胱尿道炎、肛门术后疼痛、外痔等。操作方法是:气达病所后,拇指向后单向逆经捻转,当针体被肌肉纤维缠住不动时,掐紧针柄,和缓、有节律地摇摆针 尾,以加强和控制感应的传导。忌手法过猛、刺激过强。
典型病例:王x,男,35岁。1961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1周前右侧睾丸挫伤,当时仅有轻度疼痛。2天后,右侧阴囊红肿疼痛,伴恶寒发热。经注射抗 菌素后,热退,但阴囊肿胀疼痛不减,并放射到腹沟及腹部,伴下坠牵拉感,行走不便。诊断:右侧急性睾丸炎,副睾炎。针取环跳穴,行“拽拉行气”手法,治疗 两次后,红肿消退,症状消失。谭x,男,28岁。1974年5月15日初诊。患者1年前患痢疾未及时治疗,渐愈后遗直肠脱出,每次大便时脱出约5cm左右,疼痛流血,便后用手托扶上按 方可回纳。经专科检查诊断为:直肠粘膜不完全脱出。服药罔效。初诊时取左侧环跳,“拽拉升提”手法,1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复诊取右环跳,手法同前,2次后 未再出现脱肛,随访1年未复发。◎刘桂良:针治癔瘫,1次告愈。操作:取28号3寸毫针,爪切式进针,针尖向外生殖器方向,直刺3寸,提插泻法,使麻、触电感向下肢放射,运针2-3分钟起针,不留针(如截瘫,两手同时进针双侧环跳穴,同时刺激)。典型病例:赵x,女,23岁。1979年4月13日就诊。诊断:癔瘫。3天前因争吵被人在臀部打了一下,即感下肢麻木无力,摔倒不能行走。西医治疗无效, 由男朋友背来门诊。经神经科检查,一切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癔症性瘫痪。约余会诊。在暗示法同时,施针,两手同时操作,针刺环跳穴(双)使针感向 下肢放射,行针2分钟,起针后,病人即能行走,恢复正常。
5.风市【取法】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当股外侧肌与二头肌之间取穴。简便取穴法:身体直立,手臂下垂,中指尖所到之处是穴。【主治】⑴不寐 ⑵耳聋(外伤突发性)【机理】足少阳胆经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其经别,上贯于心,心主神志,风市为胆经经穴,故亦可治疗耳聋、不寐等证。【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万大凤:此穴治疗不寐疗效较好,每日针l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2-5次即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直刺进针1-2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40分钟。典型病例:张XX,女,54岁。1988年就诊。诊断:不寐。患者长期失眠,每晚只能睡1个小时左右,有时通夜不眠,口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予针刺风市穴,留针静止术,10分钟后,患者呼呼大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5次治愈。◎王晓兰:风市穴治突发性耳聋,早有报道,吾于临床亦有所体会,曾治疗因外击后耳窍失聪患者,取得疗效。操作:用28-30号2.5-3寸毫针,直刺2-2.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典型病例:单XX,男,26岁。1990年8月10日就诊。诊断:外伤性耳聋。患者于2天前,因被篮球击中于左耳部后,即感左耳堵闷,听力丧失。西医检 查:左耳鼓膜穿孔。令仰卧,取患侧风市穴,依上法针刺得气后,顿觉耳内通畅,堵闷感大减,听力亦有所恢复,患者半信半疑,言:是否与卧位有关,随令患者坐 起体会,确感收到满意疗效,后又留针30分钟。按语:胆经之脉由头走足,其经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耳有着密切联系。耳聋堵闷不聪,与胆经经气闭阻有关。风市为胆经经穴,有通经络之功,故用之治疗因胆经经气闭阻而致耳窍失聪,耳鸣耳聋,收到良好效果。
6.中渎【取穴】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穴。【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石症)【机理】胆经经脉,属胆络肝;故其经经穴,对于肝胆各种疾患均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绰成:笔者师承已故蜀中针灸名家任俊升先师秘传,治疗本病重症痛剧者,痛可立止,轻者痛止并有舒适感,连续治8天为1疗程。操作:取仰卧位,先寻经审穴,用中食指于膝上股外侧5寸中渎穴处,寻找敏感压痛点处针刺。用28号1.5寸毫针于压痛点垂直刺进针入1.2寸许,施强捻转提插手法,停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大腿有胀感传导。典型病例:贺XX,男,67岁。1984年11月13日诊。病人于一年半前发生腹绞痛,住市某医院治疗15天,曾诊断为胰腺炎。2月前其痛又发,经B超检 查诊为“胰头积水”,“慢性胆囊炎”。现又复发,右上腹剧痛,拒压,腹膨胀,小便短黄,面色暗淡微黄,乏神,脉微弦数,双下肢中渎穴处有压痛点。诊断:胆 绞痛。即于双中渎穴针刺留针,痛立愈,回家后晚又发作,其子以指代针重压按揉中渎痛立止。续刺5天,迄今未发。按语:中渎穴是治疗胆绞痛特效穴,考之古代文献,均未载有。能治足少阳胆脉气滞胆绞痛,实师之临床心得,值得重视。
7.阳陵泉【取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之。【主治】⑴肩痛(肩关节周围炎)、肘关节痛 ⑵胁痛(肋间神经痛) ⑶急性腰扭伤 ⑷膝关节痛、小腿肚转筋 ⑸急性胆囊炎 ⑹带状泡疹 ⑺面瘫 ⑻口苦 ⑼痿证 ⑽胆道蛔虫证 ⑾腓神经损伤【机理】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经穴,又是胆之合穴和筋之会穴,故本穴对于胆腑疾病以及筋病(包括疼痛、弛缓和拘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刺灸法】直刺;斜刺;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吕景山:余每遇胆经经气闭阻,经筋受累诸疾,均取阳陵泉为治,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功。操作:用28号或30号1.5-3寸针,速刺进针,得气后,持续捻转行针1-3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典型病例:刘XX,女,50岁。于1965年6月2日就诊。主诉:右肩臂疼痛4年余。患者于1961年冬始感两臂痠困,沉重、疼痛,抬举不能,穿、脱衣、 梳头均感困难,遇寒痛甚,曾服中药治疗,未能愈可。检查:局部无明显改变,外展60度,高举100度,试摸对侧耳,仅达百会穴处,舌淡,苔薄白,脉沉弦。 证属风寒内袭,经筋受累,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斯病。治以通闭,舒筋活络。取阳陵泉穴,针刺方法同前,行针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缓缓用 力,勿过猛。依上法针1次,疼痛缓解,肩部活动范围增大,外展80度,高举120度,摸对侧耳时过百会穴10厘米。共针3次,诸症消失,活动自如。李xx,男,25岁。1980年6月4日就诊。主诉:左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l天。患者于l天前因用力过猛以致经筋受损,气血循行不畅所致,甚则不可屈 伸。检查:左上肢呈屈曲状(约100度),肘外侧有明显压痛,舌苔薄白,脉弦。处方:阳陵泉(右)。治疗方法同前。针刺行针同时,令活动患肢,当行针30 秒时,患肢即可伸直,又行针30秒后,左肘疼痛消失,活动如常,病即告愈。◎张治国: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有如“解冻之状”,肩关节当即能活动。操作:用毫针刺患侧阳陵泉穴1-1.5寸深,得气后,如刺右侧穴时,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后退捻转;刺左侧穴时,捻转方向相反,针感向足部传导,有部分病人,针感向上传导过膝。留针20分钟,嘱病人活动患肩。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XXXX,男,52岁。1984年7月9日就诊。诊断:肩周炎。患左肩痛半年余,昼轻夜重,经服止痛药及强的松龙封闭效果不明显,左手上举不过头,后伸触不及背,肩周压痛明显。针刺阳陵泉6次后肩关节活动自如。◎◎李美琪::此穴对于急性发作的肩周炎无法抬举者,针后即时能使患肢上举活动。操作:取28号或30号1.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泻法,强刺激,嘱病人活动患肢。典型病例:张xx,女,46岁,1988年11月5日来诊,右肩关节疼痛已5月余。呈游走性,上举活动受限,局部怕冷,但无明显红肿,查肩髃和臑俞穴压痛 明显。症属风寒客于经络,不通则痛。曾针灸治疗数次,痛略减上举活动仍欠利。后改此穴强刺激,当即患肢就能抬举,手能摸到头部,后伸至腰部,共针15次而 愈。按语:《灵枢◎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阳之陵泉”。肩肘关节痛乃属于筋病,筋会阳陵泉,故用此穴而收效。◎吕景山典型病例:杨xx,男,55岁。1978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胁下疼痛5天。5天前,突然感到左胁下疼痛如刺,咳嗽加剧,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滞。 证属:气滞血瘀,络道不畅。治宜和解少阳,疏通络道。处方:阳陵泉(左)。刺入1.5寸,得气后,施以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后,胁痛顿除,令其咳嗽试之, 亦无痛感。◎兰翠英:针刺阳陵泉治疗肋间神经痛,效果满意。操作:选用28-30号毫针,直刺2-2.5寸,用捻转或提插手法,使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并向上传至胸胁部,针感以患者耐受为宜。5分钟行针l次,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23岁。1989年3月4日就诊。主诉:胸胁部疼痛l天。患者昨日搬重物不慎自觉胸胁部憋胀,刺痛,夜间疼甚,咳嗽加剧,痛处固 定。诊断:肋间神经痛。证属瘀血停留。治则:活血祛瘀止痛。处方:阳陵泉。沿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2-2.5寸,得气后,捻针时嘱患者作深吸气活动,泻 法,行针后顿感痛减大半,留针30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留针期间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刺激)◎陈仓子:独取阳陵泉治疗肋间神经痛,疗效满意。操作:捻转进针深1.2寸,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40岁。1988年10月25日就诊。右侧胸部疼痛3天,咳嗽加重,痛如针刺,无外伤史。曾被西医诊为肋间神经痛,治疗无效。检 查:第5肋间隙右锁骨中线外侧2cm处有明显压痛,舌淡苔薄白,脉微弦。辨证:气机阻滞,经脉失畅。治以调畅气机,取穴阳陵泉,如上法操作,针治1次而告 愈。按语:胁居两侧,为厥阴、少阳经脉所过。肝胆有疾,气机阻滞,经脉失畅,气血瘀阻,常可引起胁肋疼痛。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为筋会穴,具有疏理气机之功。◎吕景山典型病例:刘xx,女,85岁。1989年5月14日就诊。主诉:腰痛(扭伤)1天。昨日上午不慎将腰扭伤,疼痛难忍,不能自行穿、脱鞋袜,咳嗽加剧,由 丈夫搀扶而来。取右侧阳陵泉针之,行针同时嘱活动腰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用力。行针l分钟后,疼痛减轻一半,休息片刻,又依法行针3次,留针半小 时,痛除病愈,活动自如。封XX,男,39岁。1968年7月6日就诊。主诉:左膝关节疼痛1周。病起于7天前,左膝关节疼痛,痛引小腿外侧,抽掣,屈伸不利。查无异常,苔薄白, 脉弦细。辨证:风寒袭络,邪留关节,气血阻滞,关节作痛,筋肉失养,发为筋痹。治宜舒筋活络,通闭。处方:阳陵泉(左)。用28号3寸针,刺入2.5寸, 施捻转泻法,令针感向小腿放散为度,留针半小时,连针3次,膝腿疼痛消失,小腿屈伸自如,病即告愈。徐XX,女,27岁。1964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小腿肚转筋10余年。患者于10年前罹小腿肚转筋,每属初春、秋末之际,频频发作,每夜入睡之后均 要发作1-2次。每次发作,小腿后肌群抽成一团,持续3-5分钟,甚则达10分钟之久,每遇阴雨、感寒加重。经某医院诊为“腓神经炎后遗症”。经内服中、 西药,电疗,注射VB12等,均无效。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步履时右小腿发直,有轻微拖地之状。辨证:风寒内袭,经气闭阻,血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治宜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取穴阳陵泉。用28号3寸针,向阴陵泉透刺,针上加温针灸10壮。针灸并施,连治3次,病情缓解。又治10余次,病告痊愈,观察半 年,未见复发。按语:腰扭伤、膝关节痛、小腿肚转筋,均为经筋为病,阳陵泉为筋之所会,有舒筋通络之功,故用之其效显著。◎曾祥龙:阳陵泉穴治疗急性胆囊炎,及时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一般1-5天疼痛消失。操作:用30号3寸毫针直刺1.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强捻转约1-2分钟,到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35岁。1973年6月16日夜12时,因服冷饮诱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其爱人急来邀余出诊。诊查:右上腹剧烈疼痛,且放射到背及右 肩,时欲呕,呻吟,舌苔黄腻质红,脉弦紧,此系饮食所伤,湿热蕴积,气机阻滞所致。针刺阳陵泉,用泻法,行针2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留针30分钟后,疼 痛基本消失。◎喻喜春:带状疱疹此穴放血,每天1次,2-3次之后,能减轻症状,3-6次之后疼痛多能消失,疱疹亦干燥结痂而愈,未见留下后遗神经痛者。小儿麻痹症2-3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需5-7个或更多的疗程,多能改善症状。落枕为急性者,每天放血1次,1-3次即愈。操作:成人此处常有大小隐静脉吻合,络脉外露,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约5-10ml,小儿取患侧穴位点刺,挤出血8-15滴。典型病例:凌X,男,21岁。1989年11月2日就诊。诊断:左肋间带状疱疹。患者先感左胁部疼痛,3天后出现水疱,大小不等,疼痛异常,周身不适,水 疱满布第7肋间隙,患侧阳陵泉穴处有明显之络脉外露,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约5ml,当时即觉疼痛减轻,当夜能入睡,又刺3次,疼痛消失,疱疹多数干缩结痂 而愈。◎朱玮:此穴治疗面瘫,疗效甚佳,且痛苦小,方便易行,一般3-10次可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针尖略向下斜刺,针感要求传至脚趾,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典型病例:新xx,女,3岁。2天前不慎摔于床下,当时口角向右歪斜,左眼不能完全闭合。查体,患儿发育良好,心肺无异常,脊柱四肢正常。诊断为左侧面神经麻痹。于1989年7月10日来我科针灸治疗。取穴:左阳陵泉,依上法针刺3次后,诸症消失告愈。◎邢克利:只是口苦一症或诸症中以口苦症为明显者,独取阳陵泉一穴,一般1次治疗后可消失。操作:用32号或30号寸半或2寸毫针,取一侧穴直刺得气后,行缓慢提插捻转手法,同时示病人作深呼吸约2-3分钟,留针5分钟,行针1次,口不苦时起针,仍有口苦感者,可再针刺另一侧阳陵泉穴。典型病例:郭xx,女,31岁。1974年10月12日就诊。自诉:半月前患感冒治好后,唯有口苦不除,食物入口中均感苦,余无其他消化系统症状。取右侧 阳陵泉刺针。得气后,行缓慢提插捻转手法,同时嘱患者深呼吸片刻,口苦减轻,又取左侧阳陵泉穴刺之,行针片刻、留针5分钟后,口苦消失。按语:口苦乃胆腑为病,阳陵泉为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故口苦一症取之显效。◎郑心仪:笔者多采用此穴治疗痿证、腓神经损伤、胆道蛔虫症,取得疗效。操作:取30号1寸半毫针直刺5分至1.2寸,用捻转、提插或平补平泻手法行针,使痠、麻、胀、重感沿膝关节外侧上下感传。典型病例:吴xx,男,40岁。1985年7月8日就诊。主诉:双下肢发软,步行乏力2月余。患者2月前始出现双下肢发软、步行乏力,小腿外侧灼热感,入 夜尤甚。西医诊为:“神经炎”,治疗未效。近2周症状加甚,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夜不能入眠。检查:膝关节无红肿,无肌肉萎缩,活动正常,双膝反射减弱,舌 质淡,苔薄黄腻,脉濡数。辨证:患者伤于水湿,水湿滞留经络、郁而化热,筋脉受湿热蕴蒸致使宗筋弛援,不能束骨利关节而出现下肢痿弱无力。治则:泻湿热, 舒筋通络。取穴阳陵泉。如上法操作,续行针5分钟,留针10分钟,再用捻转手法行针5分钟后出针。病人当即感灼热感减轻,次日复诊,昨晚能安睡,续用上 法,再计3次,诸症消失。黎xx,男,12岁。1972年9月3日就诊。主诉:右足下垂跛行1个月。1月前因肌注青链霉素出现右臀部疼痛不能行走,热敷后疼痛消失,唯右下肢乏力、 垂足、跛行,西医诊断为“右腓神经损伤”,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未效,遂来求诊。查:右足和足趾不能伸展、外转,右侧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无肌肉萎 缩。辨证:伤筋(亦称筋痿)。治则:舒筋活络利关节。取穴:阳陵泉。直刺7分,行针3分钟,留针5分钟,再行针3分钟后出针。行针时针感向上传至大腿,向 下传至外踝处。针5次后,足可以背屈,跛行开始改善,又针15次后,症状消失,行走正常,随访3个月,无异常。黎x,女,7岁。1970年5月17日就诊。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3小时。患儿于3天前大便下蛔数条,昨晚服驱蛔灵2片,今晨起床突然右上腹疼痛,阵发加 剧,哭闹不停,曾注射阿托品未效。查:右上腹痛拒按,墨非氏征阴性。舌淡苔白,脉弦。诊断:胆道蛔虫症。取穴:阳陵泉。直刺7分,强刺激快速捻转5分钟, 留针5分钟后腹痛开始缓解,停止哭闹,再次行针5分钟,留针20分钟,腹痛消失,次日便下蛔10余条。
8.光明【取法】在外踝上5寸,当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取穴。【主治】⑴近视 ⑵面肌痉挛【机理】光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与肝经相联络,胆经起于头面,其经别系目系,肝经连目系,故光明穴治疗眼病以及面部疾患而能获效。【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林凡:用光明穴治疗近视眼,取双侧,3日1次,3个月即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操作:用2寸长毫针,快速进针,中强刺激,向上放射甚佳。典型病例:刘xx,男,13岁。1976年10月13日就诊。主诉:近视4年,加重1年。在某医院经眼科诊为“真性近视”,即配镜娇正视力。针前,裸眼视 力:左眼0.1,右眼0.05。针后,左眼0.2;右眼0.15。嗣后每针1次,均增加0.1,13次后,左眼1.4,右眼1.35,停针观察半月,基本 上稳定。◎李美琪:此穴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效果。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刺光明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王xx,女,32岁。1989年6月19日就诊。主诉:左侧面颊抽动4年余,曾服镇静药效不显,而来针灸治疗。检查:左侧面肌抽动,面色少华 (常感头晕),舌质淡,苔薄,脉细小。症属气血亏虚,筋脉失濡。针刺右光明穴3次后,抽动显著减少,共针11次而愈,至今已7个月未复发。
9.悬钟(又名绝骨)【取穴】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老凹陷处取穴。【主治】⑴腰扭伤 ⑵白细胞减少症 ⑶颈椎综合症 ⑷落枕 ⑸下肢疲劳【机理】悬钟是胆经经穴,具有疏通经络之功,又是八会穴之一,为髓会。故可用于腰扭伤,落枕,白细胞减少症等病的治疗。【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疗经验】◎伍杰、郑启明:操作:针灸前先令患者作腰前弯后仰,左右活动的动作,以检查其活动受碍方向与角度。然后用28号3.5寸针直刺2-3寸,行强刺激,边捻转,边叫患者往原来活动受阻方向与角度活动,至腰痛减轻,活动自如即可出针。针后3天内避免持重、骑自行车、睡软床。典型病例:蔡X,男,40岁。1978年7月3日由数人抬来。诉:腰痛已3、4天,晨上厕所后即不能起立,坐卧均痛,不能活动,动则痛更剧。诊为:闪挫腰 痛。叫二人将患者扶站起,用22号3.5寸针,直刺悬钟,行强刺激。嘱患者将腰向四周活动,患者一直喊叫痠剧受不了,勉强活动腰部,只听咔嚓一声,患者立 说不痛了。起针后,嘱其3天内应注意事项以善其后。◎李国安:白细胞减少症,祖国医学属“虚劳”、“气血虚”范畴,笔者以养髓补血之法为治,取髓会绝骨,用温针灸法,疗效甚佳。操作:以单手刺入缓慢进针,使之得气,然后紧按针柄,上下提插约2分钟,使患者感到在穴位处有温热感,再施温针灸法,日行7壮。隔日针1次。典型病例:xxx,女,34岁。1988年5月14日就诊。主诉:头晕乏力6个月。白细胞常在2000/mm3左右,经服中西药物无效。感疲劳乏力,头 晕。近2月以来,胃纳不香,夜眠不安,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数。乃脾肾两亏,气血俱虚之证。处方:绝骨。如上法操作,共针20次,复查白细胞达 4000/mm3,已不感疲倦,食欲增加。随访2个月,效果甚好。◎韩祖濂操作:取同侧或对侧绝骨穴,向上斜针,产生痠胀感应后,将针柄左右摇之,约10余下,然后再进针1分,行轻微震颤手法,如此反复进行约2-3分钟,痠胀感经过膝、大腿抵髋继而有温热感向上经胁肋部抵达颈部,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宋xx,男,59岁。主诉:右颈臂剧痛3天。2个月来由于劳累而致右肩臂疼痛,逐渐加剧。3天来右肩臂剧痛如灼,彻夜不眠,饮食不思,全身乏 力。检查:右肩疼痛拒按,尤其于肩髎,天井,外关等穴有明显压痛,不能上举,转动不利,外展40度。X片示颈4、5、6推体前后、上、下缘均有明显骨质增 生。诊为:颈推综合症。取左侧绝骨穴,如上法操作,当温热感到达颈部后,又转向右肩臂而终于手指,全程约10分钟。再留针10分钟出针。当感应传到之处, 该处疼痛即刻消失。按上法续针4次,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嘱自行颈椎牵引,以巩固疗效,观察4年,未曾复发。◎殷庆兰:此穴是临床常用单穴之一,治疗落枕1次见效,重者3次即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1寸半直刺,针尖略向上斜刺,得气后用泻法,快速捻转。患者配合轻轻转动颈项,很快见效,待颈部活动自如后再留针10分钟即可取针。典型病例:袁xx,女,52岁。1989年5月30日就诊。诊断:落枕。患者颈项强直2天,颈项不能俯仰转侧,肩颈酸楚向背部扩散,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予刺绝骨立即转动自如,疼痛基本缓解。◎邢克利:凡遇到晨起后颈后掣背痛重,活动受限者,取患侧或双侧悬钟穴。一般当日求治为好,1次可愈。操作:用30号1.5-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行缓漫提插捻转手法,同时活动颈项及肩背,留针20-30分钟。可视病情留针期间行针1-2次。◎李尊桂:治疗落枕,均在1-3次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透刺抵三阴交穴,得气后,施捻转泻法l-2分钟,至针感向上传导,留针60分钟。典型病例:陈xx,女,28岁。1988年5月8日就诊。诊断:落枕。患者晨起后颈部疼痛僵直不能转侧。以针刺悬钟透抵三阴交2.5寸,留针l小时,疼痛大减,能转侧。第2日又针1次而愈。◎万大凤:针治落枕效果较好,轻者1-2次治愈,重者2-3次治愈。另外,用艾绒作成艾炷灸此穴,可治疗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症。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直刺进针,针向病所,提插捻转得气后,嘱患者左右转动。◎赵璐:治疗落枕疗效甚佳。一般不超过24小时的,针1次即可缓解疼痛,颈部活动自如。超过24小时者,针2次,即可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直刺1-1.5寸,局部有沉胀感。若无沉胀感,可捻转、提插直至局部有沉胀感为止。典型病例:秦x,男,28岁。1989年10月31日就诊。诊断:落枕。患者于晨起时,发觉颈部活动障碍,发紧、疼痛。查:右侧肩井压痛阳性。针刺右侧悬钟。进针后,提插捻转,至患者感觉小腿发沉为止,并嘱活动颈部,留针5分钟,起针后,患者当即颈部活动自如。◎任慧雅:治疗落枕疗效甚好,每日针治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2-3天即愈。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得气后提插捻转行泻法,即:慢按紧提,同时拇指微向后捻,约2分钟。对经络敏感者,针感可沿胆经向上传导,至颈部有热感,留针15-20分钟,行手法与留针期间,令患者前后、左右活动颈部。◎周幼民:悬钟穴治疗各类落枕取得满意效果,一般1次可愈,少数2次多则3次可愈。操作;左转不利取左,右转不利取右,左右不能转动者取双侧悬钟。用28号或30号1.5寸或2寸毫针,针尖略向上,进针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同时令其活动头项部,一般可在1-3分钟缓解疼痛,留针10分钟,其间行针2次。◎周幼民:灸悬钟穴消除下肢疲劳一法系先师蒲湘澄授课时所传,本人从医以来试用于临床,均收到满意效果。典型病例:钱x,男,35岁。因日行30余公里,感下肢痠软疲劳无力,嘱其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艾条灸双侧悬钟穴15分钟,次日早起痠痛梢失,行动自如。
10.丘墟【取法】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健的外侧凹陷中取穴。【主治】⑴胸胁痛 ⑵偏头痛 ⑶踝内翻及踝关节僵直【刺灸法】直刺,斜刺【治疗经验】◎薛立功:缠腰火丹系指生于胸胁及腹部、颈部的疱疹性疾病。治当舒通肝胆经气,清泻上焦邪热,选取丘墟,常能立即止痛。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垂直皮面进针,触及骨面后稍退针,用提插法找到针感后,左右等幅度捻转针柄5次,再上下等幅度提插5次,反复操作至胸胁痛减轻或消失后出针,不闭针孔。典型病例:陈xx,男,47岁。主诉:左胸剧痛3天。3天前,渐出现肋间皮肤潮红,今见左第4肋水平分布集簇水疱,面积约10×5cm2,基底及周围皮肤 潮红,左腋窝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苔薄黄,脉弦数。脉证合参,证属心肝两经火邪湿毒凝结。治当调达肝胆经气,清泻上焦火毒。取穴:丘墟。治疗经过:左手固 定丘墟穴,右手垂直进针,找到针感后,用捻转、提插法行强刺激,反复操作约1分钟,病人述胸痛明显减轻,再如上述操作1分钟,胸痛基本消失。当夜能入睡6 小时,又治疗2次,能全夜安睡,水疱结痂,已无压痛。又3次后,开始脱痂病愈。◎詹永康:取丘墟透照海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胸胁痛,疗效可靠。主要经验为:①取法操作首先要注意体位针芒方向,如膝关节只能微屈而趾端必须落地,踝关节也 必须内移,否则不能刺到照海穴。②针刺后必须检查胸背压痛是否全部消失,如疼痛全止而压痛未全消者,仍必须继续针刺至压痛全消为止。操作:①取法:令患者仰卧,健侧膝关节微屈曲,而足底及五趾必须紧贴手术台垫褥上不能上翘,健侧踝关节微向内偏,在外踝前下深陷处爪切取之。②操作:消毒 后用1.5-2寸长28号或30号毫针,针尖对准照海穴斜刺缓慢进针,以刺至照海穴皮下手指摸到针尖为度。一般均有极强针感,如针感差可稍加轻度捻转产生 针感后留针20分钟。在留针时对侧胸胁痛可立见缓解或逐步缓解,如仍咳嗽深呼吸引痛,可弹刮针柄,可使引痛缓解或消失,抽针后检查胸背部压痛消失与否或减 轻程度。轻症l-3次,重症连续针刺5-7次可使胸胁痛全部消失。典型病例:章xx,男,38岁。1982年4月5日初诊。患胸膜炎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后,诸症皆解而右胸胁痛未除,尤以咳嗽或深呼吸则彻背而痛,服中西药及 注射久治无效。查脉沉弦小滑而数,舌边尖红赤,苔薄黄,右胸胁有压痛点5处。诊为胸痹,肋间神经痛。如上法针刺左侧丘墟透照海穴,留针20分钟,1次痛减 大半,连针3次而愈,随访1年未再发。◎翟兴明、翟润民:用丘墟穴治疗胸胁痛疗效可靠,多l-2次治愈。操作:用28号毫针,直刺1.5寸,亦可向照海穴透刺2.5寸,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术,用平补平泻法,运针时让患者作挺胸、拔背、扭转等动作。疼痛好转后留针30分钟。一般取患侧,效不佳两侧同取。◎赵建琪:此穴治疗血管性偏头痛,越是头痛剧烈者,疗效越佳。基本上均可立即止痛,或头痛基本消除,轻者1-2次治愈,重者4-5次治愈。操作:仅刺单侧丘墟,用1.5寸毫针直刺入骨缝中约1寸余,待有针感后,针略上提而留针,留针15-20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日针1次。典型病例:刘xx,女,32岁。1988年10月6日就诊。患者患右侧偏头痛2年余,反复发作,日渐加重,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偏头痛”。屡治无著效。就 诊时头痛甚剧,需人搀扶,刺右丘墟5分钟后头痛大减,20分钟后头痛消失。次日复诊时仅偶有微痛,又针丘墟2日后,偏头痛完全消失,2个月后追访未再复 发。◎李连生:本穴治疗脑血管病所致踝内翻及踝关节僵直,一般治疗30次左右,关节可基本恢复。操作:用28号-30号3.5寸毫针,针尖斜向照海穴,进针3寸左右,可在照海穴触及针尖,局部有痠、麻、胀后,采用小频率捻转,轻轻提插使痠、麻、胀感放散至全足。留针10-20分钟。典型病例:宋XX,男,57岁。1987年12月27日就诊。西医诊断:脑梗塞(3个月)。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梗塞。现症状:右上肢肌力差,活动可,踝关节及足趾不能动。予以针本穴,每日1次,10次后踝关节可轻微活动,28次后活动正常。
11.地五会【取法】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穴。【主治】代替腰穿时的局部麻醉【机理】用地五会代替腰穿时的局部麻醉,此乃“注疼移痛”、“病上取下”,属远道取穴法。【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谭梅尊、乔立武:腰穿为临床常用检查,通常在奴夫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笔者创用地五会穴针麻以取代局麻,收到良好效果。其优点为,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效果好,无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尚可避免多次进针,尤其对于有奴夫卡因过敏患者尤为适宜。操作:以26号2.5寸长毫针,直刺0.3-0.4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以30-45度角由浅入深地斜上刺入约0.5-1寸,在进针过程中,运用手法给 予提插和捻转,先为弱刺激捻转,待病人适应后,每隔1-2秒钟给予大弧度的加强捻转,如此间歇捻转10多次后即可出针或留针不动。随后开始腰穿。手法捻动 的诱导时间约3-5分钟。痠、麻、胀、沉重感和发热等针感向上放射到小腿外部,少数病例放射到膝部及腰部。当针刺较深时,针感可放射到足心及整个足底。典型病例:赵x,男,50岁。突发头痛、呕吐1天来我院求诊。为确立诊断,予以腰穿。因以往有可疑奴夫卡因过敏史,于是采用地五会穴针麻,整个腰穿过程甚 为顺利,病人未感到任何痛苦。针麻效果评定为优(1级)。10天后复查腰穿,采用的奴夫卡因麻醉,患者反应用奴夫卡因局麻不如针地五会针麻效果好。
足厥阴肝经穴1.太冲【取法】足背第一、二拓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中。【主治】⑴气厥 ⑵眩晕 ⑶疝气 ⑷痹症 ⑸行经头顶痛 ⑹癔病性黑蒙 ⑺原发性高血压 ⑻神经性头痛 ⑼失眠【机理】太冲为肝经原穴、输土穴。原穴具有较好的调理肝经气血作用,输穴功可止痛,故可治疗因阴虚肝旺,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疾患。【刺灸法】直刺,斜刺,太乙神针灸【治疗经验】◎张丽蓉:运用此穴治疗惊痫气厥证,效果甚好。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向足背斜刺5分至l寸,针感可传至足大趾。得气后,拇指向后强刺激捻转约1-2分钟,至症状明显减轻,神醒窍开后,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安xx,女,56岁。1984年1月5日就诊。就诊时昏厥1小时。患者因暴怒而昏厥,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家属急来请出诊。诊视患者,面色口周 发青,两目紧闭,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发凉。予急刺太冲穴,强刺激捻转2分钟后,手足抽搐止,张口大哭后,面色渐转红润,继续强刺激捻转,留针20分钟,拔 针而愈。按语:原穴对内脏功能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症取肝经原穴太冲,疏肝理气、通调气机、醒脑开窍,其症而愈。◎刘汉城:针刺太冲穴对于肝阳上亢之头疼,眩晕及高血压等症,有较好的止痛和改善症状的作用。操作:直刺0.5-l寸,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48岁。1987年11月13日就诊。主诉:头痛眩晕已4年余,近日加剧。头晕目眩,甚则欲仆,恶心呕吐,头胀,心烦气短,多梦少 寐,口苦,尿黄,大便干,脉弦,舌红苔黄。血压120/80mmHg。诊断:肝阳上亢型眩晕头痛。即用针刺太冲穴以泻之,并放血数滴,患者顿觉头部轻松、 眩晕减轻,继针5天告愈。◎翟兴明、翟润民:针刺太冲穴治疗小儿疝气,疗效甚好。凡疝气可以自由还纳者,并能配合治疗者均能治愈。操作:用28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至所要求的深度之后,拇指向前捻3次,再向后退1次(每次幅度不超过360°)连做3次,稍停,再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行第2次手法,如此操作3次,术毕快速出针,闭其穴。注意:施术前先将疝还纳原位,由助手抵住疝口不动,然后再施术。典型病例:乐x,男,1岁。1988年10月7日诊。诊断:左腹股沟斜疝。患儿生后5个月,因善哭闹而引起腹股沟斜疝,嗣后每逢啼哭包块即下,啼哭止后可自行还纳,经治未见好转而来针灸。穴取太冲,按法操作,日l次,共针10次痊愈,至今年余未见复发。◎席定:对于气阴两虚、寒邪留滞而关节屈伸不利之痛痹,采取养阴平肝散寒之法,每获捷效,取太冲一穴即可中的。操作:用“太乙神针”(本所研制)或灸条,点燃一端,对准太冲穴,距离0.5-1.0寸左右,进行熏灼灸烤,使穴位所在处温热或稍有灼痛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用“太乙神针”则有温热感或清凉感下至大趾,上至患处。注意:患者感灼热,为得气重要标志,但一经得气,即应放松针体,否则,易出现烫伤。烫伤后若出现黑斑不用处理,若出现水泡,小则不须处理,大的可用消毒针刺破放液,涂以紫药水盖敷料,防止感染。典型病例:xxx,男,41岁。1988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右下肢关节疼痛3天。3天前忽然关节疼痛,行走不利,遇冷及入夜加剧,曾服中、西药未 效,并胃中不适,时时作痛,欲吐,前来针灸治疗。查:右下肢关节未见红肿异常,但右膝关节屈伸不利,不能触摸,动则痛剧,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劲。脉 证合参,证属气血不足,肝阳上亢,筋脉失养,寒湿阻滞,虚实夹杂之痛痹。处方:太冲。点燃“太乙神针”一端,套上灸套,直接灸熨于太冲穴上,患者感灼热即 减轻压力,但针体不可离开穴位处,约1分钟左右即可,患者自觉一股热气沿右下肢内侧上升至脘腹,周身温热舒适轻松,诸证尽解,行走如常。◎邢克利:取太冲穴治疗妇人行经前后症见头顶痛,效果甚佳,一般1次即愈。操作:用1.5寸毫针向上斜刺,得气后行缓慢左右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同时嘱患者深呼吸数次,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徐x,女,26岁。1974年6月17日就诊。妇科曾诊为:气滞血瘀性痛经、头顶痛。自诉有痛经史10余年,每次行经均需服去痛片。此次除痛经 外,头顶痛难忍已2天。服去痛药无效。病因生气而得。诊见:舌质少红,脉弦。证属肝郁气滞,经络不通。取太冲穴,疏肝理气,通经活络以止痛。如上法操作 后,诸痛皆除,数月行经未见头痛,痛经也见轻,不需服止痛剂。◎杨熙萍、白玉萍:取太冲穴治癔病性黑蒙,轻者1次治愈,重者3-5次痊愈。操作:用30-31号1寸毫针,直刺进针,用泻法强度捻转,留针20分钟,每5-7分钟行针1次。典型病例:袁x,女,32岁。1987年8月9日就诊。因家庭纠纷突然眼前黑影重重,视物不清,胸闷,头晕,由家属搀来就诊。诊为癔病性黑蒙。取太冲(双)如上法操作,留针15分钟,每5-7分行针1次,起针后看物清楚,但胸闷不乐。次日又复诊,2次治愈。按语:癔病性黑蒙是功能性的,为气滞血瘀肝经筋脉失养所致,太冲功可疏肝理气,舒筋通络,故独取太冲而获效。◎康泰隆:针太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前后血压对照,一般可下降20-30mmHg。操作:取30号或32号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行捻转手祛,刺l寸深,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49岁。患者眩晕如蒙,头痛头胀,下肢无力,已有l载,经常服药治疗,近周晕重。检查:血压180/90mmHg,眼底A(-)。 脉象弦滑,苔薄黄腻。症属:肝肾阴亏,虚风上扰于清窍,治宜平肝熄风。取穴太冲(双)按法操作后起针,血压降至150/90mmHg。◎白贵荣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尖斜向涌泉穴,刺0.5-2寸为宜。此穴针感强,手法是九六补泻,当行针半小时时,患者自感如同釜底抽薪,头清目亮,胃脘空虚,再作1次手法,留针1小时。典型病例:张xx,男,61岁。自诉:1983年春节前夕,因生气引起头晕目眩,脚跟不稳,夜晚尤甚不敢行动。经诊断为高血压,并经中、西医治疗3个月, 但效果不大,同年4月来针灸科治疗。查脉弦有力,舌质红少苔,两目不敢直视,血压220/160mmHg。辨证为肝阳上亢而发眩晕。处方:太冲穴(双)依 上法针刺,行针半小时后患者自感头清眼亮,再作1次手法留针1小时后,即能下地行走。经2个月针刺治疗,血压由220/160mmHg逐渐降到 150/90mmHg,脑清脚稳,血压稳定已6年。李xx,男,17岁,自述:从1987年上高三以来,头脑不清,心烦,记忆力逐渐下降,开始入睡欠佳,后彻夜不寐,无奈休学。因内服安眠药越发心烦,心悸 不寐,故求治于针灸。查脉细数少力,舌红无苔口干。脉证合参,证属心肾不交而致失眠。取穴:太冲(双)。斜透涌泉穴,进针0.5-2寸,用补法以滋补肾 阴,针到人部用泻法起到降火作用,达清心安神之功。经针太冲1个月,失眠、健忘、心烦等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按语:肝肾同源,吾取太冲透涌泉,一针二 穴,可调节阴阳气血之升降,可滋阴潜阳,故用以治疗因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之头痛、眩晕,心肾不交之失眠而获良效。但用此穴治疗疾病要注重手法,一般采 用先泻后补,先用泻法疏泄肝气,后用补法滋养肾阴。针刺务必注意避开血管,务要针透涌泉穴,一般在足面上成45°角针刺。
2.蠡沟【取法】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主治】⑴小儿鞘膜积液 ⑵阳强 ⑶阴痒【机理】肝之经脉绕阴器,抵小腹,其络脉循胫上睾,结于阴茎。络脉主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蠡沟为肝经之络穴,故用以治疗水疝、阳强、阴痒等络脉为病而获良效。【刺灸法】斜刺,平刺,埋针【治疗经验】◎刘之栋:用蠡沟穴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针治5次到10次痊愈。操作: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与皮肤呈15°角刺入。针5-8分,隔日1次,手法平补平泻。典型病例:刘xx,男,13岁。患儿6岁时睾丸肿大,有下坠感,以后逐渐增大,诊断为鞘膜积液,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因患者怕动手术,要求针刺。依上法操作,共针蠡沟穴9次而获痊愈。◎曾祥龙:用蠡沟穴治疗阳强不倒,在针刺时,股内侧必须有痠麻胀感,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1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1-2分钟,股内侧有明显的麻胀感,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黄xx,男,38岁。自述结婚15年,爱人不曾怀孕生育。化验检查其精子活动度、数云尚可,唯性交时不射精,且持续3-4个小时,阴器坚硬不 倒。经多方治疗均未获效。于1978年3月3日上午来本科就诊。患者身体壮实,舌苔黄质红,脉弦数,大便干,小便色黄。脉证合参,属肝经实热。法当清泻肝 经实热。针刺蠡沟,用泻法,行针2分钟,留针30分钟,每天1次,经针治3次后,即能正常性交,射出精液,而后喜得一子。◎肖仁鹤:针灸治疗外阴瘙痒方法颇多,本人在蠡沟穴埋针,效果亦很满意。操作:平刺0.5-0.8寸,亦可采用皮内或皮下埋针。注意严格消毒,针体必须埋入皮下,不得斜向肌层。如用平头毫针代替,针柄不能留得过长,最好剪去大 半或用镊子将针柄卷成盘状,柄下薄薄垫层碘酒药棉,以免擦伤皮肤。另外尚需注意用胶布固定牢固,并嘱活动肢体,若有妨碍或疼痛,需重新调整或另换穴位刺 入。埋针时间,根据季节,以不超过7天为宜。典型病例:余X,女,6岁。主诉:睡前阴痒难忍6年。于未满月时发现此种病状,每晚临睡时双脚乱蹬,周身出汗,哭闹不休约1小时左右。经多方治疗无效,曾 先后赴武汉、上海检查,也无异常发现,每晚除洗浴外,限制手足睡觉。刻诊,面色发育俱佳,脉略弦。家长介绍,发作时外阴发红,有少量分泌物。辨证:此系肝 的疏泄功能欠佳,湿热流注下焦,干扰阴窍,每于入夜阴甚,故易发作。处方:蠡沟(双)埋针(皮下)。治疗经过:首诊埋针3天,复珍时家长患儿都很高兴,反 映只稍稍有点痒,可以忍受得住。将针取下,避开原针孔再左右各埋1针,4天后复诊,能正常入睡,停针观察,1年后信访无复发。
3.曲泉【取法】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当胫骨内髁之后,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前上方取穴。【主治】阴痒【机理】足厥阴肝经循少腹,抵阴器。曲泉为肝经五输穴中的“合穴”,有清利肝经湿热的作用,故可治疗由肝经湿热下注所致阴痒。【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曾祥龙:针曲泉治疗无霉菌性阴道炎所致阴痒,效果甚好。每日针l次,轻者8-12次治愈,重者15-20次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直刺1.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轻轻捻转,约1-2分钟,针感一直传到阴部,留针30分钟,注意针刺不宜过深,以防刺破腘窝动静脉。典型病例:罗X,女,29岁。主诉:阴道瘙痒1年,伴有黄稠带。月经正常,大便软,小便黄,脉濡数,舌质红,舌苔黄腻。此为肝经湿热所致。法当清肝泻热。针刺曲泉,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8次即愈。
4.足五里【取穴】气冲穴(足阳明经)下3寸处,当内收长肌的内侧缘取穴。【主治】带下【机理】足五里为肝经输穴,肝经抵小腹,绕阴器,肝又主疏泄,白带一证亦属疏泄失常,寒湿内阻,约束无力所致,取本穴疏肝利湿而奏效。【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荆享泰:此穴治疗白带及外阴瘙痒,疗效显著。每日1次,一般3-7次后即愈,不愈者,须作妇科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操作:用28号-30号3寸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得气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阴部有抽热感,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成XX,女,65岁。1989年9月1日就诊。主诉:患白带病近20年,常年内裤不干,有时伴瘙痒,心情不畅时尤重。多方治疗不效,故要求针灸治疗。予针刺足五里,用上法,1次后白带明显减少,共针6次,瘙痒止白带无,2月后随访,未复发。
任脉穴1.会阴【取法】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间,女子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的中间。【主治】⑴不孕 ⑵崩漏 ⑶尿失禁 ⑷癃闭 ⑸脱发 ⑹遗尿 ⑺阳萎【机理】会阴穴为任脉经穴,又为任、督、冲三脉之交会穴。任、督、冲三脉皆起于少腹,其在女子为胞宫,男子为精室。经脉下出会阴,而任主胞胎,冲为血海,穴位又近于前阴,故该穴可通调任、督、冲三脉,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诸疾。【刺灸法】针刺,针刺加灸,电灸器灸【治疗经验】◎刘长修:该穴治疗不孕症、闭经、痛经及阴痒等久治不愈的痼疾,根据不同病因,施以针或灸,或针灸兼施,多获良效。操作:患者屈膝仰卧,自持电灸器(为自制,用艾条代之亦可),置于会阴穴上,每次20分钟,一日2次。典型病例:李xx,女,26岁。1982年3月19日就诊。主诉:结婚3年不孕。经某医院妇科检查,子宫体小而后倾,诊断为原发性不孕。患者17岁月经初 潮,周期25-30天,每次行经4-5天,量少色淡。每于经前7-8天出现两乳房胀痛,经来第1天腹痛。兼见性欲淡漠,臀腹俱冷,腰痠乏力,舌淡苔白,脉 沉细无力两尺尤甚。证由禀赋不充,肾气虚衰,冲任不足,胞宫失养,难以摄精成孕。治宜温肾暖宫,调补冲任。嘱患者自灸会阴,1日2次,每次20分钟,1月 后即受孕,至期顺产一女婴。◎张振晖:笔者偶尔采用本穴治疗诸医不效的一些生殖、泌尿系疑难病症,效果十分满意。但不轻易使用,尤其对青年妇女等尽量不用。操作:①侧卧,两膝向胸前弯曲,女子于前后阴之间取之。男子当肛门等阴囊之间取之。②跪伏位照上法取之。用28号2寸或2寸半毫针,直刺寸半至2寸,留针30-40分钟或用速刺法。典型病例:童XX,女,36岁。1978年4月8日就诊。主诉:1年前因误服避孕药,导致子宫出血,时多时少,淋漓不断。曾服过几次有效中药,但最长只能 停止1天。查:面唇淡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悸不寐。予针刺会阴穴,调摄任冲。留针40分钟。翌日二诊,已不出血,再刺会阴穴留针40分钟。观察1 周,未见复发,再刺会阴穴巩固疗效,告痊。月经应时而下,基本正常。靳XX,男,69岁。1989年元月24日就诊。主诉。小便自行流出,不能控制已数日。现小便失禁,脉沉细无力,年老体弱,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致膀胱气化 功能失职,不能约束。针刺会阴穴,留针40分钟,翌日复诊已有尿意,间隔时间延长。再刺会阴,加灸关元温补丹田以固元气。隔日三诊,已基本痊愈,再刺会 阴、灸关元,兼服补中益气合缩泉丸二剂,以善其后。◎徐以经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外展,会阴穴常规消毒后,先用针直刺1-1.5寸,并艾灸5分钟,使患者有热流上贯头面之感;次将针退至皮下,以15度角 向上斜刺1-1.5寸,艾灸5分钟,使患者少腹有热流窜动感,再以15度角向下斜刺1-1.5寸,艾灸5分钟,使病人腰背及双下肢有温热感。每日灸刺1 次,每次30分钟,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典型病例:谷xx,男,28岁。患者自12岁起无明显原因地出现片状脱发,约半年时间头发全部脱光,继之眉毛、胡须、腋毛、汗毛、阴毛渐渐脱光。曾先后去 过多处求医,服过中、西药及土单验方治疗,均未见效。于1987年8月5日来诊。笔者用灸刺会阴穴疗法,每日灸刺1次,每次30分钟,经治疗20次后即出 现毛孔,30次后便长出了眉毛、胡须、汗毛和头发。时xx,女,18岁。患者自6岁出现夜间遗尿症,经长期应用补肾药、针灸疗法和控制饮水等法均未见效。1984年暑假慕名来济南求治。诊见:面色苍白,腰 膝酸痛,全身乏力,头晕纳少,失眠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每夜遗尿1-2次。采用灸刺会阴穴疗法,灸刺1次后,当夜即可登厕小便,1个疗程后即获痊 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杨xx,男,28岁。患者自述同房时阴茎勃起不够,未至射精阴茎便痿软不用,但入睡后则精液自遗。此乃肾虚阳痿不举。施以灸刺会阴穴,经治3个疗程而痊愈。
2.曲骨【取法】仰卧,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主治】⑴遗尿 ⑵剖腹产后尿潴留【机理】曲骨穴为局部取穴,其深部即为膀胱,故能调节膀胱的气化机能,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白秀荣:曲骨穴治疗遗尿症。操作:取28号1.5-2寸毫针,以15度角向下斜刺得气后,行刮针法20-30次,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右旁开35度角刺入肌层,行同样手法后出针。对 10岁以上患者如体弱纳呆四肢不温等症可先行左右旁刺刮针法后,出针至原进针处皮下再向下斜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刮针法1 次,出针后急闭针孔。15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体会:治疗遗尿症方法较多,均可取得不同程度效果,而曲骨穴治疗遗尿症效果更为明显,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当日遗尿停止。典型病例:郑xx,男,17岁。1985年11月2日就诊。主诉:自幼尿床,每夜或隔夜1次。检查:脉沉,舌质正常,苔薄白。辨证: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每致膀胱约束无权而遗尿。取曲骨穴针灸1次后痊愈。笔者应用曲骨穴治疗剖腹产术后尿潴留多为1次痊愈。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以28号2-3寸毫针,再以35度角向阴部方向针刺1.5-2寸,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进针后留针15-20 分钟,每5分钟行刮针3-5分钟,使针感传至阴部后,出针并在腹部两侧轻轻按揉(因腹部中间有手术刀口)5-10分钟尿自排出。但个别病人也有在针后30 分钟或1小时左右排尿。
典型病例:王xx,25岁,女。1988年3月31日入院。主诉:术后尿储留4天。第一胎足月妊娠,3月31日下午2时行剖腹产后,不能自行排尿,以留置 导尿管排尿。检查:脉弱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辨证:癃闭。取曲骨穴。于4月4日下午3时针刺,针前停止导尿,按上述方法操作后立即排尿。按语:据对曲骨、中极、关元等穴对膀胱功能影响的观察,发现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患者于每次捻转时膀胱逼尿肌收缩、内压上升。又因剖腹产手术刀口及术后包扎均在耻骨联合以上故曲骨穴取用较为方便。注意事项:已行导尿者针前4-6小时取出导尿管,并嘱其多饮开水以提高疗效。腹部按摩时勿触痛手术刀口。
3.中极【取法】腹正中线、脐下4寸。【主治】⑴尿失禁 ⑵遗尿 ⑶癃闭 ⑷阳萎【机理】中极穴为膀胱之募穴,又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交会穴,肾主生殖,本穴深部即为膀胱、胞宫、精室所在,针刺该穴可调整肾与膀胱的脏腑功能,故可治疗泌尿生殖等诸疾。【刺灸法】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神灯照射【治疗经验】◎李晓春:尿失禁、夜尿症治疗应针刺膀胱的募穴中极,同时加用艾灸或神灯照射,以温通经气,调节膀胱的气化功能以加强治疗作用。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任脉 上选用曲骨穴,在两穴进行电针治疗。通电刺激15分钟,同时配用上述的温煦方法,收到较好疗效。此外还治老年性尿失禁及夜尿症。操作:用28号2寸毫针,于中极穴处刺之,针尖向会阴部呈45度角斜刺,当局部出现痠或麻或胀感并向会阴部放散时手法为最宜。得气后留针并用艾条灸之,或神灯局部穴位照射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中间休息3-5天。典型病例:王xx,男,16岁。患者因先天性脊椎裂术后合并尿失禁,于1972年8月12日入院。症状:无尿意感,白天滴尿无法控制,夜间遗尿。查体:舌 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腰骶部见一横行手术疤痕,肛门周围呈S3-5鞍状感觉障碍,两足趾屈曲,轻度内翻。治疗:针刺中极穴,配艾灸温之,5次后即出 现尿意感,继之排尿控制,但活动后和精神紧张时仍有失禁现象。共治疗4个疗程,尿失禁症状基本控制。1973年9月进行出院后随访,疗效巩固。◎梁粹英操作:病人排空膀胱,仰卧位,放松小腹,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5号长针头,抽吸阿托品0.5mg(成人lmg)。中极穴进针。呈25度角向下斜刺,当 针感达曲骨并向阴茎和龟头放射时,方可缓慢注药。药液注入1/2时,将针身退出半寸,再继续注药,使针感在阴茎根部至中极穴一段增强。药液推完后即可拔 针,患者休息5-10分钟后方可离去。每日治疗l次,3次为1个疗程。另外,艾灸中极穴效果亦佳。典型病例:任XX,男,6岁。1979年12月4日初诊。患儿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或冬季,常每夜遗尿2-3次,近3年来 症状加重。经中西药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查体:面色微黄,体形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喜进热食,外生殖器无异常。经用上述方法治疗2次后,夜间易于 唤醒排尿,3次后可自行醒来排尿,随访1年无复发。按语:中极为膀胱经募穴,是脏腑之气聚集腹部的要穴,腑病当取其募穴,以调整脏腑之气机。中极又为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穴,能补肾气。此外阿托品的主要药理作 用是解痉剂,可解除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治疗尿频。同时,阿托品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药物与经络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醒脑作用和膀胱储尿机能和约束能 力。◎曾祥龙:此类患者,用针刺治疗时下腹部及阴部有较强烈的麻胀感效果才佳。轻者2-3天即愈,重者3-5天症除。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长2寸,直刺0.5寸。得气后,拇指向后轻轻捻转,约1-2分钟,使整个下腹部及会阴部有麻胀感时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李XX,女,12岁。患儿因小腹受损,小便欲解不下,小腹胀如小鼓。经某医院导尿,停止导尿后小便仍不下,其胀如前,来针灸治疗。视舌质红,苔 白且微黄,脉沉紧。此属膀胱气滞不利所致癃闭症。法当行气通利。余用2寸毫针直刺0.5寸,待小腹与阴部有麻胀感时,留针30分钟,针后即能排出少量尿 液。每日针1次,2天痊愈。注意事项:勿直刺过深,防伤膀胱,孕妇禁针。◎马辉明典型病例:陈xx,男,36岁。1989年10月5日就诊。主诉:阳萎半年。病起半年,面色(白光)白,头晕目弦,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脉象细弱。证属肾 肝不足,命门火衰。取中极穴,用2寸针向阴部进针,行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日1次,每次10分钟,随后用人参注射液4ml穴注中极,2日1次,疗效 显著。◎康泰隆:针刺中极可治疗阳萎、不射精症、痛经、遗尿等症。操作:①阳萎与不射精用30号3寸毫针,挟持式进针,垂直或向曲骨方向,捻转补泻3寸深,感应向前阴放射,1次-10次,治愈或好转。②痛经症用32号 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行捻转补泻,感应向前阴放射,留针5分钟加火罐5分钟,l-2次而愈。③遗尿症用30号或32号毫针,垂直刺爪切式进针,行捻 转补泻,感应向前阴放射,留针20分钟,加温灸3壮,6次治愈。典型病例:陈XX,男,30岁。阳萎2年。曾用激素,一度改善,药后又发,脉弱苔薄。旧有手淫,耗损肾气,肾阳下亏,房事不举。先拟益肾,佐拟壮阳。中极向曲骨刺3寸深,留针20分钟,捻转补泻,3次后有自然阳举,5次后房事正常。◎戴铁城:笔者用此法治疗阳萎效果良好,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轻症1-2次即可显效,重症1疗程亦可显效。操作:用28号4寸半毫针,直刺使针感传至龟头。典型病例:刘XX,男,42岁。1984年10月20日就医。主诉: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已3年余。查: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语音低弱,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不能濡润宗筋。故治当补益心脾。夹持进针,刺入4寸重捻转,令其得气后传至龟头。留针30分钟。7次后症状明显好 转,半月后痊愈。注意事项:治疗中禁止房事。针前须排净小便。切忌急躁,须有耐心。◎周荣兴操作:用半寸针,快速进针后,针体与皮肤成45度角,向下斜刺l寸左右,用手捻转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宋xx,女,15岁。自述从小遗尿,每次睡醒即发现已遗尿。但白天小便控制很好。曾服过很多中药西药、单方验方,及下午起即限制饮水等等方法均 无效。也作过针灸治疗,效果不佳。初诊时取中极,针感从下腹达尿道,留针30分钟。次日就诊时,患者非常高兴,言针后当晚未尿床,第3天未就诊。第4天述 又遗尿。嘱其必须连续针1疗程(10天)。第1疗程后休息3天,作第2疗程。共治20次。半年后随访,已愈。
4.关元【取穴】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主治】⑴遗尿 ⑵尿频 ⑶不孕 ⑷痛经 ⑸阳萎 ⑹腹痛 ⑺癫痫【机理】关元为任脉、足三阴之交会穴,深部近膀胱及胞宫,故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疗效较好。该穴又为强壮要穴,功可大补元气,治疗多种虚弱病症。【刺灸法】针刺,针刺加灸;埋线,三棱针点刺加拔罐【治疗经验】◎冯建国操作: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补法,针尖略偏向下,使针感下达阴部,对虚寒者用温灸,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1981年11月2日门诊。家属代述:患儿夜间尿床已6余年,近2月来遗尿逐渐加重,每晚皆遗,甚则一夜数次。舌淡苔薄白、脉细。尾骶X光摄片正常,无隐性脊椎裂。予以针刺关元穴,施用补法,待针感向下放射后停针,温针2次,隔日1次,5次治愈。◎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精神性尿频其效甚佳。每日放血1次,3-4次即止。另外膀胱炎或附睾炎的急性患者,每日放血1次,3-5次即止,慢性者隔天1次,10次即止。典型病例:余x,男,6岁。1989年8月13日就诊。诊断:神经性尿频。患儿近10天来,小便白天约20次左右。尿常规及神经系统正常,一般情况良好, 无发烧。用细三棱针点刺关元后,拔小罐吸出血约2ml。第2天又放血1次,小便白天6次。于第3天又放血1次,以后白天小便5-6次,夜间睡后一直不小 便。◎丁良能操作:①用28号或30号l寸半毫针,先直刺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使针感下达到阴部,留针20分钟,5分钟行针1次,3次出 针。②用16号腰穿针,剪1寸长1-2号羊肠线埋藏在关元透中极穴位上,拔出后再取羊肠线1寸长,从关元原来针眼向两侧子宫穴各一针。l月l次,3个月为 1个疗程。典型病例:闻xx,女,35岁。1988年6月1日初诊。结婚3年余未孕。月经先期,色红量少,经前乳胀,下肢冷,舌尖红,苔薄白,脉细缓。妇科经输卵管造影和B超检查为输卵管过长扭曲积水,黄体功能不全。经治未效。经关元穴埋羊肠线1次,月经停止未潮,尿检早孕。◎王庆:关元穴针上加灸治疗痛经效果好,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针灸后即可止痛,在月经来之前针灸效果更佳。操作:用28号3寸毫针,针尖略向下捻转进针,务使针感从下腹部传至会阴部或腰骶部。施以温针灸,每次5壮。典型病例:赵xx,女,37岁。主诉月经来时腰腹剧痛3个月,加重2个月。于每次月经将至小腹冷胀、月经量少,色紫黑,继之疼痛难忍。曾服用中西药及止痛 药均无效,求治于针灸。查:一般状态好,脉沉紧,舌质淡苔白,证属气滞血瘀夹寒,气滞血瘀月事当下而不得下。寒则血脉凝涩,故而疼痛难忍。治疗以温经散寒 行气止痛。经用上法治疗1次后其痛渐缓。第2次月经量稍多,第3次疼痛能忍受。经治疗2个疗程(每次月经前后针灸5次为1疗程)而愈。为巩固疗效,患者要 求治疗3个疗程,至今未发。◎万桂华操作:以单手速刺进针,针后艾灸7壮。典型病例:赵XX,男,32岁。1964年2月6日就诊。主诉:阴茎不能勃起半年余。常头昏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经服中西药未效。查:脉沉细无力。 用上法治疗。三诊(2月10日)精神较前似有恢复,阴茎已能勃起,但不能持久,仍时有头昏。治疗同前,加灸7-9壮。六诊(2月16日)患者诸证痊愈,隔 姜灸9壮,以作调理善后。◎林凡:不仅腹部而且胸部某些疾病都可引起腹痛,临床甚为常见。倘非急腹症,针刺治疗其效很佳。操作:用3寸长毫针,直刺快速进针2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者佳。典型病例:魏XX,男,50岁。1950年1月16日饮酒后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病发作,上腹部疼痛,无急腹症,遂施以针刺,当即痛止,未再疼痛。◎张功成:针刺关元治疗小儿癫痫取得满意效果。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患儿仰卧,左手舒张按压穴周,快速进针,直刺0.5-0.8寸,然后顺时针捻转得气,滞针,约1-2分钟,提插3次,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男,10岁。1978年4月5日就诊。主诉:自幼患病,近年加重,1-2月发作1次。就诊前曾间断服用抗痫药及熄风化痰药予以控制。发 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小便失禁,苔白腻,脉弦滑无力。诊断:癫痫。取穴关元,按上法针刺10分 钟,患儿渐渐苏醒,少腹部发热,自觉症状减轻,30分钟起针。以后连针5次,每日1次,未见复发。1987年7月4日随访,一切如常。至今无复发。注意事项:勿直刺过深。2岁以下患儿可不留针。按语:针刺或灸关元可调整诸阴经气,起到根除治疗本病的目的。此外本病发作前或发作时针刺疗效最好。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辅助疗法。但仅限于先天性小儿癫痫。
5.石门【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2寸。【主治】急性尿路感染【机理】石门穴为任脉穴,又为三焦之募穴。三焦为水道,为决渎之官,主气化,故针刺该穴可治疗泌尿系统疾患。【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李国安:笔者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都采用本法,疗效甚好。针刺后,患者大都感到尿痛、尿急的现象减少。每日针1次,一般在4-5次即能控制病情。然后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以巩固疗效。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以舒张进针法,迅速刺入穴位,针尖略为向下,使针感如触电般的向前阴部放射,留针20分钟。
6.气海【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主治】下肢肿胀【机理】气海穴位于下焦,为生气之海,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气、固精血等作用。灸可健脾益肾,故该穴温灸可治疗水肿等疾患。【刺灸法】温灸【治疗经验】◎李凤萍:艾灸气海穴治疗气虚诸疾特别是对年老肾虚体弱,小便失控以及久病脾虚肢肿力弱、脐下冷痛、妇女痛经有明显的疗效。但应较长时间的治疗,包括每次艾灸时间不能少于半小时,每个疗程不能少于1个月,可连续几个疗程。操作: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手持艾条或将其放在熏灸器内,在气海穴上方适当高度进行艾灸,使病人感觉温度适宜。每次艾灸30-40分钟,至患者自觉局部温热感,外观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每日灸l次。可连续灸l-2个月。休息1-2星期后可再开始第2疗程。典型病例:玛xx,女,51岁。1988年7月来诊。主诉双下肢肿胀反复发作20余年,伴有食后腹胀及左手食、中指关节肿胀疼痛。睡眠、二便正常,舌体 胖,舌质淡。脉象细滑。类风湿因子(-)。辨证为脾气不足,健运失司。治疗以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经5次治疗无腹胀及下肢肿胀出现。随访3个月均正常。
7.阴交【取法】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寸。【主治】⑴腰疼 ⑵痢疾【机理】阴交穴为任、冲、足少阴之交会穴。腰为肾之腑,中医认为病在阳取之阴,“从阴引阳”,阴交治疗腰痛为对应取穴,温灸阴交温补脾肾,可治痢疾及婴幼儿腹泻。【刺灸法】温灸【治疗经验】◎李尊桂操作:取清艾条1支,点燃插入固定式艾条熏灸器内,火力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次60分-120分钟。典型病例:石xx,男,31岁。1989年4月8日就诊。诊断为急性腰痛。患者于1月前因受凉而致腰膝拘挛疼痛、经针刺肾俞、大椎等穴疗效不佳,近3天来腰痛加重。来诊给予艾条阴交穴灸2小时,2次而愈。谭xx,男,40岁。1987年8月2。日就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于2天前食饮不洁而致腹痛腹泄、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白细胞13800/mm3。大便查:大量脓细胞。给予艾条熏灸器灸2小时,3次而愈。注意事项:每次灸量要在1-2小时,否则无效。
8.神阙【取法】脐窝正中。【主治】⑴腹泻 ⑵胃下垂 ⑶盗汗、自汗 ⑷荨麻疹 ⑸过敏性鼻炎 ⑹哮喘【机理】神阙位于脐中,该处在胎儿时以脐带供给胎儿之营养,为生命的根蒂。故温灸神阙可大补元气、健脾胃、益肾气,对全身都有调节作用。【刺灸法】灸法,穴位敷药;拔火罐【治疗经验】◎刘之栋操作:艾条灸15-20分钟。典型病例:胡XX,女,55岁。1987年10月10日就诊。诊断:虚寒腹泻。患者饮食不节,发生腹痛、腹泄、肠鸣。服药后腹痛减轻,大便仍然每日5-10余次,便色黄稀,腹痛肠鸣,喜热喜按,四肢不温,腰酸怕冷。灸神阙6次腹泄症状消失。◎仝祺龄操作:艾条直接灸15-30分钟。◎文成泰:神阙隔盐化脓灸治疗慢性腹泻,取得良好疗效。操作:先做普鲁卡因皮内敏感试验。后在脐及周围作常规消毒,脐周皮下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lml,继则将食盐放脐中,凸出脐上0.5-1cm,穴位上放置 枣核大的圆锥体艾炷,以燃尽火灭为l壮,一般5-15壮,对病情轻、病程短的灸5-10壮,灸疮有少许水液即可。若病情重、病程长的灸10-15壮,使其 化脓,灸后以消毒敷料贴敷,隔日更换,直至灸疮愈合。1次施灸未愈者,可在灸疮愈合后再进行施灸。典型病例:雷xx,男,40岁。1986年9月12日就诊。主诉:腹泄20余年。大便溏薄,日行2-5次,面色萎黄,神疲肢软,不思饮食,喜暖畏寒,脉濡 缓,舌胖嫩苔白,每因食生冷或油腻之品而便次增多,最多可达1日10余次,反复发作,缠绵不已。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治以温中健脾。采用神阙隔盐化脓 灸,1次后患者即感腹部舒畅,胃纳增加,大便转为每日1次,质地成形,症状全部消失,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按语:神阙穴其位正当脐中,属任脉。神阙隔盐灸 者,是引其入肾。采用化脓灸者是起到持续刺激,以激发经气,达到温补脾肾的目的。◎林凌:神阙穴隔盐灸治疗慢性腹泄,每每获效。操作:患者仰卧,将纯白干燥食盐研细,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点燃灸之,每次10壮。典型病例:陈XX,女,30岁。1980年4月10日就诊。主诉:腹泻年余。自述因过食肥甘而发泄泻,初时每日水样便10多次,臭如败卵,腹痛肠鸣。经医 治3天,大便转溏薄,日4-5次。每当进食油腻之物,腹泻次数增多,完谷不化,如此迁延年余,医治无效前来就诊。查: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濡 缓。脉证合参,证属脾胃虚衰。用上法共灸治10天而愈,一直至今,未见复发。注意事项:注意勿烫伤皮肤。治疗时间忌食过于肥甘及不易消化食物。按语:本法乃笔者家传,经余临床几十例验证无不显效。说明神阙穴艾灸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化寒湿积滞的功能。◎周静玉:我取神阙穴应用灸法治疗腹泻,每多获效。操作:取精盐适量敷于神阙穴上,以填满脐窝为度。上置0.3cm厚鲜姜1片,以针穿数孔,置大艾炷1枚,点燃施灸,燃尽则换新艾炷。每日灸治1次,每次灸10壮。典型病例:女,36岁。1989年5月29日就诊。主诉:腹泻3年。3年前始,经常腹泻,每日稀便4-5次,伴腹胀腹痛,喜温喜按,恶寒,神疲乏力,每因 进食稍多或含蛋白、脂肪稍多时,腹泻加重。在某医院X线拍片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曾用多种药物无效。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证属脾阳虚 衰,运化无权。治以温运中阳。按上法治疗3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好转,大便日行1次,但仍不成形,复灸2次,大便正常。注意事项:灸治过程中如感觉过热,可加厚姜片或填加食盐,谨防烫伤。灼伤要及时处理以防感染。施灸时姜片焦干,更换新鲜姜片。◎卢之分: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卓著,每日灸1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5次即愈。操作:薄姜片贴在脐中,用艾条悬灸10分钟,温度适度,每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典型病例:熊xx,男,7个月。1983年2月10日就诊。诊断:小儿慢性腹泻。患儿3月来,腹泻青菜绿色便,1日3-5次,质稀、带粘液。晚上啼哭。予隔姜灸上穴5次,大便转黄稠,日便1次,晚上能安睡,且食欲较前好。◎赵荫生: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病,我们试制蓖倍膏敷神阙穴治本病疗效较好。治疗前先经超声波检查证实,确定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下的位置,再行治疗。操作:蓖麻子仁3g,五倍子粉1.5g,混均捣成糊状,制成形似荸荠,上尖下圆,大小根据患者脐孔而定。将药团塞脐,外覆以关节镇痛膏6-8张,以固定 之。贴后每日早、中、晚各l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脐膏药上热熨,每次5-10分钟,也可用热水袋热敷,以感觉温热不烫痛皮肤为度,一般第4 天末取掉。贴药1次,连续3昼夜。如第1次治疗期间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则除去药团,用超声波复查,胃的位置如已正常,可停治。如1次治疗后未见好转,休息 半天或l天后,进行2次治疗,一般以6次为度。典型病例:钱xx,女,40岁。主诉:头昏、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饭后吞酸,小腹胀,失眠,乏力。腹型呈葫芦状,消瘦。检查:钡餐X线透视和超声波 确定: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下3cm。经用药敷法3次后,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线上1.5cm,自觉症状消失,睡佳,纳增,体重增加7-5公斤,重回生产岗 位。注意事项:治疗时天气温度最高以不超过20℃为宜。治疗期间适当卧床休息,或减轻工作,适当减少汤、茶饮量,宜采用少量多次饮食的办法。汤面、馄饨、稀粥 等含水量多的食物暂时不吃或少吃,禁忌房事。如吐血、怀孕者忌用。热熨时腹部如有较强牵引感,为有效反应,不必疑虑。此法除个别人皮肤过敏外,一般无副作 用。◎翟兴明、翟润民:余在临床上治自汗或盗汗均用此法,一般1-3次可愈。操作:取五倍子炒焦研粉,醋调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日换l次。典型病例:王xx,男,60岁。1953年9月21日诊。诊断:盗汗。患者自入冬以来,每夜入睡后即通身出汗,醒后汗止,夜夜如斯,经服中西药未见好转。予用五倍子敷其神阙穴,只1次而盗汗止,自此以后从未复发。按语:神阙属任脉居腹前正中央,与命门穴遥对,一属阳,一属阴,本穴为神气通行出入之门户。今取五倍子以醋调敷,取其酸收之性和穴位之能,故能使阴阳交泰、气血调和。因此对自汗、盗汗有特效。◎白振琴:神阙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气之功,因脾统血,固有“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说。近几年来运用此穴拔罐治疗荨麻疹效果很好,每日1次,轻者1-3次,重者3-6次治愈。典型病例:董xx,男,56岁。因受潮湿出现周身淡红色皮疹,呈团状痒难忍,夜间难以入睡,反复发作,已2年余,用抗过敏中西药均不见效,经用火罐治疗6次,症状由减轻到治愈,经随访至今未复发。◎吴丽艳::神阙拔罐法治愈荨麻疹,尤以急性者疗效显著。操作:于火罐中贴一小块较湿的95%酒精棉,点燃后扣于神阙,15分钟后起罐,反复操作3次。小儿肌肤娇嫩,留罐时间可约5分钟至8分钟。典型病例:罗XX,女,6岁。1988年9月3日下午就诊。诊断:荨麻疹。身痒,四肢及面部有大小不等风疹团块、高出皮肤、潮红、时起时消已2天。经用神阙拔罐后,第2次风疹块开始消退,痒稍减。第3次起罐后,疹块消失,留下潮红色,痊愈。按语:神阙拔火罐,可活血祛瘀、疏通经气。气机和利则郁热自消。另外,我院住院病人黄xx患支气管哮喘并伴发急性荨麻疹,主管医生予其神阙拔火罐共3次,不但风疹消失,哮喘也止。◎刘天峰:1968年我访得一位民间医生运用神阙穴治荨麻疹有67年经验。我学得此法后治荨麻疹、过敏鼻炎、哮喘,疗效满意。操作:准备玻璃罐头瓶1个,大于脐眼的塑料瓶盖1个,酒精棉球若干,装瓶备用。治疗时用1枚大头针扎入塑料盖,将酒精棉球插到大头针尖上点燃,立即将玻璃 瓶罩在上面。待吸力不紧后,一手向一边斜拔罐,一手把贴罐口的皮肤往下按凹,空气即进入罐内可取下。可连拔3次,或1次。3天1疗程。若拔罐后水疱,可涂 上紫药水。1疗程完后停3天。病不愈可再拔火罐。荨麻疹1-3疗程,过敏性鼻炎5-7疗程,哮喘视病轻度重而定。另一个拔罐参考经验是:病人自觉火罐吸上 脐眼无抽吮样感觉即停止拔罐,可达到病愈目的。典型病例:郭xx,女,36岁。胸背、四肢突起大块风团,颜色鲜红、奇痒。诊为:急性荨麻疹。没服中西药,予拔罐1次即愈。2年未见复发。翟xx,男,42岁。每遇冷天、翻砂时出现气味刺激则喷嚏、流泪、满脸通红,久治无效。经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对煤烟、面粉、冷空气、冷水、蜡等44种过敏。苦无良法,试求我治疗。给在神阙穴拔罐15次,再未犯病。王xx,女,35岁。自述感冒引起哮喘20余年未愈。面颊红润,形盛,咳喘多痰,喉鸣、喉痒,上脘痛,泄泻,无论冷热均发病。月经正常。查出过敏源,但无良法。病退在家,曾服中西药少效,教试自我拔罐,3个月拔罐57次,病愈上班。按语:神阙穴拔罐有强壮和抗过敏的作用。功效能回阳固脱,调理气机,健脾胃,固根本。拔火罐温真阳,振脾阳,补气育阴,敛气平喘,扶正祛邪。真阳足则肺气实,邪不可千。阴血足则虚风消。阴平阳密,脉气调和,气不逆动,喘咳自愈。◎林建华操作:神阙连续拔火罐100次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作1-3疗程。典型病例:李xx,女,45岁。1987年9月18日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患者于5年前不明原因突然发病,皮肤疹痒,抓之更甚,呈鲜红色风团块,数小时内 可自行消退,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几乎每天发病。经用诸药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用上法1个疗程后,明显好转,发作间隔时间延长,面积缩小、疹团减少, 疹痒程度减轻,3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朱复发。按语:神阙穴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关系十分密切,是脏府经络之气外露的重要门户。因此,选用神阙连续拔火罐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风通络、祛风止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作用,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9.建里【取法】腹中线上、脐上3寸。【主治】胃下垂【机理】建里穴为任脉输穴,深部为胃腑所在。里,指脾胃。建里,即健脾胃、和中气之意。针刺该穴即可治胃下垂等症。【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陈仓子:针刺建里穴治疗胃下垂,取得满意疗效。当针刺入建里穴后,针感特别强烈,肠鸣音亢进,全腹部有显著的升提感,能达到“健脾安胃,升清降浊”功效。操作:进针2-3寸,有针感后,随即提插数次,再留针20分钟,出针后用0.3cm厚布带环腰束缚,到临睡前取去,以提高针效。每日针治1次。典型病例:赵xx,男,25岁。1955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有腹胀痛,恶心反胃已3年,多食即感腹部坠胀,泛恶,神疲畏冷,头晕腰痠,便溏,形体消 瘦,舌淡苔薄白,脉细。曾在通县x医院X线钡餐检查:胃张力减低,胃小弯在髂嵴联线下9cm。确诊为重度胃下垂。摄片和超声波检查还提示有双肾下垂。经服 补中益气丸及中草药数10剂无效,来我处就诊。证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治当益气升提为法。用上法针治1次后,胃脘胀痛减轻,精神好转。30天后诸症 悉除。复查证明:胃小弯及双肾位置均恢复正常。注意事项:对孕妇和有吐血病史者禁用此法。
10.中脘【取法】腹中线上、脐上4寸。【主治】⑴胃脘痛 ⑵急性胃炎呕吐 ⑶癫痫 ⑷郁证 ⑸前头痛 ⑹高血压 ⑺水臌 ⑻瘕【机理】中脘穴下为胃腑,为胃之募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交会穴,腑之会穴。又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本穴可调理胃肠,治疗各种胃肠疾病。脾胃相表里,本穴又健脾化痰,可治因痰所致的各种疾患。【刺灸法】针刺;隔姜灸;温和灸,埋线,放血加拔罐【治疗经验】◎丁良能:取中脘针刺或埋羊肠线,效不佳配足三里、脾俞、胃俞。研究证明:羊肠线埋藏入穴位后可以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作用,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而胃脘痛消除。操作:令病人仰卧,常规消毒,铺好洞巾,用2%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局麻(术前需作皮试),用18号脊髓穿刺针将1-2号羊肠线2cm,装入针管,刺入穴位 下肌膜层,待有麻胀感后用针芯送入,边推针芯边抽针管,不使羊肠线露出皮肤,消毒针眼,消毒敷料外敷,胶布固定(必须无菌操作)。每月埋线1次,3次为1 个疗程。典型病例:王XX,男,52岁。患胃脘痛10余年。患者因受凉劳累,加上饮食不调得了胃痛,经常疼痛发作,嗳气吞酸、腹胀纳少,身体消瘦,乏力,不能食甜食,服中西药无效。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脘穴埋线1次,胃脘痛即止,身体逐渐恢复。观察10余年未复发。◎申倬彬: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疗胃病,疗效满意。操作: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5寸毫针垂直刺入,进针约1-1.5寸深,感觉酸、麻胀、沉困为度。若针感不满意,继续捻针调整针芒的角度,针感满意即 留针3-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横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针深约1-1.5寸,针感向剑突胸部放散。复将毫针再退至皮下,翻转针体,直透建里 穴,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再将针退至皮下,用横刺的角度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都、梁门,针深约1.5-2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 中脘一针向四周透刺6穴,此6穴均在胃体之局部,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集众穴之功效于一针之下,使整个上腹部均有针感。典型病例:黄x,男,62岁。以脑血栓形成,癫痫的主诉住内科病室。1979年11月7日突然上腹部疼痛,持续一日一夜不能缓解。经内、外科医生会诊,诊 断为胃痉挛性疼痛,建议用针灸治疗。同日针灸科会诊,检查上腹部膨满,疼痛拒按,舌苔厚腻,口气有伤食味,六脉沉弦。辨证为伤食胃脘痛,宜宽中和胃健脾, 消食导滞止痛。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仅针1次痛即止。持续住院1年再未犯胃病。◎喻喜春:用中脘放血治疗急性胃炎多能立即止呕,疼痛亦逐渐减轻,放血1-3次多能治愈,可每天放血1-2次。慢性胃炎及溃疡也可治,慢性胃炎隔2-3天 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继续2-3个疗程,能逐渐缓解症状。溃疡病依急性或慢性放血法同上,其效亦佳。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不见络脉者点刺拔罐吸血,急性胃炎而体质强壮者出血10-15ml,慢性胃炎而体质虚弱者出血3-10ml。消瘦或多产妇女皮肤皱纹多者吸不住罐则改用他穴治疗。典型病例:胡xx,女,23岁。1986年7月10日就诊。诊断:急性胃炎。患者在旅途中食物不洁,在车上发生剧烈呕吐、腹痛已5小时,急病容,体温 38.5℃,脉细数、舌干、苔薄,中脘处压痛明显。以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约10-15ml,20分钟后呕吐、腹痛渐止而入睡。醒后症状消失。◎于书庄:治疗癫痫、妇女郁证。操作:①隔姜灸。②温和灸。灸15分钟左右,以局部红润为度。③雀啄灸。将艾卷一端点燃,由远而近逐渐接近穴位但不接触皮肤,被灸者由感觉热到烫痛为1壮,间日1次。典型病例:田x,女,12岁。1985年9月6日初诊。现病史:自1982年9月1日晨4时突然抽搐,口吐白沫,1小时后清醒,当即送某院急诊。查脑电 图:“大脑中度广泛异常”,诊为癫痫。以后每2个月大发作1次,间有小发作。每次发病前自觉手发厚,随即发作,喉中痰鸣、口吐白沫,四肢抽描,大发作15 -60分钟缓解,小发作1-10分钟缓解,醒后心悸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小便时感困难,饮食、睡眠、大便均正常。自病后服药年余未能控制。于1983年9 月6日来我科就诊。查其舌质红,苔白,脉数大。给予针刺中脘、丰隆、内关,公孙、中脘、气海、关元、太溪、照海60次,历时9个月癫痫未作。于1984年 6月11日晚癫痫又作,医者继针①中脘、丰隆、公孙、内关,②大椎、后溪、申脉、中脘、丰隆,③内关、蠡沟、三阴交、瘲脉、人中三组穴53次,历时6个月 发作7次,每次持续5-20分钟不等。于1985年1月4日来我室诊治。余按照前医针刺内关、公孙、蠡沟、三阴交治疗4次,小发作1次。询其发作多于经期 前后,查其经穴膻中、中脘、气海压痛,苔白,唇厚、脉沉细,证系肝风痰浊。治宜化痰熄风。隔姜灸中脘7壮,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中小发作2 次。第2疗程后,未复发,观察8个月未见发作。刘xx,女,27岁。1984年6月9日初诊。现病史:病因产后婴儿死亡,精神抑郁,遂出现突然晕厥,已1个月。发作时自觉胸中闷、两目昏黑,遂即倒地, 不省人事,手足冷,冷汗自溢,醒后神清。病后未服他药。查其舌质偏红,苔满布白腻,脉两关滑。证系胃气闭。治宜开闭。温和灸中脘15分钟。3日后复诊,胸 闷舒,头昏解,病未犯。继灸中脘以资前效。观察2月余未发作。◎王耀斌:治疗前头痛,每每神效。当运针后听胃有水响声时患者双目即时明亮、视物清楚,头痛立止。前头为阳明经所布,中脘为足阳明胃之募穴,针之以和胃降逆,头痛立止。为治病之本,每天或2天1次,多数1次愈。操作:用26号4寸毫针直刺3寸深,刺到胃体上。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患者自述胃中有水响声,术者也多能听到水响声。典型病例:周xx,女,50岁。1974年5月14日就诊。诊断前头痛。前头昏痛如裹已10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稍有好转,近年来逐渐加重,双目视物模糊 不清,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涎,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身疲乏力,日渐消瘦,便溏,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本证系湿盛生痰,痰浊阻遏经遂,清阳不升而致。针 刺中脘以和胃降浊化痰,仅1次临床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薛立功:高血压病常伴有头晕症状,从祖国医学立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气血皆可导致本症,而以风火、湿痰、正虚者居多。笔者体会,正虚、痰湿内阻者用本穴疗效甚佳。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1寸许,持针不动。左手轻按该穴皮肤深入1-2分钟,出针闭针孔。典型病例:余xx,女,40岁。眩晕4年。病起4年前,时时头晕、眼花,经医院体检,发现有高血压病。平时波动在160-190/95-100mmHg之 间。每当血压升高之际,头眩晕即加重。虽多方治疗,头晕不能根治,故来求治。检查:血压为170/100mmHg,心肺未见异常,脉弦细,苔薄白,舌质 淡。证属心脾血虚、肝气郁结。当培健脾胃、平熄肝风。处方:中脘。治疗经过:瞩患者仰卧床上,以左手拇指随呼气逐渐重按中脘,半分钟后患者自觉头晕减轻。 即用右手持针,刺入1寸许,用提插法找到针感,左手再下按5分许,抬手,再按,再抬,至患者觉头晕明显减轻为度。出针后测血压为150/95mmHg。注意事项及禁忌:勿直刺过深,以免损伤内脏。左手按压中脘穴很重要。进针到1寸后,固定针体。左手继续下压该穴皮肤,然后抬起押手。这样可改变针与该穴皮下组织的位置关系。疗效高,且安全。◎秦德铨:水臌与气臌病人每用此法多能奏效。水臌病人能听见其腹内有汩汩的水声即能行水,气臌病人针后频频矢气即能行气。此外用本穴治疗瘕症效果也佳。操作:治疗水臌用1.5-2寸长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子午捣臼术。治疗瘕用1.5-2寸长毫针,针刺得气后,施子午捣臼法,改提插为盘针法,即行捻转手法后,再将针于穴内轻摇盘转。典型病例:桑XX,男,36岁。1959年患浮肿病,本人巡回医疗致彼,予刺中脘,施子午捣臼法,留针30分钟。每次针后即小便增多,水肿好转。韩XX,女,52岁。患者近年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长形包块,诊断为瘕。经刺中脘后,前后共10次,包块消失。
11.巨阙【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上6寸。【主治】胆道蛔虫症【机理】巨阙为心之募穴,穴下位临胆腑。本穴具有舒调胆腑、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故可治胆道蛔虫症。【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作者阙):在临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应用此穴则使胆绞痛立即停止。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直刺或向下斜刺0.6-1寸,得气后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典型病例:石XX,男,30岁。1988年9月27日就诊。诊断:胆道蛔虫。患者上腹部绞痛发作1小时,自述昨晚进食油腻和酒类等物,当时脘部感到不适, 今日上午9时突发上腹部绞痛,即来我院急诊室。查B型超声波为“胆道蛔虫”。患者1980年胆结石手术治疗(取出结石9枚,术后上腹部连此次绞痛发作2 次)。刻诊上腹部绞痛,无法忍受,面色苍白,汗出较多,舌质红,苔淡黄腻,口干,脉弦数。症属虫积阻塞,不通则痛。治以疏肝解痉、驱蛔止痛。先用迎香透四 白、阳陵泉、太冲、期门,均不能止痛。改用巨阙穴1针痛即缓解,共留针40分钟痛消失。第2天来诊时痛未再发作。于9月30日复查B型超声波,除胆管模糊 毛糙外,未发现蛔虫。注意事项:巨阙穴深部有腹腔重要脏器,不宜深刺。
12.鸠尾【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上7寸。【主治】⑴癫证(抑郁性精神病)⑵胆道蛔虫症【机理】鸠尾为膏之原,位近胸腔,有安神宁心豁痰之功,故可治疗胆道蛔虫症,为局部治疗作用。【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张家声:治疗抑郁性精神病、癔病等屡效。操作:病人仰卧后,先叩触肝脾位置是否正常,如无特殊,在胸骨剑突下5分处经严格消毒后,取30号毫针,嘱病人吸气时迸针,针尖略微向下斜刺或直刺1- 2.5寸,进针后针体轻微转动,稍停针,得气后可将针体上提留针15-20分钟;如未得气,术者可行小幅度捻转,待气至而留针15-20分钟;针入鸠尾, 针感当向下或向两胁肋部放射,有时患者可见轻松的感觉。隔日针刺1次。典型病例:姚xx,女,19岁。l974年9月中旬就诊。代诉:精神错乱、言语失常2年。诊断:癫证(抑郁性精神病)。因下放农村引起思想抑郁,以后变得 沉闷、寡言、喜独处。伴长期失眠,有时烦躁不安。半年后病情加重,妄闻妄想,甚至闻不悦耳之言则惊厥、伴有四肢抽搐。每当遇刺激或劳累时发作。经多家医院 治疗无效,故求针刺。形体营养尚可,面色(白光)白,痴呆,见人不语或自言自语,答非所问,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细数,苔腻微干黄。证由痰浊内 生,蒙蔽心神,以致精神错乱、言语失常而成本证。处方:鸠尾。经针刺1次后,回答问题比前清楚,面部表情比前舒展;6次后,神志清楚,答合所问,言语较清 楚,饮食转佳,共针15次言行正常。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前先确定肝脾的大小,正常大小者方可针刺;针尖方向略斜向下;双臂上举或双手抱头仰卧姿势取穴,可使膈肌等上抬;下针或行针时禁止大幅度捻转或提插。按语:鸠尾穴为膏之原穴,有安心宁神、宽胸豁痰之功,善治癫痫。因癫证属阴,其病深,非深刺不能奏效,故鸠尾针刺深度达1-2.5寸,体格肥胖者还应适当加深以中病得气为度。◎陈仓子:针刺鸠尾穴治疗胆道蛔虫症之疼痛取得满意疗效。操作:取鸠尾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至水分穴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典型病例:张xx,男,19岁。1988年5月15日就诊。患者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偏右钻顶样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时发时止。就诊前疼痛已发生4 次。患者辗转不休,剑突下偏右有明显压痛,体温38℃,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胆道蛔虫症。治当以安蛔止痛、宽中和胃。取鸠尾,经用上法针刺后疼 痛立即停止,随访1月未发。
13.膻中【取穴】腹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主治】⑴哮喘 ⑵胸痹 ⑶气厥 ⑷呃逆 ⑸失音 ⑹乳少 ⑺乳腺炎 ⑻下肢抽痛【机理】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位于胸部正中,深部为肺脏所在,肺主气,司呼吸及宣发肃降,故该穴被称为上气海。其具有调理气机之功,治疗各种因气机不利、气滞、气逆等症。膻中又为心包募穴,心主血藏神,故该穴又治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痹证,神志病等。【刺灸法】针刺,温针;割治;弹拨;埋皮;灸法【治疗经验】◎王春辉: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割治法,适宜单纯性支气管炎,或伴哮喘者。如果合并肺气肿等症,疗效欠佳。支气管炎伴哮喘咳嗽时不宜切皮下脂肪,只取皮下少许浅筋膜,必要时植入4号羊肠缝合即可。操作:向下斜刺或左右横刺0.8-1.2寸。割治膻中法:①拇指按第4肋间胸骨体两侧连线的中点,作普鲁卡因试验阴性以后,进行常规消毒,范围在10cm 以上,防止缝线切口处感染,采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②以膻中为中点,做1-1.5cm纵行切口(至深筋膜表面),用止血钳扩张切口,消毒纱布块压 迫止血(遇个别哺乳期患者较大血管出血者可行结扎)。③用止血钳提起深筋膜(夹起皮下脂肪)切除之,用止血钳在胸骨膜表层找过敏点,上下滑动进行刺激。④ 一针缝合皮肤,酒精消毒,切口处覆盖纱布,4-6天拆线。典型病例:张xx,男,46岁。气喘10余年,受凉即发作,冬季加重,发作时不能平卧。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服药暂缓解。1970年9月来我科行割治膻中1次后3-4天症状消失。◎张文进:治疗支气管哮喘。操作: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后,以穴位为中点,作一长约1cm左右的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切口,割取穴位深部皮下脂肪约蚕虫大小一块,再将止血钳插入切口深 部,给以尽量强的刺激,使痠、麻、胀感向左右传至乳部,向上传至天突穴处,向下传至剑突以下。若当时有咳喘症状,应尽可能刺激至哮喘症状缓解。然后用三角 缝针将1号或2号羊肠线埋入穴位深部2、3段,盖以消毒敷料以胶布贴牢。典型病例:王xx,男,19岁。1976年4月10日就诊。患者咳喘10余年,开始数年以冬季为重,以后冬夏皆发。诊时正值发病,患者呼吸困难,张口抬 肩。体检见胸部饱满,两肺布满哮鸣音,咯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脉沉滑。当即采用本法治疗。割治并强刺激膻中穴后,喘息当日净止。以后又微喘咳,但未服用 任何药物,数日后咳喘消失。之后10余年来,哮喘从未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者,最好再巩固治疗1-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后,在每年的好发季节前1个月再巩固治疗1次。多次割治后局部切口之疤痕会影响麻醉,故麻醉务求充分,以免割治时产生疼痛。◎吴旭初:膻中穴割治埋皮治疗药物及针灸难于控制的哮喘患者,均能减轻及缓解症状。短期内发作者症状减轻并均能用药物控制。操作:在膻中穴先作标记,在严密消毒后盖上手术孔巾,局部麻醉,用手术刀在膻中穴周围切下梭形皮瓣lx2cm。用血管钳在切口内皮下脂肪层分离开,然后将皮瓣反转塞入皮下脂肪层,再用丝线在切口处缝合2针,检查无出血以消毒纱布盖住创口,胶布口定5-7天后拆线。典型病例:XX,男,18岁。患过敏性哮喘16年。经内科药物治疗难于控制,每晚发作胸闷、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痛苦不堪,予上法治疗。术后症状当日减轻,3日后哮喘基本消失,2年后复查未发。按语:笔者为不妨碍女性体表美观及复治需要,还曾试用抵骶之腰俞穴及背部之定喘穴(左右交替使用),也具有相似疗效。◎李学武:凡一切气机不调之病变均可取膻中穴治疗,如肺气不降、胃气上逆、肝气不舒、心气郁滞等证。操作:以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在膻中穴皮内作局麻,然后以手术刀切开穴位处皮肤(约1cm)皮下组织,再用蚊式钳伸进切口来回划动刺激骨膜约1分钟,然后敷以消毒纱布。典型病例:蒋xx,女,30岁。1981年5月6日就诊。咳喘20余年,四季均有发作而以春秋为重。常由粉尘、寒冷、劳累所诱发。发作时先喘后咳,咳痰黄 粘或有泡沫,偶带血丝,胸闷,心悸。经常服用止咳平喘药、抗菌素及各种中药,曾在某医院作过脱敏治疗1年半,无明显效果。来诊时两肺可闻干性罗音。诊断为 支气管哮喘。治宜降气止咳。用上法治疗l次后咳喘即明显减轻,停服止咳平喘药。1周后在原切口旁又作l次割治,咳喘吐痰诸症均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 发。操作:用30号1寸毫针,斜刺进针,直达骨膜。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1976年7月2这日就诊。患者因阑尾切除术后第2天出现呃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进食、喝水、睡眠均受 到影响。曾注射鲁米那等镇静药效果不明显,又针内关、足三里穴亦不能止。故取膻中降气平呃。用上法,进针后呃逆即止。留针1小时,呃逆未作。3小时后因食 水果受寒呃逆又作,再以前法针之又止,留针3-4小时,起针后入睡,直到次日清晨才进食,呃逆未作。◎吕景山:余每遇气病患者,证属气滞者,用下法均有立竿见影之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针,快速刺入皮下,施以捻转泻法,然后再向上、下、左、右平刺,亦施以捻转泻法。典型病例:焦XX,女,32岁。1979年10月15日就诊。代述:神志不清,抽搐1小时。患者因受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胸高气满,四肢握 固、抽搐,状如鸡爪,急送我院就医。查:面色红润,呼吸气粗,瞳孔缩小,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四肢僵直、不温。证属“气厥”。治宜调气散郁、宣窍启 闭。取膻中,快速进针,用泻法。当行针半分钟后,病人即刻苏醒。随访10年,未见复发。按语:气厥是指气机厥逆引起的昏厥而言。本证的特点是发作之后,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不遗留偏瘫、失语、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也有个别患者一厥不复而 导致死亡。故本病为急证,治宜及时救治为要。其治疗大法,以顺气开郁,醒神开窍,启闭救逆为主。苏醒之后,法当调理肝脾、培补气血,以善其后。XX,男,30岁。1976年6月3日初诊。代述:失语17天。病起因情志不遂,于工作之际突然啼哭不已,继则心中明了不能言语,伴有心胸胀闷、夜寐不 良、纳谷不香。经治未效来诊。咽喉未见异常,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治宜舒调气机,散郁利窍。取膻中,以单手速刺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 施以强刺激,即快速持续捻转,在行气的同时,患者胸高气满、咽喉如气上冲,当行针6分钟后,则气上冲胸破咽而出,立即喊出“杜阿拉”之名。起针后,白觉心 胸舒畅。翌日二诊,言语对答如流。按语:对于器质性失语,多用头皮针结合体针获效。属于功能性失语,则以调气散郁,行气利窍为治,主取气会膻中。魏XX,男,37岁。1980年2月21日就诊。胸胁苦闷、呃逆频发1周余。患者因心情抑郁而胸胁满闷、心下痞塞,胃气上逆,呃逆频频,不能自制,夜卧不 安,二便自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证属呃逆。治宜宣肺理气,降逆止呃。取膻中,刺法如上述,行针1分钟后,穴周呈充血状,红晕大小达3x3cm。自 述:心胸甚感舒畅,呃逆之势亦减,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状如常人。翌日呃逆未作。傅XX,男,47岁。1980年6月9日就诊。左下肢抽痛16小时。昔罹腰痛,每遇生气、劳累之后加重,以胀痛为主,甚则抽掣作痛,痛引下肢。近日事不遂 心,痼疾又发。左髋、小腿前外侧抽掣疼痛,痛引足趾,伴有下肢无力,站立、行走不便,兼见食欲不振、口干、喜热饮、咽喉不爽,胸闷不舒,时有神志模糊,大 便偏干日更衣1次,小便清长日解10余次。查:神志清楚,呈痛苦面容,舌红,苔薄黄,脉弦。患肢不可屈伸,抬举不能,未引出病理征。证属“气痹”。治宜开 胸顺气、宣通闭阻。取:膻中。针刺方法同前,行针半分钟之后,穴周呈3x3cm之充血状。心胸较前舒畅,左下肢亦感轻快,又行针半分钟,左髋及大腿疼痛已 除,惟小腿外侧尚有不适之感。继针左阳陵泉,针感沿小腿外侧向足趾放散,疼痛顿除。翌日二诊,患肢活动自如,效不更方继针膻中,以资巩固。◎刘炳权:操作:间接灸、艾条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停灸1天后可作第2个疗程治疗。典型病例:梁xx,女,38岁。1980年7月10日就诊。胸中痞结而痛已半年余,每遇情志变化、或饮食寒凉之物尤甚,常痛至不能劳动。患者呈慢性病容, 情志忧郁,舌淡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滑。辨证:情志郁结,气机痹阻,寒湿之邪上逆,寒阻而痛。按上法间接灸膻中穴,灸治1疗程而愈。按语:灸能温通胸中经脉、通阳散寒,故能消痞止痛。八会穴中之气会穴膻中,善理气机,对胸痹治疗有较好疗效。◎吴家淑典型病例:张x,女,45岁。1978年10月27日来诊。呃逆半年,时轻时重,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曾多方调治疗效不显。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呃逆 声低,气不得续,手足欠温,脉象沉细,舌淡体胖。指压膻中,患者感觉胸腹舒适。取膻中穴针尖向上卧刺1寸,得气,轻刮针柄30下,呃逆减轻。留针5分钟, 再刮动针柄50次,呃逆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翌日复诊,自述针后一夜安稳,今晨呃逆又作。同上法取穴施术,连针3日,呃逆证除。l个月后因食生冷呃逆 复发而来诊,如法施治呃逆即止。◎徐岩、丁瑞芬:采用拇指按压膻中穴治疗呃逆,疗效满意。操作: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医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可让患者侧卧休息15分钟,再按压膻中穴2-3分钟。按语:按压膻中穴能起宽膈降逆作用,故对呃逆有良效。而此法奏效与否,取决于按压的力度。治疗时要先轻后重,循序渐进。必要时采取传统臀骶按压法。◎周荣兴:本穴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效果好。操作:用2寸针,快速进针后针尖向下平刺1寸以上,透过中庭,针尖在皮下可达鸠尾处,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扩散至剑突周围,刺激约1-2分钟,然后留针。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仍强刺激,留针3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针1次或2次。典型病例:苏x,男,72岁。因硬膜下血肿行手术清除。术后10天出现呃逆,每分钟10~20次,虽治未效,已达月余。单取膻中穴,向下横刺1寸半,捻转 提插,针感扩散至鸠尾周围,留针期间患者自觉胸部有宽松感,呃逆由每分钟16次减至7次,留针30分钟。次日自述前一日出针后约1小时呃逆即止,当夜睡眠 好,但第2天中午又发。上法再针,留针间呃逆即止。第3日未再发停止针治。但停针后4日呃逆又发,乃连续针治5日(每日1次)后停止治疗。1月后随访,曾 发过2次,但每次发作均轻,持续不到1小时即自止,未作治疗。注意事项:本穴较安全,手法强刺激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可过强,若不强应稍深针,刺及胸骨膜。勿沿皮刺。◎陈仓子:针刺气之会穴膻中治疗缺乳,获良好效果。操作:患者仰卧,消毒后,沿皮下向乳房部位刺3-5分,有针感后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赵xx,女,26岁。1988年5月26日来诊。产后乳汁分泌量极少已5天。从产后第4天服催奶片、生乳药水。第5、6天又加服中药两剂,乳汁 仍极少。查:两乳房胀硬而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治宜调气通络催乳。取膻中,经用上法,针第1次后2小时乳下,共针3次乳汁已 如泉涌。按语:膻中穴位于胸中两乳之间,有振奋胸中大气、温通心阳、调理冲任的作用。乳汁虽是精血所化,然必赖胸中阳气之温煦和振奋才能运行,故对乳汁不行、缺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王宗学:膻中穴治疗乳汁缺少症,多数患者1次即效。操作:针入穴后轻轻捻转产生沉感,将针刺方向调向患侧,捻针使之感到乳房发胀效果佳。典型病例:李xx,女,23岁。1990年4月2日初诊。产后第4天开始下奶,乳汁清稀,第5天乳汁渐多,但因外感风寒发热而回奶,烧退后经服药未见好 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食欲佳。为高烧伤津致使乳络不通,乳汁分泌受阻。针刺同上法,留针期间,用温针法灸膻中,10分钟后感到发胀,次日来诊乳汁增多, 连续治疗5次而愈。◎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乳腺炎有效,其优点不直接刺激乳房。乳腺炎初起者消散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消。另外对少乳、回乳也效佳。少乳时如有 1/3或一半的乳量则能增加排乳量,有时可达到足量。但若原来根本无乳者其效差。因离别或生病后的少乳收效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可。回乳时放血2 -3次即够。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皮肤后,以小罐拔出血。如为乳腺炎则出血5-15ml,少乳及回乳3-5ml。典型病例:文x,女,25岁。1989年7月10日就诊。诊为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乳养小儿已1个月,1天前发现左乳肿痛,体温38.5℃,左乳相当12 点处肿硬,皮肤略红,压痛。用细三棱针点刺膻中后拔罐吸出血液约10ml,当夜痛止,体温正常。每天放血1次,连续3次而愈。
14.璇玑【取法】在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主治】咽部异感症【机理】璇玑穴为任脉穴,针刺该穴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而咽部异感为气机不利所致,故治该证。【刺灸法】埋针【治疗经验】◎张茵州、徐德凤、刘守恩:咽异感症患者采用璇玑穴埋针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操作:常规消毒,用32号0.5皮内针,针柄向天突穴方向平刺,全部进入针体,露出针柄,经酒精消毒后用胶布固定,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天再施。适应症选择:①排除各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者;②只有咽异感症状而无吞咽困难,体重不减轻,进食时症状而减轻者;③咽部仅有慢性充血及少量滤泡、扁桃体Ⅰ°以内,无明显炎症者,④喉检查下咽部及喉部无肿物溃疡者。
15.天突【取法】正坐仰头,当胸骨上窝正中处。【主治】⑴癔病 ⑵梅核气 ⑶痰厥 ⑷哮喘、咳嗽 ⑸暴喑 ⑹呃逆 ⑺急性支气管炎 ⑻急性咽炎【机理】天突穴下位临咽部及气道和肺,肺主气,司呼吸,故该穴有较好的降气化痰作用。针刺该穴可治疗因肺气不利、痰气交阻所致的诸症。【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点穴【治疗经验】◎纪青山:治疗梅核气效果很好。每日1次,轻者3-5次,重者8-10次即愈。操作:用30号2寸毫针,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1-1.5寸。患者有麻胀感下传。典型病例:刘xx,女,48岁。1973年7月3日来诊。该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感2月余。于2月前心情不悦,后因食鱼而自觉有鱼刺扎在咽喉部,吐之不出,咽 之不下。经省医院喉科查:咽部未发现鱼刺。回家后自觉好转。但每当郁怒之后,就自觉咽喉疼痛。疑鱼刺未取出,去查仍未见异常。经服中西药效果不显。本次就 诊前又因郁怒发作较重,不能咽东西,用手摸局部自觉有鱼刺样刺痛而就诊。查:咽喉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取天突,按上法针刺,1次后症状大减, 3次而愈,至今未发。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天突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也不可向左右偏斜,以防刺伤血管及肺尖。忌用粗针深刺,以防出血。◎陈仓子:针刺阴维、任脉之会天突穴治疗癔病大发作,均1次治愈。操作:先直刺进入0.2-0.3寸后,改向下刺,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约1-1.5寸,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汪xx,女,30岁。代述:患者胸痛、烦躁、善太息已月余。前2天因家务口角后,时而悲伤哭嚎、时而低声抽泣,或嘻笑逗闹,心悸惕惕,坐立不 安,至夜尤剧、彻夜不眠,经期提前,大便干燥。舌尖赤,苔白腻中黄,脉弦滑。取天突穴。依上法针刺,患者觉有气下降至胸,心悸平,留针30分钟,诸症悉 除。◎符世纯操作:点天突穴。典型病例:姚xx,女,70岁。因过食汤圆致脘腹胀痛,并伴有呕吐,吐出物多为痰涎。次日晨在与他人争吵时突然倒地,不醒人事,目闭口合,呼吸气粗,四肢 厥冷,脉象弦滑。急取人中、内关行强刺激手法,未见反应。因忆起张锡纯点天突,遂试之,当即喉中漉漉作响,2分钟左右,忽发咳嗽,吐出粘痰数口而愈。按语:患者年已古稀,脾胃功能已衰。过食使脾胃运化失常,湿聚成痰。又遇恼怒,怒则气上,痰随气升,蒙闭清窍。而人中、内关虽然能开窍醒神,但无祛痰之力。点压天突穴可宣肺利痰,并使结聚之痰直接承受刺激,随咳而排出体外,气通痰去,阴阳顺接,厥证自愈。◎钟思冰操作:取2-5ml注射器1支,6.5-7号针头1支,吸2ml鱼腥草注射液。令患者头稍后仰,局部常规消毒后,先直刺2分,然后向下沿胸骨后壁迅速斜刺 进针1-1.5寸,令病人作吞咽状,如病人觉喉内有梗塞感,即回抽无回血始缓缓推药。此时局部出现刺痛感,并放射至头、面、胸或背部,有窒息感,每日注射 l次,1-7次为l疗程。典型病例:钟xx,男,33岁。1978年元月20日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炎。患慢性支气管炎11年,每岁冬日遇寒即发。1978年元月感冒 后急性发病,咳喘、喉痛、吞咽不利,咳吐粘稠黄痰、带腥味,夜间尤甚。经服中药及注射青霉素未见好转。查:面红,剧烈咳嗽,喉间痰鸣,气急,痰粘稠不易 唾,痰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宜宣肺透邪、豁痰定喘。天突穴位注射。方法同上,推药时,咽部有刺痛、窒息感,直达脑后及胸部。当晚喘平,喉痛、咳 嗽明显减轻。次日痰液转清且易唾。7天后,除白天偶咳外,诸症消失。基本痊愈。次年遇寒发病,仍以此法,2次告愈。陈XX,女,36岁。1954年12月20日就诊。昨夜受冻后暴喑。查:舌微红苔白。天突穴位注射。以此法治疗1次,次日遂告病愈。注意事项:操作时应谨慎,勿直刺或过深,勿向左右偏刺,以免刺伤肺叶。治疗期间禁吸烟及辛辣食物,否则无效。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无效。儿童及老年人不宜用此法。治疗前,应消除紧张心理。◎王志珍:运用天突穴治疗多种病症,均收到较好效果。操作:用1.5寸毫针,先直刺2分深,继而针尖向下方,沿胸骨柄内后缘刺入0.5-1寸,每5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决定所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路xx,女,28岁。患哮喘8年,每于秋冬季复发。正值秋收季节,劳作1天,当晚回家后哮喘大作,张口抬肩,不得卧,喉中痰鸣声不绝,口唇青紫,苔薄白,脉浮紧,针刺天突进针1寸。用泻法,约2分钟喘止,痰鸣声停,行针半小时离去,随访2年未复发。侯x,男,68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呃逆频作,声低弱而频,昼夜不停,不得睡眠休息。针天突,进针8分,平补平泻,2分钟后呃逆声止。患者昏昏欲睡,少顷便沉沉入睡,留针半小时,行针3次,患者不觉。患者在诊室睡眠2小时,随访2年未发。
16.廉泉【取法】正坐或仰卧、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处取穴。【主治】⑴中风失语 ⑵外伤失语 ⑶失音 ⑷舌疾【机理】廉泉穴位临舌本、咽喉,针刺该穴有局部治疗作用。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故有开舌窍、利咽喉之功,可治疗失语、舌疾等病候。【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李忠仁操作:合谷刺法。病人仰卧,略抬下颌,单取该穴。用28号2寸毫针向舌根部斜刺l-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行针1分钟后将针退至皮下,以30度 角转向左右两侧各斜刺1针,针深约1-1.5寸,各提插捻转1分钟后再退至皮下,向舌根部斜刺1-1.5寸,中刺激提插,捻转l分钟,患者自觉舌体松动、 胀感时取针,并令患者伸舌等运动2分钟。典型病例:孙XX,男,60岁。高血压史20年,半月前因情绪不畅,突感头昏、呕吐,并即伴左侧肢体不用,语言不能,急送我院诊室抢救。脑CT检查“左侧 大脑半球深部(内囊、外囊、尾状核)巨大血肿(约76ml)”。急诊室留观17天后,因右偏瘫及语言不能无改善于1986年6月26日转入针灸科病房。入 院后遂施以廉泉合谷刺,3次后患者即能发音,并可讲出简单字词,但尚不成句,发音欠清。2疗程后已能叙述简单事情,表达情感,但吐字仍欠清晰。再巩固1疗 程后,语言基本恢复正常。按语:廉泉深刺有开舌窍之功,常为临床治疗中风舌强不语、暴喑等要穴。采用合谷刺可以缓解舌肌间拘紧痹阻之患。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更可提高祛风痰、和气血、开舌窍之效。◎于殿义:廉泉治疗外伤性失语。操作:在颔下、舌骨体上缘中点处,舌骨上方、左右颏舌骨肌之间取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l寸,强刺激30秒,不留针。典型病例:张xx,男,60岁。于1969年12月28日因左眼球损伤,29日行眼球摘除术。30日起床头昏,随之嘴不能张,不能发音。用28号3寸针,强刺廉泉1寸深,斜向舌根,出针后,当即发音,说话如常。刘x,男,19岁。1974年3月6日被人用木棍猛击头部,造成右颞部开放性损伤,当即昏迷。入院行清创缝合术后,发现不能讲话。用3寸长28号针刺廉泉穴8分深,大幅度捻转提插约20秒,出针时患者大叫一声,谈话如常。◎截铁城:治疗功能比失语,每每1次治愈。操作:用28号l寸半长针直刺1寸深,重捻转l-2分钟后,留针20分钟起针。典型病例:赵xx,女,24岁。1989年10月23日就诊。诊断:失音。患者失音2天,因给孩子戒奶着急而不能言语。在当地医院服药治疗不见效,故求治针灸。针廉泉1寸,捻转2分钟时病人即喊出声,1次而愈。◎王文明:采取向舌根部多向透刺的手法,治疗舌部疑难急症获显著疗效。一般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力,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轻症急症l、2次可愈。慢性重症痼疾则需按疗程针治。常以10次为1疗程,不瘥可休息5天,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大多数病例在l个疗程内痊愈。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充分暴露穴位,同时令其张口,舌上卷暴露舌根(以便观察掌握针刺的方向及深度)。取3.5寸28号毫针,从廉泉穴进针向舌根透 刺(以不透出为度)。首先刺向舌根正中,得气后强刺激半分钟。然后将针提至皮下转向舌根的左右两侧透刺,得气则强刺激不留针。出针后嘱患者做舌部活动1分 钟。典型病例:齐黄氏,女,72岁。1983年3月25日初诊。患高血压、动脉硬化10余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舌尖发凉,渐及全舌,凉冷不适,味觉欠敏 感,温痛觉减退。查体:舌居中质暗,体胖大边有齿痕及瘀点,苔厚滑腻,脉沉滑。神志清楚,语言欠清晰,血压150/100mmHg。辨证:痰瘀交阻,舌窍 壅痹。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而改用此法针治,隔日1次,7次而病告痊愈,血压亦降至136/90mmHg。宋xx,男,45岁。1984年11月2日初诊。患者10天前偶因酒后恼怒而突然出现舌体麻木,强硬不适,各种感觉功能减退。在家自服药不效而来就诊。查 体:形体壮实,语言欠流利,一般状态均佳,心肺正常,血压130/80cmHg。舌红赤,无偏斜,苔黄,脉弦滑。辨证:痰火窜扰,痹阻舌窍。以此法针治2 次而愈。◎白振琴:假性延髓麻痹,病机是瘀血与痰浊互结,使上焦气机闭塞而不通。针刺廉泉穴调气活血祛痰开窍效果很好,轻者5-10次,重者10-20次治愈。操作:仰头或仰卧,按取结喉上方凹陷处取之。指切进针,押手食指指甲切压于穴位上,刺手持针紧靠指甲边缘将针刺入得气后用消毒干棉球沿针身压住穴位,迅速取针。典型病例:孙xx,男,58岁。患脑出血后合并假性球麻痹,进食、进水呛,每天用鼻饲来维持。针后由进水呛至能用小勺顺嘴角进水,接着把鼻饲拿掉后能进流食,逐渐可吃米饭、馒头等,共针20次治愈。
17.承浆【取法】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主治】⑴口腔溃疡 ⑵颈项强痛【机理】承浆穴近于口,该穴又有镇静镇痛作用。承浆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颈项痛为病在阳,针刺该穴为病在阳取之阴之意,故可治疗口及临近部位的病症。【刺灸法】针刺;放血【治疗经验】◎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阿佛他性溃疡有效。此外对舌炎、流涎效果亦良好。流涎症多为小儿,隔天1次,5-10次后多能治愈。治疗时教其养成闭嘴的习惯则不复发。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济出血1-4ml,小儿0.5-lml。典型病例:孙xx,女,40岁。1989年9月8日就诊。诊断:阿佛他性溃疡。患者近10年来反复发作口内溃疡,每次1-4个不等,因疼痛妨碍饮食,同时 有精神紧张及消化不良。查左右颊粘膜及舌尖上各有黄豆大边缘红之溃疡1个,以细三棱针点刺承浆穴皮肤后,挤出血约3ml。第2天复诊时只剩舌尖上者仍有轻 痛,又放血1次而愈。◎于天源:承浆治疗颈项强痛、运动不利,每用必效。轻者单取承浆即可,重者可配合后溪。或每日针1次,针数日。承浆一穴不仅可用于颈部外伤后的疼痛,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落枕及颈椎病有颈部疼痛及运动不利者。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向上或向下斜刺0.3-0.5寸,得气后以捻转为主,小幅度提插为辅,留针15-20分钟。本穴针感以胀痛为主。典型病例:李x,男,27岁。1987年9月24日就诊。诊断:颈部外伤。患者来诊前1天被撞伤颈部。来诊时颈部疼痛,不可左右转头。检查两侧肌肉痉挛, 压痛明显。当时只针承浆一针,得气后快速捻针,每分钟达150次,针感以胀痛为主。捻针半分钟,嘱病人活动颈部数次。如此反复数次后,留针15分钟,其间 行针3次,留针过程中嘱病人反复活动颈部。起针后病人自述疼痛消失,检查颈部活动正常。
督脉穴1.长强【取法】跪伏或胸膝位,于尾骨尖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取穴。【主治】⑴泄泻、痢疾 ⑵痔疾便血 ⑶二便失禁、遗尿 ⑷脱肛 ⑸继发性闭经 ⑹癫痫【机理】长强穴位于肛门处,肛门为大肠之门户,有调节大肠之功能,故可用于泄泻、痢疾、便血、痔疾、大便失禁、脱肛等大肠及肛门疾病的治疗。长强为督脉络 穴,别走任脉,又为足少阴和督脉的交会穴,“任主胞胎”、“肾司二便”,故长强可治二便失禁、阳萎、闭经。督脉入络脑,其支脉和心相连,“脑为元神之 府”、“心主神志”,故长强可用于治疗癫痫。【刺灸法】斜刺,散刺【治疗经验】◎王惠玲:该穴治疗婴儿腹泻,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轻者1-2次治愈,稍重者2-3次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0.5寸毫针,于长强穴周围或长强与肛门之间轻轻散刺约5-6秒钟。典型病例:刘xx,男,10个月。1977年7月21日就诊。患儿腹泻2天,每天泻5-6次之多,呈蛋花样稀便,有时夹白色乳块,阵阵哭闹,食欲减退,体 温正常。经用乳酶生等药治疗效不显。令其家长露出患儿长强穴处,予上法治疗1次,第2天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为2次,再针1次以巩固疗效。按语:本法对单纯性消化不良效佳,而对中毒性痢疾则应配合现代医学的抢救措施。长强是督脉的起始穴,具有通畅督脉阳气,消散肛门部郁热和约束肛门的作用,故对无论虚实所致婴儿腹泻均宜。◎薛璞:此穴治疗小儿泄泻(消化不良),轻者1次治愈;重者每日针2次,脱水者配合口服补液,3天即愈。在针刺期间要节制乳食。操作:暴露患儿穴区,医者以左手拇指逆时针揉按长强穴数次,促使气至,按定穴位,用右手拇食指持28号毫针,视患儿胖瘦,沿尾骨腹侧而进针1-1.5寸,左右大幅度捻转1分钟,强刺不留针。针后用双拇指沿尾椎骨背侧向上推5-7下。典型病例:王xx,女,8个月。1989年8月15日初诊。患儿泄泻半个月,昼夜10多次,食后稍停即便。便物稀薄,混有奶瓣,状如蛋花,味不大,低烧, 伴有脱肛,经用多种抗菌素和助消化药不效,故来针灸。视患儿目窝凹陷、神疲面黄,消瘦,舌淡苔白厚,皮肤弹性较差。此乃脾肾阳虚,升降失调。取长强如上法 针之。16日二诊,大便日4次,为软黄便,如上法再针长强。17日三诊,大便日2次,已成形,继针l次巩固疗效,脱肛亦随之而瘥。◎张秀英、张利民操作:取膝胸卧位,用28-30号毫针3-3.5寸,紧靠尾骨腹侧面刺入2.5-3寸深,捻转得气即可,不留针。典型病例:李xx,男,32岁。患先天性腰脊髓膨出症,手术后大小便仍失禁,于1989年11月初诊。取长强穴以上法治疗10余次,大便失禁已控制,遗尿也有明显好转。张xx,男,60岁。因受惊吓出现遗尿,渐致小便失禁,伴阳萎。19年小便不能入厕,屡治无效。患者于1988年9月初诊。经用中极、三阴交连治3日无效,后加用长强,当天遗尿明显好转,针3日已可入厕解小便,后又巩固治疗l周痊愈。林xx,女,4岁。因受惊吓而患癫痫已年余,曾治无效。三两日癫痫大发作1次,小发作每日数次。经人介绍1970年9月求吾诊治。见患者面黄消瘦,精神欠 佳,两目无神。用30号2.5寸长针取长强穴进针2寸深,捻转得气后拔出。次日来诊,昨日癫痫未发作,连续针7日均未有癫痫大小发作。为巩固疗效又两日1 次再针5次,随访10年未发作。按语:从医典所查,用此穴深多在2分~1.2寸之间,我临床体会深度2-3寸针感强疗效好,但必须注意针尖向上,紧靠尾骨内侧面斜刺。◎钟以圣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刺入长强穴,针尖向上沿尾骨内侧面针入0.8寸深,得气后施以透天凉手法,留针5分钟。典型病例:李xx,男,37岁。1956年9月5日初诊。患内痔10余年,稍加体力劳动,即痔脱血溢,多种药物治疗不效。查:肛门内痔如枣核大,质软,舌苔微黄,脉细濡。用上法针长强穴,患者自觉肛门向内、向上收缩。翌日诸症消除,随访33年,再未复发。◎翟兴明、翟润民:用长强穴治疗小儿脱肛和长期腹泻,一般1-5次可愈,但要节饮食,忌油腻厚味和难消化之品,以控制腹泻和大便秘结。操作:暴露长强穴区,先将脱出部分还纳,左手按住肛门固定取穴,右手持针沿尾骨内面向上直刺0.8-1寸深,之后轻捻转,出针,日l次。典型病例:何xx,男,2岁。1979年5月16日就诊。患儿因痢疾后引起脱肛不能自收半月余,现大便日3-4次,一有便意,肛门即脱出,痛苦非常,按上法针长强,5次痊愈。按语:长强穴位于肛门附近,可固脱止泻,属局部治疗作用。对体质好的患儿疗效好,对体弱患儿需配灸神阙。◎刘炳权:长强穴治疗继发性闭经针1-2次,即来月经。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操作:用28-30号1寸毫针,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0.8寸,强刺激不灸。典型病例:张xx,女,32岁。1984年4月6日就诊。停经8个月,过去月经周期为28天,行经5天,经色正常。上次来月经时,因感受风寒经水骤停,至 今8个月,伴有四肢倦怠,少腹痛,白带绵绵,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证脉合参,乃寒凝经阻,继发性闭经。按上法针刺长强穴,经1次治疗,翌日复诊,已来 月经,以后月经皆正常来潮。按语:长强穴为督脉络穴,通于任脉,“任主胞胎”,故任脉失调即可出现闭经,故长强可治继发性闭经。
2.腰俞【取法】俯卧或侧卧,正当骶管裂孔中取穴。【主治】⑴癫痫 ⑵不射精症【机理】腰俞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贯脊入络脑,其分支联心,“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邪犯心脑可以出现各种神志病,癫痫是其一,故腰俞可治之。《素问◎骨空论》言:“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其男子循茎下至篡”,腰俞又邻近阴部,故可治不射精症。【刺灸法】斜刺,刺络拔罐【治疗经验】◎康泰隆典型病例:徐XX,女,24岁。4年来经常出现昏迷,四肢抽搐,数秒即解,每次夜发,发作时伴小便失禁。脑电图诊为癫痫(颞叶)。苔薄脉滑。取腰俞穴,用 30号毫针3寸长,向上斜刺3寸深,加齐刺法各向上沿皮刺3寸深,隔日治疗1次,15次1疗程,疗程间隔3日。1疗程后发作症状减轻,时间缩短,发作间隙 时间延长。2疗程后脑电图复查,未见棘波,为治愈。◎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不射精症、早泄、阳萎有良效。治疗不射精症(输精道通畅者)每天l次,不需间断。早泄和性淡漠者2-3天放血1次,多5-10次症状逐渐改善。操作:肥胖人有时在腰俞穴区出现络结,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出血3-5ml,或无络脉则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血5-10ml。典型病例:谢XX,男,22岁。1988年10月10日就诊。患者结婚7个月,夫妻感情融治,性交正常,但不射精,有梦遗,每月2-4次,无手淫。阴茎勃 起功能良好,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前列腺无炎症,全身发育佳。精液常规正常,以三棱针点刺该穴后,拔罐20分钟,吸出血10ml,当时感到疲困,回家时即刻 同房,果然能射精,随访4个月,其妻已孕。
3.腰阳关【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主治】腰骶痛【机理】局部治疗。【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鲍治安:治疗各种急慢性腰骶部疼痛,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急性重症一般l-3次而愈。操作:直刺0.5-1寸,捻转手法得气,留针20分钟。或局部拔罐,或指压按摩。典型病例:XXX,男,48岁。1988年6月2日就诊。左侧腰部突发剧痛3小时。今晨起床后突然腰痛,活动受限,咳嗽则痛加剧,腰部前屈后伸严重受限,腰骶左侧至腰眼处软组织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紧张。诊断:急性左侧腰肌挫伤。按压腰阳关穴10分钟,病愈。
4.中枢【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主治】胃脘痛【机理】中枢位于两侧胆俞之间,肝胆相表里,故中枢通于肝,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之运化功能,所以中枢穴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胃脘痛。【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杨楣良:笔者善用中枢一穴治疗胃脘痛,必要时再辅以它穴,每奏良效。操作:取坐位或侧卧位,向上斜刺,用“苍龟探穴”手法,上下二点较浅,左右略深,可斜探华佗挟脊穴,手法后仍置针于中枢穴中心,若其痛未完全控制,可再按上法重复1-2次。病重者日1-2次。典型病例:赵XX,男,73岁。1978年7月11日就诊。胃脘剧痛伴恶心呕吐4天。4天前因饥饿中进餐过多,食毕即觉脘部不适,由胀闷至痛,如掣如绞, 并恶心呕吐,曾去某医院急诊,经服药、脘部热敷未效。既往有慢性胃病史。患者急性病容,面部痛苦表情,烦躁不安,额部汗出涔涔,上腹部压痛明显,舌质淡苔 薄中部腻,脉弦滑。取中枢,用上法,10分钟后,患者即觉胸部舒快,痛缓解,针后熟睡30分钟后,症状消失,出针后欣然而归。次日又针1次巩固疗效,以善 其后。
5.筋缩【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主治】⑴胃脘痛 ⑵中风后遗颈无力症【机理】“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失调,筋肌痉挛则可出现急性痉挛性腹痛,肝脾亏虚,筋脉失养,则可出现颈痿无力。而筋缩穴属于督脉经穴,位于两侧肝俞之间,其气通于肝,督脉循行又循项,分支挟脐上腹故此穴可舒肝解痉治疗上症。【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李绰成: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无力。典型病例:王XX,男,59岁。1958年冬中风卒倒,神志昏迷。经市xx医院住院抢救治疗,确诊:脑出血。出院后左半身瘫痪,上下肢僵屈不伸,不能坐 立,颈无力项痿软,头不能立伸,数月医治无效。1959年2月求余出诊,始以常规取穴法用它穴,颈无力依然。复补筋缩一穴入针捻动3、5下,其颈立伸,四 顾自如,应针而立愈。◎陈仓子:筋缩穴治疗胃脘痛及由此引起的腹肌痉挛,均针治1次而愈。典型病例:房XX,男,42岁。1989年9月15日就诊。腹痛阵作10小时。患者因长途跋涉,又伤生冷油腻,突发胃痛胀满,吞酸噫气,并吐泻2次,均为 不消化食物,服用颠茄片、藿香正气丸后痛稍缓解,午夜胃痛复大作,势不可忍,邀我诊治。见其面容痛苦,辗转呼痛,体温正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可见腹肌 跳动,每分钟数百次之多,按之板硬、无压痛,但当手指触按时则呈挛动抵抗感。舌苔白腻,脉沉紧。始按虚寒型胃痛论治,针取中脘、梁丘(双)、内关(双), 强刺激泻法,针后痛未减而更剧,腹肌挛跳更甚,头汗淋漓,呻吟不止。细察病情,脉证合参,知病在脘部,腹肌痉挛是其主症,病由肝失条达,脾失运化,胃失和 降所引起。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受病,故脘痛波及腹肌拘急挛动不休。治当遵“从阴引阳”的经旨,予以柔肝镇痉,舒筋活络。取穴筋缩,刺8分深,强力捻 转,腹肌挛动迅速停止,胃痛亦随之消失,安然入睡。
6.至阳【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主治】⑴胃脘痛 ⑵胆道蛔虫症 ⑶心痛【机理】人身以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本穴正当横膈处,督脉从下而上,到达阳部,故名至阳。由此可知本穴功可调理阴阳,通利上中二焦之气机,既可治胸部心肺疾患,又可治中焦肝胆脾胃病,以止痛为长。【刺灸法】斜刺;艾灸【治疗经验】◎邢克利:胃脘痛,只是一个症状,很多内脏急、慢性病均可引起,取至阳穴只是针对疼痛之症状而言。对于初病均1次止痛。慢性疼痛至阳穴处均有不等程度压痛感或痠感。一般1次止痛或减轻疼痛。操作:直刺0.8-1.5寸,得气后行手法的同时,嘱患者深呼吸或用手按压痛处。痛止时起针加拔罐或针刺拔罐留罐20分钟。典型病例:祁xx,女,44岁。1989年5月9日就诊。素有胃病,受寒冷时则发。昨日胃痛又作,服止痛药不效,来时手按胃脘部,畏寒喜暖,苔白,脉沉细。至阳穴处压痛明显。用上法针刺并用手按痛处,诉痛减,行针5分钟痛止。◎梁栋富: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针到痛止,疗效显著。每天针1-2次,若余痛未解取掀针埋至阳穴用胶布固定,以资巩固疗效。操作:选用30号毫针1.5寸,以一单手持针,针尖呈45度角向上快速进针1.3寸许,柔和提插捻转运针5分钟,留针30分钟,有时气至胸前区有豁然松解的感觉则疗效更佳。以泻法为主。典型病例:刘xx,男,31岁。1980年3月17日就诊。患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1天,并放射至右肩胛部,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及胆汁。诊 为胆道蛔虫症。舌红苔黄赋,脉弦数,曾用阿托品、杜冷丁等药镇痛效果不明显,请针灸科会诊取至阳穴,针刺以泻法,7分钟后腹痛止。◎伍杰、郑启明:至阳穴治疗心痛效果好。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半毫针向上斜刺5-6分,强刺激,不留针。胃寒、久病体弱者用艾条灸3-5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52岁。1983年7月12日就诊。心胸满闷、心痛阵阵,善太息,遇情志不畅病情加剧或兼脘胀。舌红苔薄腻,脉弦。取至阳穴,得气后胸舒痛减。日针1次,经2次针刺痊愈。
7.神道【取法】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多梦【机理】神道穴位于督脉上,督脉分支入络心,又神道穴位于两心俞之间,其气通于心,心主神志,邪扰心神则多梦,故神道穴可宁心安神治疗多梦。【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喻喜春:用刺络放血,能改善多梦、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症状,隔2-3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4个疗程。治疗多梦收效较快,在1个 疗程之后,多数病例可收到良好效果,有的达到无梦的程度。神经官能症及抑郁症,治疗2-4个疗程之后,能使紧张思维放松,逐渐活跃起来,主动对周围事物感 兴趣。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并留罐20-30分钟,吸出血10-25ml。典型病例:高x,女,25岁。1989年6月7日就诊。诊断:多梦。患者于攻读研究生中,功课繁忙,又准备出国英文考试,虽记忆力尚好,能入睡,但是梦 多,通夜睡眠不宁。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位皮肤后,拔罐吸出血约15ml,隔2天1次,4次后,梦明显减少,又5次后睡梦基本消失,考试成绩佳。
8.身柱【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⑴疟疾 ⑵咳嗽 ⑶呃逆【机理】身柱为督脉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其气通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故可用身柱调肺气治之。肺主气,可调节全身气机,故胃失和降之呃逆亦可用身柱来降逆和胃治呃逆。【刺灸法】点刺放血;刺络拔罐【治疗经验】◎刘长修:身柱治疗单日疟、间日疟,多数针l-2次获愈。经随访绝大多数能根治。另外对寒热似疟而非疟的发热及定时发热在身柱穴处有压痛的患者,如前法针刺,一也每多1次获愈。操作:于发作前1-2小时(发作前1.5小时为最佳时机)取身柱穴(多数穴下有压痛)。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将穴部皮肤捏起,右手持三棱针点刺1分许。随即 以一手小鱼际按于患者风府穴处,另一手小鱼际按于尾骼部,双手同时同力推至针孔,如此反复推10次左右。推毕从针孔济出3-5滴血液,揩净,术即告毕。当 日控制症状后,次日依法再施治1次以巩固疗效。若施术失机(未能恰在发作前的1-2小时内针刺)一般当日可减轻症状,可于下次发作前再依法施治1次即可 愈。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患者妊娠3月余,又连日发生时寒时热的发热症,经化验查得单日疟和间日疟两组疟原虫。因妊娠惧服抗疟药物,于1976年3月13日来我处就诊。随依上法施治,1次即控制发作,次日又依法刺治1次而获愈。随访4年未见复发。◎邢克利:身柱穴治咳嗽急性期一般1次即愈,慢性期每周治疗1次。一般2-3次治疗可愈。对体质虚弱经常易感冒的患儿,可1周温和灸1次,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有预防保健之功。典型病例:马x,女,3岁。1989年1月21日就诊。平素易感冒,此次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每晚顿咳重,夜不宁,此属慢性支气管炎。取身柱穴用轻点刺手法 点刺后,取中号火罐拔于穴上,15分钟后取罐,用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次日复诊,症减轻。又于身柱穴用艾条温和灸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2次治 疗后已不咳嗽。半年后随访,体质比以前强健,从未复感。◎举拙:小女2岁时,一日偶发咳嗽,白天仅微咳,未加在意。入夜即呈顿咳,咳声连连,明显加重。余绐之以拨罐,隐以一针在手,于其身柱穴轻刺1分许,咳顿止,于不知不觉中愈矣。◎喻喜春:多年来,用刺络放血治疗呃逆、背痛、小儿营养不良收效甚佳。呃逆轻者于拔罐吸血当时即可停止,顽固者需放血3-5次。背痛需放血3-7次,日1次。小儿营养不良隔1-2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5日,需2-3个疗程,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与睡眠。操作:治疗呃逆及大人背痛用粗三棱针点刺后拔中号罐出血5-15ml,而小儿营养不良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小罐吸出血0.5-2m]。典型病例:侯XX,男,45岁。1989年7月10日就诊。呃逆2天多。患者于前天吃晚饭时因饭菜皆冷,吃后感到不舒服,随即出现呃逆。入睡后逐渐停止, 当天起床后呃逆复发,每分钟呃逆20次,用粗三棱针点刺后拔中号罐吸出血10ml,呃逆未止,复拔并留罐20分钟出血约3ml,呃止。第2天随访未发作。
9.大椎【取法】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主治】⑴外感头痛、发热、恶寒 ⑵头痛、眩晕 ⑶高血压 ⑷喉痹 ⑸多发性疖肿、麦粒肿及痤疮、上口唇肿胀 ⑹阳虚畏寒 ⑺疟疾 ⑻失眠【机理】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大椎位于督脉由背入项之处,又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有“诸阳之会”称谓,故大椎穴的功用集中表现在通阳解表、退热祛邪和 振奋人身阳气两方面。前者之功可治疗外感发热恶寒、头痛等,后者可治阳虚畏寒等症。疟疾是由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所致,用大椎既可助少阳之枢,又可 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祛邪外出治疗疟疾。多发性疖肿、麦粒肿、痤疮等多由热郁血壅所致,用大椎可泄热活血治之。督脉上循头项,太阳经行于头项,大椎穴可通 调诸阳经脉,又位于项部,故可治头项痛。督脉入于脑,其分支联络于心,大椎邻近脑,故可治失眠、头晕等症。【刺灸法】梅花针;直刺、向两侧斜刺;点刺放血;拔罐【治疗经验】◎邢克利:用大椎穴治疗一般外感,多治疗1次即愈,对于“流感”常可控制发展。灸之可预防感冒,尤对阳虚之体,可隔日灸4-5次为1疗程,3-5个疗程即可改善阳虚之畏寒症。操作:用梅花针、三棱针或数枚毫针点刺大椎穴后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钟,儿童留罐15分钟。起罐后用新洁尔灭棉球或干棉球擦净血迹。阳虚之体加艾条温和灸5-10分钟,儿童5分钟。复感者,必须等拔罐处瘀血退后,再行此法治疗为好。典型病例:王xx,女,29岁。1984年8月15日初诊。头痛流清涕2天,余无不适,平素易感冒。查舌淡无苔,脉滑。取大椎以上法治之,l次而愈。◎张红林操作: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加拔罐,出血3-5ml,留罐5-1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30岁。1989年10月12日初诊。头痛头晕8天,以后头部疼痛为主,动则加重,面色(白光)白,两目无神不欲睁,四肢不温,喜 冷饮,舌红苔白,脉浮弦。始针至阴、金门、飞扬穴未效。次日取大椎用上法,头痛减轻,后续治疗3次头痛消失,惟头仍昏沉,予针刺足三里调理而愈。◎李澎涛:大椎穴深刺治疗外感、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七星针叩刺大椎穴治疗头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操作:在发热患者,取微低头位,医者用28号1.5寸针直刺,得气,做小幅度捻,一息10次,并用力提针。患者先感到肩背酸沉,继之出现沿督脉的感传,大 部分病例针感可传至大腿和上臂部,此时,立刻出针,每日1次。头晕病人,取俯卧位,以七星针轻轻叩刺穴位局部,以局部潮红或微出血为度,隔日1次,7次为 l疗程。典型病例:王xx,女,10岁。1988年4月9日初诊。患儿4天来咽喉疼痛难于吞咽,高热烦躁,体温40.2℃,WBC14000,中性90%,诊为急 性扁桃腺炎。取大椎用上法治之,10分钟后,体温39.4℃,1小时后体温38.9℃,2小时后体温37.8℃。次日上午体温38.2℃,咽痛明显减轻。 再予针大椎,体温未再超过38℃。注意:大椎退热深刺效佳,但切勿穿过黄韧带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刘XX,男,50岁。1982年5月12日就诊。发作性眩晕时有仆倒2年余。曾诊为“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年来血压波动在160- 190/110mmHg之间。常服药,效果不明显。查:颈部牵拉试验(-),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血亏虚兼有痰阻。取大椎穴用上法,自觉症 状完全消失。但血压未降,后加用艾灸关元穴,血压稍降。◎李玉彦凯申秀兰:大椎穴刺血拔罐降压效速,往往治疗1次即有明显疗效。3-5次血压即可稳定。治疗项背痛1-2次可愈。降压治疗每周1次,5次为1疗程,治疗5次无效者,应改用别法。操作:穴区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大椎上横划1cm长的痕迹,以划破皮肤并有少量血迹渗出为度,然后速拔火罐于穴上,留罐5-15分钟。起罐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再敷盖消毒棉球或纱布,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每次治疗时应在原痕迹稍上或下处操作。典型病例:郝xx,女,33岁。1979年10月初诊。患高血压病7年余,血压180/l10mmHg。头痛,以两颞为甚。眩晕、易怒,少寐多梦,面红目 赤,伴恶心等症状。舌质暗,苔薄黄,脉弦。几年来常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用大椎穴刺络放血治疗,半小时后,血压下降为150/1O0mmHg,头 痛减轻,全身轻快。二诊时血压170/l00mmHg,又治疗血压下降为148/90mmHg,精神尚好。后坚持每周大椎穴刺络放血1次,血压稳定在 130/90mmHg,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张忠恕:大椎针刺加拔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即时降压,消除或减轻自觉症状效果较好,其有效率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 患病时间短者高于患病时间长者。隔日治疗1次,10次为l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经3个疗程治疗无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停服降压药物。针刺 时必须出现下串针感后再拔罐,否则效不佳。操作:选用28号2寸毫针,常规消毒局部之后,直刺1-1.5寸深。不捻针、不提插,患者有下串感时,再在针柄上放一酒精棉球并点燃之,待火燃旺盛时叩上火罐,留针、拔罐20分钟。◎杨红甫:大椎穴治疗反复发作的多发性扁桃体炎、多发性麦粒肿、多发性疖肿,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l-3个疗程即愈。操作:用28号-30号1寸半毫针,微向上斜进针1-1.5寸,得气后轻微提插捻转,针感向下或向两肩部放散时,立刻退针。典型病例:王xx,男,28岁。1978年3月6日初诊。咽痛,查两侧扁桃体肿大,呈暗红色,表面有脓点。平素经常发作。取大椎穴,以上法治之,7次后痊愈。为巩固疗效共针3个疗程,随访3年未复发。辛xx,女,26岁。1989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两眼交替单发麦粒肿,此愈彼起,经口服红霉素未能控制发作。近日来两眼齐发:在左眼上眼 睑近外眦处和右眼下眼睑近内眦处各生一局限红肿,眼睑充血肿胀,有硬结,诊为多发性麦粒肿。针刺大椎穴,每日1次。一诊后,左眼麦粒肿即消失。二诊后,右 眼麦粒肿穿破,露出脓头。三诊后结痂,四诊后即愈。为巩固疗效,继续针3次,观察4个月,未见复发。吴XX,男,35岁。1973年8月21日初诊。1年多来患者在发际、颈后、臀部等处交替发生疖肿,此愈彼起,缠绵不愈,经用抗生素治疗,仅有近期疗效。 今在颈后左右各生一疖肿,色红,有白头,烧灼疼痛,突起无根,肿势局限,诊为多发性疖肿。针刺大椎穴,每日1次,7次后痊愈。为巩固疗效,休息3天后又针 刺1个疗程。◎丁良能:大椎穴针刺、拔罐疗法对痤疮有效。对头颈部毛囊炎效果也很好。操作: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大椎穴数下,立即在该穴位上拔火罐,以出血为度,留罐10-15分钟起罐,用棉球擦去血。3-5天针刺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典型病例:孔xx,女,24岁。面部生脓疽型痤疮3年余,初起为多数分散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周围色赤,局部刺痒,伴有疼痛,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汁, 继而丘疹顶部发生脓疱,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经中西医内服外搽均未见效。采用大椎穴针刺加拔罐15次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翟兴明、翟润民:用大椎穴治疗头面部疖肿,只要是在未化脓时都有显著疗效。轻者1次可愈,重者日1次,3-5日可痊愈。操作:局部消毒,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直刺一针,再在穴四角各刺一针如梅花状,之后再给予拔罐5-10分钟,日1次或隔日1次,另可用直接灸(无瘢痕灸),或用挑治法均有显效。典型病例:蔡x,男,50岁。1978年5月17日初诊。1个多月前项后发际处出现散在性疖肿,此起彼伏,迁延不愈,曾用各种抗生素未能控制。今诊见有蚕 豆大小疖肿5个,分散在后发际处,红肿硬结,灼热疼痛。诊为项后发际疖肿。法宜疏通经气,泄热解毒。取三棱针在大椎穴施以梅花刺,刺后拔罐,行罐8分钟, 拔出10ml血,此时患者疼痛顿减,局部皮肤松弛舒适,日1次,共5次痊愈。来年随访,自治愈后至今未发。◎李仁琴:大椎穴治疗阳虚所致的畏寒怕冷,如心阳虚、脾阳虚等效果甚好。一般灸治1次即可。操作;取绿豆大艾炷,直接放于大椎穴上灸之,连灸3壮。典型病例:罗xx,男,36岁。1977年6月14日就诊。患者1年前患急性胃肠炎治愈后,经常感到形寒肢冷,6月天气要穿衣服数件,曾多处医治,服中药及单穴治疗,疗效不明显,舌淡胖嫩,脉沉缓,证属阳虚畏寒。灸大椎穴3壮,第3天复诊只穿夏衣1件,畏寒已除。◎喻喜春:大椎穴放血治疗疟疾、感冒、颈椎病有好的效果。疟疾和感冒每日放血1次,2-7次即止。颈椎病隔2-3日放血1次,7次为1疗程,休息5天,可继续行2-3个疗程。操作:正坐双手相抱放于桌上,胖者头稍低,瘦者头稍昂,使局部皮肤松紧适度,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液5-10ml,小儿放血1-3ml。典型病例:李xx,女,65岁。1978年9月30日初诊。患者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一家7口人每年都发间日疟。患者已发作5次,每次下午2时发作。血检 疟原虫阳性。于大椎穴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血(不一定在发作之前2小时放血),2次后停止发作,5次后血检疟原虫转阴。◎高万祥:以思虑伤脾、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针刺大椎穴效果好。操作:用28号2寸毫针,令患者坐位,头略向前低,针尖向上斜刺1-1.5寸,当患者有针感顺脊椎向下时用捻转补泻法的补法将针柄向前推7下,然后提起针 向左横刺,针感向左肩部放散时,再将针提起到天部向右侧横刺,针感到右肩时,将针提到原位,轻捻针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这时患者感到背部发热舒 适。典型病例:张xx,男,47岁。1987年3月1日初诊。失眠2年余,起病劳虑过度,开始出现多梦易醒健忘,久之头晕头痛,近月余病情加重服药不奏效,彻 夜不眠,心悸、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精神萎靡。取大椎穴用上法治疗,当时患者躺在床上即入睡,醒后自觉全身轻松,头脑清楚。 次日来诊,诉说昨日针后午睡3个多小时,晚饭后又有睡意,从晚8时一直睡到天明,头痛头晕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连针3次痊愈。经随访2年来保持良好, 再未复发。10.哑门【取法】正坐,头稍前倾,于头后正中线入发际0.5寸之凹陷中取穴,约当第二颈椎棘突上缘取之。【主治】⑴失语 ⑵癫痫 ⑶项、背痠痛【机理】哑门督脉穴,又是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入系舌本,又与舌根相应,故有通经络、开神窍之功,为治疗失语的常用效穴。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督脉其分支联系于心,其经穴哑门又位邻脑部,故可治疗神志病,如癫痫等。【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赵建琪:针灸治疗失语,古今医籍颇多记载,但其疗效如何?何者易治?何者难治?则少有述及。笔者曾刺哑门治先天性聋哑,获著效者甚少,既使有效也难以持 久。其治功能性失语(如癔病性失语)则每治必验。始悟先天性聋哑者,多属器质性病变,目前尚无法医治,耳既不聪又怎能学语。功能性失语则原本能语,仅属一 时性舌本经气痹阻使然,故治之每获立效。操作:患者俯卧略低头位,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进针,又可捻转,边进针边观察患者面部反应,针刺不可过深,应以接近延髓又不刺入延髓为度。针刺时,病人可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放散。典型病例:张xx,女,29岁。1986年9月3日就诊。患者平素即急躁易怒,因与丈夫口角后夜间抑郁而卧,翌晨舌本强硬,不能语言,且不能出声和哭泣, 就近求医未效。查咽喉未见异常,舌苔白腻,脉弦数。取穴哑门,刺入5分时患者无反应,针入6、7分时患者猛然大吼一声,四座皆惊,立即出针。嘱再吼之,果 然又连吼数声,家属大喜,但仅能说1、2字。次日如法治之,已可说简单语句,连针4天言语恢复正常。◎孙六合:失语以声音嘶哑,不能出声为特征,笔者认为只要掌握好哑门穴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对很多原因引起的失语取之均有显著疗效。操作:取哑门穴时,头微低,颈部肌肉放松,从第2颈椎上缘中点朝下颌方向刺入1-2.5寸,患者全身发颤时即出针。典型病例:李XX,女,26岁。因恼怒生气,失语2月余,1978年6月邀余诊治。患者神志呆滞,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脉弦数。乃刺哑门2.5寸左右,患者全身发颤,突然高呼一声,其病顿然痊愈。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深度要视患者体质情况而定。一般身体强壮、新得之病,深刺哑门穴至全身发颤效果较好,患者若体质较差、病程日久,哑门穴当浅刺,配以强壮穴位,托里达邪,耐心治疗,才获佳效。哑门穴内上为枕骨大孔,深层为小脑延髓池,粗心刺入可危及生命,故当小心。◎盛广域:哑门针刺产后感染性脑病失语症、癫痫有效。操作:让病人坐在扶手椅上,头稍前倾,用28号2.5寸毫针,于第2颈椎棘突上凹陷处刺向舌根方向。刺入将近1寸左右时不可捻转提插,徐徐将针刺入,待刺入1.5寸时病人感到沉胀、继而出现沿脊柱方向的麻胀感或触电感,立即将针退出。(一般2寸左右)典型病例:张xx,女,30岁。产后持续发热伴失语、二便失禁18天。神经科诊断为感染性脑病。予各种抗生素治疗不效,请针灸科会诊。现症嗜卧,肢软无 力,神清,面萎黄少泽,身热不欲盖被,无畏寒。有遗便现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右瞳孔大于左瞳孔。取哑门予上法治疗,针第1次后即出声,继针3次而愈。按语:此证属产后气血亏虚,邪入化热,风热阻于气道引起的暴因喑,治宜祛风清热、通窍利咽。哑门是督脉、阳维脉交会穴,督脉主人一身之阳,阳维主人一身之表,故哑门穴本身可以解表清热通络,又本穴与舌根相对应,故治上症失语骤效。邢x,男,2岁半。经常癫痫大发作半年余,最多每日发作2-3次,最少每天发作1次,经本院神经科诊治效果不明显。予针刺哑门穴,第7次后发作明显减少,治疗30次已10天未发,共治疗69次而愈,随访1年未发。◎吴经伟:应用深刺此穴的方法治疗项背痛、后头痛(枕神经痛)、颈椎病、暴喑、癫痫、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偏瘫、全瘫、全身性银屑病等疗效殊佳。操作:向上唇方向进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持针手感到阻力明显减小时,针尖即已到达脊髓外之硬脊膜,进针深度2寸左右。此时 针体切忌捻转!用雀啄术轻轻点刺行针,引触电样麻击感向头、项、脊背或四肢等病所放射1-5次后起针。隔日或隔数日施治1次。典型病例:史xx,男,27岁。1957年6月6日就诊。患者因受寒致项、背部痠、痛、沉、胀感已3年。颈椎X摄片无异常发现。诊断:项背部风湿性肌肉纤维组织炎。曾内服中药百余服、红外透热等治疗无效。经深刺哑门穴(电麻感至项背)隔日1次,共3次治愈。2年后随访病未复发。注意事项:深刺此穴用以刺激脊髓,治疗局部及全身性多种病症疗效虽好,但危险性亦较大。为避免损仿神经根、脊髓和延髓,应特别注意以下5点:①患者在接受 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要求体位坐稳,头及身体不可晃动;施术后卧床休息片刻。②针尖不可斜向上方刺入,以免伤及延髓。③针尖不可左右偏斜,以免刺伤神经根。④ 针尖抵达硬脊膜有触电感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只用雀啄术轻刺激行针,千万不可捻转针体,也不留针。⑤对年老、体弱、饥饿者,婴幼儿及狂躁型精神病等不能配 合治疗者,不宜采用深刺此穴的方法。
11.风府【取法】正坐,头微前倾,于头后正中线上,入后际1寸处。【主治】⑴后头痛 ⑵失语 ⑶上眼睑无力症(目闭不开)【机理】风府督脉穴,又是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交会穴。《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其少 腹直上者……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奇经八脉考》曰:“其脉……入系舌本”。又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其经筋分支为目上纲,又 有分支别入结于舌本。其经脉循行过后头部。又督脉总督一身诸阳,而手足三阳经均与目相连。根据经脉所过,主治可及之理论,风府可治后头痛、失语、上眼睑无 力症。【刺灸法】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l寸。【治疗经验】◎王耀斌:应用风府穴治疗后头痛、失音一般1-2次可愈。本穴向下斜刺可抵颈椎棘突约2.5寸深,切忌直刺或向上斜刺超过1寸深,否则会刺伤延髓。操作:用26号3寸毫针,沿风府穴斜下刺入约2.5寸深直抵颈椎棘突为止,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约1分钟停止运针,留针10-30分钟。典型病例:范xx,男,45岁。1974年7月8日就诊。自述后头痛已一年多,时发时止,时轻时重,近两个月频繁,中午及傍晚尤甚,针风府行针1分钟后症状减轻,留针15分钟疼痛消失。史xx,女,34岁。1976年8月10日就诊。因吵架后哭笑不止,遂入睡,醒后神志清楚,不能说话,伴有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夜不能寐,饮食递减。诊断:癔病性失语。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故前来就诊。经喉科检查未发现异常。针风府,留针2分钟后该患者哭泣不止,说话如常。按语:此病系肝郁气滞,结于咽喉所致,针风府为前病后取,以疏泄郁结。◎李绰成:目闭刺风府,乃笔者临床偶然发现,刺针入内,捻动针体数下,其目闭立睁而愈。操作:取正坐位,微俯首,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入1寸许以快速捻转平补平泻法,局部有胀感。典型病例:杨xx,女,54岁。于1959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上眼睑无力目闭不开10余日,素有关节疼痛。人体微胖,体温正常,纳食可,二便无异,苔 薄微白、脉沉迟缓而濡。初以邻近和远道取穴治之:针风池、攒竹、阳白透鱼腰、太阳、头临泣、大椎、合谷、太冲等穴,留针良久,起针病无变化,目闭依然。余 遂深思沉虑,复补刺风府一穴,入针寸许,捻转数下,立时眼睁而愈。按语:风府位于项后脑脚正中,深部为第四脑室底,鉴于十二对脑神经均发自延脑,出风府布头面五官眼区,自与眼睑关系密切,故刺之而目闭立除。
12.百会【取法】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主治】⑴眩晕 ⑵失眠 ⑶头痛 ⑷高血压 ⑸脱肛 ⑹遗尿 ⑺子宫脱垂 ⑻癫痫 ⑼小儿惊风 ⑽足跟痛 ⑾颈项强痛 ⑿外感高烧不退 ⒀鼻衄、嗅觉失常【机理】百会穴为督脉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即足太阳、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俱会于此。故百会的治疗作用与这五经有关。厥阴、少阳内属肝胆,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主风主动(内风),太阳主开,为一身之外藩,多与外有关。据此,百会有祛风熄风的作用,为治风要穴,可用于风病的治疗。如外风引起的头痛头晕等,内风引起的眩晕、癫狂痫证,均取百会治之。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而上行;足太阳经络于肾,其经别入于肛门;足少阳经系于带脉;足厥阴经脉循阴器。督脉总督诸阳经脉,带脉约束诸经,维系胞 宫,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虚弱,下元不固,带脉失于约束,则会发生脱肛、阴挺、遗尿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百会可治上症。【刺灸法】针刺,灸,点刺放血【治疗经验】◎孙明一操作:用28号2寸长毫针,垂直刺入,捻转得气,卧向前顶穴,捻动30-300下,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灸法:灸3-5壮(小炷)。如用于久病气虚神衰失眠,用指压灸法,即当艾炷烟将尽时以拇指隔薄棉片压熄艾火,逼艾热透入穴内,循经走串。典型病例:孙XX,男,65岁。1976年2月20日初诊。眩晕5年,蹲下起来眼前发黑走路易跌倒。伴右半身沉笨。查面潮红,舌赤暗,尖边红,苔白腻,脉 弦数(左脉兼沉细),血压220/110mmHg。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取百会用上法针治,当时眩晕消失。复诊,眩晕减轻。仍针百会,共16次,血 压180/100,眩晕已基本控制,头清眼明,诸症消失。◎申旭德操作:取百会,剪取局部头发,涂抹少许凡士林,将黄豆大小之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用燃着的线香点燃,任其缓慢燃烧,患者诉痛时称为1壮,若患者耐痛力差,术 者可用手指呈叩诊姿势,在百会穴周围轻轻叩击,缓解疼痛,延长灸灼时间,待灸3壮之后,用竹质压舌板将燃烧之艾炷压灭,除去灰烬,换上新艾炷再灸,反复进 行,一般需灸50-70壮,约1小时。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头晕目眩伴视物旋转欲倒,恶心呕吐2天。右耳鸣,经某院五官科诊为“美尼尔氏病”,服药不效。脉细弱,苔薄白。采用上法灸 百会,随灸随问患者感觉,当灸至10余壮时,患者感到胸部如弃重物,眼可睁开视物而不旋转,共灸50壮,身上微汗出,诸证消失,耳鸣减轻,自行下地行走, 次日上班。注意事项:所灸艾炷多少应根据病情而定,以患者感觉视物不旋转,恶心呕吐消失,胸部无紧压感,身上微微汗出为宜。灸后1周内不洗头,避免灸处污染,防止感染。高血压病人宜慎重,血压过高者不可灸。40岁以上的病人,灸后宜针泻足三里,以引灸火下行。◎高镇五:此穴治疗头晕(耳源性、低血压性、血虚性),疗效良好。每日治疗1次,重者隔6-8小时治疗1次,每日治疗2-3次。轻者隔日治疗1次。操作:艾条雀啄灸3-5分钟,每3-5秒雀啄1次,使艾火轻触皮肤。典型病例:李XX,女,46岁。1985年5月8日初诊。近日因天气骤寒,头晕伴项部拘急胀楚,活动受限3天。原有颈椎肥大症。查面色少华,血压116/76mmHg。舌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血虚性头晕。用艾条雀啄灸3分钟,头晕即减轻。每日治1次,3天治愈。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本穴慎用,尤其是雀啄灸法,无针灸经验的病人可能因治疗时情绪紧张而导致血压增高。◎张令君:治疗内耳眩晕症发现病发时,患者百会穴周围处基本是麻木的,故百会穴处的麻木是该病的特殊阳性反应点,百会穴的知热感程度,是测量病情轻重的客观标准。随着施灸壮数的增加,患者麻木亦随之知痛,头重减轻,眩晕渐止。操作:剪去穴区头发约指甲大,选用合适大小的艾炷(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黄豆大小,中炷如绿豆大小,小炷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燃烧至 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医者用右手持压舌板迅速将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患者顿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服感,一般灸40分钟后,热力已从头皮渗 入脑向颈椎放射,眩晕渐止,90分钟,热力可放射上半身,直到全身发热,眩晕即可停止。一般灸至120分钟时为最佳。施术时应1壮1壮施灸,不得间断,如 患者有烧灼痛,应鼓励坚持,灸后一般不化脓,不需处理,4-6周灸痂自行脱落,新发自生。灸痂脱落之后,洗头或梳头时勿撞伤处,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脓应 按外科常规处理。典型病例:傅XX,女,58岁。眩晕时发近7年,今晨又突然眩晕,视房屋转动,不能睁眼,伴有呕吐,头重如裹,耳鸣、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赤苔白微腻,脉弦细。按上法灸百会穴,1小时后晕止,诸症开始消除,灸至2小时,对答如常人,活动如常。注意事项:本病应在发作时治疗,灸治后,禁忌饮酒、浓茶、咖啡等。◎文本超:灸百会穴用以治疗因气血亏虚、脑失奉养所致之眩晕效好。操作:第1次用直接灸:将穴处头发剪掉约1.5xl.5cm,取少量艾绒搓如莲米大小,置于穴位上点燃至尽,连续灸5壮。以后采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1-2小时。典型病例:杨XX,女,45岁。患者平素精神差,易疲劳。今日突觉眩晕,恶心欲吐,微汗出,随即到某医院就诊,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入院治疗不效,自动要 求出院。来时眩晕,头部转动或俯仰时加重,动则少气,耳鸣、心悸,声微,眼花,夜寐不安,乏力纳差,记忆力下降,二便、经带正常,舌淡红,脉细弱。证属气 血不足,不能上奉于脑,滋养清窍所致。治疗先直接灸百会操作如上所述。次日改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2小时。治疗5次诸症明显减轻,共治疗15次愈。◎喻喜春:此穴放血治疗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失眠效果甚好,如感冒发烧头痛,放血后可即愈,其它头痛放血3-5次之后能消失或减轻。美尼尔氏综合征放血3-5次之后症状多能显著减轻或消失。失眠放血3-5次之后,轻者消失,重者减轻。操作:此类病人头顶皮肤多有水肿、增厚、松软、压痛,以左手拇、食二指捏紧皮肤,右手用细三棱针皮厚者直刺,皮薄者由周围向穴位斜刺,针尖不达骨膜,避免弯曲,如血不自出或出不多,用左、右拇、食、中三指从周围1-1.5cm处向针孔挤压,使出血1.5~4ml。典型病例:张xx,男,23岁。1985年6月8日就诊。患者因感受风寒而头痛如裂,伴发热,全身不适,脉数,苔白。诊为感冒头痛,百会穴处压痛,以细三棱针斜刺,挤血约2ml,当即痛止,当夜热退,第2天又放血1次而愈。◎廖柏成:艾灸百会穴治脑震荡后遗症及失眠症亦效佳。操作:针刺后重灸百会穴。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ml。艾灸20-30分钟。典型病例:谭xx,女,38岁。1989年5月15日初诊。头痛5月余伴失眠,痛点不定,多在前额、巅顶和两颞处,经服药,只能暂时止痛。查舌质淡苔白, 脉沉细。取百会穴,针尖斜向患处,然后重灸百会穴30分钟,1次头痛减轻,失眠好转,继续治疗5次后症状大减,15次后症状全部消失。高xx,女,69岁。1988年1月20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摔倒后枕部触地,当时昏迷15分钟,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能坐立,记忆力减退, 四肢无力。经X光片检查排除颅骨骨折,诊为脑震荡。予输液抗感染,镇静止痛治疗,效果不显。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予艾灸百会治疗,每日1次,4次而愈。黄xx,女,42岁。1989年l月10日初诊。失眠2年多,用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用百会穴重灸30分钟,7天后能入眠,继续治疗7次诸症消失,续治7次,随访1年未复发。◎任宝琴典型病例:高xx,女,38岁。几年来经常彻夜难眠,头晕健忘,精神恍惚,日渐消瘦,服药无效。查舌淡红,苔薄黄,脉细略数。取百会穴,向后沿督脉斜刺进 针1.5寸,得气后行雀啄刺,间歇刺激30分钟,针感传遍全头,然后留针6小时,当日下午起针,晚上安然入睡5小时,连针7次而愈。◎文本超: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不寐,用百会穴治之,多效。操作:用28号l寸针,针尖向前顶方向进针约0.5寸深,拇指向前捻转至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以下午治疗为好。典型病例:王xx,男,47岁。因用脑过度,入睡难1个多月,近10天加重,整夜不能入睡,白天头昏,精神恍惚,纳呆,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证属思虑过度,心血耗损,血不荣心所致。取百会以上法治之,患者当即觉头部沉重。治疗2次后能入睡7小时,3次后痊愈。◎于书庄、曹晶、于振中:灸百会对原发性老年性Ⅱ、Ⅲ期高血压(虚证,包括少数虚火证(阴虚阳亢))有近期疗效。操作:将点燃艾条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由感觉烫到烫痛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灸,如此反复操作10次为10壮,两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烫伤起泡。灸后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可1日灸1次或间日灸1次,或待血压升高后再灸。灸时火力应均匀。典型病例:陆XX,男,63岁。高血压病20年,有冠心病史。现腰膝痠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胸闷恶心,口渴便干。查面红,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结代。血压170/120mmHg。证系虚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取百会以上法治之,灸后血压145/1O0mmHg。按语:灸有温补、温通之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故灸百会可以行阳气通人一身之脉,从而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升降功能恢复,达到降压之目的。但在灸治过程中 需注意以下几点:取穴要准,即从入前发际5分之神庭穴至枕骨粗隆脑户穴之间,凹陷处按之痛是穴。百会穴是高血压病的反应点,故血压高时按之必痛,按之不痛 灸之不效。夜尿频、面黄、舌淡苔白、脉无力为辨别虚证的重要体征。◎薛莲芝操作:医者左手拇、食指分开百会穴处的头发并固定之,右手持已点燃的线香采用雀啄灸7-15次(线香必须接触穴位的皮肤)。典型病例:谢xx,男,56岁。高血压病史已3年,近1周经常头晕、恶心。查血压160/110mmHg,取百会穴以上法治疗后,血压132/100mmHg。◎王志平:用“指灸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有效。操作:医者用艾条1支,点燃用艾条烤医者手大指内侧,以医者能忍受为度,然后将手大指快速按压患儿百会穴,重复数10次,每次治疗30分钟。操作时须敏捷,快速,使百会穴处热力一致。典型病例:李xx,女,4岁。患儿2年前因患痢疾,迁延失治,以致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半年后出现脱肛。初时便时脱出,便后自行收回,经服用补中益气汤, 腹泻及脱肛有所好转。后因感冒发烧,脱肛症状加重,每次便后不能自行回收,须用手推回,有时用力咳嗽、矢气、或走路时即自行脱出。患儿神疲乏力,身体消 瘦,面色苍白无华,鼻部出冷汗,舌淡、脉细。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取百会以上法治之,4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走路时已不脱出,便后可自行回收。治疗 7次后,脱肛消失。注意事项:一切实证、热证所致脱肛,均不能用本法治疗。按语:本法适用于小儿,因小儿不能与医者合作,本身皮肤又娇嫩,容易烫伤,采用此法可通过手指热力直接与穴位接触,收到升阳举陷之功。◎张信:百会穴治疗脱肛、不寐、巅顶痛、眩晕等病每每奏效。操作:针尖向后或向前平刺1.5寸,深达帽状键膜至患者局部及头部有沉胀感,留针10-15分钟,期间运针1次。典型病例:于xx,男,8岁。代述,患儿因久坐寒湿之地玩耍,当夜即感腹痛,欲大便,随之出现脱肛,以热敷及以手纳回,多治无效。笔者用百会穴以上法治之,2次而愈。◎廖柏成:百会穴治疗脱肛、子宫脱垂收到满意效果。操作:艾条温和灸。典型病例:王xx,女,24岁。患者2天前分娩后脱肛,形体消瘦,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差。查面色苍白,舌淡有瘀点,苔白,脉濡细。直肠脱出约2寸,触之呼痛。予艾条温和灸30分钟,每日1次,5次后,脱肛自行回收。用此穴重灸治疗遗尿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1-2次即愈,重者1-2个疗程可治愈。薛XX,男,15岁,学生。从小遗尿至今,每晚尿床1-2次,多方求医均无显效。经余用百会穴针刺加灸30分钟。1次告愈。◎文本超:百会穴火针治疗小儿及青少年尿床无不奏效。一般1次见效,3-5次愈。操作:取14cm直式全齿止血钳1把,大头针1枚。酒精灯1盏点燃备用。用止血钳夹在大头针针尖后2/3与针柄下1/3交点处,患者坐位,助手持灯于患者 右侧,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找准穴位后,分开穴位处头发,用左手食、中指叉开压住穴周头发,固定穴位,右手持止血钳将大头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垂直刺 入1-2mm深即出针。每针1下为l壮,3壮为1次,间隔3天治疗1次。典型病例:余xx,男,10岁。尿床8年。自述夜间梦见被人打一下即小便,醒后方知尿床,夏天因出汗多,尿床次数减少,冬天几乎每晚尿床。曾服药不效。查 舌淡红,脉细。用百会上法治疗1次尿床停止,唯于第8日又做梦,立即醒来,仅尿湿一点。治疗4次后每晚能自行起床小便,即停止治疗。注意事项:治疗当天不可洗头,平时不可用手搔灸疮。灸痂20天左右自行脱落,不可用手强行揭去。◎曾祥龙:子宫脱垂用百会隔姜灸,年轻及初患者1-2次即愈,重者5-8次可痊愈。灸治过程中,以患者小腹内有微热感效果为好。操作:生姜切成薄片,用针刺若干小孔,平放在此穴上,置拇指大小艾炷于姜片上燃之,每次7-8壮,皮肤微烫时即换姜片。每天1次。典型病例:蒲XX,女,24岁。3天前用力过猛而致子宫脱垂,患者神疲肢软,汗出,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弱,此乃中气不足所致。取百会用上法治之,灸治过程中,患者小腹有微热感,1次即愈。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及负重物。禁房事。◎廖柏成:百会穴治癫痫,实证热证多用针刺法,虚证、寒证多用灸法取得一定效果。典型病例:王xx,男,38岁。癫痫时发时止18年,近几个月加重,次数增多,发作时,先觉心悸、胸闷,旋即神昏抽搐,口吐白沫,约10余分钟停止,即复 常态。平时头昏多梦,否认外伤史。面色苍白,精神不宁,舌淡少苔,脉细无力。因突然发作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其立即清醒,经治疗2月余,未曾发作。注意事项:小儿囟门未合者慎用。凡灸头顶,不得过7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故临床多用艾条温和灸。◎文本超:百会治小儿急惊风每获良效,多于1-1.5分钟停止抽搐。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向前顶方向刺0.3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至抽搐停止,留针6-12小时。典型病例:林xx,男,1岁4个月。1988年9月3日初诊。患儿平素每遇高烧即抽搐。3天前发烧40℃,到当地医院就诊,诊为中毒性痢疾,予以抗炎输液 治疗,其间多次抽风,体温降至39.5℃,家长抱患儿回家,路途中又出现抽搐,家长急邀余诊。予上法刺百会穴,30秒钟抽搐即止。留针返回医院住院治疗, 12小时后起针,其间虽体温仍39.5℃以上,但未出现抽搐。随访1年,高烧时未曾出现抽风。按语:督脉入络脑,百会为督脉穴又位于巅顶,故有苏厥熄风、开窍醒脑之功,故治小儿惊风效好。但止抽后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临床观察,慢惊风取百会穴针刺疗效不如治急惊风效好。◎王继元:治疗各种足病(如脚底炎性肿物、足肿、足冷,足底痛、产后足跟痛、足跟滑囊炎、跟健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痛、单纯性足底痛)均有效。操作:以迎随补泻法平刺,刺入一针,病症迅速局限在一处或一点时,此时可在百会穴处,前后左右4个方位或8个方位进针,然后术者以左右两手各持一针柄,同 时捻转行针,捻转角度以不超过90度为宜,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留针40-50分钟,出针时双手同时拔出,同时用双手中指点按针孔。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关节疼痛20天,近3天来足跟痛不能着地行走。查:双足微肿,全足底压痛明显以内踝下剧烈。取百会穴施补法,全足痛立即局限于外踝下,继加针至8个方位针刺行上述手法,共针1次全足痛愈。◎高德兴:针刺百会穴,一般成人为0.5-1寸,儿童0.3-0.8寸,针刺角度为30-40度沿颅骨斜刺。未满周岁之小儿则禁刺。操作:治疗厥阴头痛的头痛、头晕、目眩等症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30号不锈钢针以40度角由前向后沿颅骨斜刺,采取强刺泻法,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刘xx,女,18岁。因高考用功过度,突感头痛如裂,伴目胀、恶心,手足逆冷,舌苔白,脉弦。辨证为厥阴风木挟痰上扰清窍,闭阻窍络。治则:通阳化痰,活络利窍。取百会一穴以上法治之,顷刻痛止症平。用于项背受风寒,项背强痛时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针刺法同上,但边进针边令患者左右活动活动,幅度越大越好,常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典型病例:王xx,男,51岁。晨起即感颈项强痛,动则尤甚,余无明显不适。舌嫩,苔白,脉浮弦。证属风寒外袭,经枢不利,气血瘀痹。法当祛风散寒,通络宣痹。取穴百会,针刺1次而愈。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的鼻塞、不闻香臭等症时,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由后向前,朝鼻方向刺入,1-1.2寸深,用泻法,留针30分钟,7次为1疗程,一般针治1至2个疗程可取得显著疗效。典型病例:张xx,男,45岁。感冒1周后,鼻流清涕转为浊涕,鼻塞伴嗅觉失灵,不闻香臭。治而不效。经用上法针刺百会穴7次,浊涕明显减少,嗅觉恢复正常。2个疗程后浊涕消失。若系外感引起的高热不退、惊厥、谵语及诸经热邪上壅所致的头晕、头胀、头痛等症,针刺百会时用泻法,起针后令其出血效果更佳。典型病例:孙xx,女,8岁。初春感寒,头痛恶寒,高烧不退。体温39.5℃,伴咳嗽、咽红。服APC汗出后热势稍减,但移时复炽。舌红,苔白罩黄,脉浮 数。证属风寒外束,肺失清肃,兼有化热之势。法当解表散寒,宣肺退热止咳。先用三棱针点刺百会穴放血,片刻热退。复以银翘解毒汤3剂治疗而愈。尉XX,男,51岁。1967年冬,因劳累奔波而致虚火上攻,遂见牙龈肿痛,鼻衄下血不止。给予针刺百会穴,10分钟后血止,复以牛黄解毒丸善后。百会穴为升提阳气的要穴。治疗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胃下垂、肾下垂、阴挺等症,疗效较好。还可治疗阳气不足之虚脱、休克、低血压等。急迫时无针,可用单指或圆钝头器具,如牙刷把等点按穴位,亦可收到一定效果,并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另外,百会穴对急性腰扭伤,不能转摇身体者,尤其是以腰部中间疼痛为主者,效果更佳,每每针1次即见显效。针时令患者取站位,边进针边令其前后左右转摇身体,中间可行针2次,再针时亦如上法。典型病例:李xx,女,3岁。代诉:每日脱肛已2月余。经针刺百会,针后加灸15分钟,配服补中益气汤7剂煎服。仅针l次后即2日未脱,针7次后脱肛治愈。
13.前顶【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3.5寸处取穴。【主治】尿频【机理】前顶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贯脊联络肾,尿频多由肾阳虚气化无权,下关不固所致,故用前顶穴可补肾阳促气化达到固肾涩尿之功,治疗尿频之症。【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荆亨泰:此穴治疗由肾气不足引起的尿频疗效满意,每日或隔日针1次,轻者l次见效,重者3-5天获效。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半毫针,沿头皮向囟会方向刺入,得气后,施以轻微捻转,约1分钟左右,至头顶出现热感为止,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安xx,男,56岁。该患者因糖尿病住我院治疗。其间,又得口眼歪斜,故就诊于本科。自述小便频数,每小时3-4次,痛苦万分。余针此穴,行针 约1分钟,自述头顶发热且有轻松感,留针半小时,次日已能坚持到2小时小便1次,经7次治疗,尿频治愈,每天小便4-5次。
14.上星【取法】正坐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取穴。【主治】鼻衄【机理】上星是督脉穴,督脉循行下鼻柱,又上星位于前颅部,邻近于鼻故此穴可宣泄诸阳热之气,是治疗各种鼻病之要穴。【刺灸法】平刺,指压【治疗经验】◎卢静:上星穴治疗鼻衄,疗效多佳。一般针刺数分钟内即可止血,且1次即愈。个别习惯性出血或经久不能止血者,需留针1-2天。针柄不需固定,出针后稍加揉按即可,一般亦留针1次而愈。操作:用28号1-1.5寸毫针,顺督脉向上沿皮平刺,得气后中强度捻转2分钟,留针20分钟。鼻衄严重者,可留针1-2天。典型病例:刘XX,女,54岁。患者前1日在家中看书,突发右侧鼻腔出血,用冷敷血不止,急到医院门诊就诊。当即予油纱条填塞,但仍有渗血由口腔流出,总 出血量约200-300ml。现病员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血压110/80mmHg,即收治入院。住院后予抗感染、止血等药物对症治疗,仍出血不止,5日 后病情加重,血压80/60mmHg、血色素9g,且病人烦躁不安,遂请针灸。针刺上星,缓慢小弧度捻针1分钟,留针10分钟后无血从油纱条中渗出,又行 针1分钟,留针10分钟后取掉油纱条,己无出血,继留针1天。隔日再如上法治疗1次,血止,疗养数日痊愈出院。◎陶厚福:上星穴治疗鼻衄,1次止血。操作:用医生右手拇指端或食指端,施用泻法迎经脉循行方向,向后方由轻至重用力推压1~2分钟后鼻衄自止,再持续2分钟以巩固疗效。典型病例:苏XX,男,28岁。患者突然鼻腔小量出血,兼发热、咳嗽、口渴引饮、大便结燥、舌质红、苔黄、脉洪。患者虽立即采用草纸揉团塞鼻,冷敷额、顶 部,但鼻血未止,仍继续外流。我偶然相遇,立即指针上星穴,2分钟后鼻血自止。为巩固疗效继续推压该穴2分钟,经1次治疗而愈。若出血量多者,推压该穴止 血后,鼻腔内再充压药棉,以增强和巩固止血效果。
15.素髎【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主治】⑴鼻病 ⑵休克 ⑶急性腹痛吐泻【机理】素髎为督脉穴,位于鼻尖,故可治疗鼻病,属局部治疗作用。《医经理解》曰:“人之胚胎,鼻先结形,故谓是太始之骨髎也。”所以古人将鼻看做人一身 之始,可见素髎位居鼻祖可谓人之阴阳之始。临床上之急症多为阴阳突然失调甚至阴阳离绝,取用素髎治之,可平衡阴阳,使之阴平阳秘,化险为夷。素髎又为督脉 穴,督脉入络脑,分支联心,刺素髎又可调督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治疗神志病。【刺灸法】斜刺,点刺出血;隔蒜灸【治疗经验】◎甘健行:余20多年前患酒皶鼻,内外用药,经年不愈,乃用毫针(26-28号,0.5寸)刺鼻尖素髎穴(针尖略向上,刺入3-4分,以鼻中隔出现胀感为 度)。每日l次,每次留针l小时左右(带针午眠)。出针时,轻轻捻转,缓缓退出,不按针孔。在留针过程中,鼻头红色范围逐渐收缩至针孔周围(直径 0.2cm左右),其余部分颜色接近正常。出针1小时后,针孔周围的红圈又逐渐扩大到整个鼻头。每天反复如是,而鼻头的颜色却越来越淡,坚持针治月余遂 愈。本病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或因嗜酒,酒气熏蒸所致。毫针虽微,但能“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进针皆以快为贵,但徐出而不按针 孔,是为泻法,《内经》所谓“疾而徐则虚”是也。故能泻肺胃之积热,化凝结之瘀血。取素髎者,肺开窍于鼻,胃脉挟鼻,经脉所过,穴位所在,主治所及也。◎曾祥龙:余用素髎隔蒜灸治疗酒皶鼻,获极好疗效。每日灸1次,轻者4-5次即愈,重者6-9次治愈。操作:患者仰卧,取独头大蒜1枚,切成薄片,用针刺若干小孔,置放在鼻尖上,上放适当大小艾炷点燃,连续燃烧7壮。皮肤觉烫时即换蒜片。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典型病例:曾xx,男,43岁。1973年11月3日就诊。其人酷嗜酒,长期以来,鼻尖发红如樱桃,大便干,小便时黄,舌质红,苔微黄,脉微数,诊断为酒皶鼻。用素髎穴隔蒜灸,每天1次,6次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鼻尖皮肤嫩,注意换蒜片,以防灼伤鼻尖;鼻尖有轻微溃破者禁忌。◎喻喜春:用素髎穴刺络放血治疗酒皶鼻、嗅觉障碍、幻嗅症3种疾病皆有效。酒皶鼻初发者放血5-15次之后,每隔2-4天放血1次,有的能基本恢复正常, 病程长而症状厉害者隔2-5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4个疗程之后症状亦能减轻。治疗嗅觉障碍急性者效果最佳,每天放血1次,2- 5次即可,慢性者隔2-4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2-3个疗程之后其嗅觉恢复或改善。对幻嗅症如香味、腥味等,连续治疗6-15次之后,有的停止半年 至2年不复发。操作:酒皶鼻之脉络显著增粗增多,皮肤松软增厚者,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其血自流,取低头位而让其血流入一烧杯中,放血由5-25ml不等,皮肤薄者点刺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血2-5ml。典型病例:周xx,男,27岁。患者从25岁开始鼻子皮粗发红,热天更甚,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此为酒皶鼻,用细三棱针点刺,每次出血10-20ml,隔3-4天1次。2个疗程之后,红肿显著减轻及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张振晖:素髎穴不仅对急慢性鼻腔疾患有其独特的疗效,而且对小儿惊厥、鼻衄以及一切危急暴症,刺此一穴,往往能收到起死回生,针到病除的奇异效果。操作:用1寸或寸半28号毫针,于鼻尖与鼻中隔中间向眉心方向,刺入5分至1寸。针至紧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40分钟。典型病例:常xx之亲属,女,55岁。忽然鼻衄不止,中西医施治数小时无效。余赶至时,鼻孔出血势如泉涌,塞鼻即由口中涌出,闭嘴即由鼻中喷涌,危急万分。“急则塞其流”,急刺素髎穴一针,如此危症,竟应针而止,后因出血过多,护送医院输血数百ml。1987年8月既望夜,县卫校学生郝xx叩门求救,自称脘腹剧痛,吐泻频作,已折腾半夜,脸唇皆白,冷汗淋漓,六脉似无。用三棱针点刺素髎穴,出血10余滴,令其卧床休息片刻而愈。
16.水沟(人中)【取法】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癫狂、癔病 ⑶习惯性便秘 ⑷急惊风【机理】人中穴在临床常用作急救首选要穴,止痛要穴,用于各种急症,尤以神志昏迷为独长。这是因为:人身之督脉、任脉,一阳一阴,犹如天地,古称天、地、 人为三才,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而本穴正居口鼻之间故有人中之称,可见本穴可沟通天地之气。任督二脉,任脉总纳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督脉又入络 脑,其分支和心相联系,故二脉失调,阴阳失于交合,便会出现神昏、癔病、惊风等证,用人中以开窍启闭,宁心安神治之可立效。又督脉贯行腰脊,故对急性腰扭 伤用人中疏通经脉常立杆见影。督脉循行过肛门,又人中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交会穴,手阳明经属大肠,肛门为直肠之末端,足阳明经属胃,胃为六腑之长,故人中 又可通肠导滞治便秘。【刺灸法】斜刺;指压【治疗经验】◎梁粹英: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笔者体会对针刺人中后,虽症状大部分减轻,但仍感局部不适的患者,还可配合阿是穴、委中穴拔火罐10分钟,可增强疗效。操作:用1.5寸毫针,挟持进针法,呈25度角速刺人中穴,直达鼻中隔,强刺激捻转行针1分钟后,可见病人眼泪夺眶而出,继续行针半分钟后,减弱行针强 度,并让患者站立缓缓活动腰部,待患者自述痛减时停止行针,嘱其加大腰部活动范围,并作前后左右屈伸动作。再行针2次至病人自觉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即 可。典型病例:李xx,男,33岁。因不慎将腰扭伤,疼痛难忍,不能弯腰及坐卧,行走困难,经他处治疗无效,于次日上午来诊。查体:腰骶椎正中部压痛明显,触 之僵硬,动则痛甚,活动受限,需他人搀扶方可忍痛行走,舌苔红暗,苔薄白,脉沉弦涩。诊为急性腰扭伤。治宜宣通散瘀,疏通经气,活血化瘀。取穴人中用上法 操作立时而愈。◎方宗畴、罗庆道、肖维芳、赵青、李美琪、朱玮:用人中穴治疗急性腰痛多1-2次即愈,慢性腰痛5-10次可愈。操作:针尖向上斜刺,针向鼻中隔,深0.3-0.5寸,用泻法,针感要求局部胀痛,眼球湿润。典型病例:赵xx,女,45岁。主诉腰痛2天,因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当时剧痛不能动,由同伴送至我院治疗。取穴人中,用泻法,留针15分钟,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起针后诸症消失而愈。◎喻喜春:人中穴放血治疗癔病、昏迷、鼻出血3种情况很有效果。癔病于发作时放血能立即停止,但不能根治。治昏迷轻者立苏,重者每天放血1-2次,连续1-5天多能清醒。粘膜破损之鼻出血,为局部原因引起者,当时有收缩血管止血作用。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位皮肤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出血1-3ml。典型病例:XX,女,19岁。患者曾多次在考试时发生抽搐、失语、不能执笔。此次数学考试难以解答最后一题时又出现上症,由其监考老师送来就诊。此乃癔病,用细三棱针刺水沟后,挤出血约lml,当即症状消失。◎吕建平:人中穴治疗习惯性便秘,效果满意。操作:用食指按揉人中穴,每日数次。典型病例:李x,女,20岁。自诉大便干燥3年余,便时肛门疼痛,时有鲜血。嘱其每日按揉人中穴数次。2天后,便燥、便血已愈,自述经常按揉人中穴,大便通畅,未再复发。◎刘之栋:人中治疗休克,惊风,癔病效果较好。急性病每日针l次,慢性病隔日1次。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6寸,得气后拇指向后缓慢捻转约1分钟后取针。典型病例:马xx,男,3岁。患儿3天前精神不佳,烦躁哭闹,食欲减退,今身热突然抽搐,神志昏迷,两眼直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其家长抱着孩子前来就医。诊为急惊风。针刺人中1次,患儿神志清楚,两眼能活动,四肢抽搐停止。
17.龈交【取法】正坐仰靠,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行处取穴。【主治】⑴痔疮 ⑵急性腰扭伤【机理】龈交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过肛门贯行腰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故龈交穴可治疗痔疾、急性腰扭伤。【刺灸法】斜刺,挑刺【治疗经验】◎候升魁:龈交穴治疗内痔、外痔或混合痔疗效理想。尤其是对止痛、消肿和止血,针后即可显效。根据临床观察痔疮患者大多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可称为痔点),如察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将赘生物挑掉即可,疗效尤显。操作:术者右手持已消毒好的三棱针,针体与患者上唇呈平行方向,用针尖前1/2的一侧平面部轻轻上下按压穴位表面处2-3次,然后用横刺法由该穴之侧唇系 带一侧迅速刺入,针尖出对侧后向外挑破唇系带,挑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令患者闭口即可。1周后按上法再行挑治1次。一般患者做2-3次。典型病例:魏xx,男,45岁。自述患混合痔己6年,1年前曾手术治疗,但术后不久又经常出现便秘、肛门灼痛,有时便带鲜血,近1周来加剧,药物治疗无效 来诊。查该患者于龈交穴下有一芝麻大的痔点,当即挑掉此物。第2天高兴来诊,说:针后晚间就不疼了,今晨大便通畅无血。1周后来诊,自述感到肛门有时不 适,又进行了第2次挑治,1周后来诊自述无不适,又进行了第3次挑治,至今未有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消除患者怕痛的恐惧心理以防晕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此法。◎张党红、赵佩兰: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满意,一般针刺1次即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在龈交穴(在急性腰扭伤后2-8小时,大多数病人龈交穴处出现一小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结,可做为取穴的标志)沿口唇方向 左右水平于小结后侧进针,用强刺激手法快速捻转。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逐渐减轻时,停止捻转,令患者紧闭口唇,将毫针夹于两唇之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 间,同时嘱患者做下蹲、俯仰或旋转腰部等运动,随着疼痛逐渐减轻,不断加大活动幅度。至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取针。典型病例:贺xx,女,45岁。6小时前因弯腰抬重物用力过猛,扭伤腰部,不能活动,经当地区院推拿、按摩治疗不效,由家人抬来就诊。检查见患者表情痛 苦,弯腰屈膝侧卧位,局部稍有红肿,压痛明显。诊断:急性腰扭伤。查龈交穴处可见一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结,即于该小结后侧沿口唇方向水平行透过,用泻法,强 刺激,快速捻转,患者即感觉腰部疼痛减轻,可以活动。留针10分钟,嘱其作下蹲运动,疼痛消失,行动自如。◎张殿龙:治疗急性腰扭伤l次痊愈。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痛点在脊柱正中(督脉)上的疗效最佳。对痛点在脊柱两侧(膀胱第一、二侧线)取配支沟穴优于单取龈交一穴。对骨质增生性腰痛也可缓解症状。操作:取坐位仰头,翻起上唇取之。针尖向鼻中隔并稍斜向内刺0.5-l寸深,得气后,用提插与捻转相配合刺激量较强的泻法,施术应在1分钟以上,病人流泪为度,留针时令患者活动腰部和来回走动3-5分钟,反复运用手法1-2次,一般l次治愈。典型病例:王XX,男,37岁。晨起提搬污水桶突发腰痛,当即身躯直弯不得,寸步难行。查痛位在脊柱正中,用此穴此法1次痊愈如常。◎林建华:龈交刺血治疗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甚者寸步难行、精神紧张者颇见疗效,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痊愈。操作:仰靠坐位,医生用左手将患者上唇提起,龈交穴充分暴露,右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3-5滴为宜,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嘱其轻轻活动腰部半小时。典型病例:王xx,男,25岁。患者因搬运大米时用力不当扭伤腰部,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步行困难。查:腰部无明显肿胀,但肾俞区有明显压痛点,舌脉无明 显变化。辨证:急性腰扭伤。首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用上法点刺放血,并嘱患者轻轻活动腰部、5分钟后自觉腰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活动半小时后病情大 减,行走弯腰较灵活,次日又治1次痊愈。 注意事项:不宜刺得太重出血过多,亦不宜刺得太轻,出血量少也达不到治疗目的。注意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
经外穴1.内迎香【取法】鼻孔内上部外侧之鼻粘膜上。【主治】⑴扁桃体炎 ⑵咽炎【机理】内迎香位于鼻内,肺开窍于鼻,胃经起于鼻,大肠经挟鼻孔,三经均与咽喉关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泻肺与手足阳明之热、消肿止痛。【刺灸法】竹针刺放血【治疗经验】◎刘荣泉:此法来源于一老中医家传秘方。笔者运用内迎香放血治疗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的效果。急性发作者,一般针刺1-2次即可 明显好转或痊愈。特别是对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属痰热火毒瘀阻,久治迁延不愈者,针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复发。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签,将一端削成三棱针样尖端,制成竹针,常规消毒后备用。从竹针尖端起,向下量取相当患者中指1同身寸长,做一标记。 针刺时,令患者坐位,背及头的后枕部靠于墙上,以免针刺时移动位置。将竹针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针尖一端紧贴于鼻孔外侧之粘膜上,针尖 所到之处即是穴位。医者左手持针,用右手拇指弹击针柄,针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不同,出血在数滴或数10滴后自止。如出血过多, 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压迫止血。咽部一侧患病,只针患侧鼻孔即可,咽部两侧患病两鼻孔都针,3日针l次,一般不超过5次。典型病例:李xx,女,50岁。患扁桃腺肿痛,反复发作已3年,每年约发5-6次,屡用抗生素治疗,需1周或10多天方可缓解。此次感冒后咽痛又发作。咽 痛,咳嗽,口渴喜凉饮,双侧扁桃腺红肿,高突对峙,咽喉只留一小狭隙,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滑数。以竹针如上法刺两鼻孔内迎香穴,出血数10滴,当即觉 咽间舒适,疼痛大减,后又针2次而愈。宋XX,女,46岁。半月前患感冒,经服药治疗,寒热已退,但咽痛不解。来诊时症见:咽喉红肿充血,痛连耳根及颔下,吞咽困难,口渴恶热,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洪大而数。当即刺两内迎香出血,5分钟后咽部疼痛减轻。第3日来诊,咽喉肿消大半,又针1次而愈。
2.金津、玉液【取法】伸舌,当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主治】⑴急性胃炎呕吐 ⑵舌肿胀 ⑶急腹痛【机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窍者刺之有效。呕吐为胃气不降,舌为心苗,胃之经别属胃散脾,上通于心。故刺舌又有调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刺灸法】放血【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对急性呕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对重舌肿胀、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术者左手用消毒纱布捏住舌体向外向上翘起,右手持三棱针在舌下正中两侧静脉上点刺出血。典型病例:童XX,男,35岁。患者于昨日早饭后,泛泛欲吐,日10余次,用药未效来诊。当即用三棱针在金津、玉液处点刺放血,只1次呕吐止而愈。肖xx,男,45岁。舌咽部疼痛、继则不能言语,曾治无效。舌体肿胀,转动不灵,两侧扁桃腺肿大潮红。体温、血象无异常。针刺金津、玉液放血,术毕舌体运转如常,并能喊出声音,共治2次而愈。◎赵永久:用刺舌下出血法,对急性干呕腹痛、舌下腺炎症、急性扁桃腺炎、口腔炎、暴喑失语等病症疗效满意。病情复杂配用它法(如宿食探吐;恶寒、手足逆冷加刺井穴;热性吐泻加用十宣、曲泽、委中,重度休克,挑刺膏肓俞等)。操作:令患者张口伸舌,医者左手持棉球夹舌,向上翻卷舌体,暴露穴位。右手持三棱针速刺舌下两侧紫脉出血,待血色由黑变红自止,以温盐水漱口即可。典型病例:余xx,男,16岁。自觉吸入一口冷气后随即脐至脘腹阵阵挛痛不解,欲吐不出,欲泻不便,频频干呕,烦乱不安。查体无外科急腹症,舌下紫脉显露,苔白,脉弦紧。辨证:寒邪伤及中焦、升降失司而致胃肠挛急腹痛。速刺金津、玉液出血,片刻病愈,酣然入睡。
3.脑桥穴【取法】后发际中点上l寸,再旁开1寸处。【主治】⑴神经性头痛 ⑵足跟痛【治疗经验】◎郭效宗典型病例:姜xx,男,38岁。l964年春季感冒后,前额经常胀痛已5年,在某医院诊神经性头痛。服药不效。神经系统未见明显病变,表情痛苦,舌淡红, 苔净,脉弦滑。取脑桥穴。端坐位,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1.5寸针垂直刺入1寸许,行小幅度捻转、提插至多1分钟,不留针,多数患者头颈有些紧迫感,往返 提插3次,每次提插9下、捻转9下、上下刮9下,退针时左手拇指压于针孔下方,缓缓出针,针尖至皮下稍停快速拔针,按闭针孔。每日针1次,针第2次时,头 痛明显减轻,头胀仍不见好。第3次针时头痛已止,头胀减轻。共针12次,愈。陈xx,女,50岁。主诉:两足跟痛3年多。3年前因不慎摔倒,右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留两足腕酸痛、活动不便。最近1年来,两足痛发展至足跟部位。取脑桥穴,针后当时足跟部痛减轻。每日针1次,补法,连针5次症状控制。续针12巩固。
4.副神经点【取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1cm处。【主治】落枕【方法】弹拨【治疗经验】◎刘桂良:本穴治疗落枕用弹拨方法,另外还可治疗斜颈、副神经麻痹。操作:患者正坐,用拇指或食指端在患者患侧副神经点(可摸到条索状)进行弹拨,状如弹琵琶,用力均匀,由轻到重,结束时再由重到轻,弹拨范围以副神经点为主,由点到线作上下往返约10分钟,然后配合按摩法,约20分钟左右完毕。典型病例:张x,女,27岁。患者因昨晚受凉,今起床后发觉右侧头颈疼痛不适、颈部不能转动。检查:右侧颈项肌肉紧张,在风池穴与翳风穴之1/2处有一压痛点,触摸到条索样物。用以上方法一次治愈,症状当即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5.咽中、内哑门【取法】张口压舌,沿舌中线直抵咽后壁中。【主治】⑴假性球麻痹(失语) ⑵声嘶失语、失音【刺灸法】l直刺【治疗经验】◎张天文:此法治疗因脑血管病而引起之假性球麻痹,效果良好。操作:用26-28号3寸毫针,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其舌根部,暴露咽后壁,用右手持针柄,沿舌线经悬壅垂中直刺咽后壁,轻微捻转,以有痛感或恶心呕吐为宜。典型病例:王xx,男,71岁。饮食饮水咳呛,失语4个月。1989年4月2日晨起,突感右半身活动失灵,同时伴有口喎流涎,声音嘶哑,语言含糊不清,饮 食饮水咳呛等症。脉弦滑,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诊断:假性球麻痹。先予头针加运动治其瘫痪,针毕取26号3寸毫针,用上法直刺咽中穴,捻转30秒,病人有 恶心感,继则呕吐痰涎少许,挟带微量血丝,针毕,请患者数1-10个数,当即发音较为清晰。用本法隔日1次,5次后可缓慢进食,饮水偶呛咳,8次后可缓慢 饮水,压其舌根有恶心欲吐感。如法共12次,基本痊愈。◎詹永康:内哑门为经外奇穴,诸针灸专著少有记载。笔者蒙长沙已故名针灸家黄伟之传授,用此穴治疗失语每收奇效。对风痰痹阻或气机不畅引起者,往往1针而愈。对肾阴亏竭或肺气不足引起者不适宜。操作:令患者张大其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按住舌根,右手持3寸长粗针对准该穴直刺1分许,稍加捻转不留针,抽针后微见血点。典型病例:蒋xx,女,34岁。患者于4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而遗留左侧偏瘫及失音,百治罔效。诊视右脉弦滑,左脉沉弦小滑,舌红苔 薄黄腻。先用头针、体针、华陀夹脊针刺加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治疗两个半月,左侧肢体功能渐见恢复,除左五指关节活动尚欠灵活外,其余均己恢复正常,能 做一般家务事,但失音始终无任何好转。乃停用其他治疗,单针内哑门一穴,每天针刺1次。第l次针后,次晨即可发声。第2次针后,次晨即可讲话。第3次针后 即能唱歌,连针3次而愈。
6.上廉泉【取法】在颌下正中1寸,舌骨与下颌之间凹陷处。【主治】失语、言语不清【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秦丕述:粗针多透刺法治疗中风之失语,疗效甚好。每日1次,或隔日1次。操作:用4寸针,针体以45度角向舌根方向斜刺2.5-3寸,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半分钟后,快速起针于皮下,再各向左、右呈45度角方向斜刺,手法同上。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失语2月余。伴头晕、胸闷、耳鸣,曾服药无效。用上述方法治1次,刚起针一会儿就感到喉部舒畅,有痒感,不知不觉地讲出话。后又针2次巩固。注意事项:该穴因解剖位置要求针法宜多捻转、少提插,同时让病人闭嘴、不讲话,以免发生意外。◎纪青山:喉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或慢性喉炎。笔者认为慢性喉喑应以局部取穴与体针治疗。而属于急性喉喑者,取上廉泉效果甚佳。操作:以30号1.5寸毫针,单手进针,向舌根方向直刺,以使整个舌根及喉部产生麻胀感。患者自觉喉部轻松为宜,施提插捻转、强刺激。典型病例:池xx,女,34岁。于3天前,无明显原因而自觉发热、头痛、恶寒、食少纳呆、胃中嘈杂,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就诊时几不能言。面红,扁 桃体红肿,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有力。证属风热邪毒,挟肺胃之积热上蒸于咽喉,喉部经脉气血被灼,以致喉部失荣。治以清肺祛邪、散结利喉。取上廉泉,用 上法治疗10次后痊愈。
7.视区【取法】枕骨结节旁开1cm,向上4cm。【主治】足癣【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宋君惠:针刺视区穴的方法治疗足癣效果甚佳,每日1次,轻者1-2次症状消失,较重者3-4次症状消失。操作:用28或30号2寸毫针,手持针体快速进针,针刺深达帽状腱膜层最佳,以患者无痛感进针顺利为宜,留针30-40分钟,加电针或手法捻转。典型病例:王xx,男,49岁。足癣10多年,每年5-10月发病。患者穿塑料鞋、或淌雨水后易激发,犯时两足奇痒难忍,因感染而多次住院。双足广泛的大 水泡,最大者直径约1cm,渗出很多,同时糜烂,双足红肿,淋巴肿大,皮损鲜红,行走受影响。以上法治疗后当晚痒止,水疱干瘪。共治疗10次皮肤完全恢复 正常,穿塑料鞋、淌水未发病。2年未复发。注意事项:刺入帽状健膜层,两针之间距离不超过2cm效果最佳。治疗时勿食腥味发物及刺激性食物,有出血性疾患者慎用。
8.球后【取法】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主治】⑴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 ⑵视神经萎缩【机理】局部用穴。【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孙汉琪:此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轻者1次痊愈,重者5次痊愈。操作:患者仰卧,用左手将眼球轻推向内眼角,右手持26号l-1.5寸毫针,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后慢进针,待患者感觉眼球有痠麻胀感时即速起针。典型病例:迷x,男,9岁,学生。因打架击伤头部,3天后家长发现患者左眼球固定不动,视力减弱,述有轻度头痛,余正常,要求针刺治疗。取球后刺之,如上法操作,起针后眼球活动自如。◎葛书翰、霍鲁莉操作:选用30号2-2.5寸毫针,自球后刺入皮下后,针尖沿眶下缘略向后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眼部出现痠胀或眼球突出感时,留针10分钟,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眼片刻。每日针1次,10次为l疗程。典型病例:崔x,女,32岁。双眼视物不清9个月,近半月加重。9个月前因患感冒发烧后,发现视物不清,未予重视。近半月加重,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 缩”。视力:左0.6,右0.5。无明显屈光不正。眼底:双侧视神经乳头颞侧呈瓷白色,边界清楚,网膜血管略细,视野明显缩小,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 尺弱。辨证:肝肾阴亏。诊断:青盲(原发性视神经萎缩)。针刺双球后,每日1次,20次后,视力提高到左0.8、右0.7;30次后,左1.0、右 0.8,40次后,双侧视力均为1.0。按语:该病的针刺疗效与基础视力关系密切,原视力在0.3以上者,针刺疗效较好,原视力不足0.1者,疗效较差。
9.安眠穴【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主治】失眠【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绪平: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操作:用30号1寸半毫针,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1.2寸。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捻转补泻手法。补法是捻转幅度小、频率慢,泻法是捻转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可放散至整个后头部,一般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以下午针刺为宜。典型病例:江xx,男,33岁。失眠7年。患者每晚难于入寐,有时甚至彻夜不眠。脑电图检查正常。每晚仅靠口服大剂量安定来维持睡眠。表情淡漠,精神痿 靡,无其他阳性体征。舌淡,苔白薄,脉细缓。证属思虑伤牌,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神失所养。治以调理心脾,补脑安神。取安眠穴,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2 寸,施以补法。当行针2分钟时,患者自述整个后头部有明显热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次,病人当即有睡意感。嘱其停服安定。翌日二诊,自述:昨晚是7 年来睡得既香又甜的一整夜觉。按上法针治10次,每晚睡眠可达6小时以上,诸症悉除。 注意事项:此穴位于脑部附近,不易直刺过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动作。按语:安眠乃经外奇穴,其特点是治病针对性强,疗效甚捷。本穴临近于脑部,针用补法,可获益气养心、补脑安神之良效。若于针治同时,适当加以口头暗示疗效更佳。
10.海泉【取法】舌系带根部正中。【主治】中风后手指不用【机理】心开窍于舌,主神志、主血脉,故该穴可醒神清脑、通经活络。【刺灸法】点刺、合谷刺【治疗经验】◎李忠仁:中风偏瘫手功能不用者,不论病情轻重均可用海泉穴针治。操作:患者正坐张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着消毒纱布抓住患者舌体,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带根部。右手持28号 1.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 运动舌体1-2分钟。典型病例:殷XX,男,62岁。患者突然昏迷,呕吐,言语不能,两眼凝视1天,急送省医院抢救脱险,后遗右侧肢体偏瘫,右半身不遂,上、下肢肌力Ⅱ-Ⅲ °,舌强语涩,舌质红,苔光剥(前半部)黄腻(后半部),脉弦滑,血压130/90mmHg。证属肝风挟痰型,治拟法风化痰通络为主。经中药及体针治疗3 个月,疗效不佳,上肢肌力仍为Ⅱ°,手仍颤抖,不能自行持匙进食及挛屈,摄物困难。后改用海泉穴舌下针治疗,针1次后右手握力由原来8kg升至12kg, 续针5次,升至16kg,手颤动亦消失,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注意事项:中风重症及昏迷、全瘫患者疗效较差。孕妇禁针。出血性疾患、局部感染、水肿者禁用。
11.耳尖【取法】折耳,耳廓尖端。【主治】⑴麦粒肿 ⑵眼睑部肉芽肿 ⑶眼烫伤 ⑷急性结膜炎 ⑸蜂窝组织炎 ⑹急性腰扭伤 ⑺顽固性失眠 ⑻口唇疱疹 ⑼腮腺炎【刺灸法】点刺放血;封闭;灸【治疗经验】◎陶厚福:耳尖穴治疗麦粒肿效果甚好,每日灼灸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2-3天治愈。操作:医生右手持木梗或蜡梗火柴划燃后,立即吹熄,趁燃烧后火柴头剩余火热,迅速对准耳尖穴处点一下,略停1-2秒钟,吹气一小口。如此反复操作3-5次,使局部皮肤有灼热痛感即可。典型病例:赵xx,女,18岁。患者右眼下睑有异物感1天。查见右眼下睑缘,有一火柴头大之红肿结节,形如麦粒,痒痛兼作,推之不移,无分泌物。兼有口 渴、便秘、苔黄腻。患者服用西药和热敷治疗,病未减轻,前来针灸科要求治疗。施以火柴灸耳尖穴,1次后结节消散,连灸2次而愈。按语: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解热毒之邪,则病自愈。◎邢克利:治疗眼睑部的肉芽肿,可免手术,只是治疗时间拖的较长。眼睑肉芽肿有炎症时,隔日1次,炎症消失后改为1周1次。面颊部局部急性红肿、疼痛,一般外科诊为: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等,可点刺耳尖穴,消肿止痛,快于用消炎药,一般1-2次痊愈。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为止,不覆盖棉球。一般治疗患侧,隔日1次。
典型病例:李xx,女,44岁。外科诊为蜂窝组织炎。左面颊于下关穴处2x3cm大小红肿、疼痛。于左耳尖穴点刺出血。治疗中疼痛消失,红肿也见消,次日复诊已痊愈。刘X,男,30岁。右眼上睑于半年前患麦粒肿后一直未吸收,现凸出睑上有一黄豆大肉芽肿。行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周后行第2次点刺治疗。第3次12月4日就诊肉芽肿已见消,只剩绿豆大,仍于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2月12日第4次复诊,又见吸收。第5次点刺治疗后愈。◎黄建军:操作: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5-10滴。典型病例:苏xx,男,23岁。昨日被飞溅钢花烫伤右眼。右眼刺痛,目赤,有异物感,流泪不能睁眼,视力模糊。查:右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严重充血,畏 光,多泪。取右耳尖穴。先局部消毒,再轻轻挤压右耳尖穴处,使之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出10-15滴血。隔日再诊症状明显减轻,观其球结膜充血也明 显消退。治如前日,2次后诸症消失,视力正常。◎李尊桂:耳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及麦粒肿,顽固性失眠。操作:患者取坐位,两耳尖常规消毒,选用2ml注射器工具,6号针头1个,将1%或2%普鲁卡因lml吸入注射器内(注射前应作过敏实验),然后垂直刺入耳尖穴约1.5-2mm,再将药物徐徐注入,每穴0.5ml,每日1次。典型病例:杨xx,男,33岁。患者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症见痛苦面容,深呼吸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查第2腰椎处压痛明显,脉弦而紧。给予耳尖穴封闭,立即见效,过4小时后无其他不适。卯xx,女,32岁。患者目赤肿痛2天。查:双目外眦处皮肤红肿形成硬结,推之不移,舌红脉浮数,给予耳尖穴封闭。大约l小时后自感双眼有清凉感,第2日肿退红消,又巩固治疗1次而愈。朱xx,男,35岁。患者近1月来出现失眠多梦,曾给予养心安神等方药服后不见好转。近5天来,每夜能睡3小时左右,予耳尖穴封闭,3次能正常入睡。◎衣振云:耳尖穴治疗口唇疱疹3-5天痊愈。另采用耳尖穴放血治疗腮腺炎,收效甚好。操作: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典型病例:王xx,男,39岁。口唇周围疱疹l个多月,局部灼痛,进食、张口困难疼痛,经多方治疗无效。给予耳尖穴放血1次,自觉疼痛减轻,经4次治疗,疱疹全部结痂,病状消失,告愈。
孙X,男,4岁。双腮肿大,压痛,不进食2天。曾经x医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不减。患者双侧下颌角处可触及椭圆形肿大腮腺体,边缘不清,有压痛,局部皮肤发亮,紧张、不红。给予双侧耳尖放血,次日肿胀减退,能进食,经3次治疗,肿胀全部消退痊愈。◎张惠贤操伟: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穴位,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左手反复挤压,出血3-5滴。典型病例:郭xx,女,3岁。代诉:昨晚发现幼儿右眼疼痛发痒伴红肿,今晨双眼红肿、流泪、全身不适,患儿哭闹不休。查:精神差、不时用双手揉擦双眼,双 侧眼结膜充血、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外溢,右侧较左侧严重,近日便干,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诊断:急性结膜炎。经上述方法给予治疗,次日其母来告知昨 晚已能安睡,无脓性分泌物,红肿也消退,治愈。
12,太阳【取法】病人取正坐、或仰卧位,在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外l寸凹陷中。【主治】⑴急性结膜炎 ⑵偏头痛 ⑶面神经麻痹 ⑷电光性眼炎【刺灸法】点刺出血,平刺【治疗经验】◎李美琪:针刺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和麦粒肿有的1次见效,一般不超过3次。操作:用30号1寸或1.5寸的毫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典型病例:丁x,女,4岁。右眼红肿疼痛3天。刻诊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目难张开。针刺右太阳穴,留针30分钟,起针时挤压针孔放出少量血,第2天来诊时眼红肿已消退,疼痛减轻,2次而愈。◎王文明:太阳穴多方向辐射状透刺的手法,治疗各种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疗效显著。每日针l次,轻者1-2次可痊,重者3-5次可痊。操作:用28或30号1.5-2.5寸毫针,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然后将针轻提皮下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邻经脑穴和经外奇穴透刺。并根据患者体质及病之虚实施以补、泻和平补、平泻手法,各行针1分钟,最后根据病症把针留置某一透刺方向5分钟。典型病例:于xx,女,26岁。患者素有偏头痛痼疾,每因情绪波动或睡眠欠佳等诱发。此次缘于争吵引起。左侧头痛如裂,口苦咽干目弦,时有耳鸣,舌红苔 黄,脉弦有力。诊断:偏头痛,属肝火上炎型。取太阳穴,直刺得气后,分别向丝竹空、瞳子髎,曲鬓穴及下关穴透刺,均采用泻法,最后在透刺曲鬓穴方向留针5 分钟,l次痊愈。赵x,男,36岁。患者在3天前的午睡后,突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不适,口角向右侧歪斜,活动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诊断:面神经麻痹。取太阳穴,直刺得气后分别向丝竹空穴,曲鬓穴、下关穴、颊车穴、颧髎和地仓穴透刺,并留针5分钟,经上法针治3次病告痊愈。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在它的周围有足阳明、足少阳、手太阳和手少阳四条经脉分布,有经穴和经外奇穴10数个环列。临床上此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 今笔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激发经气,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 穴经气的沟通,从而提高疗效。◎吴旭初:太阳穴治头痛眩晕疗效显著,应用透刺法得气好,疗效持久。操作:局部消毒,用30号2寸毫针避开血管向率谷方向透刺(颞肌层内),用捻转手法行针至头痛消失,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张xx,女,56岁。患偏头痛10余年,经常发作。今日头痛如破,抱头来门诊,剧痛难忍,呻吟不己。即用本法治疗5分钟内症状控制,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针1次,术后痛止,高兴而归。◎申旭德:治疗急性结合膜炎、电光性眼炎,血出痛止,屡治屡验,疗效可靠。操作: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血,如点刺不出血者可加火罐,使其出血。典型病例:吕XX,男,39岁。患者电焊未戴防护面罩,焊毕即觉两眼涩痛流泪,逐渐加重,眼睛红肿疼痛,刺痛难忍,一夜未眠,晨来就诊。予太阳穴点刺出血,疼痛即刻减轻,睁眼视物已不觉痛,翌日复诊,肿痛已消,无何不适。◎刘心莲:治疗急性结膜炎,可泻热消肿、止痛。操作:用28号1寸毫针或三棱针,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大幅度捻转与提插,出针并挤出2-3滴血,或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出血2-3滴。典型病例:张XX,女,15岁。双眼异物感,流泪,疼痛,眼眵较多,羞明。双眼球结膜、睑结膜充血。采用针刺太阳穴放血,当即感眼疼痛减轻,次日眼球充血明显好转,疼痛与异物感消失。◎高洪宝:运用太阳穴治疗血管性偏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疗效甚好,每日针治1次。轻者1次即能治愈,重者2-3次亦可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3-4寸毫针,从太阳穴向浮白方向透刺,当出现局部胀痛向耳、耳后乳突部或巅顶部扩散时即开始用小幅度捻转l分钟,频率150次/分左右,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再次运针2次。典型病例:赵xx,男,56岁。患者左侧偏头痛已经1个月。发病后第3天在X医院诊为“血管性偏头痛”,经治无效。采用上法,起针后疼痛顿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第2日又按前法针治1次。注意事项与禁忌: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脑疝引起的头痛禁用。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太阳透浮白穴是一种穴位之间的透刺法,从太阳至浮白之间经过三焦经到胆经,故此针能沟通三焦与胆经的经气,通则不痛,所以用太阳透浮白方法对偏头痛有一特殊疗效。
13.鼻通【取法】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主治】鼻部疖肿【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周文憬:鼻通穴治疗鼻前庭疖、鼻前庭痈、鼻翼鼻周疗疖效佳。操作:①毫针法:用30号1.5寸针平刺,针尖向内上方,进针0.3-0.5寸,针感以鼻部痠胀为主,可传导致鼻頞部,留针15分钟,每日1次。②指压法:以手拇食指爪甲按压双侧鼻通穴,至局部有压痛或痠胀感,持续5分钟,每日2-3次。典型病例:罗XX,男,53岁。鼻尖部红肿疼痛,伴有黄色脓疖3天,发热,体温38℃,微恶寒,头胀痛。予针刺鼻通穴,留针15分钟,行针3次,每日1次,2次治愈。
14.正光和正光2穴【取法】正光穴位于攒竹与鱼腰穴之间中点,即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眶上缘下方;正光2位于丝竹空与鱼腰穴之间中点,即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眶上缘下方。【主治】⑴青少年近视眼、散光 ⑵远视 ⑶共同性斜视 ⑷儿童弱视【刺灸法】梅花针叩刺,按摩【治疗经验】◎钟梅泉:单用正光或以此穴为主治疗大量近视、弱视、远视、共同性斜视、儿童弱视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操作:①梅花针叩刺:在穴位表皮上0.5-1cm直径范围内,每个穴位开始可均匀叩打20下,以后可增加到40-50下。频率1分钟70-90下。叩打时 要求用腕力弹刺的手法。叩击力量以中等度刺激为宜。切忌压刺、斜刺和拖刺。操作时患者两眼白然闭合,以免不慎针伤眼球。②为了提高和巩固疗效,可以教会患 者自己按摩正光穴,或者医生在治疗前给予按摩后再作针刺。按摩的手法:用拇指尖端接触正光穴,使有酸、胀、痛感觉,用中等指力均匀地作圆形旋转按摩,不是 上下、左右揉按,也不是按压内眼角。按摩时用力方向是向里向上,指尖紧贴眼眶上壁;不要向里向下按压眼球,以免眼球不适,甚至出现头晕现象。按摩每天可做 2-3次,每次1只眼按摩50-100圈,连续半月,随后改为每天1次,半月后再恢复每天2-3次。作为预防或巩固疗效可每天做1-2次。若用眼过多、眼 睛不适可随时做,可解除眼肌疲劳和不适。梅花针治疗可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休息半月后再继续下1疗程治疗。典型病例:肖xx,男,13岁。近视散光。检查:视力双眼均为0.4。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近视-1.50度、散光-0.75度,左眼近视-1.50度、 散光-0.75度;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2。正光穴处可摸到似绿豆大小结节,并有压痛。脉细稍弦,苔薄尖红。选正光穴用此法疗5次后,右眼视力增为 0.9,左眼视力增为1.0。继续治疗1个疗程,双眼视力已达到1.5。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王x,女,9岁。共同性内斜视。检查: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均不受限。视力右眼0.6,左眼0.5。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3.50度、散光+1.25 度,矫正视力1.2;左眼远视+4.50度、散光+1.75度,矫正视力0.7。经角膜映光法检查诊断为共同性内斜15度。正光穴处可摸结节和压痛,颈椎 1-2两侧可摸到条索。脉细,苔薄质淡。选取正光和正光2穴,用此法针6次后,右眼视力增加为1.2,左眼视力增加到0.8,继续治疗1个疗程,双眼视力 均增加为1.5,外观和检查眼位已正。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黄XX,女,10岁。远视散光。检查: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眼位正,视力双眼均为0.4。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4.50度、散光+0.75度, 矫正视力0.7;左眼远视+4.50度、散光+0.75度,矫正视力0.7。正光穴处有结节和压痛。脉细尺弱,苔薄舌质淡。选正光及正光2穴治1疗程。视 力增加为0.9,症状消失,继治1疗程右眼增为1.0,左眼为1.2。巩固治疗1个疗程,双眼均达1.2,视物清楚,无不适感。李xx,女,9岁。弱视。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1。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5.50度、散光+1.25度,矫正视力0.6;左眼远视+ 6.50度、散光+2.00度,矫正视力0.1。正光穴处有可摸到结节和压痛,腰椎两侧可摸到泡状软性物。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眼位正。脉细弱,苔薄 舌质淡。选取正光和正光2穴针刺1个疗程,视力增为右1.0,左0.8。续治1疗程,视力右1.2,左1.0。再治1疗程,右1.5,左1.2。又巩固1 个疗程,视物清楚,无不适感。
15.内睛明【取法】睛明穴下方,内眦角泪阜上。【主治】⑴视神经萎缩 ⑵急性腰扭伤 ⑶急性结膜炎【刺灸法】直刺;药水点眼【治疗经验】◎彭静山:内睛明可治近视及一切目疾。凡近视视力在0.4以上者无1不效。0.4以下者,则有效有不效,以无效者为多。操作:直刺1寸,不提插捻转,迅速出针。病重者可留针10分钟。典型病例:徐XX,女,36岁。由脑萎缩而致失明,右眼可见眼前手动。走路须人扶持。目睛无异常,CT检查确诊为脑萎缩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全盲。用手扒 开上下眼睑,令病人眼睛向外眦方向转动,以1.5寸28号针,由泪阜处进针,深入1寸,病人自觉眼中非常舒服,并有泪流出。针3个月,每天l次,现自觉眼 中舒服,距离2市尺可见几个手指。注意事项:用1寸针可以全部刺入,但须用新针,以28号为宜,不可靠内眦边缘,亦不可超过泪阜向眼球太近。手法要熟练l次刺入,患者当即流泪。◎张治国:腰部扭伤有时只有一边腰痛,腰肌紧张,只点患侧内睛明,患者即感眼部凉爽走窜,嘱病人慢慢活动腰部,多数患者1次可愈。操作:用一玻璃探棒粘上少许金霉素眼膏和自备药粉“一点灵”,点在内睛明穴内。典型病例:黎Xx,男,48岁。患者今日上午因扛木材不慎将腰部扭伤,腰部不能活动,弯伸皆困难,左腰肌硬如木板。即在左内睛明点入“一点灵”,慢慢活动腰部半小时后疼痛恍然若失。附:一点灵药方朱砂3g珍珠3唬泊3乳香3牛黄1雄黄1没药3血竭3儿茶1冰片1硼砂3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贾庆荣:用硼砂点内睛明穴治疗腰扭伤,效果很好。操作:硼砂点目内眦。典型病例:黄xx,男,46岁。因扛物过重扭伤腰部,疼痛如刺,不敢转侧,更不能弯仰活动,吸气、咳嗽疼痛加重。经对症和封闭治疗其效不佳,于7月21日 来院诊治。照片无骨折,小便常规无异常。左侧腰部肌肉僵硬,压痛明显。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用硼砂点双目内眦,5分钟后活动腰腿数次,自述疼痛减轻大半。 22日复上法后活动自如,一切症状消失。◎袁清顺:内睛明穴治疗皮质盲、急慢性结膜炎、青少年近视疗效显著。操作:令患者睁眼直视,或翻开眼睑,用30号1-1.5寸毫针沿目内眦红肉上迅速垂直刺入1-1.5寸,不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起针时先用棉球按在针旁,迅速垂直出针,再按压穴位2-3分钟。典型病例:刘xx,男,45岁。患者3天前突然双目赤痛,痒涩交作,灼热羞明。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口服抗生素、外用眼药水,其效不显。查双眼眵胶粘 样,眼睑肿胀,开睑困难,白睛红赤,舌红苔黄脉数。当即针刺内睛明,留针30分钟。起针后患者自觉灼热羞明明显减轻,睁眼较易。继上法每日针刺1次,连针 3次痊愈。
16.印堂【取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过敏性鼻炎 ⑶头痛【刺灸法】平刺,可灸;点刺放血【治疗经验】◎李美琪:印堂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定疗效(除外腰椎骨质增生)。对鼻炎病人采用隔姜灸也有满意效果。操作:向下横刺0.6-1寸,进针后作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嘱病人活动腰部。典型病例:刘xx,男,25岁。患者昨日因互相打闹引起腰扭伤,曾贴膏药少效,刻下弯腰转侧均困难,查第3-4腰椎正中和两侧压痛明显,刺印堂穴随即腰部活动后痛减,2次痊愈。朱xx,女,75岁。鼻塞流涕已1年余。患者吹风受寒较甚,而至鼻塞流白色清涕,伴头昏头痛,苔薄。隔姜灸印堂穴5壮,每日1次,共灸7次,流涕控制,鼻塞消失。按语:印堂穴是面针的肺区,也为鼻的根部,是局部取穴,故灸之可宣肺散寒以通鼻窍。◎林凌: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操作:用提捏进针法,即左手将患者印堂穴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对准其穴,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平刺约1寸,用捻转、提插补法,使针感外达准头,内及鼻腔,留针20分钟。中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起针时快速将针尖提至皮下片刻,方可出针,出针后揉闭针孔,以防出血。典型病例:蔡xx,女,36岁。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头眩频发3年。早晚及严冬受风寒刺激更甚,屡治未愈。检查:两侧鼻粘膜水肿明显,呈淡白色; 下鼻甲肿胀,鼻腔水样分泌物甚多。病者鼻塞无闻,清涕淋漓,形寒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迟。第1次取印堂穴针刺时,其气充盈整个鼻部内外,患者顿觉鼻腔通 畅,闻如常人。出针后鼻涕减少十之七八,隔天再针1次,诸症消失。共针7次,鼻腔检查无异常,l年随访,未见复发。注意事项及禁忌:体质较弱者,疗程结束后应视其病情需要,适当选服补益药物以增强正气,巩固厅效。治疗时避免感冒、忌房事。◎陶正新:印堂穴治疗慢性鼻炎有效。轻者4-5次,重者15次而愈。操作:患者仰卧,用28-30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针尖退至皮下,呈10度角向鼻根部捻转透刺0.4-0.6寸,得气后继续捻转10-20 秒钟,使鼻根部持续痠重胀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后留针30-4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同时,用艾条温和灸鼻根部,温度以使患者鼻根部感到温 暖舒适为宜。上述方法隔日1次。透刺时,针尖稍偏向患侧。如两侧鼻塞,透刺时针尖先偏向一侧,得气10-20秒钟,鼻根部持续酸胀感后退至皮下,再偏向另 一侧。典型病例:朱xx,女,15岁。患者有慢性鼻炎史5年,反复发作。当时症见:鼻塞,多脓性分泌物,伴前额头痛、头昏。予针刺印堂透鼻根,捻针得气20秒,鼻道通畅,呼吸自如。留针时用艾条温和灸30分钟。隔日1次,7次痊愈。◎林建华:印堂穴刺血主治外感、中暑、肝阳上亢、高血压等病症引起的暴头痛均获良效。轻者1次痊愈,重者2-3次收功。操作:先在印堂区域指压按摩3分钟,使局部尽量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1-2滴。典型病例:牟xx,女,33岁。患者因洗浆劳累1天,心烦,当晚感头昏不适,头痛如裂,辗转不安,呕吐食物,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苔白质红,脉弦数。辨 证:风邪外袭,引动肝风。病员仰卧,先在印堂区域指压按摩3分钟,用三棱针快速刺血,当即放出暗红色血约0.lml,患者自述头痛心烦减轻,放血至 0.5ml时,头痛如裂症状显著好转,心烦呕吐消除。半小时后病人头痛缓解,只感疲乏无力。3天后随访,头痛已愈。注意事项及禁忌:对脑血管意外疾病、尤其是小脑出血所致的剧烈头痛、呕吐、眩晕,因病情严重,不是印堂穴所能解决问题。
17.额旁二线【取法】头临泣直下1cm处(头临泣与阳白穴连线上),取双侧,分等距离3点。【主治】婴幼儿腹泻【刺灸法】半刺法【治疗经验】◎林迎春:额旁二线“半刺”法对各型腹泻均有效,尤以小儿湿热型腹泻效佳。日1次,3次为1疗程,晨治为佳,治疗时停止其它治疗,1周内喂奶母亲忌食鱼腥及油腻食物,人工喂养患儿食粥为好,忌食糖。操作:30号1寸毫针,左手拇指压穴旁,右手持针以半刺手法,90度角进针,迅速旋插至皮下,约0.85mm深度刺上、中、下,迅即出针。此深度在婴幼儿真皮层。典型病例:朱xx,男,15个月。代诉:患儿腹泻4天,日20次左右,进食即吐,大便黄、稀,蛋花样、腥气,纳差、尿量少。检查:体温36.5℃(肛)、 轻脱水貌,舌苔薄、舌质红、指纹紫,心、肺(-)、腹平软。针上穴1次后,呕吐即止,当天大便减少至4次,次日解黄色成形大便而愈。
18.腮腺穴【取法】耳垂直下与下颌角后水平延线交点处,一般正是腮腺炎肿块痛点中心。或取:耳垂下点与下颌角连线中点。【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卢静:此穴治疗腮腺炎消肿、退热、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刺1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2-3次可愈。对流行期预防腮腺炎效果犹佳,且只需针刺1次即可。流行期针刺此穴可预防发病。若小孩发热、高烧、头痛甚者,可酌刺风池、曲池以疏风泄热。操作:用26号或28号1寸毫针,沿下颌角后缘向口腔上方直刺,深度0.5-0.9寸,一般只需刺肿侧,也可双侧均刺。进针得气后捻转1分钟,留针20分钟,泻法出针,微出其血。预防者,进针得气后稍行捻转即可出针。典型病例:刘x,女,6岁。患儿发病4天,初发烧,继而腮部肿胀疼痛,昨日右腮部渐见焮热红肿,不思饮食,头痛、呕吐,经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如上法刺双侧腮腺穴,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当晚患儿热退痛止,能进饮食,继刺2次痊愈。◎赵立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甚佳。无淋巴结炎、肇丸炎等并发症者针刺1次即可痊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首先摸到患侧的下颌角,然后与耳垂划一连线,其中点为针刺点。进针时针尖稍向口角方向倾斜15-30度。采用快速进针,刺入后强捻转2-3分钟,再留针3-4分钟,即可起针。典型病例:赵x,男,3.5岁。患儿发病1天,左侧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伴疼痛,张口时疼痛加重。针刺腮腺穴强刺激捻转2分钟,后又留针4分钟。次日述回去后肿胀未发展,疼痛减轻。第3天其父来述已全部消肿而痊愈。
19.癫痫穴【取法】患者坐位,风池穴内1寸上l寸,即斜方肌尽头处;或天柱穴上1寸。【主治】神经性偏头痛【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钱宝延:癫痫穴是我科在70年代初发现,以此穴为主治疗癫痫病获得较好的疗效。偏头痛病人多数在此处有一压痛点,且向上或侧面放射痛,故试取此穴治之而应验。操作:取28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入(呈30度角)0.5-0.8寸,施提插捻转术,使病人局部有沉胀感。典型病例:刘xx,男,36岁。头痛5年余,加重2天。曾多方求医,疗效不著,病情时轻时重,时左时右,现右侧头痛为主,呈阵发性,昼轻夜重,舌质淡红, 苔白,脉沉缓。病属神经性头痛。取癫痫穴(双),加电针疏密波30分钟,起针时述头痛当即减轻,每日1次,继针2次而愈。按语:该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为:“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故能治疗该经脉所过之处的疾病。从西医角度上讲,该穴正是枕大神经所通过之处,脉冲电流通过神经给大脑皮层以刺激,调节局部及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同时也调节了局部血管的紧张度。所以此穴主治神经性头痛及癫痫,确有较好的疗效。
20.星穴【取法】胸锁乳突肌内缘与锁骨上二横指交点处。【主治】脑血栓【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谭梅尊:此穴治疗急性脑血栓或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收到较好效果,不少病例可见到针刺的立即效果,如神志由昏睡转为清醒并可简单答问,或麻痹肢体可抬举等等。通常星穴针刺只用于脑血栓或脑栓塞的急性期,每日1-2次,待急性期过去后可改用其他体针穴位。操作:用28号3寸毫针于星穴处垂直刺入(直刺法),避开血管(可用左手轻轻地将颈动脉拉向外侧)缓缓捻入,抵达颈推横突与脊骨旁后,将针稍上提,再略向 内、向下方提插,同时加以捻转,此时可见到针刺侧瞳孔忽大忽小的改变,留针不动,10-15分钟加强捻转1次,30-60分钟后拔针。典型病例:石x,女,61岁。因“脑血栓”、左半身不遂12小时来诊。检查:昏睡,左鼻唇沟浅,口角右歪,左上下肢0级瘫,左侧巴氏征阳性。舌质红,苔 腻,脉弦缓。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扰,肝风挟痰湿走串经络,招致口眼歪斜及半身偏瘫。除按常规的各种治疗脑血栓的措施外,另给星穴针刺,每日1次, 在首次针刺后,病人可睁眼,并听命伸舌,左侧肢体可活动,下肢抬举到30度,上肢手指可轻轻握手。以后仍继续进步,1周后改用其他穴位体针治疗,半月后可 下床活动出院。注意事项及禁忌:向下向内提插捻转时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气胸。注意避开血管和不宜大幅度地上下提插行针。有出血性疾患的人禁用。按语:脑血栓、脑栓塞合理的治疗包括立即采用扩张脑血管的措施,例如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即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创用的星穴针刺,也能有效地解除病区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作为脑血栓或脑栓塞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21.扁桃腺穴【取法】正坐位,头微抬,位于下颌角正中下缘,颊车穴后5分,天容穴下5分处。【主治】急性化脓型扁桃腺炎【刺灸法】穴位注射【治疗经验】◎吉天祥:小量抗生素注射扁桃腺穴,治疗急性化脓型与急性扁桃腺炎。操作:①作青霉素与奴夫卡因皮试。②青霉素20万单位(用2ml注射用水稀释),地塞米松2mg,1%奴夫卡因lml(均抽入5ml注射器内),选5号针头。③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向同侧眼球方向迅速刺入2/3,抽吸无回血,方可缓慢注入药液2ml。典型病例:罗x之妻,30岁。急性化脓型扁桃腺炎。患者发病3天,咽喉肿痛,不敢进食,双侧扁桃腺Ⅲ度肿大并有脓性分泌物。使用本法治疗2小时后,周身出汗,体温下降,局部与周身症状缓解,能进食,即日下午上班工作,治疗1次愈。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试阳性可用庆大霉素4万,奴夫卡因可用利多卡因lml代替。注射后休息5分钟方可离去。一般治疗取患侧穴位即可。淡盐水含漱,局部涂金黄散。
22.达治穴【取法】其穴位在后头部,靠近风池、翳风二穴。首先定准风池穴,然后向外量约1cm,紧贴颅骨后下缘。【主治】⑴白内障 ⑵视神经乳头炎 ⑶青少年近视【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乐善、朱素荣:达治穴是经外奇穴,有其他穴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因而命名为达治穴。达治穴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对眼科病效果甚好。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进针后针感酸胀传至前额乃是此穴。如不得气是进针方向和穴位及手法不对。有针感为适度,深度不能超过2寸,不可向眶上外上角方向深刺,大约进针1.5-2寸,留针15-2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典型病例:李xx,女,68岁。1年前无原因突然双目视力下降,数月后二目胀痛流泪病情加重、视力仅有光感。诊为双目白内障,经治无效来诊。诊见神志清、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双眼有云翳遮睛。针刺达治穴、每日1次。经治15天,自诉双目视物清楚,已能穿针引线做活。曹xx,女,28岁。1989年5月28日感觉前额及头顶阵发性剧痛难忍,眼球有压迫感,3天后开始右目失明,心烦意乱,头疼尚可忍受,随之左目亦失明。 6月9日在xx医院眼科检查:视神经乳头水肿,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做CT颅内扫描确诊。由于左侧头疼加重来诊。有癫痫病史,巩膜胀痛充血1次。诊见 张目失视、摸椅就座,瞳孔扩大,失去对光反应,神志清楚,舌质红,苔少,脉弦数。诊断:视神经乳头炎(暴盲证)。针刺达治穴。先泻后补,留针10分钟,针 感上传前额及两太阳,都有麻胀感,先用泻法,目内有凉感,再用补法,目内有热感,出针后患者跳起来大声喊:“我看见啦”说明针后立见功效,患者休息15分 钟后说自己表针走动都能看清,头疼已消失,继续针刺3次。瞳孔及视力恢复正常。袁x,14岁。8岁时开始视力下降,以后逐渐加重,10岁时验光300度。3年一直带眼镜学习,近l年视力又极度下降,带眼镜也模糊不清。诊断:青少年近 视眼(能近怯远证)。针达治穴,纯补不泻。留针10分钟,隔日1次。经治20次,视力明显提高,摘掉眼镜已能看书写字,经学校体检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23.山根【取法】双眼内眦部连线与督脉经交点上。【主治】⑴癫痫 ⑵偏头痛【刺灸法】推针【治疗经验】◎吴炳煌:治疗有关脑部疾患均收到比较理想效果,尤其对癫痫、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效更明显,不少病人行针后当即感到头痛消失,头部轻快。操作:用推针法轻点在穴位上,针尖微向上,以平补平泻手祛,慢慢推刮针柄,至局部出现痠胀及震动感,并向周围扩散。连续刺激5分钟以后,每隔10分钟再重复刺激2次,作为1次治疗量。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5天第2疗程开始。要求:山根穴定位必须准确,即在鼻梁根部督脉上,同时在运针时也不能偏离经线,刺激手法要保持相对恒定,以震颤手法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才能起一腔四窦共振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坚持弱刺激,不能使病人有刺痛等不适之感,以免造成不良反应。典型病例:洪xx,男,20岁。突发性人事不省,口吐白沫,两目上吊,四肢抽搐,小便失禁已5年多。每月发作2-3次。脑电图提示癫痫。取山根穴以推针治疗28次,逐次改善,基本恢复正常。XXX,女,35岁。偏头痛,每月发作1-2次7年。每于劳累、月经期诱发,发病以来,均以药物止痛及卧床休息而暂时缓解。1987年9月,第1次接受针灸治疗,取山根穴,用推针平补平泻手法,连续刺激5分钟,每10分钟重复1次。前后经5次治疗,头痛消失。按语:山根穴是督脉经上一个奇穴,它同样具备该经临床上主要治疗头、颈、项部病症、热病、神志病的功能。该穴所处的部位是一个特定位置,在该穴的下方是鼻咽腔,而鼻咽腔与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有着直、间接联系,所以山根穴实质上是连结一腔四个窦的重要枢 纽,故在山根穴施以一定刺激,而这个刺激是以推刮针柄的弱刺激所产生的颤动,通过一腔四窦共振作用,又直、间接地对颅底韦立氏动脉环起刺激作用。所以尽管 病人感到局部只是比较轻微的弱刺激,但内在的效应波及范围却相当广泛,达到有效刺激量值,从而改善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功能。大约从1979年起,应用山根 穴由治疗一般性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目眩的配合用穴到成为主穴,最后作为治疗癫痫、偏头痛的特效穴。
24.臼间穴【取法】位于口腔内上下第3大臼齿中间后壁粘膜处是穴。【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束吐灸法】穴位注射【治疗经验】◎张鸣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维生素B12 100微克+654-2注射液10mg。恢复期(耳后疼痛消失、肌张力低):维生素B12 100微克+加兰他敏注射剂2.5mg。倒错现象(患侧眼睑紧缩变小、口角歪向患侧、患侧面肌萎缩或挛缩):维生素B12 100微克+辅酶A100单位或肌苷注射液10Omg。每日注射入患侧臼间穴1次。急性期一般10次即能恢复正常。恢复期及倒错现象,需时较长,也有相当 疗效。操作:用5ml注射器,5.5号针头抽取注射液,让病人张大口腔,穴位粘膜消毒,针尖朝向耳垂下方平行刺入缓缓前进深约1寸,病人有痠胀反应后,再将药液缓缓推入穴内,将针头抽出时加压针口。典型病例:高xx,女,30岁。流产后5天没有很好休息,甚感劳累,夜眠多梦,头昏目眩,晨起感眼多泪,羞光,刷牙漏水。当即到市中医院诊治。为行针灸, 每日1次,每次在患侧面部针刺7-8只针,10次后耳后疼痛已消失,唯眼嘴没好转,经朋友介绍来治。检查:左额纹消失,皱眉动作不能,左眼不能闭合留隙 0.5cm,眼球睫膜充血,左侧唇鼻沟变浅,鼓颊漏气,示齿时人中尖端偏向右侧一门齿,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静止恢复期。注射左臼间穴,每日1 次。6次后左眼已能闭合,额纹渐出现,人中偏斜恢复较慢,治疗至30次方完全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654-2注射液是抗胆碱药,对出血症急性期及青光眼患者忌用。氢溴酸加兰他明注射液对胆硷酯酶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禁用于癫痫、运转肌能亢进、支气管哮喘、心绞痛和心动徐缓症患者。按语:臼间穴邻近耳咽管、茎突孔、面神经管,在该处注射能直接作用于患部,使药物浓度高、集中、效力强,且比在翳风、完骨、耳门、听会、听宫等邻近穴位疼痛较轻,疗效较好。
25.佐泉【取法】舌系带根部两侧,金津玉液穴的内下方。【主治】⑴流涎不收 ⑵口干舌燥【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朱江:治疗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流涎不收和慢性咽炎、糖尿病所致的口舌干燥有速效。操作:先嘱患者张口,并将舌头上卷以暴露舌根部。再用28号2寸毫针进针寸余,得气后让患者轻轻闭口,留针30分钟(此时针柄的一半在口腔外),针感一般为舌根发麻。典型病例:xxx,男,50岁。因3日前突发流涎不收前来就诊,左侧面部呈面瘫状,额纹正常,眼裂未增宽,口角歪向右侧,左侧鼻唇沟浅。血压正常,舌淡红 苔白腻体胖,脉弦。诊断:中枢性面瘫。因患者要求先解决流涎不收之症,再回当地诊治,故取本穴治疗。留针过程中症状逐渐减轻。xxx,男,49岁。口干舌燥月余,入夜尤甚,且咽部有异物感。咽部慢性充血色暗,淋巴滤泡隆起。舌红,少苔,脉弦细尺沉。诊断:慢性咽炎。辨证:阴虚喉痹。留针过程中唾液渐多,口舌干燥之症消失,异物感减轻。注意事项:在留针过程中注意避免发生折针、断针等意外事故。神志不清者忌用。按语:佐泉穴是本溪市王隆漠医师所创“舌针疗法”中的穴位之一,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等症。在随其学习时我发现佐泉穴对糖尿病患者口干舌燥的症状有缓解作用,推测该穴可能有调节唾液分泌的作用,故应用于治疗流涎不收之症亦获良效。
26.完上【取法】乳突上凹陷中。耳根上缘与枕骨外粗隆连线中点下移0.5寸。【主治】偏头痛【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卢静:治疗各种类型偏头痛收到特佳效果。一般初发患者,针刺1次即可痊愈,顽固性反复发作者留针1-3天,亦大多1次而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针尖向脑后斜下进针,沿皮平刺,缓慢大幅度捻转,得气后留针半小时。病情严重留针可长达1-3天,长留针者,针柄不用固定,只需针身与头侧平行,不影响侧卧即可,并嘱病人若有不适可自行将针抽掉,稍加压迫。左痛刺左,右痛刺右。典型病例:周xx,女,58岁。患者头痛20余年,终年头缠头巾,遇冷或气候变化便疼痛难忍,尤以左侧为甚,曾多方医治无效。当日针刺完上穴,留针半小时。次日疼痛大减,嘱其回家解掉头巾,洗头后再治(因多年不洗头,污垢甚厚)。如上法刺之,留针2天,痊愈。
27.风池下穴【取法】风池位于枕骨之下,大筋外廉,正当风府穴之两旁、脑空穴之直下方陷中。患者正坐,头微仰,由风池穴直下约5分,再向前约2分即风池下穴。【主治】耳鸣耳聋【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孙明一:治疗耳鸣耳聋,亦治目疾及颜面疾患(需调整角度和深度)。操作:于胸锁乳突肌的边缘处,向同侧目下方缓慢进针,角度稍低于同侧耳垂,深达1.5-2寸(深部针尖贴骨下刺进3-5分为止)。针感传至耳窍,即提插捻动加强针感,约10-30下,留针15分钟。病情较重者,可行针1-2次,出针宜缓,揉闭针孔。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2月前被打伤,右耳鸣终日不已,听力减弱,心烦不安,左侧头痛,前额沉重。面色较晦滞,舌尖边暗红,苔白腻,脉弦。取风池下穴治之。3诊,耳鸣减轻,至第7诊,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28.音亮【取法】患者正坐仰首,约在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主治】癔病性失语【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管遵惠:单针音亮穴治疗癔病性失语、梅核气有效。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慢送针,当针进入1-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此时应稍提针,待患者咳定,令患者发音,如发音不理想,可再进针刺激;如发音正常,即出针。典型病例:杨x,女,19岁。患者喑哑7天。1964年10月11日在河口施工,中午酷热,喝山中溪水一碗,下午则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取溪水送检,未发 现有毒物质),晚上则完全不能发音。当地经治无效来治。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咽部略充血,喉镜检查:声带无病变,仅闭合稍差。在语言暗示下,针刺音亮 穴,当针进入1寸左右,患者不自主咳嗽,此时提针约5分,待其咳嗽稍停,复进针5分,并行捻转,患者猛咳,面色胀红,声泪俱下。针刺后,对语基本如常(声 略低)。注意事项:针刺时需左手固定环状软骨并挟持针体,针透皮后针尖略向上,缓慢进针,切勿使针刺偏和过深,一般进针1-1.2寸左右,患者出现咳嗽时,应立即将针提出少许,以免引起弯针或咽部出血。
29.通气【取法】结喉上5分,在廉泉与天突的连线上。【主治】哮喘【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丁良能:一次带教学生实习针灸,取廉泉穴治疗失音,错取到结喉上5分处,病人原有哮喘病在下针后感到呼吸畅通,下次来针时,要求再取上穴,经数次治疗后哮喘病也好了。后验于临床效果甚好。每日针l次,10次为1个疗程。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约3分钟,至呼吸明显畅通为止,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陆xx,男,62岁。患哮喘病近40年,每年秋冬季节复发,近几年发作更为频繁。每年要在医院里住半年多。经用通气穴治疗4-5次后,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减轻和改善。共针治通气穴15次,哮喘病停止发作。恢复正常工作。
30,吊线穴【取法】吊线穴为口腔内颊平行于牙齿的经络线(或称神经线)。即口腔内颊粘膜上,相当于第2双尖牙至第3磨牙之间的平行线。口向左歪,此线在右面,口向右歪,此线在左面。患者口颊内出现如纸绳粗细的一条白线或红线即是此穴。【主治】面瘫【刺灸法】刺血【治疗经验】◎李文斌操作:让患者取端坐位,仰面张口,暴露此穴。消毒后用三棱针对准此线强刺出血,每隔0.5-1cm点刺数针,以出血为度。或用三棱针尖对吊线穴划刺出血, 或平行于吊线穴的上下,从后向前划刺几行也可。其手法为泻法。刺后对于患侧面肌、口角、眼睑周围、眉头眉梢、额角部位,用手进行揉按摩擦,务使局部皮肤发 热为度。典型病例:马xx,男,31岁。5天前,夜晚醉酒,开窗睡卧受风,晨起洗脸,自觉右颜面麻木不适,吃饭时右侧口腔存饭,刷牙时,右口角漏水,右眼闭合不 严,即在本厂卫生所针刺兼服中药,治疗5天效不明显来治。右侧口眼歪斜,右眼闭合不全,皱眉时右额纹消失,右鼻唇沟变浅,鼓腮不灵,说话漏风,不流利,舌 质淡红,苔薄白,切脉浮紧略弦。用三棱针对准吊线穴点刺出血。六诊口眼歪斜基本纠正,患者面部如常人,能鼓腮,吹口哨,但感右侧面部肌肉不如左侧有力,共 针8次痊愈。
31.口眼歪斜点【取法】迎香为上点,地仓为下点,在迎香至地仓的连线上的中点。【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刺灸法】火针刺【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操作:备特制的长约7-8cm,直径1.0-1.2mm粗的火针1只,酒精灯1只和压舌板1块。左手将压舌板放入口腔内所要刺的穴位下,固定不移,右手持 针,把针尖放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深度要下抵压舌板,之后快速出针。术毕用无菌敷料固定。口眼歪斜点要先刺上点,再刺中点,后刺下点,但每 次之间要间隔3日。一般的3点刺完即可痊愈,不愈可再如法重刺1周次。典型病例:赵x,男,26岁。患者于晨起后即发现右眼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额蹙眉,口角牵向健侧,说话漏风,鼓颊困难,流涎等,因而前来针灸。治之以火针,如上法共治3次(1周次)而愈。
32.散笑【取法】位于鼻翼笑纹中点,与督脉的水沟穴相平处取穴。【主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魏翼:散笑透水沟治疗急性腰扭挫闪伤绝大多数1次治愈。操作:用28号毫针,在散笑穴进针,向水沟穴平透,得气后,边捻针边让患者活动腰部,酸胀感有向上下扩散、有全身发热等情况,在行针10分钟左右,腰部活动功能即可恢复,留针15-20分钟,体征完全恢复时出针。典型病例:李xx,男,35岁。在搬运货物时腰部扭伤,疼痛难忍,腰部不能活动。在2人扶持下,针散笑透水沟穴,得气后捻转2分钟,让患者试行活动腰部,10分钟后再次捻转行针,让患者作前俯后仰、蹲起等活动,15分钟后起针,l次治愈。
33,颈推夹脊【取法】俯伏位,在颈第4、5椎旁0.5寸取穴。【主治】顽固性呃逆【刺灸法】针后火罐【治疗经验】◎林建华:颈椎夹脊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轻者1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典型病例:邓xx,男,42岁。二尖瓣剥离术后1周开始呃逆,白天频频发作,入睡后方可停止,醒来复发,经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3天无效,特请笔者会 诊。当时患者呃声不断,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紫暗,舌质瘀点,舌苔白腻,脉数无力。首先在颈椎夹脊穴连续按摩20分钟,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4根、 分别刺入颈4、5夹脊穴,行手法得气,患者自觉针感传至中焦,影响到胃腑时,呃逆停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最后在颈夹脊穴连续火罐200次,1周后随 访、呃逆从未复发。注意事项:体虚者采用俯卧位针灸,孕妇少针多灸,以防发生意外。
34.胸1夹脊【取法】第1胸椎棘突旁开3-5分。【主治】外感咽痛【治疗经验】◎薛立功:外感性咽痛取此穴用毫针泻法,多能立竿见影。典型病例:柳K,男,30岁。2天来,先觉恶寒头痛,时有咳嗽,昨天开始咽痒渐至疼痛。现因咽痛不能进食,吞咽唾液亦疼痛难忍。检查:五官端正,咽喉充 血,声音嘶哑,脉浮数,苔薄黄。左手按压胸1挟脊穴,右手持1.5寸针垂直进入至l寸许,用提插法找到针感,然后左右等幅度捻转5次,向上轻刮针柄5次, 再提插5次,反复操作。至咽部有清凉感出现,患者会顿感咽痛缓解,试咽唾液已不痛。再操作1分钟,咽面包亦无痛楚。注意事项:勿向两侧斜刺,不可进针过深,防止刺入脊髓或肺脏,造成事故。
35.崇骨【取法】位于颈后正中线,第6-7颈椎棘突之间陷中,大椎穴上约l寸。【主治】咽喉肿痛【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孙明一:治疗咽喉肿痛,重则水米不进,或已化脓,无不治愈。轻者1次即愈,重者3-5次愈。操作:以28号2寸毫针,针尖贴第7颈椎上缘向内上方稍斜进针,刺入0.5-l寸,捻动得气,重提轻按泻之,针感串达喉间,其痛感必轻。能咽口水。留针15分钟,行针1-2次出针。典型病例:刘xx,男,36岁。咽部痛、舌灼痛,饮食难下服药不效。咽部红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尖边满布赤色芒刺,脉数、右寸关有力。肺胃热壅,肝火 上炎,上结于咽喉。取祟骨针之,得气,捻动提按,针气达于咽喉。5分钟后,咽喉及舌完全不痛。再行针1次,留针10分钟,出针。复诊,咽喉已无痛感,舌上 红刺已平,再如法治疗l次而愈。
36.定喘【取法】大椎旁0.5寸。【主治】颈椎病【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康泰隆:用定喘穴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隔日1次,10次作肌电对照,痛减退,纤颤电位消失。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加火罐5分钟,眩晕消失,3-4次治愈。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刺入1-1.5寸,行捻转手法,得气感应为局部有痠胀感,留针20分钟加火罐。典型病例:李XX,男,52岁。右肩疼痛、手指麻木已有2个月。摄片检查颈椎增生。伤科治疗效不显,肩痛喜按,得暖则减,抬举尚可。脉缓苔薄,劳损为病, 气滞血瘀,复感风寒,邪阻阳明,不通则痛。先拟活血,温化定痛。取右定喘,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10次愈。周xx,女,44岁。阵发眩晕,伴有恶心,已有1日。头位右斜眩晕则甚,恶心欲吐。以往发作采用牵引治疗,改善缓慢。昨晨突发不能站立,脉数苔腻,虚风上旋,急拟熄风。取穴:双定喘穴加火罐。捻转补泻,双侧强刺激。治疗后眩晕止、恶心消。4次后未再发作。
37.十七椎【取法】俯卧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骶关节间。【主治】痛经【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徐静霞操作:选用28-30号2寸长针,沿棘突间刺入1-1.5寸,采用捻转手法以产生痠、胀感觉为度,至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针感最好至小腹部,每次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何xx,女,19岁。痛经6年,平时喜冷饮。经来第1天,小腹疼痛甚,腹部得热则舒,伴恶心,经量少,质淡。证属寒凝气滞,针刺十七椎穴后当即止痛。
38.痞根【取法】第1、2腰椎棘突间旁开3.5寸处,左右各1穴。【主治】腰肌劳损【刺灸法】斜刺,可灸【治疗经验】◎李绰成:痞根穴治疗腰肌劳损,取得满意效果。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3.5-4寸毫针,从穴位处之最痛点进针,斜向脊柱方向约45度角刺入2.5-3寸许,有麻感传至大腿、膝及足。再用艾条温和悬灸 痞块部分15-30分钟,灸至局部潮红、皮肤出微汗其效更佳。每隔5-10分钟,震动针头1次,起针后再拔火罐。每日或间日针治1次,8次为1疗程。典型病例:周xx,男,56岁。腰痛10余年,轻时常有痛感,重则俯仰转侧不得,睡后翻身起床均痛,活动后减轻,中西药长期治疗未愈。检查血沉偏高,余无 异常。触诊:腰大肌痞根穴处有敏感压痛痞块点,右侧较左侧显著。按上述操作方法施治,针感良好,传导至腿、膝、足。痞块随针渐渐缩小,痛感日减,经治15 次痊愈。
39.腰眼【取法】俯卧位,臀部出现一凹陷,由此点向上引与督脉平行的直线,其与髂骨翼上缘相交点是穴。【主治】下肢冷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薛立功:腰眼穴治疗股阴痛、膝关节痛、腰腿痛及下肢冷痛,疗效满意。操作:用28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皮肤,针尖稍向脊柱侧缓慢进针约2.5寸。如遇骨面不能深入时,可将针提至皮下重新刺入,当达要求深度时,可出现触电样麻串感,向足趾放散。得气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提插5次,反复操作5遍,或1-2分钟,直至下肢温热感出现为止。典型病例:李xx,男,30岁。5年前冒雨赶路,翌日觉双腿无力,双下肢冰冷疼痛。某医院诊为“线粒体疾病”。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年,无力稍有 改善,但冷痛不减。面色晦暗,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水滑。下肢活动自如,肌力减弱,按之凉,脉沉细无力。辨证属肾阳不足,三阴亏损之经筋失养。左手按 压腰眼穴,右手进针,向脊柱方向刺入达2.5寸时,患者有触电样得气感,直放散到足趾。然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轻提插5次,反复操作2分钟,患者觉足底有 烘热感。翌日复诊,述股外侧麻冷消失。再针5次,股阴冷痛大减,小腿及足背冷痛稍有好转。嘱逐渐停用激素治疗,改服桂附地黄汤加减,以观后效。注意事项及禁忌:有晕针史者、孕妇禁用。要刺入2.5寸,否则无效。但亦不可过深,以防损伤内脏。未掌握好方向进针,常被骨面阻挡,应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再刺,不可在肌层内转向或在骨面上钻顶,否则易出现断针事故。
40.腰奇【取法】尾骶骨尖直上2寸,在第2、3骶椎棘突之间近下方。【主治】⑴癫痫 ⑵子宫脱垂 ⑶痔疮【刺灸法】斜刺,埋线【治疗经验】◎魏翼:腰奇穴为治癫病的经验穴,针尖向上刺。笔者发现针刺方向改向下刺,对血痔、子宫脱垂效果十分显著。操作:直刺0.3寸,扳倒针沿皮向上刺2-2.5寸,得气后针感向上扩散至后头部,或针芒向下刺2寸,针感向下肢扩散。留针30分钟,隔日1次。典型病例:郭X,男,19岁。患癫痫1年余,初为3个月左右发作1次,渐至每月发作1次。犯病前有头晕、夜间作恶梦,犯病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数分钟后苏醒。为针腰奇穴,每周治疗1次,坚持治疗3个月,未再发作。丁x,女,24岁。患2度子宫脱垂。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针感扩散到下肢,针治当日下垂的子宫已上缩复位。安X,男,57岁。患痔疮3年余。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2寸,针感传至双下肢,当晚便血即止。每周治疗2次,4年来痔疮便血未再发生。◎吴旭初:腰奇埋线治疗癫痫。操作:局部表皮消毒后用00号羊肠线1-2cm,装入套管针内,由穴位处向上沿皮刺入2-3cm,然后边拔针边推针芯,将肠线置于穴内皮下,用消毒纱布掩盖针孔,胶布固定,每隔2-4周埋1次。典型病例:XXX,男,23岁。患癫痫16年,每月发作4次,发作时口吐白沫,昏倒抽搐,不省人事,每次持续5-10分钟。经腰奇埋线1次后1个多月未发,以后每月埋线1次,共10次,观察2年未发。按语:本穴对某些原发性癫痫疗效较好。
41.颈百劳【取法】颈部后发际下1寸,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主治】⑴失眠 ⑵急性结膜炎 ⑶喘息型支气管炎 ⑷喉痹【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韩祖濂:百劳穴治疗失眠屡获良效,尤其对心脾亏损所致失眠患者,疗效更佳。操作:直刺1寸,得气后用轻补法,捻转10余下,即出针,不留针。典型病例:张xx,男,28岁。患者每逢思虑劳倦则出现失眠已6年,平时每晚只能入睡2-3小时,重时彻夜不眠。近日来因治疗血吸虫病服药后整夜不能入 睡,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细软,声不扬,食不香。属心脾不足,造成血虚,心神失养所致不寐。取双侧百劳穴,用轻补法,不留针。针后每夜能睡6 小时左右。继续隔日针刺1次,共5次愈。注意事项:手法要轻补不留针,如重泻留针则当晚失眠更重。◎孙明一操作:以28号1.5寸毫针,刺入捻转得气,反复提按,留针20分钟,行针3次。典型病例:杨xx,男,28岁。眼胀痛3天,头痛、眩晕,右目红肿胀痛,眼涩难睁,怕光流泪,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胆郁火,外受风邪。治 疗时以手指按压颈缘,右百劳穴压痛(++),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按,右眼痛磨感即轻,留针20分钟后已完全不痛。次日复诊,右目愈而左目病肿痛红磨,不能睁 目,即先针右百劳,再针左百劳,捻动得气,以重提轻按之法泻之。三诊,两目皆愈。由此以后,一般先健侧后患侧取穴施治。◎郭效宗:百劳穴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及喉痹,疗效满意。操作:直刺1.5寸,泻法。典型病例:张xx,男,34岁。2年来每日喘发1次,喘前喉痒,咳痰粘稠,咳唾涎沫,喘时不能活动,弯腰曲背连续发作,缓解后如同常人。检查:全肺哮鸣 音,心率120次/分。舌淡红,苔腻,脉弦滑。证属脾肾两虚、中气不足。治则:补肾健脾,理气定喘。针刺百劳穴,用泻法,约30分钟后,症状缓解,未服药 物。第2次针后喘减轻,隔日1次,共针15次而愈。
42.痈疽点【取法】在第7胸椎棘突与膈俞穴之间,找压痛点或皮肤变异点是穴。【主治】痈疽【刺灸法】灸法,针刺,放血【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笔者对痈疖肿毒等未化脓的外科疾病常用此法。此术胜过抗生素,且无副作用,此外对内痈,如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炎亦有显著疗效。操作:在第7胸椎与膈俞之间找压痛点,或皮下结节或肤色变异点,之后用麦粒大艾炷直接无瘢痕灸,当患者呼痛时,术者可用拍打或挤捏穴周围以减轻疼痛,总之 以能耐受为宜,一炷将尽取下再灸一炷,一般灸3-4壮为宜。日1次,或隔日l次,应灵活掌握,次与次之间应错开灸位。此外,本穴可行针刺放血或挑治,均有 显效。
典型病例:龚x,男,15岁。腹痈。患者于19日开始左上腹部红肿疼痛,逐渐隆起,局部红肿板硬,疼痛拒按,曾治疗未效而就医。体温正常。随即在膈俞与督脉之间找到压痛点,给以直接灸,灸完患者痛止,日1次,依法共灸5次而愈。
43.腰2夹脊穴【取法】伏卧位,夹第2腰椎棘突旁(即华佗挟脊穴之第14对,仅取其1)。【主治】急性腰痛【刺灸法】深刺【治疗经验】◎李骘:腰疼为临床常见之症,本人用深刺腰2夹脊穴,多数病人一针见效或即愈,鲜有针5次以上者。对急性腰扭伤效果优佳,对腰疼引下肢者,疗效更著。但对于慢性腰痛(如久病肾虚、腰肌劳损)疗效不甚满意。操作:令患者伏卧于床,取28号3寸毫针,捻转刺入1寸许后,不再捻转,靠刺手腕指之力,将针体徐徐按下至2.5寸,再施原地捻转手法,患者有痠麻胀感若难忍状者,再捻转退出针,日针1次。典型病例:张xx,男,27岁。2日前负重滑倒,当即不敢直腰,不能仰卧,经服跌打丸及按摩、热敷未见显效。翌日加重,不能迈步行走,经两人搀架挪进诊 室。表情痛苦,额汗淋漓,动即呻吟,腰弯伛偻状,苔微黄,脉象弦大,小便黄赤,大便2日未行。脊柱外型正常,右侧腰肌紧张压痛(++),叩痛(±),腰不 能俯仰,拾物试验(++),x光脊柱无异常。将患者腹部垫枕头伏卧于床上(因不敢平卧)。用3寸毫针在第2腰椎棘突旁(右侧)刺入1寸深,再将针徐按入 2.5寸深,有电麻样感觉自腰放散并下传至腘窝处,患者当即呼麻,同时左小腿不自主翘动数次,立即捻转出针,扶患者下地、活动,初时不敢动,经解释并鼓励 后,患者能弯腰提鞋,侧转自如,自己步行离去。翌日复诊,自己骑车前来,称仍有些许腰疼,但行动已无碍,复如前法施针l次,告愈。注意事项:此穴针刺较深,故捻刺入后,将针按入2.5寸许,不可再捻转,尤注意勿向外斜刺,以免伤及内脏。按语:行于腰部之经脉,一为足太阳,一为督脉。夹脊穴恰在此二经之间,故可兼顾二经,行气散瘀,书载夹脊穴在两棘突之间旁开5分处,我取在脊椎棘突旁,不仅安全,且感传明显,疗效亦好,是本人临床实践经验所得。
44.腰夹脊【取法】俯卧,腰椎3-5棘突下,旁开督脉0.5寸处。【主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机理】局部用穴【刺灸法】针灸、梅花针叩刺【治疗经验】◎吴旭初:针腰夹脊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操作:局部消毒,每次只选用腰4或腰5痛点1个,用毫针直刺0.3-0.5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约1-2分钟,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每日1次,四次为l疗程。典型病例:徐xx,男,58岁。腰腿痛反复发作10余年,此次发作经治疗虽疼痛已有所缓解,但行走稍久即感右侧腰及臀部疼痛不适。经X光拍片:腰椎肥大。 查右侧腰与夹脊处压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诊断:右侧根性坐骨神经痛。用本法治疗每日l次,3次后腿痛明显减轻,15次后完全消 失,共20次痊愈出院。
45.腰5夹脊穴【取法】俯卧位在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5-8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毕福高操作:用26号3寸长毫针,针尖垂直向椎体方向刺2.5寸深,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重施雀啄手法,不留针。针感可产生触电样放射到脚底,否则效果不佳。典型病例:许xx,女,40岁。15天前患者因受风出现从左侧臀部沿下肢后侧至足外侧的串痛,严重时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市X院诊为坐骨神经痛。曾治疗效不 佳反重前来。腰部压痛不明显,臀部、大腿、小腿均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O度)。取腰5夹脊穴。针治1次患者即觉疼痛大减,直腿抬高约70度,并 自动下床穿鞋,行走不需搀扶。针3次后疼痛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以后又隔日针治3次,遂告痊愈。
46.乳蛾、无名【取法】自第7颈椎起,向下数3椎下,即第2、3胸椎棘突之间。【主治】⑴急性扁桃腺炎 ⑵癔病性失语【刺灸法】刺血【治疗经验】◎张维劲:急性扁桃腺炎、以及一切急性喉痛,多数能立即见效。如遇扁桃腺肥大者,加刺局部出血,其效更佳。若病势越急越重,疗效越快越好。以下操作,系原始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古人采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消毒,故近年来,改用三棱针划刺局部,其效相同。操作:取新碗1个磕破,取其中三角形者l块,用其尖部于穴位上划一“十”字,见血为度,再用大拔火罐或罐头瓶拔其上。20分钟后取下,将恶血擦净,盖一敷料,以防感染。注意事项:慢性扁桃腺炎、虚火上炎的喉痛无效。年老体虚者,改用小火罐较佳。按语:乳蛾穴是我们自己命名的。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此穴确有清热解表消肿止痛之功。以其部位来说,与身柱穴完全一致,是督脉循行所过之处。督脉为阳脉之 海,诸阳之会,而急性扁桃腺炎、喉痛等症,多伴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在此处拔罐实际已将身柱、大椎包括其中了,清热、解表之效则不言而喻。◎郭耀康:治疗精神、神经性疾病效佳,尤以癔病性失语、体壮者卓著,如按法操作1次即愈。
操作:令患者端坐低头伸颈,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并左手拇指爪甲切于第2、3胸椎棘突之间穴位上,其余4指与拇指分开微靠拢固定于颈部,右手持21-26号3 寸针垂直捻转法进针,待针进入1寸左右时(约接触脊髓腔时),此时针身稍往外提,随之针以45-60度角斜向上缓慢推进,针到适应处时,患者常尖叫一声, 全身抽动一次。癔病性失语即刻对答如常。典型病例:许xx,男,31岁。代诉:1个多月前因精神受到刺激,突然不会说话,经几处医院诊治,未见效果,故特来诊治。五官端正,体壮,面容呆滞,抑郁不欢,不能言语,舌苔薄白,脉弦滑。取无名如上述操作,针下患者立即说出话。
注意事项:千万按照操作顺序,进针以缓慢推进,不可用力过猛,更不能行捻转捣刺术。
47.二华穴【取法】位于背部,以患者两乳头之间距离折作8寸,以此距离用一根细软铁丝弯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将此三角形的上角放在大椎穴,两下角所置处就是二华穴。【主治】支气管哮喘【刺灸法】埋线【治疗经验】◎张治国操作:用套管针装入1.5cm医用羊肠线后将套管针斜刺入穴位,埋入羊肠线拔出针后盖无菌纱布。典型病例:XXX,女,15岁。患病7年,曾治无效。就诊时面色青紫,呼吸迫促,痰鸣喘息,不能平卧。听诊两肺布满支气管哮鸣音。经过1次埋线治疗后喘息即停,半月后经第2次埋线治疗后未再复发。
48.痔疮点【取法】在大肠俞附近找痔疮点,其点有的是红色的或棕褐色的,有的呈凹陷性点,总共之要找到与正常皮肤异常的点进行挑治。如找不到可在大肠俞进行挑治。【主治】痔疮【刺灸法】挑治【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用此术治疗痔疮,疗效可靠,多1-3次可愈。但要忌辛热之品,另外多吃青菜,保持大便畅通。操作:局部消毒,用大号缝衣针或小号三棱针将皮肤挑开,并将皮内白色纤维样物一根根挑断,直至挑尽为止。术毕盖以消毒纱布,固定即可。如不愈过7-10天再在附近重挑l次。典型病例:杨xx,男,29岁。患者习惯性便秘,嗜辛辣。自正月以来间歇性大便带血,曾在某医院检查为“内痔”。因不愿接受手术而求针灸治疗。于痔疮点挑治,只1次而便血止,复给予巩固1次,至今已年余未复发,经检查已愈。
49.胃脊【取法】第12胸椎旁开5分处,正当华佗夹脊线上。【主治】睾丸胀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黎盛服、玛胜军:治疗睾丸胀痛,不论急性慢性,以胀痛较甚者疗效更好。每日针刺l次,一般1-3次即可告愈。若针感能循夹脊而下,过会阴而达患部,或针感由小腹而下直至患部,效如桴鼓。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以28号或30号2寸毫针,直刺0.5-1.5寸,以180-360度角轻缓捻针,得气后力求气至病所,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再加速捻转增强针感后即予出针。典型病例:黎X,男,23岁。1970年夏,睾丸胀痛,继复腰痛难忍。拟先止腰痛,压诊时,以12胸椎旁开5分处痠疼拒按,即以痛为腧,进针后气至病所,腰痛止而睾丸病亦愈。此后临床治病,几经验证,该穴可作为治疗疝痛要穴。拟名“胃脊”以便于病历记录。
50.三角灸【取法】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主治】慢性泄泻【刺灸法】隔姜灸【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凡慢性腹泻服药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操作:按取穴法标记,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典型病例:张xx,男,3岁。患儿因饮食不节,脾运失司,大便日6-8次已2月余,经服中药10余剂未效,并且该患儿服药非常困难,故采用三角灸,日1次,共5天愈。
51.脐中四边【取法】仰卧,于神阙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穴。【主治】小儿泄泻【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家淑操作:令患儿仰卧,属实热者,取28号1.5寸毫针,点刺或直刺0.5-0.6寸,快速捻捣2分钟,不留针;属虚寒者,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使局部红润,腹中肠鸣,或腹部感觉舒适为度,每日施治1次。典型病例:温x,女,2岁。腹泻2天,日便6-7次,水样便,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身微热,饮食减少。诊查:面色红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腹平软。 诊断:湿热泄泻。治法:清热利湿。取脐中四边穴直刺0.5寸,快速捻捣2分钟,去针,不扪穴。次日复诊:腹泻次数减少,大便稀薄,小便正常,喜进饮食。同 上法取穴施治。三诊:腹泻止,取脐中四边点刺l次,以巩固疗效。共治疗3次,痊愈。
52.利尿穴【取法】在脐下2.5寸处,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心处取穴。【主治】癃闭【刺灸法】指压【治疗经验】◎吴旭初:产后或术后尿潴留患者,在用导尿术之前均可试用本法,大多有效。操作:用手拇指用力按压(由浅至深,由轻至重)。典型病例:徐XX,女,23岁。产后尿潴留1天多,下腹胀痛不适,经用此法l次成功,排尿1000ml,以后小便恢复正常。按语:本穴在下腹任脉循行部位,具有调理任脉经气,通利膀胱之功效。但按压此穴时用力必须均匀,切勿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以免挤破膀胱,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53.胃下垂穴【取法】上点在剑突下2寸,任脉右旁开5分;下点在脐下2寸,任脉左旁开1.5寸。【主治】胃下垂【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王世礼:运用泻法,治疗轻、重型胃下垂,轻者针1-5次治愈;重者针5-20次治愈,隔日针1次。操作:用1.5寸-8寸28号毫针,自胃穴进针5分深,然后沿脂肪层平刺,透向下垂穴,待针尖透向皮下时,木者右手持针向一侧方向捻转,同时术者左手中指 轻压针尖,右手将针向上提,使针尖滞针,右手提针,压手压胃下界,令患者屈腿,胃向上蠕动时,令患者伸屈腿,臀部向上抬,左手向上移动,待患者自感胸腔饱 满时,令患者向右侧身,5分钟后,再转身仰卧取针。典型病例:姚xx,男,58岁。经胃钡餐照片,确诊为Ⅲ度胃下垂。患者胃痛,吐酸,腹胀,下腹作坠,纳差进食后呕吐,每日进200g流质食,体质消瘦,头 转动则即晕倒,大便溏,每日2-3次,小便正常。针刺4次,症状全消失,饮食增加至550g。为巩固疗效,继针3次,1月后胃钡餐照片示痊愈。
54.胃下垂点2【取法】上点位于剑突下3cm向左旁开1.5cm处,相当于幽门穴或不容穴,下点位于脐旁1.5cm处,相当于肓俞或天枢穴处。(图100)【主治】胃下垂【刺灸法】平刺【治疗经验】◎王燕恩:用长针治疗胃下垂显效。操作: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恐惧思想,排空大小便,准备好腹带及垫巾各1个,8-9寸26号长毫针1支,75%酒精消毒棉球。病人取仰卧位,医者在患者 左侧,常规在进针点处消毒后,迅速进针约0.2-0.5cm后于皮下倒针,手持针柄向止针点处沿皮横刺,针达腹中患者有痛感,当针达止针点时有下腹坠感, 此时加大针感,左手摸按针尖,右手迅速施展手法,使针尖部形成滞针状态,右手提拉针柄,左手虎口对准针尖并向上推按胃底部持续5分钟随胃向上移动,这时下 腹出现皱纹,感到腹空,即诊下腹有空音出现。将针柄抬高提拉7-8次,令患者抬臀部3次并左右翻身1次,稍停后顺针后起针,酒精消毒针孔后,用备好的腹带 垫巾把下腹加压固定,休息10分钟后即可自行活动。1周针刺1次,6次为l疗程,根根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情况进行X钡餐透视复查。典型病例:杜xx,女,32岁。自觉上腹部坠痛食欲不佳,每日进食300g左右,伴恶心倦怠,体重由65kg下降到55kg,饭后平卧症状见轻,经X线钡 餐透视胃下极在髂脊下10cm,诊为Ⅱ度胃下垂。经长针2次后症状消失,精神恢复,食量大增,每日进食600g,为巩固疗效共针1疗程后X线拍片复查,胃 恢复正常范围。
55.胃上【取法】此穴在脐上2寸左旁开4寸处即是此穴。【主治】胃下垂【刺灸法】埋线【治疗经验】◎方选书:穴位穿羊肠线埋藏法治疗胃下垂获效。操作: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普奴卡因2-4ml(需作皮试阴性方可注射)作穴位局部麻醉,再用三角全层缝合针将2-4号铬制羊肠线从胃上穴左侧到 右侧穿过,剪断羊肠线埋藏于肌层,1次不愈者,可隔2星期再进行第2次,依此类推。如羊肠线未被吸收,则不宜进行第2次,若羊肠线已被吸收,则可按原穴位 进行手术,术后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之。要经常询问及检查埋线情况,如局部红肿热痛,则用消热解毒药物、或用西药广谱抗生素及外贴消炎药膏治疗。典型病例:姚xx,男,48岁。每次进食后,即感腹胀或呕吐,身体异常消瘦已10余年。虽经多种方法治疗,均不理想,于1981年5月到院就诊,钡餐透视:胃下垂3cm,经穴位埋线3次,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健康。注意事项:选位要准确,羊肠线必需埋在肌层,但不能穿透腹膜。要严守无菌操作。术后20-30天不做体力劳动,注意清洁卫生,吃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禁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孕妇、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有皮肤病、或正在发烧的病人不宜用此法。
56.下玄关【取法】耻骨下缘、阴蒂头两旁约1横指处(多数患者按之有凹陷约如豆许)压之有明显的痠感或痠胀、痠痛是穴。【主治】⑴妊娠呕吐 ⑵乳腺病【刺灸法】指压【治疗经验】◎刘长修:本穴为我家世代相传之经验秘穴。不用针灸,以指点压即产生调升降、理气机、平冲逆、排浊邪的良能。临床除用于主治妊娠呕吐、乳腺病(乳腺炎、乳 腺小叶增生、经前及非经期的乳房胀痛等)证候外,凡属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或清浊相干变生的诸证,如脐腹痛、眩晕、耳鸣、胸闷腹胀、气逆喘满等症,点之均可 应手获效。操作:用两手中指同时点压该穴(向上用力)即产生较强的痠或痠胀、痠痛感是为得气(得气随即获效)。若不得气,可稍加旋按。得气后按压不动1-3分钟即可。典型病例:廉xx,女,26岁。妊娠2月,呕吐不能进食。在本院住院,连续输液半月呕吐暂得控制,停药1天呕逆复作。于1088年7月26日来我所就诊。 遂点下玄关,得气呕逆即止。随即进食如常。2天后情志影响又复呕吐,再点该穴即止。嘱患者凡遇反复即自点该穴。遂获痊愈。沙XX,女,27岁。产后20余日,突然感到全胸均向两乳房内抽搐。小儿吮乳后(乳内空时)抽搐尤甚。乳晕部搐成较深皱沟,偶有刺痛。在市X医院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于1989年7月20日转来我所就诊。遂点下玄关,其痛搐均应手消失。为预防其反复将该法教于患者自点。
57.篡间(双侧)【取法】肛门周围11点和1点距肛缘3分处。【主治】⑴前列腺炎 ⑵前列腺增生【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阎世舫:治疗前列腺炎及其增生疗效较佳。特别是急性者效果满意。操作:体位取膀胱截石位或侧卧位,曲膝呈35度,肛门暴露于外,会阴三角处以红汞液消毒,行肛诊触摸前列腺体,同时右手持针进入穴4-5寸许(勿刺入直肠),至针下沉滞且有阻力(刺入腺体)即中穴位,对针感不佳者,可行手法以助得气,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高x,男,43岁。肛诊前列腺体如鸽蛋,质地平滑,松软。肛门坠痛,小腹不适,小便灼热而数,遗精,阳萎,性欲减退,形羸,气怠,少力。经此穴治疗5次后,肛门坠痛、遗精、小便灼热已消失,而后改作每星期2次,共取本穴治疗50次痊愈。吴xx,男,59岁。患小便不利7年,病无瘥时。肛诊前列腺增生大如鸡蛋,质地平滑,松软,超声波测定残余尿60ml。患者面青黑不润,纳呆,惫态羸形,小便窘急而不通,取篡间穴针后而小便10Oml,经用此穴治疗60次病愈,随访5年未发。按语: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其病变在前列腺体。针入本穴4-5寸正刺中前列腺体。会阴部位乃督脉经气输注之处。督脉者夹脊络肾合篡间(会阴),祖国医学认为前列腺属肾的范畴,故篡间穴具有舒解局部,调节整体,治疗肾之虚实病变的作用。
58.环阳穴【取法】髂骨上棘与第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主治】坐骨神经痛【刺灸法】合谷刺【治疗经验】◎高洪宝: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关节痛以及腰痛等疗效甚好,隔日治疗l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8次即愈。操作:用28号3寸长毫针,以《内经》“合谷刺”方法,从该穴向斜下方刺于肌肉间得气后必须使针感传导到足底,然后提针至皮下再向其左右斜刺如鸡足形,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运针3次最后起针。典型病例:杨XX,男,42岁。患者左腿因受寒而疼痛已7天。疼痛由左臀部开始,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呈针刺样疼痛,阵阵加剧,行走困难。臀中部、腘窝、小腿外侧中部有明显压痛,小腿中下部冰冷,脉沉弦,苔薄白。取环阳穴用合谷刺方法治疗,共治3次而愈。注意事项及禁忌:局部有肿瘤疾患者勿针。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
59.下秩边【取法】患者侧卧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为130度,胸部稍向前倾斜约10度(体位必须正确)。以髂前上嵴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作为一边,另两边向骶尾方向划一等边三角形,在其两边相交处即为下秩边穴。体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主治】尿道痛、尿道炎【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祁越:此穴治疗尿道炎、尿道痛有理想的疗效,每日针1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3-5次即愈。操作:用28号5-7寸毫针直刺进针,针感必须传向下腹及前阴并有明显抽掣感,如感应不著可以拇指前捻至感应明显后,留针l分钟后拇指后捻,恢复原位即出针。双侧同取。典型病例:张xx,女,38岁。患尿道炎7年,排尿时尿道针刺样疼痛,痛甚则双眼泪出。多次作尿常规检验,尿培养均正常。予针刺下秩边(双),次日复诊尿痛已止,连针3日(次),尿道痛治愈。注意事项:针刺前嘱患者排尿。孕妇禁针。不可久留针,否则可有较强的后遗感。按语:下秩边穴是师怀堂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偏瘫、腰腿痛、肛肠病、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效穴。笔者学习后屡用屡效,对尿常规检查有、无异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气至病所是取效的关键,本穴应严格按照要求取穴、进针,感传直达前阴、尿道方可获效。
60.环上穴【取法】自尾骶骨至大转子取一连线,连线中点上2寸即环中穴,环中穴的外上5分处即环上穴。体位采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如取环跳穴时的体位)。【主治】子宫脱垂【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毕福高:一般脱垂程度重,病程时间长,年龄大治疗效果就差,相反,脱垂程度轻,病程时间短,年龄小者其疗效就高。操作:用26号6寸长的毫针,以90度角直刺4-6寸深,针尖向子宫体方向刺,手法以提插为主,用雀啄式点刺手法,可产生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部和少腹 部,针至有感觉为度。一般针2-3次子宫脱出就有明显的上提感。每次针l侧,每天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不留针,不捻转。典型病例:张x,女,26岁。因习惯性流产而造成子宫脱垂,已有4年余。经常使用宫托,否则劳动、走路都有障碍。采用深刺环上穴治疗6次,宫体恢复正常位置而痊愈。注意事项:在扎针前叫病人先排尽小便。进针后以提插为主,不留针,绝不捻针。针刺深度要视患者的体质胖瘦和针感灵活掌握为宜,不宜针刺过重,否则会引起少腹疼痛。
61.新环跳【取法】臀裂旁开3寸。【主治】坐骨神经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秦丕述:此穴用粗长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所致下肢痛和偏瘫,疗效满意。操作:用lmm粗、6-8寸长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运针,有触电感较重放射至足尖。留针5-10分钟或不留针强刺激半分钟。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因抬家俱而致腰腿痛1年余。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针灸1次后当日减轻大半,翌日症状全消。
62.脉根【取法】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下5分凹陷处(相当于胞肓穴下5分处)。【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束日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张怀忠:对慢性的脉管炎、坐骨神经痛有效。操作:用28号4寸毫针,以挟持进针法将针刺入穴位后,结合脉管炎的发病部位,在患者的配合下,用提插手法找向下肢末端传导的针感(针尖微向内上方,针感 多向下肢内侧过足心至趾末,针尖微向内下方,针感多沿下肢后侧至足趾末端,针尖微向外上方,并稍加深刺入,针感多沿下肢前侧,过足背达趾末;针尖微向外下 方,针感多沿下肢外侧达趾末),使针感达病变部位,然后再作补泻手法。对实热证运用向外方向刮动针柄的弧度刮针法(泻法),连刮针柄10次左右。对虚寒证 运用指甲向内方轻刮针柄3-5次(补法)。对虚实兼证可用平补平泻法(即指甲往返刮针法)调之。作完以上补泻手法后即可起针。典型病例:冯xx,男,42岁。1年前因右小趾破溃向上扩散,于某医院在股骨上1/3处截肢。近1月前又见左足麻凉加重,继而疼痛难忍。左足拇趾破溃坏死 面达1xl.5cm,周围呈暗紫色,查左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时有时无,抬高试验阳性。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I级。经用此法针刺治疗(配用中药“一效 膏”外敷),15次后疼痛明显减轻。针刺22次时,创面缩小,足色由暗紫变为紫红,皮温好转。共针刺32次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皮色皮温基本正常,静 止痛消失,创面愈合,布格氏试验转为正常,体重增加。共住院83天痊愈出院,2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63.二白【取法】间使、郄门二穴的中间,肌腱旁再开一穴,两穴相平,名二白。【主治】痔疮【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彭静山:治疗外痔效果好,内痔亦有效,但不如外痔的作用良好。操作:常规消毒,以2寸28号针刺入1.5寸,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有热者则使用泻法,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赵xx,男,55岁。外痔多年不愈,时常发作,肛门痛,甚则出血。检查:形体一般,面色微赤,舌质赤无苔,脉数,右寸较甚。属于大肠热盛下移于 肛门,导致外痔复发。采用此法,找准穴位,用1.5寸28号针按常规刺入,使之得气,必两臂发麻,方能见效。留针10分钟,1次效,数次愈。
64.尺前【取法】腕横纹上10寸,在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主治】⑴偏头痛 ⑵胸部扭挫伤 ⑶痛经【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张成大:尺前穴治偏头痛,只要针感能传到指尖,头痛可立即消除或明显减轻,数次治疗可获显效。对多种原因的头晕也有效,如高血压或低血压、血管收缩功能 失调、美尼尔民征等。治胸部挫伤、扭伤除肋骨骨折患者外,均有即刻止痛效果。对痛经、盆腔炎可获佳效,也曾治淋病患者,指压尺前穴后,尿道口疼痛明显减 轻,再用磁珠穴贴,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或2.5寸毫针,垂直进针,捻转提插得气后,针尖略向指尖方向,尽量使针感传到指尖,则效立见。无针感则效差。留针20-30分钟,也可不留针。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左偏头痛3月,疼痛多从左阳白穴开始,沿胆经向头颈部放射,尤以午后4-9点痛剧,曾用中西药治疗无好转。查双尺前穴压痛明显。针之,针感达指尖,头痛立止。宿xx,男,21岁。因练拉力器致左胸扭伤,曾治疗2月余无效。查左3、4肋前支处胸壁压痛明显。针左尺前穴,针感传至中指尖,胸痛顿失,留针20分钟。 次日时值天冷下雨,左胸已不感疼痛,又感右胸痛(以往在天气变化时常发生右胸痛),即针双尺前穴,留针30分钟,右胸痛消失。郭xx,女。反复痛经数年。因痛经而剧痛难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针双尺前穴后,留针20分钟,面色转红润,四肢暖,疼痛基本缓解。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此穴。不能过度用泻法,否则使人出现晕针,晕针时可用补膻中、足三里,或服少许人参补救调理。按语:尺前穴是从一位经络敏感人身上发现的,早期多用于治呼吸系统病变,以后才扩大到心脑血管病、胸、腹脏器病变。初步体会到对许多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都有效,或单取或配合其它穴,但其疗效与针感有无或能否传到指尖或病处有明显关系。
65.上四读【取法】屈肘,伸腕。当中指背伸时,前臂外侧面近肘部出现凹沟,凹沟最低处是穴。或取屈肘中立位,以肘横纹外侧端与肘尖连线为底边,向前臂外侧做一等边三角形,顶点所达之处是穴。【主治】偏头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薛立功:本穴对痛在头之两侧并及于耳的少阳头痛,效若桴鼓。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针。用提插法找到针感。针感可放散到腕背部,亦可至肩背或头面部,向头面感传者效果好。为达到目的,可用左手拇 指按压该穴远侧端,使气行之于前,得气后左右等幅度捻转针柄3-5次,然后等幅度上下提插3-5次,反复操做5遍,一般头痛即可减轻或消失。为加强疗效, 可继续上述操作1-2分钟。操做完毕即出针,不闭针孔。典型病例:张xx,女,20岁。主诉:左偏头痛5天。1个月前突然患口眼歪斜,经某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针灸治疗好转,但未完全恢复。5天 前左半侧头痛时作,服药无效,故来就医。检查:左半侧头痛,左枕部可触及一痛性小结。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卫阳不足,风邪外袭,少阳气滞,闭阻而 痛。左手按压上四读穴,患者即觉头痛减轻,继右手持针,直刺至骨面,然后上提,用提插法找到针感。左手按穴位远端,右手行“平刺法”,感传即向上行,过肩 至头,其痛立解。翌日来诊,述针后头痛再未发作。按语:本穴是根据郭效宗教授的“有效点”理论指导而定穴穴。偏头痛属有效点理论中的Ⅱ区发病。上四读位居上肢Ⅱ区中,故能治疗偏头痛。从传统经络理论也可 以看出,本穴居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线上,手少阳从手走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其循行于头侧,故针治该穴有调整少阳,疏通经气的作用,少阳经气舒达,通则不痛, 故本穴有明显的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66.第二掌骨桡侧下腹穴【取法】医者与患者对坐,患者手如松握鸡蛋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医者用与患者相反的拇指尖在患者第2掌骨桡侧与第2掌骨平行处,紧靠第2掌骨长轴的下腹穴前后来回轻轻按压,如在某一穴位有特殊的酸痛点,即在此点扎针,左右同。【主治】习惯性便秘【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林凌:第二掌骨桡侧下腹穴针治习惯性便秘有奇效(实证、虚证均可),一般1次可愈,隔天再针1次,巩固疗效。操作:找准穴位消毒后,针尖沿着压痛最敏感处的第2掌骨桡侧边缘垂直刺入,一般选用28号1寸针,针刺深度约1cm,用捻转手法,使产生较强针感,并放射至手指和前臂,留针40-60分钟,如中间针感消失,可隔5-10分钟捻转1次,以增强疗效。典型病例:蔡xx,女,20岁。10岁起患便秘,经治无效,若无服导泻药则不能自行排便。舌红苔微黄,口臭,脉滑数,上唇系带未见痔疮特征。证属肠胃积 热,日久伤津,肠道津液枯燥,故大便秘结不通。取双侧第2掌骨桡侧检查,恰好相当下腹穴处有明显压痛点,经在此点进针1cm后即得气,捻转后放射至手指和 前臂,留针1小时,中间每隔10分钟捻转l次。第2、3天清晨,患者通畅排便。为巩固疗效,隔天再针1次,留针40分钟。注意事项:取穴必须准确,方能保证疗效。取穴时,一般压痛点位于下腹穴上,也有个别病例出现在腰穴或腰穴与下腹穴之间。针刺时如得气较弱或无得气,针尖必须在前后左右寻找最佳针感,始终无得气者无效。
67.阳合【取法】肘前外侧尺骨桡侧缘2-6寸间的压痛点上,左右臂不拘,取按之痛甚者。【主治】闪挫腰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杨济生、吴濂清:治疗急性闪挫腰痛效果极佳。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切准穴位后,沿皮肤向下垂直刺入1.2寸,得气并有向下传导的痠沉胀重感后,在呼气时运用提插结合捻转2-3分钟。手法终止后,提针至天部,让患者起立,做腰部的俯仰及转体动作,获得即刻效果后,再采用坐位或卧位依上法再运针2次。典型病例:X男,28岁。腰痛,不能活动2天。患者昨天搬动石块用力过猛,扭闪腰部,行动困难,不能翻身转动,咳嗽时痛甚。脊柱直,4、5腰椎及其旁侧寸 许有明显固定压痛,下肢沿足太阳经无明显固定压痛,腰前俯困难,不能着袜拾鞋。舌苔薄白,脉象沉涩。按其前臂,以左肘前4寸尺骨桡侧缘痛甚,即定此处为 穴。针刺入1.2寸,得气,病人白觉小臂酸胀,诉至手腕后,于患者呼气时做小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患者反应一般。增加捻转角度及提插幅度后,病人反应较强, 如此施术2分钟,提针至天部,嘱病人咳嗽,谓已不大痛,又运针1分钟,再令其大力咳嗽,谓已不痛。又令其站立,试行俯仰、转体,动作自如,均可达正常范 围。又运针2分钟,留针15分钟起针,患者高兴而去。按语:经临床观察,凡患急性闪挫腰痛的患者,其肘前外侧、尺骨桡侧缘均有压痛,最近者2寸,最远者6寸,以压痛最敏感处为穴。查此穴虽不见经书,但其位置与手太阳经所行之处相近,据经脉流注的相交相贯规律,当与足太阳经相合。为针刺时记载方便,故代师将其命名为阳合穴。
68.东乳穴【取法】曲泽穴与大陵穴之间,正中点处即是东乳穴。【主治】⑴急性乳腺炎 ⑵回乳【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东兴明:治疗急性乳腺炎、回乳症有效。操作:嘱患者上肢伸直,手心向上,平放在桌子上,按要求选准穴位,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一般深度1-1.5寸。在得气的基础上,快速 捻针,一般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触及无痛感为止。左侧患病针左侧东乳穴,右侧患病针右侧东乳穴,双侧患病针双侧。典型病例:王xx,女,26岁。患者产后20天,自感婴儿吸乳时右侧乳房疼痛,伴有畏寒、发烧、全身不适、关节酸痛等。右侧乳房红肿,表面灼热,触及有硬 块,压痛明显,无波动感。予针东乳穴,行针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又经强刺激2分钟,胀痛消失,乳房触及较针前发软,1次即愈。张xx,女,28岁。停乳后2天,自感双侧乳房胀痛难忍,彻夜不眠。查:双侧乳房肿大,拒按,体温、脉搏正常,余未见异常。经针刺双侧东乳穴,得气后,强刺激1分钟,双侧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有舒适感,又经强刺激2分钟后,触及双侧乳房明显发软,疼痛消失,1次即愈。注意事项:病情发现越早,针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取准穴位,进针后患者必须有痠、麻、热、胀之针感,否则效果不佳。
69.下内关【取法】在内关下1cm处取穴。【主治】手中指苍白综合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朱长生:手中指苍白综合症是指手中指发生苍白、厥冷、麻痛、指僵直屈曲困难,影响睡眠和工作,轻者仅出现麻痛、冷、指伸屈障碍。采用针治此病,取得显著效果,一般当时即可见效,针治1次完全恢复正常。操作:在前臂屈面,内关范围消毒,用1寸毫针,在内关穴稍下1cm左右,针尖向手掌方向刺入,深约2cm,一定要有酸麻得气感为度,留针15-20分钟, 在10分钟后捻针1次,待手摸病指由冷转温,苍白随留针时间逐渐泛红变温热时起针,起针后麻痛症状基本消失,指屈曲活动良好。典型病例:王xx,男,53岁。右手中指苍白、厥冷、麻痛5个月余。初感中指痠麻痛,以后出现厥冷苍白,不能屈曲,受冷受热,均可加重病情。经多方面诊治 无效。无扭跌伤史,无风湿痛史。平时健康,有吸烟史。针刺后留针约10分钟左右,触摸手指有明显温暖感,逐渐看出右中指由苍白转为发红,至30分钟指色明 显红润,温度同食指无名指指温基本相等,起针后右中指活动良好。
70.腰点穴【取法】根据患者腰部扭伤的部位,左侧扭伤取右侧上肢桡骨全息律的腰点穴,右侧扭伤取左侧上肢桡骨全息律的腰点穴,双侧扭伤取双侧,此穴相当于手三里的部位,在此部位先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找到变阻点后定位。【主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电刺激【治疗经验】◎贺同琦:采用此种取穴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简便易行,无痛苦,不用针刺,见效快,初病患者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治疗5-10分钟后,患者腰部自觉痛减,旋转幅度逐渐加大,前屈后伸感觉腰部轻松,继续治疗10分钟,患者腰部痛觉消失,活动灵活,旋转自如。操作:患者取站位屈肘,用找变阻点的探棒,按压腰点穴,然后将治疗键开启,将可调键调到疏密波,逐渐加大输出强度,患者会感觉此穴有麻胀感,麻胀可向上传导,并嘱其活动腰部。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10-20分钟。典型病例:张xx,女,31岁。昨日不慎扭伤腰部,当时自觉腰部不适,疼痛不明显,尚可继续工作,今晨起床时自觉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翻身,行走困难,由家 人扶持来我诊。查体:表情痛苦,腰部僵直,双侧腰肌紧张,腰髓部压痛(+),前屈后伸活动均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印象:急性腰扭伤。取穴:双侧上肢 桡骨生物全息律腰点穴。1次治疗后,自觉腰部疼痛消失,旋转、前屈后伸,轻松自如,自行行走。
71.扭伤穴【取法】曲池穴下2.5寸,压痛明显处是穴。【主治】急、慢性腰扭伤【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延芳:治疗急慢性腰扭伤,一般2-3次即愈。操作:用30号毫针,直刺1.5寸,用泻法,边捻转边活动腰部,留针15-20分钟。典型病例:何xx,男,45岁。因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取扭伤穴,强刺激,边转针边活动腰部,留针20分钟而愈。
72.疔俞【取法】神门后4寸,向内侧3分。压迫时无名指与小指有疼痛感处是穴。【主治】脂膜炎【刺灸法】隔姜灸【治疗经验】◎许建阳:脂膜炎,又称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疾病。笔者认为此病属祖国医学之痈疽疔疖痰核范畴。灸之则营气相从,火气下彻,化瘀祛痰,故取疔俞一穴。操作:选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略薄的大片(太厚不易传热,太薄易烧伤),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贴于穴处;取患侧穴处,若病发于两侧或中央应取两侧治之,各灸50壮,施灸后宜暂避风吹,以干毛巾覆之轻揉;若起泡者,可在此穴上下1、2分处灸之。典型病例:赵xx,女,36岁。双臀部包块疼痛2年余,加重半年。两年前无明确诱因,渐感双臀部疼痛,无红、肿,可触及2个黄豆大小包块,伴见低热,有轻 度汗出、恶心、呕吐,无潮热盗汗。其包块逐渐增大,曾到我院住院手术切除,经活检诊为“炎性包块”。年余后,手术处再次生长2个米粒大小包块,逐渐长大。 曾用药治疗,效果不显,疼痛未解,包块未消。近半年其包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腹部、四肢内侧可触及无数米粒大小包块,左外踝前下方处可见花生米大小包 块,伴疼痛,来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双臀部近坐骨会阴处可触及o.5xo.5cm大小包块各1块,质稍硬,压痛,边缘尚清,外观无红肿,皮温不 高。耻骨联合处可触及0.2x0.3cm大小包块。四肢内侧可触及无数米粒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粘连。左外踝前下方处可触及 1.5x1cm一包块,外观微红,质硬,压痛,皮温稍高。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细滑数。血沉:48mm/小时,肝功能:SGPT正常,黄疸指数4单位,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阴性,活检报告,脂膜炎。双侧疔俞穴处隔姜灸,各60壮,每日1次。治疗第l次,疼 痛大减;第2次疼痛基本消失,第3次疼痛消失,包块缩小,第4次包块基本消失,第5次包块完全消失。再灸5日,以巩固疗效。复查正常。按语:前人用此穴治疗痈疽疔疖效果甚佳,余试用于治疗脂膜炎,其疗效较满意。由于病例尚少,未能进行临床总结。
73.侧关【取法】仰掌,平内关穴,在尺骨与尺侧腕屈肌健之间。【主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志刚:治疗急性腰扭伤均在3次内治愈。操作:直刺1-1.5寸,针尖向内关、外关深部交界处,酸胀感向手指放散,向上可致肩背腰部。治疗时,行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典型病例:李XX,男,40岁。于转身时突觉腰部掣痛,随即动弹不得,次日即卧床不起。查:腰部板硬,第3、4腰椎两旁压痛,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经络瘀阻。针双侧关穴,针感上传至肩背,疼痛当即缓解,可自己翻身,可行走,依法连针3次,病愈。
74.手背腰痛点【取法】在手背第2指伸肌腱的桡侧及第4指伸肌健的尺侧,近掌骨的中段定穴,左右两侧共4穴。【主治】急性腰扭伤【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戴秋孙: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操作:右侧伤取左手背腰痛点,左侧伤取右手背腰痛点,针时取站位,患者手腕微背屈,消毒后,术者两手同时用1寸针由两侧向掌心呈35度左右刺入0.5- 0.8寸,用捻转泻法,多数患者的针感为局部胀、痠,少数针感向前臂感传。行针时嘱患者作腰部活动约30秒钟,活动后让患者休息30秒钟左右,再次行针再 次活动腰部,随后起针,以消毒棉花按压针孔片刻。每天针1次。典型病例:王xx,男,34岁。患者于1969年12月9日推车时扭伤腰部,伤后腰痛剧烈,不能动弹,当即用汽车送来我院。检查:第4、5腰椎右侧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经针左手背腰痛点后当即可步行,高兴而归,随访1年,疗效巩固。注意事项:手背腰痛点仅限于腰之侧方伤者。该穴针感强,且需站位针,故不宜用于体质弱、高血压及心脏病等患者,以防发生意外。◎翟兴明、翟润民:腰痛点对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但要注意术中晕针,施术时要因人而异。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向上斜刺1寸,得气后行捻转术,在运针的同时,让患者作弯腰、伸背、扭转等动作以配合治疗,加强疗效。要两针同时捻转。典型病例:龚xx,男,52岁。1970年12月2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今晨弯腰不慎将腰扭伤。致腰仰腑不能,动则痛剧,故前来就医。予以手针治疗,下针得气后,即感腰部舒适,其痛亦除。◎吴耀持:用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一般1次即可明显减轻症状。若遇扭伤严重者,可隔日再针。操作:用32号1.5寸毫针,向掌心方向斜刺1寸左右,捻转使酸麻胀重感传至腕部或指,然后嘱病人活动腰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同时捻针强刺激,直到患者腰痛减轻或腰部活动症状改善方起针。典型病例:XX,男,34岁。凌晨在用手摇杆起动一熄火车辆时不慎致使腰部疼痛,不能动弹。查其腰部活动受限,前屈仅30度,后伸及侧屈各15度。腰3- 5两侧骶棘肌及腰骶部压痛,以右侧为甚,诊为急性腰扭伤。即刻针刺右手腰痛穴,捻转强刺激配合腰部活动,10分钟后感腰部疼痛减轻,活动改善。继续治疗5 分钟,疼痛基本消失,查腰部前屈可达80度,后伸及侧屈可达30度,病人满意而归。注意事项:勿直刺,应向掌心方向斜刺进针。针刺同时一定要配合以腰为轴心的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活动。孕妇禁针。
75.八邪【取法】张手,指蹼缘上赤白肉际中点处取穴或微握拳于第1-5指间的缝纹端。【主治】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刺灸法】斜刺【治疗经验】◎冯建国:针刺八邪穴,治疗指关节痛有效。操作:斜刺,针尖向上,进针0.5-0.8寸,局部胀痛,有时有麻电感向指端扩散。典型病例:武xx,女,33岁。1985年4月16日门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2月余,晨起关节僵硬2小时左右。实验室检查示血沉 2l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指端动脉血流量低于正常值,两手握力56mmHg。针刺八邪后30分钟,再复测指端动脉血流量明 显增加。针灸8次,指关节肿胀和疼痛均明显改善,晨僵消失,握力增加为90mmHg。
76.四缝【取法】仰掌伸指,于食、中、无名、小指四指掌面近侧指关节横纹之两端微显络脉处取穴。【主治】⑴小儿疮积 ②百日咳 ⑶小儿吐乳 ⑷呃逆(中缝)【刺灸法】点刺【治疗经验】◎吴家淑:点刺四缝穴治疗厌食症,轻者1次即可获效,1周内(3次)即愈。重者2-3次获效,2周内治愈,2个疗程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操作:选用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点刺1-2分深,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间日针治l次,1周为1疗程。典型病例:刘x,男,3岁。1983年4月9日初诊。不欲饮食,腹胀时痛月余。诊查:烦躁神疲,面色萎黄,腹胀按之微痛,舌质红,苔厚腻,脉猾。取四缝穴 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带血样粘液,用消毒干棉球擦干。第3日来诊。患儿食欲大增,腹胀消退,痛止。如法针治1次,饮食恢复正常。2月后追访,患儿神旺体健, 痊愈。对百日咳的治疗一般疗法多难速效,而针刺四缝穴余已积数十年之经验,对本病的治疗常于1-5次可痊。针刺四缝穴治疗疳积,疗效显著,此术在民间流传甚广,俗称之“挑积”。操作:穴位消毒,用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在该穴上直刺,之后挤出黄白粘液或血液,最后揩净用消毒棉球压迫片刻即可。典型病例:蔡X,男,3岁。1987年9月5日诊。诊断:百日咳。患儿发病7日,每日阵咳10余次,咳时连声不断,弯腰曲背,鼻泪交加,面红耳赤,疼苦非常,咳毕长吸一口气如鸡鸣尾声,始告咳止。穴取四缝穴针刺,日l次,共针3次咳止,复巩固1次,痊愈。施xx,男,3岁。1985年3月13日就诊。患儿飨泻反复2月,消瘦月余,曾用中西药未见好转而就医。患儿现食欲不振,腹膨胀满,面黄消瘦,肤干失荣, 飨泻日7-8次,舌淡苔薄白,指纹淡滞。证为疳积。穴取四缝,隔3日1次,共4次而飨泻止,食欲增,后调养20余日康复。◎喻喜春:用四缝穴放血治疗小儿吐乳、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有良效。小儿吐乳如无幽门先天性肥大梗阻,则每天l次,点刺3-5次即愈。小儿消化不良,开始每天刺1次,3次后改为隔1-2天1次,放血4-6次即够。百日咳每天点刺1次,连续7次,即可缓解或减轻其顿咳。操作:先将四指洗干净,轻揉搓使之充血,体瘦者于其横纹两端可见细小之络脉,用短粗毫针点刺,各指挤出血5-10滴,每次取各手2-3指,轮流点刺出血即可。典型病例:赵xx,男,6个月。1989年6月12日就诊。诊断:吐乳症。患儿在前5个月并不吐乳,大便每天1-2次,黄而软。一近1个月来,因喂养方法 及食物内容改变,而出现每天吐乳2-3次,大便增加1次较稀,夜间有时哭闹。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每次各手取2指,每指出血5-10滴,3次后症状消失。◎陈仓子:四缝穴治疗百日咳和小儿疳积效果良好。操作:取四缝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以酒精棉球轻按针孔。每日1次,每次l手,两手交替轮换,10次为1疗程。针治3次后,痉咳吼声即可减轻。典型病例:李xx,男,6岁。阵发性痉咳伴吸气性吼声,1日20余次已持续2周,同时伴发热、呕吐、衄血、结合膜充血。患儿1个月前陪父母去江苏,正遇当 地流行百日咳,有接触史。曾在x县医院小儿科服用中草药未见效果,故来我处接受针刺治疗。检查:体温38.5℃,神清面肿,结合膜充血,眼睑周围青紫,鼻 腔内有血痂。脉滑数,舌红,苔薄黄腻。取四缝穴点刺7次后,痉咳吼声大减,鼻衄已止。◎吴成善操作:用三棱针直刺两手四缝穴,不留针,不运针,速进速出,尽量深刺,放出黄色粘液,必要时可在穴位附近施加压力帮助挤出。每周1次。典型病例:方X,男,3岁。1987年4月6日就诊。诊断:小儿疳积(中度)。患儿1岁半断奶,一直食欲不佳,并有择食习惯,生长缓慢,时有腹泻。见面黄 肌瘦,囟门已闭,头发稀黄,全身皮肤弹性差,四肢无力,只能站立,不能行走。治疗:针刺两手四缝穴,1次食欲增加,2次胃口大开,不再择食,腹泻停止,3 次面色红润,四肢力量增强,能独立行走。停止针刺,调理数月后与同龄小儿无异。◎祁越:中缝穴治疗呃逆3次内治愈。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近骨膜,反复捻转约1-2分钟,至呃逆停止后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典型病例:芦xx,男,34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诊断:呃逆。证属寒邪犯胃、胃气上逆。患者发病5天,除偶因睡眠后或饮酒后可暂停呃逆外,其余时间均时轻 时重常有呃逆发生,经中西药物、民间疗法治疗多次,有时可暂停1-3小时,但又复发,不敢进餐,饭后常有因呃逆发作而随之呕吐。查:患者面色苍白,消瘦, 痛苦面容,精神萎靡,呃声连连,脉沉而迟细,舌苔白腻。予刺中缝,行针2分钟呃逆停止,留针30分钟,一次治愈。按语:中缝穴治疗呃逆是为一位患有顽固呃逆的患者在治疗其右手中指伤筋时所发现。患者因右手中指碰伤肿胀疼痛、屈伸困难,据以痛为输取穴中缝,留针期间顿 感呃逆终止,胸脘宽舒,受此启发而发现此穴可治呃逆。因其部位正在中指中间节横纹故命名中缝。本穴为手厥阴经所过,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 络三焦”,故与膈、中焦(脾胃)相沟通,笔者认为中缝穴可通达中焦、和胃降气、利膈止呃,是治疗呃逆的经验效穴。
77.大骨空【取法】手拇指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之。【主治】⑴扁平疣 ⑵霰粒肿【刺灸法】平刺,可灸【治疗经验】◎周文憬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握拳屈大拇指,平刺0.3寸,针感以局部胀痛为主,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周x,男,23岁。患者面部、手背及胸部有大片散在分布的大小如绿豆的扁平丘疹,伴有轻度瘙痒。诊断:扁平疣。给予针刺双侧大骨空穴,加电针10分钟,每日1次,3次治愈。◎李国安:艾灸于大骨空穴,行温通经络、消肿散结之功,治疗霰粒肿,每每见效。操作:取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大骨空穴,用火点燃施灸,共灸3壮。典型病例:xxx,女,56岁。1984年7月18日就诊。主诉:右上眼脸异物感5天。患者现感右上眼睑内胀涩,异物感,曾在本院眼科诊治,确诊为“霰粒 肿”。认为右胞睑内硬结较大,必须手术刮除。息者素有风湿性心脏病,惧于手术,故来针灸科治疗。检查:患者闭目时,右上眼睑可见和触及绿豆样的硬结,睑内 皮色暗红,略有隆起。苔薄白,脉结代。以艾灶灸大骨空穴(双侧),每日灸1次,连灸3天,睑内肿块自行消退。按语:大骨空可用于治疗一切目疾。
78.中魁【取法】握拳,掌心向胸,于中指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主治】⑴呃逆 ⑵鼻衄【刺灸法】麦粒灸;线扎【治疗经验】◎韩祖濂:中魁穴治疗胃失和降、三焦气机上逆之呃逆,取得满意效果。操作:麦粒灸法。典型病例:宋xx,男,63岁。发现肺癌5个月,4月11日因呃逆不止,邀余会诊。症见形体消瘦,面色灰黄,呃逆频作,其声不扬,舌质红,光滑无苔,脉细 如丝。系胃失和降、三焦气机失调而致呃逆。治以和胃降逆、通调三焦经气。取内关、合谷、足三里隔日针1次,针3次无效。四诊时症见呃逆频频,其声低微,面 容憔悴,精神疲惫,病情日趋恶化,乃以麦粒灸中魁穴3壮,灸后顷刻呃逆消失。◎吴速新操作:用结实的棉线(细皮筋也可),手中指伸直,先用线缠绕1圈后,用双手扯住线两头,用力拉紧再扎住。左鼻孔出血扎右手中魁穴,右鼻孔出血扎左手。留至不出血时松开。典型病例:1979年5月,笔者乘长途汽车去宝鸡,途中突然一男乘客左鼻孔出血不止,经用棉球塞无效。据患者自述以前经常犯,须注射止血针才能慢慢止血。笔者当时用棉线将其右手中魁穴扎紧,约半分钟后,鼻出血停止。10分钟后松开,未再复发。
79.手跟点【取法】手的小鱼际上(少府与神门之连线上)神门穴下1寸取之。【主治】足跟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黄九妹:针刺手跟点治疗足跟痛(均为足跟骨刺),一般l次痛大减,2-7次痛消失,效果显著。操作:用28-30号的1寸长毫针,直刺手跟点,进针0.8寸,手局部痠胀为度,留针20分钟,其间令患者足不断踏地或踏硬物,针练结合,增其疗效。日1次,一般进针后即时痛止。典型病例:傅X,男,60岁。双足跟痛,每每突然着地则痛难忍,不能久立久行。X光片诊为双足足跟骨质增生。刺双侧手跟点日1次,5次后,久立久行足跟已不痛。
80.落零五【取法】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1寸。【主治】痛证【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欧阳群:应用本穴治疗各类痛证,有时作为主穴,当即可见效,亦可作为配穴使用,均获满意疗效。操作:用30或32号l寸毫针,靠近第2掌骨缘直刺进针5分左右,拇指向后极轻微捻转片刻,全身各部的疼痛症状即可得到缓解,多取同侧穴。典型病例:欧阳XX,男,41岁。诊断:输尿管结石腰痛。患者急性腰痛5小时,呈绞痛,坐立不安,X线及同位素扫描证实为左侧输尿管结石。针刺落零五穴,行针约1分钟,疼痛消失,患者安静入睡,后数次发作,均针刺此穴而止痛。
81.疟门穴【取法】】在手背面,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赤白肉际。即3、4掌骨远端之间。【主治】疟疾【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方选书:针刺疟门穴治疗疟疾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操作:患者半握拳,用75%的酒精棉球或棉签局部穴位消毒。术者以左手拇指压迫固定取穴。用1.5寸或2寸毫针徐徐刺入,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发病时间长短 而决定针刺强度。一般体质强者刺激亦强,体质弱者刺激则弱,以免发生晕针。孕妇一股禁针。进针约1寸深时,行捻转提插手法,产生酸麻沉胀感。留针15- 25分钟,每隔5分钟提插捻传1次。针刺时间:在疟疾发作前1-2小时,亦可在疟疾发作时针刺。典型病例:王xx,女,18岁。化验检查发现间日疟疟原虫,未曾用抗疟药物治疗。发病后针刺疟门穴,每天1次,连续5次即控制发作,未有复发。
82.小节【取法】小节位于无名指第1、2指骨横纹头尺侧端。【主治】产后身痛【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王跃斌: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是指分娩后的遍身疼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症多由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防护不密,颇易受风寒侵袭,若风寒流窜经络,遂出现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则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治。主取小节,行之每每神效。典型病例:李xx,女,25岁。1973年4月2日就诊。主诉:产后周身关节疼痛,已2月。1973年2月7日,正常分娩,产后多次用凉水洗尿布,1个月 后腕、指关节疼痛,逐渐全身关节疼痛,痛无定处,诸关节紧皱,活动不利,头晕眼花,体倦乏力,曾按痹证服中药治疗未效,故前来就诊。检查:神清,面色苍 白,舌淡红苔腻,脉弦细。血沉、抗“○”、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处方:小节。用1.5寸28号毫针刺入皮下后,沿无名指向液门穴刺入1寸深,拇食捻转用泻 法,随即患者感到全身发热,周身关节松快,疼痛消失,临床告愈。注意事项:本症针后都有全身发热感,如不出现发热感则不是产后风,可按痹证治疗。捻针不宜过强,以免晕针。
83.手穴【取法】食指指掌关节桡侧缝隙处。【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张涛清、刘福:手穴针刺治疗肩关节用围炎获效。操作:以单手刺入,进针前令患者轻握拳,常规消毒后毫针刺入2-3分,持续捻转3-5分钟(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刺的同时令患者举臂活动,使手逐渐上举摸头顶和对侧耳尖,医者牵拉病者患肢反复作上举、外展、前后旋臂运动。典型病例:王xx,女,60岁。主诉:右肩痛2年余。患肢活动障碍,高举、旋转、外展受限,每于夜静时剧痛,难以入睡,常觉颈肩不适。经当地医院诊断为 “肩周炎”。中西药、按摩等多方医治无效,慕张老名从新疆专程来兰针治。检查:右肩关节前上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痛放射至前臂,握力较健侧减 弱,被动内旋、外旋肩部剧痛难忍,患臂上举小于90度,不能梳头,外展小于60度,后伸不能摸及骶部,系裤带困难。舌苔白润,脉浮紧。处方:手穴。按上法 每日针刺1次,施行强刺激捻转手法。针刺1次后肩痛即缓解,针刺3次后肩痛消失,手能高举过头,摸到对侧耳垂。
84.生物全息律“胃穴”【取法】在第2掌骨背侧,平合谷穴。【主治】胃脘痛【刺灸法】电刺激【治疗经验】◎郭恂:治疗急性胃炎效果满意,疗效最好者1-2天痊愈。急性胃炎患者在生物全息律“胃穴”上有明显的变阻点,当对胃穴刺激时,多数患者胃部都会有不同程 度的感觉。根据这一现象,在治疗急性胃炎时,对寒凝气滞型用密波强刺激胃穴,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对食积停滞型用疏密波,中等量刺激胃穴,以消食导滞和胃 畅中,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操作:应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治疗。首先医者打开电源开关,置功能选择开关于“探测”位置,让患者用左手持无关电极,接触要紧密,医者用探针在患 者左手第2掌骨胃穴区域内探测变阻点(也就是敏感点),当探到变阻点时,扬声器中发出响亮的“喀喀”声,同时指示灯闪亮,嘱患者自己用右手扶住探针,医者 将功能选择开关于“治疗”位置,对寒凝气滞型用疏密波刺激,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时间一般为30分钟,每日l次。典型病例:张xx,男,50岁。主诉:上腹疼痛5小时。患者因饮食不节,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胀满5小时,恶心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恶寒发热,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诊断:急性胃炎。中医辨证:胃脘痛(寒凝气滞型)。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在第2掌骨“胃穴”处找出变阻点,用密波强刺激15分 钟后,患者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又刺激20分钟后,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消失,连续治疗2次痊愈。注意事项:找到变阻点后,患者手持探针方向及变阻点要固定,不得改变或移动,随时注意加强刺激量。
85.睡眠【取法】手背第1、2掌骨之间,合谷穴和三间穴连线中点处,手阳明大肠上。【主治】顽固性失眠【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李定明、任秀珍:治疗顽固性失眠一般1-2次,重者4-5次即愈。操作:用1寸毫针捻转进针,可刺0.5-0.8寸。心脾两虚者用细毫针行补法、轻刺激,1-2分钟后出针;肝火上扰或胃腑不和等实证用较粗毫针,行泻法,重刺激,留针时间可稍长些。以睡前针刺为宜。典型病例:冯xx,女,48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在180-200/100-120mmHg之间,经常头晕。因脑出血,说话不清,左侧肢体瘫痪, 入XX医院治疗。患者失眠,经服药,仍不能入睡,烦躁不安,与医生争吵。12月6日邀余会诊治疗,见其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流涎,左侧半 身不遂,舌苔薄黄,脉弦数,一派肝火上扰之证,当即用28号1寸毫针针刺双睡眠穴,行泻法1分半钟出针,当晚熟睡,直到8日晨方醒来,失眠得愈。
86.足跟穴【取法】在手掌大陵穴与劳宫穴连线近端1/3处取穴。【主治】足跟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金伯华:治足跟痛均见显效。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用1.5寸毫针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转,同时令患者顿足跟,每隔半分钟运针1次,直至足跟痛消失。如痛点 转移到足跟外侧,针刺方向转至拇指方向提插捻转;如果疼痛转向内侧,针刺方向转至手外侧方向提插捻转。留针20分钟,同时令患者往返行走,至疼痛完全消 失。典型病例:刘xx,男,30岁。初诊日期:1979年6月10日。主诉:足跟痛1月余。现病史:足跟痛难忍,1月来日渐加重,尤其卧坐时久,起立后足跟痛 难以着地,纳便正常。X片检查无骨质增生。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取足跟穴。进针后令患者顿足,当即疼痛大减,半分钟后继续运针,疼痛继续减轻,留针10 分钟,疼痛消失。复运针,令患者往返行走,留针20分钟,起针后疼痛全消。次日担水时略有足跟痠痛,拟前法,共针3次,痊愈。观察追访半年,无复发。
87.落枕穴(外劳宫)【取法】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许凹陷处。【主治】⑴落枕 ⑵哮喘【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徐静霞:治疗落枕皆效。操作:刺患侧,用30号1寸毫针直刺0.5-0.8寸,用泻法,得气后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颈部,至疼痛明显减轻后再留针15分钟。典型病例:潘xx,女,30岁。患者于凌晨起床猛烈翻身后随即觉颈痛,活动受限,项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向右转时为甚。左手不能负重,颈项前俯、后仰、左右侧转活动均严重受限。经针刺落枕穴后疼痛即止,颈项活动自如。注意事项:针落枕穴得气后需作颈部活动以加强疗效。该穴针感强不宜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防意外。◎李美琪:治疗落枕轻者1次见效,重者2-3次而愈。对哮喘的试验性治疗针刺后哮喘当即能平。操作: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进针后提插捻转,若落枕者嘱病人活动颈部,留针15-20分钟,等颈项活动自如,哮喘者等喘平后起针。典型病例:杨XX,女,35岁。主诉:落枕3天。患者于5月2日早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左颈项强痛,活动受限,曾贴伤湿止痛膏,热水袋热敷均无效,无法平卧。查左百劳穴至曲垣穴均有压痛,局部微肿,经用此穴(左)进针后5分钟病人颈部活动自如,疼痛缓解,1次痊愈。金x,男,26岁。患者有哮喘病史10年。刻诊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咳喘较甚,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唇发紫绀,苔白腻,脉细数。证属风寒夹痰,壅阻肺气,于舒气穴(即落枕穴位)进针,约6分钟左右喘息平,胸闷缓解。
88.拇指麻醉穴【取法】在拇指第1节指骨内外侧正中部位。【主治】拇指甲沟炎手术麻醉【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朱长生:拇指甲沟炎积脓期,外科一般用普鲁卡因等作麻醉,进行切开引流术。我院早在1964年探索采用针刺麻醉方法,可使整个拇指完全麻醉,进行积脓处切开引流术的处理,得到满意效果。操作:将患指消毒后,用消毒的1寸短毫针直刺进针,一定待病人自有痠麻得气为止,再用尖头探针触刺需切开部位,如已达到失去痛知觉,即可进行切开引流术,并作创口清理,操作完毕后起针。注意事项:指甲前积脓,针刺拇指两侧;单侧积脓,针刺同侧即可。一般轻度炎性积脓,在较短时间内手术,麻醉时间己够维持到手术完成。如手术时间较长些,在手术中可将针捻动1下,达到不痛,使手术操作完毕为止。针刺必须要得气,才能达到麻醉效果。在手术时仍须争取动作迅速,以免拖延时间,影响麻醉效果。
89.鬼哭穴【取穴】即双侧少商、隐白穴。少商: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约0.1寸许。隐白:在拇趾内侧,去趾甲角约0.1寸许。【主治】神志失常【刺灸法】艾灸。【治疗经验】◎郑祥华:治疗痴呆病。操作:用艾炷灸。先后将双侧大拇指,足拇趾并拢,用绷带捆缚,使少商、隐白穴并齐。灸少商穴时,固定患者前臂于桌上;灸隐白穴时,固定患者双下肢于床上,或取坐位固定患者双下肢于櫈面上。艾炷如黄豆大小,各直接疤痕灸5-7壮。典型病例:郭xx,男,14岁。代诉:1周前父母嘱其到田间放鸭,入夜未归,其父母即四出寻找,发现患者木立田间,呼之不应,方知其神志失常,带归。经当 地医院治疗数天无效,而带来广州求治。表现:表情淡漠,木呆站立,不语,任何人呼唤不应,亦毫无自主动作,饮食、二便等均不能自理。舌淡红,苔白,脉缓 弱。诊断:突发痴呆症。(由痰浊蒙蔽心窍所致)。治则:豁痰启闭,宁心安神。取穴:鬼哭穴(少商双,隐白双)。第1天用艾灶直接疤痕灸少商5壮。操作方法 如上。当第l壮烧至将完时,患者即叫“痛呀”一声,随即不断哭泣叫痛,直至灸完5壮,患者神志即有些清醒。次日二诊,母代诉,患者昨夜开始呼叫要进食及要 去小便。察其神志,有较明显好转,如法灸隐白穴双,灸时患者叫痛不休,灸毕神志基本清醒。第2天来诊,母诉患儿昨夜能自进饮食和自解大小便,与妈妈说话, 恢复自理生活。到诊时,能回答医生问诊,精神状态复常,并能写出自己及家人姓名、地址等。痊愈。后改针刺足三里、内关、丰隆、通里等穴,平补平泻,以调理 脾胃,宁心安神。注意事项:艾灸鬼哭穴时,艾炷不可太大,如黄豆大小即可。灸前应先搽些万花油于穴上。艾炷太大则烧伤面积大,局部难愈合,易感染。艾炷太小(如绿豆或芝麻大小)则火力不够,达不到疗效。灸后局部再搽些万花油,用消毒纱块包扎以保护灸疮不受损及感染。待灸疮愈合后方可沾水。
90.双阳穴【取法】由患者环跳穴与风市穴之中点向内,当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之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取穴点向上向下各l寸处分别取之。本穴因其恰在两阳经脉之间,笔者故暂定名为“双阳穴”。【主治】坐骨神经痛【刺灸法】直刺、艾灸、拔罐【治疗经验】◎聂汉云:本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操作:以75%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在“双阳穴”上各直刺2.5-3寸,予以提插捻转中等刺激。针感:酸、沉、胀、触电样。向上放散至腰胯部,向下放散至足趾部,留针10-20分钟,每日针可1次。起针后,配用艾条悬灸10分钟。火罐施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5年前劳动时不慎引起右侧腰胯痛。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于1982年10月来本科诊治。查患者疼痛自右侧腰 骶部向右腿后外侧传至小腿及足背部,右下肢屈伸不利,步行困难,活动后疼痛加重,其患肢殊冷,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脉证合参,证系风寒湿邪 之气杂至,合而成痹,治当散邪利湿,驱风通络。针刺“双阳穴”,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艾条悬灸10分钟,闪火法拔罐10分钟,每日1次。依上法 治疗12次,诸证悉除,1年后随访无复发。
91.腓后点【取法】腓骨小头后下0.5-1.5寸上下,触按有明显痠痛反应感觉处为是穴。触按腓后点应细心地由腓骨头颈部缓缓向下寻按,有时注意着力于后内侧方能有敏感点,必要时要重查一遍,否则易漏诊。【主治】胆囊炎、胆石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旭:腓后点治疗胆绞痛效果甚佳。还可治疗肝胆系其他病痛。腓后点可针刺治疗,也可提示诊断。根据临床观察,腓后点敏感与否,对胆系病变的诊断有提示作 用。一般左侧较右侧明显,痠痛者多为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稳定期,疼痛敏感者多为急性期。腓后点的敏感反应程度往往与临床症状相关。操作:先找准是穴,切按进针,得气后以滞针法维持针感。典型病例:刘xx,女,31岁。胃脘剧痛在某院急诊处理未效,于21时40分来我院急诊。患者呼痛不已,诉有胆绞痛发作史。查心肺(-),上脘部拒按,墨 非氏征(+)。当寻按腓后点时,患者突然高叫一声后寂然不哼,随问如何,答曰“不痛了”。遂于压处下针,留针观察30分钟以巩固疗效。
92.陵下穴【取法】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在一条水平线上。【主治】⑴急性颈部软组织扭伤 ⑵急性腰扭伤【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孟杰:治疗急性颈(包括落枕)、肩、胸背、胁肋、腰、骶尾、膝、踝等多处急性软组织扭伤引起的经筋拘急剧痛有效。操作:取病变侧陵下穴,用28号l寸半毫针,直刺进针0.8-1寸。嘱患者想病变部位最疼痛点,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即为得 气。此时,再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最大限度的连续运动患处3次,行提插手法l分钟,为第1次手法结束,让患者休息1-2分 钟,再按上法行第2次、第3次手法,即针刺手法完毕。典型病例:张xx,女,35岁。5天前因跳水抢救落水儿童扭伤颈部。当时颈部疼痛较轻,活动略受限,经同事手法旋转颈部后,疼痛未减轻反而加重。急来本院 针灸科求治。检查:颈项强直,左侧颈肌紧张,微肿胀,头稍向左旋转则疼痛加重。诊断:左侧项部急性软组织扭伤。嘱患者想左侧颈部最疼痛点,遂针刺左侧陵下 穴,请患者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最大限度地向左侧旋转头颈3次,行提插手法1分钟,让患者休息1分钟,又按上述方法行第2次、 第3次手法后,颈部活动自如,疼痛基本消失,次日又来巩固治疗1次,病即痊愈。注意事项:对年老体弱、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注:治这类扭伤筋急的患者时,仍要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考虑到病人的耐受限度,可把针刺激强度适当降低, 把行针时间延长,就可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获得同样的疗效)。孕妇禁用。有骨结核疾病的人禁用。诊断不清或骨折的病人忌用。按语:陵下穴在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处一条水平线上,两穴相距甚近,有经筋相联结。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治一切筋病。凌下穴经临床实践证明不但针感好, 而且治疗多处急性扭伤筋急者疗效高,在此基础上又吸收运用了老前辈们治疗急性扭伤的“运动疗法”疗效更为满意。只要诊断明确,证属急性扭伤引起经筋拘急疼 痛,而不是骨关节病变所致,用本法治疗同样有效。腰、颈椎病引起的经筋拘急疼痛用本法治疗效差或无效。
93.犊鼻中【取法】膝膑下、胻上,侠解大筋(即髌韧带)中(《甲乙经》)。【主治】膝夜冷、胀痛【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黎盛服、冯胜军:治疗膝痠冷、胀痛效果甚好。操作:屈膝成直角或伸足位,用30号1.5-3寸毫针,于髌韧带正中凹陷处,针向委中穴直刺l-2.5寸,或沿髌骨下缘正中向鹤顶穴斜刺,轻缓捻进,得气后至患部痠痛明显消失或减轻,出现热感,患者顿感有轻松舒适感为止,不留针。典型病例:曾x,男,34岁。膝病痠冷10多年,屡治未效,欲针惧痛。此属痹症,宜于局部针之。故选犊鼻中,屈膝,针向委中直刺1-3寸试治,当即见效。三诊痊愈。随访10年,未见复发。
94.髌下【取法】髌骨下缘中点,髌骨与膝关节之间。【主治】增生性膝关节炎【刺灸法】针刺【治疗经验】◎李连生: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有效。操作:略屈膝,用28号至30号2寸毫针,针尖沿髌骨内侧面进针,有酸胀感至全膝。不可大幅度捻转提插。每日l次,留针20分钟。2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典型病例:张xx,女,52岁。1988年3月13日就诊。诊断:增生性膝关节炎。X线显示:髌骨、胫骨嵴均见骨质增生。检查:右膝关节前后活动仅40 度,伴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不能行走,大小便需人搀扶,经中西药物、封闭疗法治疗效不佳。用髌下穴,日1次,20次后肿胀渐消,疼痛止,可短距离行走。 2个疗程后关节肿胀、疼痛均消失,可连续行走1小时。按语:髌下穴位于髌骨与胫骨之间,可疏通局部气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95.胆囊【取法】阳陵泉穴下1寸找敏感点。【主治】⑴急、慢性胆囊炎 ⑵胆道蛔虫症【刺灸法】穴位注射【治疗经验】◎单序新: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可使胆囊收缩,胆汁排除通畅,缓解疼痛效果甚好,每日1次,轻者1-2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治疗胆道蛔虫症每日1次,17次痊愈。操作:采用穴位注射法,用药: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mg,胎盘组织液4ml,用5ml注射器抽上液混合后用6.5号针头,取双侧胆囊穴,刺入穴位后有针感无回血的情况下,每穴位注入混合液3ml,拔针后不加压,让病人休息10-20分钟即可。典型病例:丰xx,女,45岁。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患此病10年有余,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向背部,右上肩部放散伴恶心呕吐,为绿苦水,不 能进食,辗转不安,呻吟,呈屈膝位,体温37.7℃,白细胞总数167000/mm3,中性67%。B超检查:胆囊肿大7.5x4.0x3.8cm3,胆 囊壁增厚不规则。给以胆囊穴注射治疗每日1次,注射后疼痛缓解,无恶心呕吐,5次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96.胆道蛔虫症压痛点【取法】在两小腿外侧足三里下方,以针柄、棉签或其它类似钝器按压皮肤,深寻压痛敏感点,再以同法在对侧对称部位找到压痛点,分别做好标记。【主治】胆道蛔虫症【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刘凡:由于胆囊穴的启发,发现在胆道蛔虫症时均有此敏感压痛点,在按压此穴时的疼痛甚至超过患部。仅针刺此点即可立即止痛。只针1次即可治愈,经短期或长期(5年)随访,少有复发者。单纯胆道蛔虫症无合并感染者疗效尤佳。操作:用28号或30号3-4寸毫针,按标记的穴位进针。当针刺入并出现第1次针感时不停针,继续深刺,出现第2次针感并向上传导时停止进针。再以同法针 刺对侧压痛点,然后用双手同时行针,边捻转边提插(泻法),直至腹痛消除或缓解。留针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30分钟。重者可更长一些。中间每隔5-10 分钟行针1次。典型病例:马xx,女,56岁。患者突然右上腹部发作性绞痛7小时,来急诊室求医。伴恶心呕吐共5次,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 软,右肋下压痛。晚10时许疼痛难忍,前后分别注射元胡液及杜冷丁,均未缓解,晚11时10分吐蛔虫1条。晚11时30分找胆道蛔虫压痛点,进行斜刺,留 针30分钟,当即痛止,未再发作,3个月后再访未复发。注意事项:寻找压痛点时必须两侧同时都找到做好标记再刺。否则找到一侧压痛点即针刺,则另一侧压痛点消失或不明显。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者,需针2-5次。
97.胃肠反应区【取法】足三里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以指端触按,寻反应点(即痛、木、痠、麻、痒等反应),以其中最明显点选用之。【主治】⑴胃脘痛 ⑵阑尾炎【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孙明一:左足三里穴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呕吐,胃脘痛,胃溃疡,胃痉挛,胰腺炎,胃下垂,结肠炎,菌痢,腹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右足三里穴至上巨 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阿米巴痢,腹痛,胃脘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临床对症治疗,止痛效果显著,有消炎,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濡 动,改善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的作用。操作:以28号2.5寸长毫针,迅速刺入,得气,以提插法结合深呼吸法依天人地三部,进退迎随,予以补泻。补泻的要求,以痛止或症状好转为度,行针2-3次,留针20分钟。典型病例:杨xx,女,52岁。1989年12月12日诊。心口疼20余年。现症:心口连右侧肋胁痛胀,重时掣后背痛,饭后常痛,着急或劳动、生气即心 跳,气短,到晚上身畏冷,脚常凉。既往史:胆囊炎。诊查:心窝及右肋弓下缘皆拒按,舌淡,体瘦,舌尖边红,苔白薄而腻,脉弦。诊断:胃脘痛。取穴针治,胁 肋及背痛皆显著好转,但胃脘仍痛。三诊,触按右梁门(+++),右脾、胃俞及胃仓(++),右足三里穴下1.5寸(+++),2.5寸(++),认为反应 点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即于足三里下1.5刺入,得气,进针透向三里下2.5寸捻动得气,持续提插捻动加强针感,并随患者的深呼吸作提插迎随补泻,针1 次,胃脘痛即基本消失,连针5次,胃部舒适。如法针治,复诊3次,胃脘痛治愈。
98.阑尾【取法】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直下1-2寸间,指压酸痛最明显处。【主治】急性阑尾炎早期【刺灸法】直刺【治疗经验】◎吴旭初: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常仅刺1侧或两侧阑尾穴,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令得气感传为佳,运针5分钟,如即刻缓解疼痛当日退烧者,可每日1-2次继续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后仍需坚持治疗,血象2-3天后恢复正常,7-10天为1疗程。操作:局部消毒后用28号~30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提插及迎随补泻手法,运针1-2分钟后,至针感循经向腹部传导,留针20-30分钟。典型病例:王XX,女,18岁。饭后活动过多,腹痛逐渐固定于右下腹部。至卫生所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总数12000/mm3,中 性86%,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经济困难及害怕手术,试用针刺阑尾点治疗1次后,疼痛缓解。当日治疗2次,体温恢复正常。以后每日1次,第2天血象恢 复正常。共治疗10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99.落枕穴(即国家标准化的悬钟穴)【取法】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与悬钟平行。【主治】落枕【刺灸法】向上斜刺【治疗经验】◎翟兴明、翟润民:治疗落枕有针到病除之功,一般1-2次可愈。临床实践其效比悬钟高。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芒斜向上,快速进针,找到针感后,行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3次,再行提插,反复操作,使之产生强烈针感,促使针感向上传导,边操作边使患者做摇头动作以配合治疗。典型病例:施xx,男,39岁。诊断:落枕。患者早晨起床后感到颈项部痠痛不适,不能左右回顾,经理疗等局部治疗未见好转而来针灸,穴取落枕穴,按法行针1次而愈。
100.足中趾尖【取法】双侧足中趾尖部。【主治】⑴麦粒肿 ⑵霰粒肿【刺灸法】点刺放血【治疗经验】◎王金柱:采用双侧足中趾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霰粒肿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用该法治疗,1日后炎症、肿块明显减轻、变小。3日后痊愈。操作:采用三棱针于双侧足中趾尖部行点刺放血3-5滴,点刺时要迅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前术后应行常规消毒以防感染。典型病例:李xx,女,25岁。主诉:左侧眼睑皮下肿胀、稍痒、眼睑表面隆起明显,视物困难,随即赴x医院眼科诊治。查:左侧眼睑皮下可触及0.5cm的 圆形肿块,推之移动,与皮肤不粘连,皮色如常,翻转眼睑与肿块相应的睑结膜呈暗红色。诊断:霰粒肿。预约1个半月后手术治疗。因患者认为预约时间较长,又 因对手术有恐俱感,故来我处治疗。笔者采用三棱针于双侧足中趾尖部点刺放血3-5滴,1日后肿块明显变小,3日痊愈。

天枢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肠炎,每天放血1-2次,一般2-3天即愈。肠痉挛急性者于发作时放血1-2次即愈,慢性者每天l次,5-7天即止,腹胀亦如此,收效可靠。 髀关治疗膝关节疼痛。5次后,左膝已不觉痛,又单针右膝2次,结果两膝痛 感全失,并将单裤换成裙子。 艾灸左侧梁丘穴治疗腹泻,取得满意效果。急性腹泻只灸1次即可痊愈。慢性腹泻灸7次有显效。如再配关元、中脘、天枢则可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梁丘此穴治疗恶心呕吐,即时取效,屡用屡验。尤其是对急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等病。如无针具时可用两手拇指重压按揉本穴,局部如有发热感,沿经络上行效果更好。神经性呕吐增加治疗次数也有效。 癔病性瘫痪运动过度下肢疲软。针刺足三里,雀啄法,行针2分钟后留针15分钟,即觉下肢轻松、疼痛消失。
尺泽 急性呕吐(放血)
鼻衄左尺泽一穴 链霉素注射止咳 上腹部疼痛
臂丛神经痛及桡神经痛
孔最 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即时止痛效果甚好
支气管扩张咯血控制止血 手三里急慢性腰扭伤和膝关节痛,疗效颇佳。一般针1-2次即可治愈。慢性腰扭伤,每日针刺1次,3-4次即愈。 膝关节扭伤之患者,均取同侧曲池穴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极佳。轻者1天即愈,重者3-5天而瘥。
列缺 偏正头痛
急性乳腺炎、落枕, 右肢偏瘫从三间穴向后溪方向针3寸深。,30秒至1分钟后手指痉挛即刻缓解。 针刺曲池穴治疗胁痛(以岔气、肝气串为主)、胃腹痛取一侧曲池即可(如岔气则取患侧)。者深呼吸,让患者咳嗽,疼痛遂止。
独取臂臑穴治疗麦粒肿俗称针眼行针中病人即感上眼睑疼痛减轻,留针15分钟, 翌日上眼睑红肿疼痛全消。 肩髃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大多1-2次治愈。 呃逆
鱼际 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单纯性哮喘不合并感染者
自汗、岔气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急性咽喉疾患
6.少商 鼻衄/喉头血泡 急性扁桃体炎放血
中风上肢或指端麻木。
1.商阳 面疔/咽喉肿痛
二间 胃火牙痛
三间治疗三叉神经痛,感到即刻止痛效应甚佳,尤其是对有触发痛的
合谷 晕针头痛牙痛 癔病
梁丘 急性腹泻单灸梁丘
副神经点 落枕用弹拨方法
乳蛾、无名 癔病性失语
中缝穴 呃逆3次内治愈
列缺 凡遇胃火牙痛用二间施治多收立杆见影之效。如遇大便干结者,配支沟穴,日针1次,1-2次即愈。
单用鱼际一穴治疗自汗第一次针后自汗顿止,但稍活动仍有头部出汗。针2次后,活动时头部仅有微汗。第3次针后自汗全止。 针挑大肠俞治疗痔疮便血症一次挑一侧穴位,3-5天后再挑另一侧穴位,一般挑2次即可。 火柴灸点灸患侧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一般点灸后第2天即愈。1次未愈者,可在原穴上再点灸1次。 右侧颈项肌肉紧张,在风池穴与翳风穴之1/2处有一压痛点,触摸到条索样物。用以上方法一次治愈, 结喉上5分,在廉泉与天突的连线上。哮喘病在下针后感到呼吸畅通
小儿遗尿,首选列缺埋针,多年来曾观察20余例,其中有半数1-2次即有效。 采用针刺太渊穴治疗呃逆,一般针刺1、2次后即可痊愈。 鱼际治疗支气管哮喘针刺每日1-2次,一般留针10分钟后,喘息即开始缓解, 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往往针到喘止,尤其单纯性哮喘不合并感染者。日针1次,1次针一侧,留针2小时以上,针后第2天不论是否发作,都应连治1个月。若定时发作者,宜在发作前1-2小时治疗。 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即刻止咳作用。
鱼际穴治疗急性咽喉疾患,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侧刺双鱼际,每日针l次,一般2-4次获愈, 鱼际穴治疗岔气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法进行捻针,同时让患者作深呼吸,患者立即就会感到呼吸通畅,疼痛减轻或缓解,一般1次即愈,重者2-3次即愈。 凡属风热犯肺或胃热引起的鼻衄,用少商放血后均能迅速止血。 喉头血泡,俗称“抢喉风”38例,即以点刺少商穴(双)治疗,当即血泡全部吸收萎缩,自觉症状解除。 治疗咽喉肿痛手阳明经所出之“井”穴商阳点刺出血,以清热利咽。急性一般1-2次即愈,慢性隔日或1周1次,2-3次痊愈或显效。
肩臂疼痛中老年人多见,取手阳明大肠经本经穴肩髃,只用患侧,3-5次必爽。 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长时间留针(12-24小时),治疗28例较严重的胆道蛔虫症,取得了显著疗效。一般针刺后 半小时左右疼痛即有所缓解, 下关穴治疗足跟疼痛近百例,一般当即见效,最多2-3次治愈。但对骨质增生者无效。 人迎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满意。针后观察,血压可立即下降,作用持久,没有副作用。 屋翳治疗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期乳房胀痛每次月经来前乳房出现胀痛之际,依法刺治1次即可

 
 
罗平针灸网   
电话:18505338922  邮箱:158712293@qq.com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Powered by jukebao 6.0.0,聚客宝

罗平针灸淄博罗平针灸